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配伍禁忌半夏、贝母对乌头汤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乌头汤中加入半夏、贝母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从抗氧化活性角度验证乌头反半夏与贝母的科学性.方法:分别以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活性,对DPPH·的清除能力测定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对比乌头汤中加入生半夏、川贝母与乌头汤的抗氧化活性,同时考察单煎制川乌、制川乌分别与反药及其他组方药配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乌头汤与生半夏、川贝母配伍均会对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与川贝母的配伍降低作用最为明显.结论:乌头汤与生半夏,川贝母配伍会降低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半夏块茎及其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7,(3)
目的:探寻半夏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存在部位及其作用浓度。方法:采用生物测试的方法,分别研究块茎浸提液、根系分泌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半夏块茎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有化感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1 g/mL时,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化感指数分别为-0.11和-0.26。半夏块茎浸提液对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规律。半夏块茎浸提液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具有化感效应。半夏根系分泌物溶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当浓度为1.284×10~(-2)g/mL时,呈显著抑制作用,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化感效应指数分别达到-0.64和-0.87。半夏根系分泌物溶液对白菜幼苗生长呈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浓度为1.284×10~(-2)g/mL时,化感抑制作用指数达-0.95。半夏根系分泌物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因浓度不同而呈现促进或抑制作用。结论:半夏块茎和根系分泌物中含有能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起化感作用的化感物质,既有弱极性的,也有中等极性的,还有强极性的。  相似文献   

3.
半夏块茎腐烂病病原鉴定和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夏块茎腐烂病的病原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为半夏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分离鉴定采用柯赫氏法则,菌丝生长条件采用2因子饱和D-最优设计,室内药效比较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结果:形态学观察和致病性测定表明,引起半夏块茎腐烂病的病原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oxysporum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1.9℃,适宜pH为6~8,最适pH7.2;室内药效比较表明,70%甲基托布津和58%甲霜灵锰锌对F.oxysporum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2 7,0.066 2 g.L-1。结论:明确了半夏块茎腐烂病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板栗落叶水浸提液对掌叶半夏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板栗落叶水浸提液对掌叶半夏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板栗-掌叶半夏林药间作模式适宜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板栗落叶不同质量浓度水提液(20,40,60,80 g·L-1)为供体,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对掌叶半夏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指标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板栗浸提液质量浓度低于60g·L-1时,掌叶半夏种子发芽率都在87%以上,幼苗株高平均在8.8 cm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试验质量浓度达到80 g·L-1时,种子发芽率平均为61.33%,幼苗株高平均为7.60 cm,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设置浓度下,根长低于空白对照组平均值2.90 cm(P<0.05);在质量浓度为20.40 g·L-1时,侧根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0.01),但质量浓度为60,80 g·L-1时,侧根数却减少(P<0.01);不同浓度下,掌叶半夏叶片的CAT,SOD及POD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板栗浸提液质量浓度低于60 g·L-1时,对掌叶半夏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株高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浓度过高会对幼苗根长、侧根数及叶片CAT,SOD,POD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钼营养水平对甘草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温室中对水培甘草幼苗进行4个不同钼营养水平(0.55,1.1,5.5,11.0 mg·L-1)处理,另设0 mg·L-1为对照组(CK),测定甘草幼苗各器官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结果:在钼浓度为5.5 mg·L-1时甘草幼苗的根干、鲜重和根冠比最大,并且此时甘草根、茎和叶中的SOD、POD和CAT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最高,表明该浓度较适合甘草幼苗的生长和根干物质的积累,低钼水平或高钼水平都不利于甘草幼苗的生长.然而,1.1 mg·L-1对甘草根中甘草酸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K处理的甘草酸含量最低.结论:适宜的铜浓度对甘草幼苗根干物质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很重要,并且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反应甘草幼苗对钼的适应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探寻介于1.1~5.5 mg·L-1、同时满足既能增加甘草根干物质的积累又能提高甘草酸的含量的钼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该文研究了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有利于阐述植物-土壤反馈对于刺五加幼苗生长中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为揭示植物-土壤反馈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别对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1组),连续3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2组)和多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3组)进行株高,叶色值(SPAD),抗氧化酶系统相关指标[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丙二醛(MDA)]和产量、生长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1组),连续三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2组)和多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3组)在后续种植的刺五加幼苗的株高,叶色值(SPAD),生物量,蛋白,SOD,CAT,POD,APX,MDA有显著性差异,AC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1组)的刺五加幼苗MDA,CAT,POD和SOD要高于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2,3组)的刺五加幼苗,而蛋白和APX要低于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2,3组)的刺五加幼苗。结论:植物和土壤在刺五加幼苗生长过程中呈现负反馈调节,降低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因此,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对刺五加幼苗的生长更有优势。研究结果为阐述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生长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并为农田栽培刺五加技术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提取半夏多糖的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半夏多糖得率为响应值,以液料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复合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的质量比为2∶2∶1)添加量为试验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优化提取条件;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半夏多糖对DPPH和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响应面分析,酶解温度、时间、复合酶添加量、液料比4因素对半夏多糖得率的影响依次减弱;酶解温度与时间优化为54℃和57分钟,复合酶添加量为7.2 mg/mL,液料比例为27∶1 mL/g,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半夏多糖得率为27.98%,模型方程理论预测值为28.32%,两者相对误差小于5%。