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测定了41例急、慢性白血病(AL、CL)和2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唾液酸(SA)水平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较CAA患者及正常人显著增高,阳性率分别为83.8%、60%、14.3%、0%。急性白血病又明显高于慢性白血病并与病情变化有关,经治疗完全缓解(CR)者血清SA水平明显降低,CR后血清SA水平与维持缓解时间有相关性。MDS患者血清SA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低于急性白血病,MDS及其亚型RA+RAS组、RAEB+RAEB-t+CMML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3.3%、20.0%、50.0%,以上结果显示,血清SA明显升高可能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血清SA的检测对疾病早期诊断、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反映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白血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常规检测与细胞形态学分析,同时抽取骨髓进行骨髓免疫检测和骨髓增生程度判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细胞形态学主要表现为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匀,核形态分叶过多、形态异常,染色质网状排列等。观察组患者的CD+34CD+123/CD+34比例为(38.24±14.74)%,而对照组为(1.9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的细胞形态差异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MDS患者与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共165例,其中85例MDS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骨髓细胞及外周血进行涂片,并分析和判定异常细胞比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涂片中巨核细胞、幼红细胞、幼粒细胞及原始粒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棒状小体(Auer小体)、假性Pelger-Huet样核异常细胞、异常胞质颗粒、原粒细胞、核出芽、核空泡、核浆发育不平衡及高分叶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多圆核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细胞、畸形血小板、淋巴样小巨核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DS中诊断价值最重要的是细胞形态学的异常,但部分病例在早期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技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病态造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M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流式细胞术等相关资料,分析患者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特点及患者预后转归。结果:82例MDS患者中,25例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其中45例存在原始细胞增多中20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37例无原始细胞增多中5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0例存在Auer小体者中13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62例无Auer小体者中12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两组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31例小巨核病态改变者中15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51例无小巨核病态改变者中10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余病态造血未发现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有相关性(均P>0.05)。82例MDS患者中,27例死亡。其中存在原始细胞增多、Auer小体以及小巨核者,其生存时间较短。结论:原始细胞增多、Auer小体、小巨核病态改变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及其预后有相关性,对指导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摘要】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结合R显带技术对100例AML-M4、46例AML-M5与115例MDS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结果 有26 %(26/100)AML-M4患者发生了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常见的异常为+8、t(8;21)、-7;有26 %(12/46)AML-M5患者发生了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常见的异常为+11;39 %(45/115)MDS患者发生了细胞遗传学异常,常见的异常为+8、亚二倍体、-7。结论 对MDS和AML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特征的分析对于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辽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根据FAB及WHO标准诊断为MDS的112例患者。采用传统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G)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其分子遗传学改变。结果:112例患者中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46例,占41.1%。具有单独异常克隆40例(35.7%),两个异常克隆9例(8.0%),三个及以上异常克隆17例(15.2%);其中+8最常见,占26.8%。结论:染色体异常核型与WHO分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复杂核型在RAEB-I及RAEB-II中更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动态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治疗缓解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其与患者分型、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0例MDS、80例AML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β2-MG进行测定并随访观察。结果 MDS组及AML组血清β2-MG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MDS-RAEB2组β2-MG值明显高于MDS其他各型(P<0.05)。AML各型β2-M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升高多见于M4,M5的患者。52例AML患者缓解后血清β2-MG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初发时外周血出现原始细胞及白细胞升高的AML患者血清β2-MG值明显高于无原始细胞及白细胞数正常的患者。此外,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血清β2-MG值也相对较高。结论 血清β2-MG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MDS及AML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血清β2-MG值与外周血原始细胞数、白细胞数及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动态观察AML患者的血清β2-MG,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对判断病情、疗效、预后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白血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MDS)是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克隆性疾病 ,以骨髓无效造血所致的血细胞减少和高危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acuteleukemia ,AL )为特征[1] 。为了探讨其转化为白血病的演变过程及转归 ,对我院1980年 5月~ 2 0 0 0年 4月收治的 3 0例转化为AL的MDS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均为住院病例 ,均符合 1982年FAB协作组诊断标准[2 ] ,并根据标准将全部病例分为 3个亚型 ,即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anemia ,RA )、原… 相似文献
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干细胞疾病.多数研究证明MDS发生发展与凋亡(apoptosis)失控关系密切,通过对凋亡的调控可能改变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8.
19.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0岁.头昏乏力14年,多次在外院查血常规WBC、RBC、Hb均低于正常,但未做骨髓检查明确诊断.于2000年6月来我院血液科就诊,查体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和紫癜,心肺正常,浅表淋巴结和肝脾无肿大,血常规示WBC2.5×109/L,N0.62,L0.37,M0.01,RBC1.20×1012/L,Hb29 g/L,Plt85×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低下,原始粒细胞0.015,幼稚单核细胞0.015,成熟单核细胞0.06,骨髓三系细胞均可见病态造血,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细胞内铁(+)18%,(++)21%,(+++)9%,环形铁粒幼细胞(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