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长三角各省市、长三角与京津冀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方法:运用集聚度法,从地理、人口和经济维度对2019年数据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安徽省卫生资源集聚度和比值均小于1;长三角床位和护士配置的公平性优于京津冀;上海卫生资源配置的集聚度高于北京,但可及性低于北京。结论:长三角及上海新城卫生资源优化布局应着重考虑人口因素;长三角应补齐卫生资源短板并加快要素流动;人口流动强度应纳入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乡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为农村地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我国乡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并运用卫生资源集聚度分析其配置公平性。结果:我国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数和乡村医生呈负增长,分别为-1.17%和-5.69%,执业医师和护士数量量逐年递增,年均增速均在6%以上。截止2020年,我国东部和中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较差,而西部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较差。结论:我国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需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东部、中部和西部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差异显著,需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持续推动优质卫生资源“下基层”,加快区域均衡布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比较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区”与“一般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方法:运用集聚度法,从地理、人口和经济维度对2020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中心区”各类医疗资源集聚度(HARD)均>1,一般区各类医疗资源集聚度均<1,与中心区差距较大。人口集聚度(PAD)≥1的城市数量超过HRAD与PAD比值≥1的城市数量。结论:长三角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聚,省会城市集聚度更高。长三角区域内部省域间、“中心区”与“一般区”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均存在差异。提升区域内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要重点考虑区域人口规模和密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国的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方法]运用地理集聚度、人口集聚度和经济集聚度对我国各省份近年来的卫生资源配置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内蒙古、黑龙江、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8个地区的卫生资源地理集聚度小于1;天津、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6个地区的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比值小于1;HRAD_i/EAD_i比值均小于1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重庆。[结论]我国各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合理性差异较大,应当鼓励社会办医,优化地理合理性,层级定位,优化人口合理性,按需供给,优化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评价2015-2019年珠江三角洲卫生资源配置,为区域卫生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卫生资源集聚度、泰尔指数,从地理、人口两个维度分析珠三角9个城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结果 珠三角大部分城市的卫生资源集聚度大于1,集聚度比值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各类卫生资源泰尔指数总体差异呈稳定趋势,组内差异贡献率较高。结论 珠三角地区卫生资源总体供给水平较高,但其公平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主要受经济圈内影响。建议持续增加卫生资源总量投入,优化经济圈内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调整卫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7年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及其公平性和变化趋势,探索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措施和途径。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和集聚度的方法对主要卫生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上海市整体和区域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集聚度。结果各类医疗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按人口分布均在0.4以内,而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都在0.55以上。黄浦区等9大区域的各卫生资源的聚集度均大于1,其余区县的集聚度均小于1。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各类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均大于1;而虹口区、杨浦区机构数聚集度与人口集聚度比值小于1,其余各类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比值均大于1;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的机构数与人口集聚的比值大于1。结论按人口分布,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床位和护理人员在各区域分布不公平;按地理分布,各项指标均出于极度不公平状态,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在区域集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我国31个省市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及利用效率情况,为公共卫生资源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集聚度分析评价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探究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我国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省市公共卫生资源的集聚度大于或接近于1,与人口集聚度的差值大都小于0;人口较少的经济落后省市资源的集聚度小于1,与人口集聚度的差值大都大于0。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44,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0.74和0.64。结论:我国经济发达省市的公共卫生资源集聚度较高,但按人口分布其均衡性较差;对于经济落后的省市,其公共卫生资源的地理可及性较差。此外,我国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资源配置的结构和比例不合理导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江西省11个地级市医疗卫生资源空间集聚特征,为推进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公平化提供借鉴思路。