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检查诊断的未改变宫腔形态子宫肌壁间肌瘤助孕患者肌壁间肌瘤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体外授精/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妊娠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超声及宫腔镜检查显示未改变宫腔形态的单发或多发肌壁间子宫肌瘤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80例年龄匹配但未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基线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活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h CG日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 ile i ndex,PI)、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S/D)、着床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49,95%CI:0.796~0.906,P0.001)、有无肌瘤(OR=0.532,95%CI:1.196~5.359,P0.05)、子宫动脉PI、S/D(OR=1.3 46,95%CI:0.205~0.586,P0.001;OR=1.371,95%CI:1.184~1.588;P0.001)、h CG日内膜厚度(OR=1.732,95%CI:0.639~0.839,P0.001)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年龄、子宫动脉S/D、h CG日内膜厚度是影响合并肌壁间肌瘤的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OR=0.876,95%CI:0.790~0.970,P0.05;OR=2.265,95%CI:1.663~3.087,P0.001;OR=1.751,95%CI:0.595~0.947,P0.05)。结论 h 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肌壁间肌瘤对IVF/ICSI助孕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检查诊断的未改变宫腔形态子宫肌壁间肌瘤助孕患者肌壁间肌瘤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体外授精/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妊娠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超声及宫腔镜检查显示未改变宫腔形态的单发或多发肌壁间子宫肌瘤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80例年龄匹配但未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基线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活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hCG日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e index,PI)、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S/D)、着床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49,95%CI:0.796~0.906,P<0.05)、有无肌瘤(OR=0.532,95%CI:1.196~5.359,P<0.05)、子宫动脉PI、S/D(OR=1.346,95%CI:0.205~0.586,P<0.001;OR=1.371,95%CI:1.184~1.588;P<0.001)、hCG日内膜厚度(OR=1.732,95%CI:0.639~0.839)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年龄、子宫动脉S/D、hCG日内膜厚度是影响合并肌壁间肌瘤的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OR=0.876,95%CI:0.790~0.970,P=0.011;OR=2.265,95%CI:1.663~3.087,P<0.001;OR=1.751,95%CI:0.595~0.947,P=0.016)。结论 h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肌壁间肌瘤对IVF/ICSI助孕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生殖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观察术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中度宫腔粘连25例,重度宫腔粘连15例。双极电针分离粘连组(电切组)19例,微型剪刀分离粘连组(剪刀组)21例。40例患者共助孕64个周期,电切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为7.0(6.0~9.3)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46.9%;剪刀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8.0(7.0~9.8)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31.3%,2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薄型子宫内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分别为46.9%、37.5%、18.8%、6.3%、12.5%,剪刀组分别为34.4%、28.1%、12.5%、3.1%、12.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术后妊娠时间为7.5(4.0~12.0)个月,剪刀组为3.0(3.0~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能改善患者的生殖预后,2种宫腔镜手术方式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接受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的卵巢功能正常患者的ABO血型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新鲜胚胎移植的2323例IVF/ICSI周期,根据血型分为A组(n=637)、B组(n=803)、O组(n=664)、AB组(n=219)。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应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患者血型与活产及临床妊娠结果的关系,同时控制混杂因素,估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结果:ABO血型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流产率、OHSS发生率、孕龄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是临床妊娠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477(1.222~1.785)、1.255(1.057~1.490)。年龄是活产的危险因素,Gn总剂量、Gn天数是活产的保护因素,OR(95%CI)分别为1.380(1.145~1.662)、0.808(0.670~0.976)、0.763(0.614~0.946)。结论:卵巢功能正常接受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IVF/ICSI助孕患者的ABO血型与妊娠结局无关。考虑如年龄、BMI、卵巢刺激持续时间、促性腺激素剂量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多种混杂因素后,结果不变。这些结果需更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或前瞻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形态无改变的肌壁间子宫肌瘤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IVF/ICSI-ET治疗伴单发或多发肌壁间子宫肌瘤且宫腔形态正常的93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行胚胎移植104个周期(研究组);按对照组与研究组1:3比例随机抽取同期行IVF/ICSI-ET且无子宫肌瘤的3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行IVF/ICSI-ET周期312个,分析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体外受精参数和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获卵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指数(BMI)、Gn用量、双原核(2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活产率、单胎活产率、双胎活产率、早产率、低体质量儿率、出生缺陷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形态无改变的肌壁间子宫肌瘤对IVF-ET的临床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不同月经周期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对术后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ART的124例中重度宫腔粘连(IUA)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日月经天数,分为增殖期组(74例)和分泌期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分析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ART患者的总临床妊娠率为63.7%;增殖期组与分泌期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6%vs 58%,P0.05)。