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杰 《中国病案》2021,(4):28-30
目的 分析秦皇岛市某三甲医院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实施效果,以期为医院精细化管理及医保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出院患者住院病案首页及医保结算信息作为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实施前组,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出院患者住院病案首页及医保结算信息作为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实施后组,采用描述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按病种分值付费是我国现阶段推行的一种点数法医保支付方式,但目前处于探索期,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按病种分值付费定义及分组原理,梳理按病种分值付费对医、保、患三方的影响、实施效果及问题,并提出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相关建议:加强按病种分值付费,推进分级诊疗;细分及完善病种分组;提高病案数据质量;进行绩效改革;重视医保监管;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实地调研,借鉴经验,为后续的医保支付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梳理分析国内医保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研究与实施现状、对医保患三方利益主体的影响情况以及现存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与推广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DIP付费方式相关研究,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按病种分值付费作为本土特色的原创医保支付方式,目前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发文数量逐年递增,国外则聚焦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研究。此外,国内先行地区在DIP实际付费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DIP对医保患三方都带来一定利弊影响,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结论:加强学科建设,扩大国际影响力;健全按病种分值付费机制,进一步完善细分病种标准;实地调研评估各地DIP运行情况,初步探索总结DIP付费实践经验;借鉴地方经验,探索中西医协同发展道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践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核理念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规范病案首页医生疾病诊断的书写,为按病种付费打好基础。方法:将ICD码字典库嵌入医院HIS系统中医生工作站的电子病历模块中,病案首页疾病诊断由临床医生选择ICD码字典库疾病名称形成。结果:临床医生的疾病诊断更加规范、统一、科学,为病案首页提供更加完善、可靠的基本数据。结论:病案首页疾病诊断的书写使用国际疾病分类的疾病名称能够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程度,加速数字化医院建设。  相似文献   

5.
介绍按病种分值付费模式下的医保支付政策特点和对医院运营管理的影响,分析医院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基于国际数据管理协会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构筑医院运营数据管理体系和标准的方法与路径,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芜湖市区域总额预算下按病种分值付费实施效果,为优化制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聚焦实施效果,围绕分值付费预算总额、医保基金安全性、住院服务流向及政策实施进展4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2015-2019年,分值付费年度预算占职工医保筹资总额比例由50.4%下降到45.7%;职工医保基金年度实际支出占筹资总额比例在67.5%-79.0%之间,市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占职工医保实际支出比例保持在较高水平(84.8%-89.6%);职工医保年住院率由18.4%下降到15.7%,市域内住院比例保持在90%以上;市域内住院按病种分值付费结算例数保持在98%左右。结论:芜湖市按病种分值付费年度预算总额较为合理,职工医保基金保持较好安全性,参保对象年住院率呈下降趋势,按病种分值付费已成为主要结算方式。应进一步优化病种组合,建立病种分值动态调整机制,对常见住院病种实施“同病种同保障待遇”,结合机构系数调整,引导合理就诊,体现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支付方式对医生医疗服务行为的影响,为医院医保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经济学实验,将招募的48名医学生随机分到4人一组的实验小组中,测试其在DIP付费下为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患者选择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实验小组中的受试者通过医疗服务点数来竞争固定的总支付额,每组分别进行10轮实验。将本实验中DIP付费结果与按项目付费(FFS)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两种支付方式进行比较。结果:DIP付费下,随着实验轮次的增加,受试者平均医疗服务点数呈上升趋势,点数价值及净收益呈下降趋势。DIP付费下医生对轻症和中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供给过度,但相比FFS过度服务的情况有所缓解;对于重症患者,无论是服务量还是患者健康效益方面,DIP付费都优于DRG付费。结论:DIP付费可能存在促进医保和医疗协同发展的优势,也可能存在过度服务及资源浪费的问题;DIP付费下医疗机构应从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医疗服务管理以及受益和满意度等方面加强医保质量监管。  相似文献   

8.