半夏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和O_2~-·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987 mg/m L、1.309mg/m L,但与维生素C比较,抗氧化活性较弱。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了半夏多糖的最佳复合酶提取条件,且半夏多糖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地黄、半夏和菘蓝3种药用植物根际土壤水浸液对于远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筛选出适合与远志进行轮作的倒茬品种,为解决远志的连作障碍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地黄、半夏和菘蓝3种药用植物根际土壤水浸液在0.3,0.6,0.9 g·mL~(-1)质量浓度下对于远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地黄、半夏根际土壤水浸液对远志种子最终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基本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而菘蓝根际土壤水浸液则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3种根际土壤水浸液对远志幼苗生长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其中,地黄根际土壤水浸液与其余两种水浸液相比对于远志幼苗的株高和根长的抑制作用最小;0.3 g·mL~(-1)地黄土壤水浸液处理下,远志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H_2O_2含量较低;0.9 g·mL~(-1)地黄土壤水浸液处理下,远志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丙二醛(MDA)含量最低。结论:综合以上实验数据和化感综合效应分析,地黄根际土壤水浸液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远志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且奠定了幼苗抗逆生化的基础,所以3种药用植物中,地黄更适合与远志进行轮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半夏曲中4种优势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各样本的黄色素含量,为揭示半夏曲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半夏曲中筛选出的4株优势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丝衣霉菌Byssochlamys spectabil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它们的最适宜生长温度、pH值,利用糖类的产酸能力以及产淀粉酶、蛋白酶、黄色素的能力,同时测定半夏曲炮制过程中5个不同时间点样本的黄色素含量。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黑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29℃、29~31℃、39℃,最适pH值分别为7.0、7.0、7.5、7.0。4种菌均具有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具有产黄色素能力。5个不同时间点样品的黄色素质量分数分别为69.875、69.875、71.750、119.500、137.875μg/g。结论 4种优势微生物在半夏曲炮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泰半夏干物质及活性成分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泰半夏干物质及有效化学成分积累规律,以期为半夏的生理与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泰半夏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于春秋2个生育周期的各生长时期分别取样测定半夏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块茎总游离有机酸和鸟苷含量。结果:泰半夏在年生长周期内要经历春、秋2个生长高峰,在春季生长过程物质积累量较大,总游离有机酸和鸟苷含量在生长期内呈上升趋势,但在抽薹期与春季倒苗期会有所下降。结论:高温和抽薹会显著影响有机酸的积累,生产上应合理防止热伤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半夏主产区叶斑病进行调查,明确各地叶斑病主要病原菌种类,同时结合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室内杀菌剂筛选,为半夏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2020年6~9月,对贵州、河北、甘肃半夏种植区叶斑病进行调查,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回接验证、形态和分子鉴定、生物学特性检测,同时采用平板抑菌实验进行杀菌剂的筛选。结果:引起3种叶斑病的致病菌分别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南瓜孢子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3种病原菌在温度为25~28℃、pH为弱碱性时适应性较好;菌株E. sorghinum生长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菌株S.cucurbitacearum有光照时生长速率较快,菌株A.solani在24 h暗培养条件下生长迅速。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3种叶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次为苯醚甲环唑,植物源乙蒜素抑菌效果较差。结论:半夏叶斑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室内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苯醚甲环唑对本研究筛选到的3株优势致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为半夏叶斑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半夏珠芽萌发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半夏P inellia terna ta珠芽的萌发动态及其影响因子,为阐明半夏珠芽的生产应用和珠芽发育生物学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研究半夏珠芽的萌发动态以及珠芽大小、不同覆土深度、土壤干湿度和不同来源对半夏珠芽萌发和半夏生长的影响。结果四川南充半夏珠芽播种约14 d开始萌发,23 d萌发率达60%以上,29 d完成萌发。直径≥8 mm的珠芽的萌发率显著高于5 mm≤直径<8 mm的珠芽;两种覆土深度10和20 mm对半夏珠芽的萌发和半夏幼苗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影响;保持土壤湿润的珠芽萌发率显著高于土壤见干见湿的珠芽;从播种到23 d时,四川南充半夏的珠芽萌发率极显著高于山西新绛半夏的珠芽,随后二者的萌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发现不同来源的半夏珠芽在萌发时叶形会发生变化。结论培育大的珠芽对半夏繁育有重要意义,保持土壤湿度对提高萌发率和促进半夏幼苗生长有重要作用,不同来源的半夏珠芽具有不同的萌发特点和生长特性,应重视半夏不同品系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半夏种内不同居群生长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目的 :通过对在同一栽培条件中的不同半夏居群的生长节律观测比较 ,以期为半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 16个半夏居群生长节律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平行比较观测。结果与结论 :半夏各居群在出苗、展叶、抽薹及倒苗期等生长节律方面存在着差异 :大部分半夏居群在本试验栽培条件下具明显的 3次出苗和 3次倒苗现象 ,并且在年生长期内表现出春秋两个生长高峰期 ;从抽薹开花时间看 ,大部分居群在 5月有 1个抽薹开花高峰期 ,但具体起始和延续时间各居群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以引自于江苏句容的半夏居群抽薹最早 ,且具“先花后叶”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钼营养水平对甘草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温室中对水培甘草幼苗进行4个不同钼营养水平(0.55,1.1,5.5,11.0mg·L^-1)处理,另设0mg·L^-1为对照组(CK),测定甘草幼苗各器官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结果:在钼浓度为5.5mg·L^-1时甘草幼苗的根干、鲜重和根冠比最大,并且此时甘草根、茎和叶中的SOD、POD和CAT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最高,表明该浓度较适合甘草幼苗的生长和根干物质的积累,低钼水平或高钼水平都不利于甘草幼苗的生长。然而,1.1mg·L^-1对甘草根中甘草酸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K处理的甘草酸含量最低。结论:适宜的钼浓度对甘草幼苗根干物质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很重要,并且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反应甘草幼苗对钼的适应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探寻介于1.1~5.5mg·L^-1、同时满足既能增加甘草根干物质的积累又能提高甘草酸的含量的钼值。  相似文献   

15.
