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糖尿病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加,糖尿病性胃轻瘫则是糖尿病在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缺乏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往往只能改善临床症状,而中医治疗本病具有治疗手段多样、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势,值得进一步发掘和推广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应用。文章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从辨证治疗、专方治疗和自拟方治疗3方面归纳了国内学者在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桑梅 《山西中医》2003,19(6):55-56
糖尿病胃轻瘫 (DGP)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点是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胃节律紊乱 ,从而导致胃潴留。临床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早饱、腹胀、食欲不振等。该病属中医学痞满、积滞范畴 ,其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 ,气滞血瘀等。近年来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运用中医中药治疗 DGP取得了一定进展 ,综述如下。1 发病机制1.1 神经损伤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 ,该病是由于迷走神经受到损害的结果。有学者观察到 ,糖尿病的胃排空延缓与糖尿病病程及眼、肾神经损害密切相关 ,推测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 ,糖尿病 (DM )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是糖尿病大国 ,现有DM总数约 4 0 0 0万 ,其中绝大部分为 2型糖尿病[1] 。人们常说“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并发症”。胃轻瘫即是糖尿病在消化道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大约有 4 0 %~ 5 0 %的糖尿病患者有早期胃轻瘫表现 ,有明显症状的占 10 % [2 ] 。胃轻瘫又叫糖尿病胃肠麻痹或胃潴留 ,表现为胃张力低下 ,排空延缓。而胃潴留的概念是呕吐 4~ 6h前所进食物或清晨空腹残留量多于 2 0 0mL。Kassander于 195 8年首次提出了“糖尿病性胃不全麻痹(diabeticgastr…  相似文献   

5.
王文龙  王翼洲 《四川中医》2012,(10):152-154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胃轻瘫作为糖尿病常见消化道慢性并发症之一,亦显著增加。西医多采用促胃肠动力药,易于复发且存在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近5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笔者进行归纳分析,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其原发病的自主神经病变,调节胃肠道激素变化,调节Cajal间质细胞,多途径调节胃肠肌运动,从而提高胃动力,降低血糖,改善胃肠功能障碍,提高胃排空率等途径对本病产生治疗作用,并指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对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海艳  刘庆军 《光明中医》2011,26(8):1725-1727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众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DGP上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对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DGP的临床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而导致胃排空延迟、胃动力下降、胃节律紊乱,从而出现胃潴留,临床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早饱、腹胀、食欲不振等。该病属中医学“痞满”、“胃缓”范畴,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滞血瘀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GP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见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不重视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临床有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餐后腹胀、早饱、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胃纳减退、体重减轻、腹泻或便秘或二者交替等症状。西医治疗多用促进胃动力药,疗效虽确切,但缓慢,易于复发,且存在从多的不良反应。中医无相应病名,属于“胃痞”、“痞满”、“呕吐”、“反胃”、“翻胃”、“胃缓”、“嗳气”、“腹胀”、  相似文献   

10.
赵小敏  李艳丽 《北京中医》2007,26(4):251-253
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属于继发性胃轻瘫之一。临床20%~50%的糖尿病患者,以饱胀、嗳气、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烧心、大便异常等为临床表现。病情较轻者生活质量降低,血糖也难于控制;其重者生命受到威胁。西医多用促进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效果缓慢,且不良反应多。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GP的研究广泛开展,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在世界各地都在迅速增加。尽管许多药物已经开发出来并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但副作用和远期疗效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天然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在这方面,中草药和中草药产品一直被认为是丰富的产品开发资源。因此,本综述总结了黄连素、人参皂苷、苦瓜素、桑叶提取物中药单体以及葛根芩连汤、当归六黄汤、黄连温胆汤方剂在改善葡萄糖平衡和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并重点介绍了中草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来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为未来的糖尿病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境障碍,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该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等特点,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中医古代文献中虽然没有抑郁症之病名,但对其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医文献中的多种病名,如“郁证”、“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癫病”、“卑谍”、“奔豚”、“失志”、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西方医学对脑出血的治疗手段比较单一,多采用脱水降颅压、脑保护等对症治疗。而中医注重整体观和辨证法,对脑出血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治疗脑出血可促进血肿的吸收,抑制水肿的形成,保护脑神经,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法有活血化瘀法、平肝熄风法、活血利水法、通腑法、添精补髓法,对上述疗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666-2671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等特征。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最为常见。中风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中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体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基本认识出发,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临床常使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认为中医治疗哮喘在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诗雄  邓德强  高旋 《新中医》2022,54(9):16-2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疾病预后较差,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糖尿病肾病西医治疗方法较为单一。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法多样,在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可改善肾功能,对糖尿病肾病的不同时期均有明确的治疗效果。该文总结糖尿病肾病的相关中医治疗文献,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和分析,以对其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乳腺癌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人群中较为多见疾病之一。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复杂机制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物理、化学和手术治疗手段对女性治疗往往带来呕吐、恶心、头晕、头痛等不良表现。与传统治疗相比,中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多靶点、毒副作用小、效果好等特点。本文首先统计了能够治疗乳腺癌的中药有85种,其中69种中药材已被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16种中草药未被收录。这些中草药中治疗乳腺癌的主要药用成分为生物碱、苷类、酚类、萜类、糖类、挥发油、香豆素等,并且按照中药对乳腺癌的作用进行了归类。然后,本文结合国内外最近研究,对中药治疗乳腺癌作用效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中药对乳腺癌逆转多药耐药作用、抑制乳腺癌转移作用、增殖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以及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作用。文章也从中药干预治疗乳腺癌3个方面途径机制进行了阐述,分别为中药干预肿瘤细胞相关凋亡基因抑制乳腺癌,抑制细胞膜P糖蛋白的表达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相关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阻止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中药可降低乳腺癌的耐药性和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可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作用,也导致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促使乳腺癌细胞死亡,中药抑制乳腺癌是中药中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中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化学药、手术治疗无可比拟的优势。中药是治疗乳腺癌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常见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专方施治及中西结合等方面阐述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旨在对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肝源性糖尿病是慢性肝病的一种严重继发病,其机理还不十分明了,但与肝脏因病而对糖代谢之功能紊乱,以及嗜肝病毒及免疫对胰腺的直接损伤、肝病时产生胰岛素抵抗等有关。其发病率占肝病的30%~40%,一旦发生常与肝病互为因果,治疗困难,预后变差,故探讨中医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病理阐述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总体应归属于“消渴”范畴,但在辨证上与上、中、下三消和从肺、胃、肾三脏论治的传统方法应有所不同。因其病机在肝,故从肝论冶才是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我国第二大代谢类疾病,会引起关节组织损伤及多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异常引发的尿酸升高是其发病的生化基础,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控制炎症类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降尿酸类药物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其效果明显,但存在停药后易复发及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中药治疗痛风历史悠久,具有多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