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及胆管一期缝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人的疗效,以评价各种腹腔镜胆道探查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0年1月 ̄2003年6月根据4项筛选标准,对符合条件的61例病人按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分为经胆囊管组(n=14)和胆总管切开组,后者又分为胆总管一期缝合组(n=23)和T管引流组(n=24)。比较观察3组病例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经胆囊管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P<0.05),T管引流组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住院费用明显长于或高于经胆囊管组和一期缝合组(P<0.05),而经胆囊管组和一期缝合组除手术时间外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胆囊管组出现手术并发症1例(7.1%),一期缝合组出现手术并发症3例(13.0%),均为胆道并发症;T管引流组出现手术并发症7例(29.2%),其中胆道并发症5例(20.8%)。3组患者随访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胆囊管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适合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人的疗效优于胆管切开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而后者中胆管一期缝合的疗效又明显优与T管引流。  相似文献   

3.
Limy bile syndrome extending to the common bile duct (CBD) is a rare condition that lacks a standardized treatm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with 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 by CBD exploration is preferred because it preserves the function of the sphincter of the Vater's papilla and allows treatment of both lesions. A 37‐year‐old man who was receiving entecavir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developed right upper quadrant pain.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revealed a calcified shadow in the gallbladder and CBD. Abdominal imaging revealed a liquid‐like material identified by a calcified shadow in two phases separated by a fluid‐fluid level. Abdominal and 3‐D drip infusion cholangiography CT showed stones in the gallbladder and CBD with limy bile. The patient underw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choledocholithotomy. Intraoperatively, white–yellow‐colored bile and stones were drained from the CBD. A C‐tube was placed. Postoperatively, remnant stones and radiopaque materials were absent. The stones comprised of >95% calcium carbonat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4),对照组予以LC联合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观察组予以LC联合LCBDE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GAS、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E、Cor、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C联合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结石清除率高,且对胃肠功能影响小,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黄楚君  郭燕环  李杏芬 《全科护理》2013,(35):3267-326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吻合术后的最佳进食时间.[方法]将14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病人肛门排气后进食,观察组于病人全身麻醉清醒后即给予低脂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不适症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静脉补液量、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胃肠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低、静脉补液量少、住院时间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吻合术后病人全身麻醉清醒后即给予小量多次低脂流质饮食,可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恶心、呕吐不适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静脉补液量,利于病人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胆道支架和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一期缝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1年1月在该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失败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支架引流组(n = 38)和鼻胆管引流组(n = 36)。支架引流组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胆道支架引流,鼻胆管引流组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鼻胆管引流,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胆管缝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鼻胆管引流组术后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支架引流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支架引流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支架引流组,术后总补液量多于支架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鼻胆管引流,可降低LCBDE术后一期缝合的胆瘘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放置胆道支架引流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更快,补液量更少。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个体化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的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该组31例LCBDE的回顾性总结,采用了挤压法、冲洗法、钳夹及常规取石器械取石及胆道镜取石,经历了两个学习操作体会阶段。结果 27例完成LCBDE(其中1例术后因胆漏当晚再次开腹探查),4例分别因T管脱出、粘连、怀疑肿瘤及结石较大不能取出而中转开腹。结论 LCBDE的开展必需要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及必要的硬件设备。对病例有一定的选择,要注意术中的一些操作细节以确保手术成功,强调术后放置T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胆管引流的新术式.方法 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LCBDE时根据取石难易、结石性状、胆管炎症程度采用T管引流或改良支架引流.后者是先将导丝经胆管镜操作孔置入十二指肠,再将支架套住导丝用推送管推入胆总管及十二指肠腔内,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结果 同期成功完成的62例LCBDE中,放置改良支架33例,放置T管29例;支架和T管的平均置管时间分别为29.6 min和42.4min(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7 d和9.5 d(P<0.05),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全部支架自行脱落并随粪便排出,支架排出时间为(13.6±2.55)d.结论 在LCBDE时,对明确结石已取净、无明显絮状物者应首选改良胆管支架引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2007年1月~2011年3月99例因胆囊胆总管结石病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期缝合组39例,T管引流组60例,一期缝合组较T管引流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和恢复正常生活快(P<0.05).一期缝合组手术并发症1例(2.6%),T管引流组手术并发症2例(3.3%),与放置T管有关.