方法:构建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集聚特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医疗卫生资源集聚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GIS技术分析江西省不同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差异。结果:卫生健康收入、医疗机构数和床位数指标熵权值排名前三,分别为0.2185、0.1623、0.1290,对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集聚水平影响显著;在综合医疗卫生资源集聚水平方面,赣北地区最高、赣南地区第二、赣东地区第三、赣西地区最低,集聚水平分别为0.870、0.551、0.381、0.006。结论: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集聚水平表现出两级分化的特点,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十三五”以来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利用效率,并预测其卫生资源需求,为民族地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人口、地理维度,利用集聚度评价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借助数据包络分析评价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并采用卫生资源密度指数进行需求预测。结果 每千人口卫生资源拥有量和每平方公里卫生资源拥有量均呈增长趋势;基于人口配置的卫生资源公平性优于地理维度;甘孜、阿坝的卫生资源集聚度最低;2020年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资源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815、0.905、0.898;民族地区执业(助理)医师(271.27%)、注册护士(190.23%)、卫技人员(172.68%)的缺乏比例高。结论 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资源地理公平性差,区域内差异显著;甘孜、阿坝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亟需改善;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规模收益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取公共卫生资源投入和服务产出指标对我国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与利用效率进行研究.[方法]基于集聚度计算公共卫生资源集聚水平,运用熵权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评价公共卫生资源集聚特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公共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结果]我国东中部地区的公共卫生资源集聚度均大于1,西部各类公共卫生资源的集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十三五”期间广西区域卫生资源分布情况及配置公平性,为优化广西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运用集聚度和集中指数,从人口、地理分布和经济状况评价广西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十三五”规划收官时,广西各地医疗卫生资源集聚度为0.41~2.47,50%的地区卫生资源集聚度大于1(达到公平区间),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为0.67~1.66,67.86%地区比值小于1(公平性不足),南宁、北海、柳州、桂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配置公平性优于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经济欠发达地区。2020年末,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实有床位4项指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34、0.150、0.144、0.082,全区各项指标的集中曲线较2015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且都分布于45°标准线下方。“十三五”期间,广西各地卫生资源集聚度及其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分布跨度较大,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卫生资源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优于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结论 2020年末,广西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实有床位4项资源的集中指数均出现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以期为西部地区的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地理集聚度、人口集聚度和经济集聚度对西部地区近年的卫生资源配置进行评价。[结果 ]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4个地区的卫生资源集聚度小于1,地理可及性较差;广西、云南和甘肃的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大部分小于1,人口可及性较差;内蒙古、重庆、陕西3个地区的HRADi/PADi比值均小于1,其卫生资源按经济配置的公平性较差。[结论 ]西部地区由于地域差异导致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特征不一致较为明显,改善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应做到因地制宜,实行区域配置政策;鼓励多元办医,加大医疗机构数量;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卫生人力物力的经济投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优化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卫生资源集聚度和人口集聚度的方法,对全国31个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从地理配置来看,我国东、中部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集聚度均大于1,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集聚度均小于1;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医疗床位集聚度均小于1;卫生技术人员集聚度仅北京和上海大于1。从人口配置来看,人口密集地区仅有4个省份的医疗卫生机构与人口的比值大于1,医疗床位、卫生技术人员的比值均小于1;人口均值地区仅3个省份医疗卫生机构集聚度小于1,且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比值也小于1;人口稀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比值均大于1,仅有新疆和西藏的医疗床位比值大于1。[结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按地理和人口配置存在不均衡,主要是不同地区资源配置集聚度差异较大,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资源集聚的公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为东北地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集聚度评价方法,从地理、人口、经济3个维度对2016-2020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卫生资源集聚度结果均大于1,吉林省卫生资源集聚度结果在1左右浮动,黑龙江省卫生资源地理、人口集聚度结果小于1,经济集聚度结果大于1。