两组患者的流产率与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移植前子宫内膜厚度与宫腔粘连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为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日月经天数、患者年龄、不孕症类型与临床妊娠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UA患者在子宫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均可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行ART的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前对子宫肌瘤的处理与子宫肌瘤的类型、大小及患者年龄、助孕失败史等因素相关。子宫黏膜下肌瘤对生育有不利影响,宫腔镜切除有利于提高妊娠率和ART妊娠结局;子宫肌壁间肌瘤4 cm,即使宫腔形态未改变,也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但临床证据不足,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于年轻、反复助孕失败的患者,可考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或核磁引导下高频聚焦超声治疗(MRg FUS)、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RFVTA)等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叶子  王菁  刘嘉茵  马翔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4,40(3):213-218
目的:探究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及不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接受IVF/ICSI治疗的424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bLH水平不同分为正常bLH组(LH≤10 U/L,316例)和高bLH组(LH>10 U/L,108例);同时根据LH/FSH比值水平不同分为低比值组(LH/FSH≤1,227例)、中比值组(10.05)。(2)不同LH/FSH比值组患者比较,高比值组AMH和窦卵泡数(AFC)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促排卵情况方面,高比值组获卵数、移植胚胎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妊娠结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活产与bLH、 LH/FSH比值无关(P>0.05),与移植胚胎数有关(P<0.05)。结论:bLH水平和LH/FSH值升高可能会影响PCOS患者促排卵结果(如获卵数和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等),但与辅助生殖的活产率未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2001年1月至2016年1月63例有生育要求的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分为研究组(35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开窗后切除法,对照组采用直接切除法。观察宫腔镜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及妊娠的影响。结果 63例中61例一次手术切除肌瘤,一次手术成功率96.8%,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复发、膨宫液用量、术后子宫肌层恢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子宫内膜恢复、宫腔粘连发生、术后妊娠分娩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采用开窗后切除法的患者其生殖预后明显优于直接切除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ERA)测序或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测方法评估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种植窗,探讨两种技术对于改善此类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性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诊断为RIF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和使用检测技术不同,分为对照组(n=36)、基因组(n=35)和组织学组(n=54),比较3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组和组织学组患者的胚胎植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组与组织学组患者的胚胎植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3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rank检验显示:基因组和组织学组患者50%达活产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组与组织学组50%患者达活产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基因组和组织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组患者花费成本显著高于组织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RIF的患者可行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可有效缩短达活产时间,减少移植胚胎数目;(2)ERA测序和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测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种植窗的方法均具有局限性,尚不能明确哪种检测方法在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纵隔子宫经宫腔镜纵隔子宫电切术后的生殖结局,探讨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后患者的生育力是否与纵隔子宫的类型有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0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纵隔子宫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患者共179例,分为A组(完全纵隔子宫组)56例,B组(不全纵隔子宫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术后治疗效果、妊娠结局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A组56例患者有4例活产(6.90%),在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后1~5年随访期内,活产率升高至66.18%,早期流产率由术前的82.76%下降至2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123例患者术前有13例活产(8.44%),术后活产率升高至71.63%,早期流产率由78.57%下降至2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经宫腔镜纵膈子宫电切术后不孕率、早期及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01-01—2015-12-31 8家生殖中心共3601个IVF-ET周期。在h CG注射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绘制子宫内膜厚度与助孕结局的分布表,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分为2组,A组(289个周期):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8mm,B组(3312个周期):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8mm。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妊娠丢失率、单胎妊娠持续时间、单胎出生体重。结果 A、、47.0%(P=0.000),妊娠丢失率分别为23.3%、15.8%(P=0.024)。两组单胎分娩胎儿妊娠持续时间和单胎分娩胎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女方年龄、BMI、移植胚胎数后,B组与A组比较,临床妊娠率(a OR=1.492,P=0.001)与活产率(a OR=1.621,P=0.000)均增加。结论 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影响IVF-ET妊娠结局,子宫内膜厚度8mm时,IVF-ET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较低,在患者进行移植策略决策时,应充分告知;但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影响单胎妊娠的妊娠持续时间和胎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3.