两组随访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LCBDE一期缝合具高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当前微创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病的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引流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能否一期缝合的争论由来已久[1],一般认为胆总管一期缝合前须放置适当的胆道引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探索制作了一胆道内置引流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用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效果较满意[2],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爆破碎石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总管远端结石嵌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LCBDE中应用体内微电极碎石仪iMES-I-C治疗胆总管远端结石嵌顿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均碎石成功,术中取净结石27例,1例残留小结石,术后7周胆道镜取石成功。碎石过程中未见胆道损伤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LCBDE中采用微爆破碎石治疗胆总管远端结石嵌顿操作简单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T2DM患者65例,其中术后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33例为A组,采用T管引流术32例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补液量、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补液量少、住院费用少、发热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3、2.61、3.78、3.29、3.02,P均<0.05);A组并发胆漏、胆管狭窄、腹腔感染、结石残余和胆管炎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58、2.61、4.27、3.88、3.51,P均>0.05)。结论与术后采用T管引流术比较,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T2DM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收治的34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或单纯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Ⅰ期缝合胆总管12例(35.29%),留置T管引流20例(58.82%),中转开腹留置T管引流2例(5.9%);一次性结石取净率为82.35%(28/34),胆管残石率为11.76%(4/34)。全组病例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及美容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不成功时如何选择治疗方式及时机。方法 1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拟分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患者,行常规ERCP治疗失败,立即静吸复合全麻下完成LC+胆管探查取石术(LCBDE)。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C+LCBDE,并取净结石。术后3例出现高淀粉血症,全组无胆漏、肠漏、胆管炎、胰腺炎和胆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ERCP治疗不成功的患者,急诊行LCBDE是安全、可行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胆道内置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钟立明  彭毅  王秋生  冷希圣  周汉新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1):1146-1148,115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以胆道内置管引流代替T管引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过去4年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自2000年9月~2005年6月共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66例,其中70例因肝内外多发性胆管结石或化脓性胆管炎、较严重的胰腺炎等放置T管引流外,其余96例术中确诊已取净结石、无胆道狭窄的患者放置内置管引流取代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死亡。放置内置管引流手术时间为45~237min,平均98min。术后胆漏4例,引流2~4d自止,无需特殊治疗;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当日行再次腹腔镜手术结扎止血成功。内置管除3例不能自行排出,于术后1个月经十二指肠镜取出外,其余93例患者内置管均自行排出。随访3个月~4年均未发现胆道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内置管引流,能有效引流胆汁,防止胆道高压,保证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安全,避免了T管引起的并发症,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适应于大多数胆总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手术适应证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该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成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成功.中转开腹15例.10例因术中明确肝内胆管结石残留,留置T管.3例术后经ENBD管造影发现胆管残留结石,使用十二指肠镜取石成功.结论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合并胆管结石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最佳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胆囊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92例胆囊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两组患者中存在胰腺炎的患者先行控制腹膜炎,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观察组患者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术后3 d行L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费用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中转开腹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止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耗材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控制腹膜炎后行EST+LC治疗较LC+LCBDE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所需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9月ERCP联合EST胆总管取石术289例患者,其合并胆囊结石,择期行LC。按胆总管结石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按是否行LC分为LC组和无LC组。均记录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胆囊切除史、总胆红素水平、黄疸和壶腹周围憩室情况;使用熊去氧胆酸(UDCA)药物情况;胆道狭窄、胆管成角、胆总管直径;结石的性质、数量和大小;机械碎石、鼻胆管引流情况。跟踪随访5年。结果胆总管结石复发时间(27.1±14.6)个月。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相比:胆总管直径分别为(17.7±3.7)和(15.5±4.4)mm;胆总管结石直径≥15 mm例数分别占41.3%和16.8%;壶腹周围憩室例数分别占61.9%和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1)。胆总管直径≥15 mm和存在壶腹周围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OR=1.789~1.941,均P 0.05),择期LC不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LC组与无LC组5年累计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4.5%和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直径≥15 mm,存在壶腹周围憩室是ERCP+EST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择期行LC并不能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持续时间为80-22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10-90 ml,平均50 ml。术后住院时间4-9 d,平均6.5 d。1例术后出现胆漏,1例术后套管针处出血。术后随访2-36个月,未发现黄疸、胆道残留结石和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可行、安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囊管残端过长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LC术后胆囊管残端过长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患者的临床处理经验。结果 26例患者均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明确诊断。26例患者中20例行经腹手术治疗,4例经十二指肠内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2例行非手术治疗后胆总管结石自行排出。结论 MRCP检查可有效预防和诊断LC术后胆囊管残端过长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开腹手术治疗能彻底去除病因,并防止胆总管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