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熟地黄、石菖蒲分别是重要的补血药、开窍药,两者均具有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药理作用,亦能根据辨证配伍使用,其防治AD的机制主要有: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等。对近年熟地黄、石菖蒲治疗AD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熟地黄、石菖蒲防治A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一类影响神经元生存和发育、诱导神经元分化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神经元在发育时的生长、分化,以及成年神经元的维持是很重要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理解、判断、定向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减退。研究发现,NGF能有效的保护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受损伤导致的神经变性、改善空间记忆,成为治疗AD的新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对NGF与AD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就NGF与AD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大鼠神经元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蛇床子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侧脑室注射聚集态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25-35)建立AD大鼠模型,腹腔注射12.5,25.0 mg·kg-1蛇床子素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认知功能、神经元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蛇床子素能明显改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少神经元凋亡,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促进G2/M期细胞进一步分裂,增强细胞增殖活性,调节细胞周期,有利于维持神经元正常的生理功能。结论:蛇床子素可通过减少神经元凋亡、调节细胞周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以记忆障碍为特征。AD的有效治疗一直存在严重的阻碍。针刺作为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在AD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刺可保护神经元免受退化并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的轴突再生。针刺对AD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节Aβ代谢、tau磷酸化、胆碱能神经递质、神经炎症、突触和神经元功能、自噬、脑葡萄糖代谢、肠道菌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进而改善认知。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现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并导致死亡的最严重疾病之一。目前有关AD的发病机制有很多,神经元内钙稳态失调可能为其发病的始发因素。丹曲林属兰尼碱受体拮抗剂,目前用于恶性高热、肌强直的治疗。同时,丹曲林还可使受损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水平趋于正常化,展现出了神经保护作用,可改善AD动物模型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阿尔茨海默病(AD)为代表的痴呆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占晚发癫痫病例的20%, 许多不明原因晚发癫痫的脑内存在AD病理特点, 表明AD合并癫痫研究的重要性。β-淀粉样蛋白寡聚物(AβOs)近年来因其在AD病理早期阶段的突出作用成为研究热点, 本研究从AβOs对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膜上各类与癫痫发病联系密切的离子通道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发现AβOs抑制某些钾离子通道的表达和活性, 上调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及表达, 调控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及谷氨酸受体通道, 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通道从而影响神经元及回路兴奋性, 在产生认知功能损害的同时也引起神经网络的过度兴奋甚至是癫痫易感性增加。最后, 总结了部分目前临床上常用抗癫痫发作药物对AβOs引起神经元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旨在为AD合并癫痫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和认知正常人的血细胞重编程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进一步诱导为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观察不同来源iPSCs 向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分化能力的差别及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散发性AD患者和认知正常人来源的外周血细胞重编程为iPSCs,进一步诱导为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应用IncuCyte ZOOM 动态细胞观察系统记录分化过程中细胞生长曲线,应用免疫细胞荧光实验对诱导
得到的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进行鉴定,采用TUNEL 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诱导得到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过7 d 诱导,iPSCs 可分化为神经干细胞,AD 患者和认知正常人来源神经干细胞均可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Sox1,Sox2 和Ki67。AD 患者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的生长曲线低于认知正常人。增殖标记物Ki67 染色结果显示,AD 患者和认知正常人来源神经干细胞中Ki67 阳性细胞比例没有显著差异,TUNEL 检测结果显示AD 患者来源神经干细胞中TUNEL 阳性细胞显著多于认知正常人(P<0.001),提示导致AD 患者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的生长曲线低于认知正常人的原因可能与AD 患者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凋亡增多相关。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诱导分化第1 天时,AD 患者来源神经干细胞诱导培养板中MAP2 阳性细胞比例为11.7%,显著高于认知正常人培养板中MAP2 阳性细胞比例2.9%(P<0.01);诱导至第16 天时,AD 患者来源神经干细胞诱导培养板中MAP2 阳性细胞比例为83.8%,显著高于认知正常人培养板中MAP2 阳性细
胞比例51.3%(P<0.001);TUNEL 检测结果显示分化至第16 天时,AD 患者来源神经元中TUNEL阳性细胞显著多于认知正常人(P<0.001)。 结论:AD 患者来源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时分化速度大于认知正常人iPSCs 诱导的神经干细胞,且分化的神经元凋亡多于认知正常人。由AD 患者iPSCs 诱导得到的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凋亡增多,与AD 患者大脑中神经细胞丢失的病理特征相似,提示其可以作为一种研究AD 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大脑神经元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由神经元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老年斑和缠结的神经纤维导致。现阶段对AD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尚无有效的治疗能预防和阻止AD相关认知功能的进展。微RNA(miRNAs)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通过调节淀粉样蛋白前体或β分泌酶1等基因参与AD发病过程,近年来对miRNAs的研究成为热点。在AD大脑和脑脊液中miRNAs的表达改变,其中miR-132/212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类由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丧失而导致的认知和行为障碍类疾病,多见于70岁以上老人,故俗称老年痴呆症。目前尚没有治疗AD的有效药物,对AD发生发展机制的理解是当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最近大量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可能参与AD发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预测脂质代谢过程异常在A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回顾了当前关于AD发病机理的假说,总结了脂质代谢过程改变及其参与AD发生的可能机制,将有助于全面理解A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伤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学表现为大脑内老年斑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和突触丢失。