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 分析青海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规律与趋势,对2005-2019年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青海省布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青海省2005-2019年布病报告数据,描述和分析其时间、地区和人群三间分布。采用BCSP31聚合酶链式反应(BCSP31-PCR)、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方法鉴定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05-2019年青海省累计报告病例577例,平均发病率为0.07/10万,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集中在每年的3-10月。577例病例分布在6个自治州(市)的31个县(市、区)中,病例数位居前5位的是门源回族自治县(22.88%,132/577)、天峻县(10.57%,61/577)、西宁市(10.57%,61/577)、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0.51%,58/577)和海晏县(9.53%,55/577)。年龄范围8~82岁,男女性别比为1.8:1(374/203),职业分布以牧民为主(47.83%,276/577)。从人全血中分离的10株菌株均为羊种Ⅲ型布鲁氏菌,分为5种基因型(2种基因型为单基因型,3种基因型为相同基因型),MLVA-16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同青海省已发表文献的26株羊种Ⅲ型布鲁氏菌的遗传关系较近。结论 青海省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应加强人群监测和疫情通报,MLVA-16分型呈基因多态性,提示MLVA-16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提高布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2001-2011年辽宁省监测资料,描述近10余年辽宁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11年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布病病例资料及各市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1年全省共报告布病病例6008例,死亡2例,发病率波动在0.32/10万~2.50/10万之间,11年间有2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辽西、辽北的沈阳、抚顺、锦州、营口、阜新、铁岭、葫芦岛等市。3-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以青壮年、农民居多。结论全省布病疫情总体呈现回升趋势,疫情较重的地区及交通便利地区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布病网报信息资料,利用SPSS25.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齐齐哈尔市布病年发病率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全市春夏季总平均发病率(23. 8859/10万)明显高于秋冬季总平均发病率(8. 1970/10万)。梅里斯区平均年发病率最高,(194. 2832/10万)是全市年平均发病率(32. 0827/10万)的6. 06倍。35~45岁年龄段累积发病人数占累积总发病人数的41. 70%。男性布病平均年发病率(47. 6359/10万)是女性布病平均年发病率(15. 6544/10万)的3. 04倍。2004-2017年,全市布病发病人数中农民发病数最多,为22 981人,占总发病人数的92. 36%。结论齐齐哈尔市布病防治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困难,建议加强各部门密切合作,壮大专业技术队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连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对2001~2011年大连市布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1年,大连市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患者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5/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29例患者中,旅顺口区14例,普兰店市5例;城市居民6例,乡村居民23例;5、6、7、8、9月分别为5、4、3、6、5例;男性23例,女性6例;30~39岁5例,40-49岁13例,50~59岁5例;饲养员17例,司机、家务待业及干部职员各2例;2001~2011年合计检测重点职业人群2407人,布氏菌血清抗体阳性的49例,阳性率为2.03%。[结论]大连市布病疫情趋于活跃并呈上升趋势,出现了非职业人群和城市居民发病比例明显上升的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乌兰察布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乌兰察布市2006-2015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共报告布病17 335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3.47%,年发病率在21.03/10万~151.8/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77.60/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4.59%,其次为牧民;季节流行高峰多集中在4~7月份,呈单峰型,占51.52%.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0~60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3∶1.结论 近几年布病疫情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依然严峻,应尽快建立与新的疫情形势与特点相适宜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6-2018年中山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6-2018年中山市累计报告126例布病病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32/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为17.60%,75.40%的病例集中于3~8月发病;87.50%的镇区均有病例报告,有牛羊屠宰场和或交易批发市场的镇区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最高达0.89/10万;男女比为1.63〖DK〗∶1,平均年龄为(47.59±13.03)岁;职业接触人群占36.51%,非职业接触人群占63.49%;99.21%的病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1.56d(0~338d),84.92%的病例为本市医疗机构诊断与报告。流行菌株羊种3型占84.88%,羊种1型占10.47%,猪种3型占4.65%。结论 中山市的布病呈散发性,偶有家庭聚集,发病呈整体上升趋势有大型牛羊屠宰和或交易场所的镇区是高危地区,羊种3型为主要的致病菌。应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尤其是对重点地区、高危人群做好宣教、监测、检疫、监管工作,降低该病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平顶山市2007-2016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平顶山市2007-2016年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布鲁氏菌病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6年平顶山市共报告布病病例4 911例,年均发病率为10.53/10万,发病率逐年增高,郊县发病水平高于市区。发病呈现春夏季高峰特点,高峰期为3-7月。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40~69岁。病例职业以农、牧民为主。报告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占90%以上,异地报告病例比例和异常信息病例比例呈整体降低趋势,发病到诊断时间间隔逐年缩短,发现水平极大提高。结论 平顶山市布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并针对重点人群强化健康教育,有效降低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鹤壁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疫情状况,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整理鹤壁市1957-2017年的布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7-2017年鹤壁市共报告728例布病,其中男性病例587例,女性病例141例,男女之比为4.16∶1;20~70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93.68%(682/728);种植业人员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1.87%(596/728);3~8月为病例高发月份。结论鹤壁市的相关部门应搞好联防联控,加大布病感染源的控制和消除,在强化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教育的同时,搞好布病高危人群的个人防护,从而阻止该病疫情的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徐州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徐州市2010-2016年布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徐州市共报告布病179例,年均发病率0.293/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分别为0.454/10万和0.12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差异用统计学意义(χ2=55.388,P<0.001)。发病年龄以20~59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7.10%。人群分类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24%。布病发病高峰为3-8月份,报告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74.86%。县(市)区布病发病率高于城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6,P=0.001)。结论 徐州市布病疫情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人群、地区特征。应根据布病流行特征,加强布病监测和分析,适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做好布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侵入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性传染病[1]。人、牛羊等家畜普遍易感,动物感染易造成流产和不孕等症状,人感染后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骨关节疼痛肿胀和慢性化为主要特征[2],  相似文献   

13.