[结论]我国东北三省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增加,但地区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地区内配置结构不合理,地理公平性和经济公平性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开展北京市放射诊疗资源分布现状与集聚度分析,为合理统筹放射诊疗资源配置、制定政策、促进放射诊疗资源稳定发展与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19—2020年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数据,通过放射诊疗资源数量、平均服务量、资源构成等指标描述放射诊疗资源现状,借助集聚度指标评价北京市放射诊疗资源分布均衡程度。结果 三级医院放射诊断设备配备数量、服务人次及放射工作人员数最多;单台设备服务人次三级医院占比较大,且放射治疗、核医学服务集中于三级医院。三级医院的人力资源与设备服务压力均相对较大,一级医院主要承担放射诊断服务,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人均放射诊断服务量差别不大,三级医院核医学和放射治疗人均服务量显著高于二级医院。放射诊疗资源在城区集聚程度较大。结论 不同级别医院放射诊疗资源利用率存在明显差异,各区放射诊疗资源存在显著集聚现象,北京市放射诊疗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布不均衡、利用不充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军队医院卫生资源微观优化配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界定军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逻辑模型,研制军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支持系统(“卫军一号”),提高军队医院资源配置水平。方法:采用复杂科学“系统性思考与实践”方法界定军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逻辑模型;运用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四库”结构研制军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支持系统。结果:军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逻辑模型是以系统结构、管理制度和外部环境为维度确定军队医院医疗资源的动态适度规模;军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支持系统由人机对话系统、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与知识库及其管理系统四个组成部分。结论:系统的研制提供了针对军队医院资源配置行为动态过程决策特点与规律的智能化工具,提高了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我国卫生资源配置集聚性的现状以及空间自相关特征等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使用2009—2020年卫生资源数据,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I指数分析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医生数、医技数和护士数的集聚指数和空间差异化程度。结果:2009—2020年,我国卫生资源集聚指数中绝大部分指标呈下降趋势,集聚指数平均值每年大部分均在1.0以上;除了机构、床位数呈上升趋势外,卫生人力集聚性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大都呈下降状态;局部Moran''s I指数显示我国机构、床位与卫生人力资源集聚性冷热点分布呈东、西差异化不均态势,且机构和床位的需重点关注区域集中在东部省份,卫生人力的需重点关注区域集中在东南、西南省份。结论:2009—2020年我国卫生资源总体集聚呈现空间区域差异化分布趋势,尤其东部和南部省份集聚性相对较低,因此建议总体优化东部资源配置结构、优化调整机构和床位资源存量;做大增量、优化存量、提升西部卫生人力资源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医疗资源供给与医疗服务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医疗资源供给与服务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6—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医疗资源供给与服务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剖析医疗资源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 2016—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医疗资源供给与服务利用发展水平分别集中在0.11~0.13、0.14~0.15之间;相对发展度由医疗资源配置短缺(0.78)向相互补充与促进(0.92)发展,但受制于医疗资源供给滞后的城市占比仍较大(2021年68.8%);耦合协调等级由濒临失调衰退(0.47)过渡为勉强协调发展(0.50),截至2021年,仅重庆、成都出现良好协调发展;LISA图显示“高-高”聚集的地区逐年增加,“冷点”效应消失,但仍存在以南充为中心的“高地”现象。结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医疗资源供给与服务利用发展水平呈稳中有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地区差距明显;耦合协调等级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受制于医疗资源供给滞后;耦合协调度...  相似文献   

19.
汪恒  周典  杨琰  接纯纯  田帝  吴烨 《中国卫生资源》2022,(4):434-439+446
目的 评价长三角地区2019年度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预测“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地区的卫生资源投入、产出及人口发展情况,为优化长三角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集聚度评价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评价卫生资源配置效率,通过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地区的卫生资源投入、产出及人口发展情况。结果 2019年度安徽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总体较差,长三角其他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总体较好,但上海市医院、医疗卫生机构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较差。长三角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地区间差异明显。上海市和浙江省各项配置效率均较高,安徽省其次,江苏省较低。预测“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卫生资源投入与产出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人口增长率总体较低,但不同省市间有明显差异。结论 长三角地区应全面考虑供给、需求及人口发展情况,合理规划卫生资源投入水平,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性,扩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医疗发展协助关系,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重庆市2016—2020年卫生资源的公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配置的政策建议。方法:采用相关统计数据,根据人力和物力资源指标,计算了重庆市所辖“一区两群”区域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集聚度。结果:重庆市卫生人力和物力资源在人口和地理层面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均较小,处于公平状态;人力资源公平性方面: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技术人员>注册护士;物力资源公平性方面:卫生机构>实有床位。集聚度方面,都市区的卫生人力、物力资源配置均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地区。结论: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人口维度的公平性优于地理维度,物力资源公平性优于人力资源。重庆市应积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动区域间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