到目前为止,AD发病的机制研究尚不十分清楚。除了APP、PS和ApoE基因突变参与AD发病过程外,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深入截止2009年有将近600个基因位点可能与AD发生机制相关。本文将对近几年新发现的与AD发病相关的几种主要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石菖蒲的芳香开窍功能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系统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包括理论分析和实验药物以及动物研究,较全面罗列古今理论基础,收集含有石菖蒲芳香开窍药物与西药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文献资料。对血管性认知障碍中医病机进行分型,分析石菖蒲在痰瘀阻窍证型中的妙用。结果肾虚髓空、痰浊阻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机,在补益肾精的基础上,开窍和络可以醒神益智、化痰祛瘀,改善认知功能。结论石菖蒲具有芳香开窍之功效,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细胞外淀粉样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的形成.NFTs是由于过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于神经元内高度螺旋化而成.SP是由淀粉样前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在β-分泌酶(β-secretase)和γ-分泌酶(γ-secretase)水解作用下形成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Aβ)在细胞外沉积而成.除少数家族性AD外,大部分散发性A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关于AD发病机制研究很多,有β-淀粉样蛋白瀑布假说、tau蛋白假说、钙离子失衡假说等.已经有研究证实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与Tau蛋白的磷酸化[1]、突触的可塑性[2]及神经元细胞的凋亡[3]等有关,但CaN在AD中的具体机制还不甚明了.本文就CaN在AD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内体-溶酶体系统通过内吞作用介导蛋白质降解。神经元内体-溶酶体系统功能障碍及其引起的货物蛋白转运途径异常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 AD风险基因及其变异与内吞作用、脂质代谢及免疫反应过程有关, 内体-溶酶体系统在上述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内吞作用、脂质代谢及免疫反应相关AD风险基因在内体-溶酶体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如何导致AD细胞功能障碍进行综述, 为后续AD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就已发生神经病理改变,最终发展为严重的痴呆。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细胞修复治疗技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移植后可改善AD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可靠的体外诱导方式可以促进MSCs靶向神经元分化,提高生物利用率。本文着重对UC-MSCs的特性和优势、治疗AD可能的机制、体外诱导靶向分化的方式展开综述,旨在为UC-MSCs治疗AD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治疗AD寻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胆碱能神经元及其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记忆丧失和高级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外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块、细胞内高度磷酸化Tau蛋白所致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以及前脑基底胆碱能神经元的显著丢失。AD发病率占65岁以上人群的8%-10%,且正以每5年1倍的速度递增。AD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仍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脑内胆碱能系统受到损害,并提出了“胆碱能假说”:前脑基底胆碱能神经元的退变及大脑皮质和其他区域胆碱能递质的缺失是AD患者认知失常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及其受体与AD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石菖蒲是中医脑病常用中药,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聪耳明目传统功效。石菖蒲含有挥发油、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证实,石菖蒲具有抗痴呆、改善记忆、抗惊厥、抗癫痫和抗抑郁等中枢神经药理作用。其作用主要与调节中枢神经递质代谢、保护神经元、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调控神经细胞基因表达相关。石菖蒲的基础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线索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阿尔兹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发病特征以认知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开心散作为益智健脑代表方剂,契合AD的中医病机。开心散中包含人参、茯苓、远志、石菖蒲四味中药,各中药单体的作用机制是复方深入研究的基础,因此将其归纳总结对此方治疗AD的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组成开心散的四味药及全方入手,归类综述开心散与AD机制相交集的有效单体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Aβ沉积、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抗氧化应激、改善胆碱能活性、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涉及若干信号通路,同时将中医理论与分子机制相互结合,为今后关于此方向研究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能力损伤为主,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AD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未明,所以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有效预防AD的发生及发展。白藜芦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改善AD动物模型记忆能力,但具体机制未明。白藜芦醇可以诱导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而且SIRT1具有调节记忆能力的作用,故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激活SIRT1来提高AD患者记忆能力。本文综述白藜芦醇诱导SIRT1改善AD记忆能力的研究进展,为白藜芦醇防治AD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AD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项研究表明mTOR信号通路与AD密切相关。近年来,人们在探索治疗AD的相关方法和药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复方以及中药单体可作用于mTOR信号通路以改善AD患者的症状。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药基于mTOR信号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以及有关治疗进行综述,为AD的防治提供参考并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组、AD 雌二醇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16只大鼠海马内注射凝聚态Aβ25-35制成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AD 雌二醇组大鼠于建模后2周,皮下注射雌二醇。三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B ielschowsk i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变化。结果:AD 雌二醇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明显优于AD组(P<0.001);海马CA1区Tau蛋白磷酸化阳性细胞数(26.2±3.5、49.2±3.1、61.5±4.5、42.1±2.7、61.2±2.3、24.0±1.6)明显少于AD组(45.4±3.1、106.7±7.6、79.3±3.2、67.7±2.9、97.5±2.9、46.7±5.8)(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较AD组规则。结论:β淀粉样蛋白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出现异常磷酸化,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并抑制海马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