苏长江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231-2232
该项分析是采用哨点监测法,再农区固定监点选择4-5个乡(镇、场),牧区、办农半牧区固定监测点选择3个乡(镇、场),连续监测3年,监测点其他乡(镇、场)作为非固定点,每年随机抽选1/3轮流开展监测工作,监测点内新出现人间或间疫情的乡镇自动增补为固定点,连续检测3年,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北京市85例布病患者; 14个区县高危人群2452人。调查内容包括:时间、地区分布、性别、职业、年龄及感染途径的调查;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3年全市85例病人主要分布在近郊和远郊区县,40-5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较高,病例职业主要是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发病时间集中在3-6月,感染途径主要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有关,其次是非职业人员通过食源性途径感染;2452名高危人群,抗体阳性44人,阳性率为1.79%。结论 病羊是北京市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应继续加强高危职业人群尤其是散养户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淄博市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与流行趋势,为指导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淄博市1954~2011年人间布病疫情报告资料和人、畜间感染情况调查、畜间主动免疫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淄博市1954~2011年有37年报告布病疫情,累计报告380例病人,年均发病率为0.2512/10万,分布在全市8个县(区)的56个乡镇、118个村,张店区30例(含高新区3例),分布在7个乡镇的12个村;淄川区157例,博山区22例,临淄区55例,周村区28例,桓台县48例,沂源县28例,高青县12例。1954~1988年仅14年有疫情,合计94例;1989~2011年每年均有疫情发生,合计283例,2011年发病数最多(45例)。1958~2011年累计检测140154只(头)牲畜,布病抗体阳性1162只(头),阳性率为0.83%;累计免疫接种羊只88.49万只(头),其中29年未开展免疫接种工作。[结论]淄博市布病疫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年下降,70年代末至80年代有11年无病例报告,布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989年以来疫情呈现上升趋势,病例数逐年增加,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珠海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监测方法,选取2010-2012年珠海西部地区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重点人群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检测布鲁氏菌抗体。收集2010-2012年珠海市阳性布鲁氏菌病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2年珠海市共监测布鲁氏菌高危人群508人,共检出阳性感染者46例,检出率9.2%。阳性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学历普遍较低,主要从事喂料和挤奶工作,从事幼畜接生工作感染布鲁氏菌的可能性高于其他工种(OR=7.04)。职业人群的布病知识知晓率逐年升高。结论珠海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感染阳性率较高,幼畜接生工作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了解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高危行为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从发病时间来看,4-6月份发病数最多14例(11.88%,14/36),农民33例,占91.67%(33/36);33例病人与牲畜(羊或牛)有接触史。97.22%(35/36)的病人首发症状为发热,83.33%(30/36)出现多汗症状,77.78%(28/36)出现肌肉关节酸痛和乏力症状,感染布病的高危行为中前两位是饲养牲畜占55.56%(20/36),徒手接生占30.56%(11/36);97.22%(35/36)没有防护意识。结论 春末夏初是烟台市布病的高发季节,农村地区养殖户是布病的高危人群。病例的临床特点典型,病例在从事劳动过程中,自我防护意识差,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布病的健康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德州市2005-2016年布病流行特征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德州市2005-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6年共发病906例,年均发病率为2.537 4/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5726,P<0.001);春夏季高发,4-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共计247例,占27.26%;以庆云县疫点为起始点,有沿公路交通线扩散趋势,另外育肥羊只屠宰的经济模式加速了扩散速度,陵城区近三年疫情高发;农民、男性发病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布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由0.1836/10万上升到4.3216/10万。结论 德州市布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波及范围逐渐扩大,应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监测结果,掌握疫情动态,查明重点职业人群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福建省2018-2019年布病疫情信息和监测数据,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布病流行特征、突发疫情特点和监测点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结果 福建省2018-2019年报告布病238例,年发病率0.30/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漳州市2011—2014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态势,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分析布病疫情资料。结果 2011—2014年6月共报告布病49例,年均发病率0.22/10万,发病数逐年上升。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呈局部聚集性暴发(芗城、平和、龙海占79.6%),发病无明显季节性,除9、10月外各月均有发生;发病以30~59岁(85.7%)为主,农牧民占83.7%,男女性别比3.08∶1,感染菌种为猪种、羊种菌。个案流调有45例(91.8%)发病前直接从事猪羊饲养、接生、屠宰、加工和销售,有明确动物接触史,所有病例均未接种布鲁氏菌苗。结论漳州市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应采取加强职业人群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加强部门协作,落实家畜检疫、病畜淘汰等防控措施,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