黄洁仪 《广州医药》2020,51(1):78-81
目的分析比较总额控制下的病种分值付费和单病种付费支付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8年总额控制下病种分值付费和单病种付费模式下的平均住院费用、医保基金支出以及医保基金收入等基本情况,比对分析总额控制下单病种付费模式下与病种分值付费模式的总体运行效率。结果 2015年—2018年总额控制下病种分值付费情况存在轻微波动,但不出现明显上涨现象,稳定于9 000元左右的水平,并且总额控制下病种分值付费的医保基金结余率处于17%的水平,同时具有稳定的医保基金支出与医保基金收入水平。相比较总额控制下病种分值付费,单病种付费模式下的平均住院费用更高,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势;相比较2015年的平均住院费用,2018年平均住院费用高出500元。2015年—2018年总额控制下单病种付费的医保基金结余率具有较大波动,表示医保基金支出与医保基金收入水平不稳定。结论总额控制下的病种分值付费模式具有明显的医疗费用以及医保基金费用支出控制效果,但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基础投入水平以及较高管理成本等缺陷端,总额控制下的单病种付费模式具有方便管理的优势,但是在费用控制、病种涵盖等方面不如病种分值付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某二甲医院普外科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按病种分值付费情况,为基层医院降低腹股沟疝传统及微创手术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二甲医院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普外科118例腹股沟疝出院患者按病种付费与医保分值结算的关系.结果 微创手术费(4484.93±850.6)元,高于传统手术费(238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广东省广州市某医院2020年出院患者住院病案首页进行随机抽查,核查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的准确性,分析编码错误原因及类型,为提高二级医院住院病案首页编码质量提供依据,有利于大数据病种分值付费(DIP)系统精细化管理。方法 采取分层等比例随机抽样法,从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每月随机抽取400份出院病案进行ICD编码核查,对编码错误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对主要诊断或主要手术操作编码错误的病案进行DIP病种分组情况分析。结果 随机抽取的4800份住院病案中,疾病编码错误病案384份,手术编码错误病案138份。疾病编码缺陷率为8%,手术编码缺陷率为12%。其中肌肉骨骼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手术编码错误发生率较高。主要诊断或主要手术操作编码错误导致DIP病种分组分值偏低。结论 二级医院住院病案首页编码工作仍存在不足,编码错误的常见原因如医师病案书写不完整、编码员编码规则掌握不准确及无仔细阅读病历习惯等,导致疾病诊断或手术编码错误,影响DIP病种分组和分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医保支付方式,合理有效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和科学有效地使用医保资金的关键所在。研究通过分析对比我国目前已经开展的按项目付费、按单元付费、按人头付费、按疾病病种付费(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总额预付费等医保费用支付方式的不同特点和政策要求,同时对比分析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的医保支付管理经验,以求探索、总结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国的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可参考的样本。通过国内外医保付费方式的对比分析发现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包括探索实施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制度、根据病种和诊疗特点实行不同支付方式、实施全面总额控制下的医保支付方式、全面推行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DRG)/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 intervention packet,DIP)为主的多元付费方式。通过对国际改革的政策及实践经验总结分析,进而对我国深化医改和推进医保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管理实践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深圳市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改革经验和成效,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借鉴。方法:分析深圳市DIP改革的具体措施,对实施DIP前后医保基金的安全性、住院患者费用和具体病种费用情况进行对比,对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实施DIP后,2020年医保基金结余率有所提升,全市住院患者总费用比2019年降低2.98%。某具体病种自费病人总费用比DIP病人的总费用高16.85%,在总费用、平均住院日、检查占比和化验占比等方面高于DIP病人。结论:医保基金保持较好安全性,DIP对深圳市医保基金的结余率、住院患者总费用及控制过度检查产生了积极作用。DIP已成为主要结算方式,可建立病种分值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升病种库、病种分值同临床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按病种分值付费下采用PDCA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对医院病案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 将PDCA质量控制管理前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41 934份和PDCA质量控制管理后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42 159份,共计84 093份出院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对比2组病案3日归档率、甲级病案率、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的差异。