IVF-ET失败者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晓燕  冯云  张爱军  汝伟 《生殖与避孕》2006,26(8):483-485,490
目的:探讨IVF-ET失败者行宫腔镜检查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例既往有IVF-ET失败史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研究组),与同期常规行宫腔镜检查的不孕患者45例(对照组),就子宫内膜形态的不同表现类型临床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宫腔内膜异常的发生率为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9%,其中宫腔粘连、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以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32例于宫腔镜术后一年内再次行IVF/ICSI或冷冻胚胎移植术,17例获得临床妊娠。余6例术后至今未行IVF-ET,不避孕未孕。结论:宫腔镜检查、干预有利于改善子宫内膜的形态,提高临床妊娠率,可作为再次IVF前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吸刮术对反复着床失败妇女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164例反复着床失败妇女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组82例于再次IVF-ET术前行子宫内膜轻微吸刮术,对照组82例IVF-ET术前未行子宫内膜轻微吸刮术。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基础FS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胚胎着床率(22.12% vs 10.55%)、临床妊娠率(41.46% vs 20.73%)及继续妊娠率(36.58% vs 15.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轻微吸刮术能提高反复着床失败妇女再次IVF-ET术后的临床妊娠率,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的妊娠结局,以及肌瘤位置对妊娠率和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84例有生育要求和497例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妊娠和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截止2011年4月,本研究中有50例患者60次妊娠。其中有妊娠要求组共30例39次妊娠,无妊娠要求组共20例21次妊娠。(2)有妊娠要求组妊娠结局为分娩26次(自然分娩9次,剖宫产17次),人工流产4次,自然流产5次,异位妊娠1次,宫内死胎3次(同1人);无妊娠要求组均行人工流产;(2)分娩的26例患者中,发现产科并发症7例26.92%(7/26),其中子痫前期1例3.85%(1/26)、胎盘前置状态1例3.85%(1/26)、早产4例15.38%(4/26)、中央性前置胎盘1例3.85%(1/26);(4)有妊娠要求的单发性肌瘤组(黏膜下、肌壁间、浆膜下、不明)和多发性肌瘤组的妊娠率分别为25.00%、59.09%、62.50%、14.29%和27.58%;单发浆膜下肌瘤组无产科并发症发生,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在UAE后可正常妊娠,但自然流产率、胎盘异常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特别是黏膜下和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联合子宫内膜轻创术对冷冻胚胎移植(FET)后的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行FET治疗的不孕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在FET前行宫腔镜检查联合子宫内膜轻创术95例为宫腔镜组,直接行FET治疗的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不良妊娠率(包括早期流产、胚胎停育、异位妊娠);并对宫腔镜组中宫腔镜检查结果正常与异常(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及增生、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组的临床妊娠率(57.89%)、胚胎种植率(38.51%)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2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中宫腔异常的发生率为50.53%,宫腔异常组中各种类型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分别与宫腔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联合子宫内膜轻创术可以提高F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宫腔异常的患者经宫腔镜治疗后可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在加用孕酮前后变化对激素替代周期单枚卵裂期优质胚胎冻胚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生殖中心2014年7月至2019年1月行激素替代周期(HRT)符合纳入标准共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入孕激素后的最后1天子宫内膜厚度(移植日内膜厚度)较加用孕激素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孕激素日内膜厚度)减小为内膜变薄组(52例),子宫内膜厚度不变或增厚为内膜增厚或不变组(5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活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体质量指数(BMI)及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生化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晚期自然流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校正女方年龄、不孕年限、BMI、孕激素日内膜厚度、移植日内膜厚度等因素后,内膜厚度变化并不是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单枚卵裂期胚胎FET周期中加用孕激素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增厚或不变具有相似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参数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7例行IVF/ICSI助孕患者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超声参数,根据临床妊娠与否分组,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资料,并进一步根据促排卵方案行分层分析,研究各项超声参数与妊娠结局的关联。结果:1妊娠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和IVF周期数显著低于非妊娠组(P0.05),而妊娠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体积大于非妊娠组(P0.05),妊娠组螺旋动脉收缩期速度(PSV)和舒张末期速度(EDV)、内膜下1 mm血流指数(FI)、内膜下3 mm的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高于非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参数与长方案患者妊娠结局无明显关联,而在短方案促排卵患者中,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的内膜厚度及螺旋动脉EDV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Logistic回归显示周期数和内膜厚度可作为短方案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也提示内膜厚度对妊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IVF/ICSI患者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和内膜下三维超声参数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十分有限,内膜厚度对短方案患者妊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近排卵期高回声子宫内膜及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方法:内异症性不孕患者142例(147个周期),IVF前阴道B超监测自然周期子宫内膜,以近排卵期出现高回声子宫内膜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干预内膜再分成干预组(39例,42个周期)和未干预组(19例,19个周期);以内膜形态正常患者为对照组(84例,86个周期)。分析3组IVF结局。结果:干预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高于未干预组及对照组(P<0.05);未干预组种植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妊娠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8%及3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未干预相比,HCG日内膜异常形态比率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HCG日内膜异常比率高,A型内膜比率低,B型内膜比率显著升高(P<0.05);未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HCG日异常内膜比率高,A型及B型内膜比率低(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自然周期近排卵期出现高回声子宫内膜可降低IVF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干预后可改善内膜形态及IVF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助孕中冻胚移植内膜准备方案与妊娠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冻胚移植后获得单胎活产的8872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促排卵周期2332例与激素替代周期6540例。主要结局指标是子痫前期,诊断的确立均依据临床指南;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数据及胚胎实验室相关信息。结果:激素替代周期组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高于促排卵周期组(8.8%vs 4.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激素替代周期仍是子痫前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0,95%CI为1.29~2.24,P<0.001)。结论:相比促排卵周期,应用激素替代周期作为冻胚移植前内膜准备方案与妊娠后并发子痫前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