李冬杰  刘颖 《中药材》2018,(1):24-27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促进剂在半夏试管微型种茎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半夏块茎型人工种子生产技术。方法:以野生宽叶半夏的带芽块茎为外植体,优化植物生长促进剂的添加设计,筛选适宜的试管微型种茎诱导、增殖培养基及种茎萌发、成苗配套技术。结果:以MS+1.0 mg/L 6-BA+0.2 mg/L IBA为试管微型种茎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以MS+1.5 mg/L 6-BA+0.3 mg/L IBA为最佳增殖培养基;种茎移栽中,10 mm以上种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95.7%、89.3%、87.1,且幼苗的成活率最高、株高最大、叶片数最多,分别为99.3%、11.8 cm、6.2片。结论:以6-BA与IBA优化配比,能显著提高半夏试管微型种茎的形成,建立了野生优质宽叶半夏高效试管微型种茎繁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半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是一味常用中药。半夏生长适宜温度在15~25 ℃,当气温高于26 ℃或低于13 ℃时半夏倒苗[1]。半夏倒苗既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2],也是一种有效的无性繁殖方式[3],但实际生产中高温引起半夏倒苗却导致其产量降低,因而在半夏生产中,防倒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增产技术[1]。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的酚类化合物,在诱导植物获得性抗性中起信号传导作用[4]。研究表明,外源SA可显著提高黄瓜、豌豆及高羊茅幼苗的耐热性[5-7],但SA对大田高温胁迫下半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试验通过对半夏喷施不同浓度外源SA,来探讨SA对高温胁迫下半夏植株保护酶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 的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揭示外源SA对提高半夏植株抗热性的作用机制,为延缓半夏倒苗和增产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废电池浸出液对荆芥生理及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废旧电池浸出液对荆芥幼苗生长及叶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探讨不同浓度废旧电池浸出液对荆芥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用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质谱联用对叶片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荆芥幼苗对废电池浸出液具有一定的抗性,但高质量分数废电池浸出液对荆芥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废电池浸出液对荆芥挥发性成分影响较大.结论:废旧电池在水中渗出的化学物质对荆芥产生很大影响,降低荆芥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春花胡枝子总黄酮的条件、参数及纯化前后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通过静态实验、动态实验对影响粗黄酮纯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同时,对春花胡枝子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吸附原液浓度为0.3 mg/mL;静态吸附时,温度20~40℃,pH=4~5条件下吸附,并以70%的乙醇作为解吸剂效果较好;动态时,pH=4~5,以0.5~1.0 mL/min流速上样,70%~90%的乙醇以0.5~1.5 mL/min洗脱效果较好.浓度0.12 mg/mL的精制黄酮和粗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8.43%和29.25%;浓度0.375 mg/mL的精制黄酮和粗黄酮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速度的抑制率分别为98.49%及63.02%.结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春花胡枝子粗黄酮纯化效果较好,纯度及体外抗氧化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组织培养半夏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是目前常用紧缺药材之一。为快速繁育优质半夏种苗 ,提高产量 ,缩短生长期限 ,我们选用地产半夏为亲本 ,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移栽大田后获得了组织培养半夏商品。为鉴定组织培养半夏的质量 ,以亲本为对照进行了半夏有效成分生物碱和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实验材料 半夏及组织培养半夏 ,经李光胜副主任中药师鉴定为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2 实验方法与结果2 .1 氨基酸的成分分析 [1 ] 取生药 5 g,用温水适量 ,浸 2 4h,过滤 ,滤渣继续用温水重复提取 ,直至不显茚三酮反应为止。合并提液 ,定溶至 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珍珠母生品和炮制品中总肽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对比.方法: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对珍珠母生品和炮制品中总肽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比较两者的清除率来比较珍珠母炮制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的强弱.结果:珍珠母生品和炮制品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珍珠母炮制品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生品,是生品抗氧化能力的7倍.结论:为进一步明确其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并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珍珠母资源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