结果 PDCA质量控制管理后病案3日归档率由73.37%提升至93.71%,经χ2检验,χ2=6911.425,P<0.001;甲级病案率由90.17%提升至97.08%,经统计分析χ2=557.152,P<0.001;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由80.23%提升至90.27%,经统计分析χ2=169.70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按病种分值付费下基于PDCA循环的病案质量控制管理可明显提高病案3日归档率、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甲级病案率,为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提供了数据时效与质量的保障,可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基于目标成本法的公立医院DRGs病种的成本情况。方法确定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程序,分析医保付费方式的特点及医院实施DRGs病种成本的价值链,从而运用目标成本法来确定DRGs病种的成本改进计划。结果与结论医院应持续不断地优化成本结构,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实施DRGs绩效评价,并将目标成本的考核纳入到绩效管理中,通过实践摸索,把握成本变动规律,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实现DRG/DIP付费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本文梳理分析了医院协同推进DRG/DIP付费改革的任务,总结医院DRG/DIP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医院DRG/DIP信息化建设重点在于与医保部门信息系统的衔接,需以数据为基础,围绕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病案数据质量两条主线开展运营分析,并重视医保基金监管稽核,从而为DRG/DIP改革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16.
管理     
《中国医院院长》2011,(21):20-2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按病种进行医保支付 10月12日,北京医保机构正式按照DRGs(按病种分组付费)对该院进行医保支付。据该院医保办主任胡牧介绍,这是全国第一家按DRGs进行医保支付的医院。这一支付方式有利于促进医院节省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肝恶性肿瘤为例分析某院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整改前后编码质量变化情况,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某院病案管理系统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整改前)和2021年7月1日-2022年4月30日(整改后)2个时间段诊断编码包含C22的肝恶性肿瘤患者信息,分为DIP专项整改前后2组,对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 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质量整改后都更加规范,整改前主要诊断编码不规范及错误率合计为13.71%,整改后主要诊断编码不规范及错误率合计为2.86%,经卡方检验χ2=131.96,P<0.001,整改前后主要诊断编码正确性具有统计学差异;手术操作编码不规范及错误率由整改前的9.94%下降为整改后的1.33%,经卡方检验χ2=16.06,P<0.001,整改前后主要手术操作编码的准确性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某院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契机,制定整改措施,明确编码规则,肝恶性肿瘤患者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生对社会医疗保险病种分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临床医生对社会医疗保险(简称医保)病人病种分类的准确性,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良好运作、维护医院和医保机构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某院2个月的医保住院病例,对临床医生分类的普通病种和特殊病种进行一一核查,记录分类错误的病例。结果在1151个医保病例当中,共有32个特殊病种的病例被错分为普通病种,错误率为3.4%,有7个普通病种的病例被错分为特殊病种,错误率为3.2%。结论临床医生应当熟练区分普通病种和特殊病种,加强国际疾病分类知识的学习,避免分错病种,并建议在上报病种分类前,增加病案管理人员的审核,以减少差错,维护医院和医保机构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梳理国内按病种分值付费在各改革地区的实施情况.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对国内按病种分值付费实施效果研究进行检索,通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特征分析,从改革对医保基金运行、医疗机构、患者和资源流向4个方面的影响对文献进行归纳.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在效果分析中,频数最高的主要内容为住院费用,药品、耗材费用,住院日,住...  相似文献   

20.
2019年,《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出台,全面启动了对公立医院绩效的考核工作。面对“国考”,面对医保支付方式按病组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公立医院如何在外部绩效引导下探索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内部绩效评价体系是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绩效指标体系框架设计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医院绩效评价体系以及公立医院内部绩效改革的启示,思考“国考”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确保公立医院发展符合功能定位;同时不断完善医院内部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医院进一步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不断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