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临床辨证思维方式源流的梳理,以各个历史时期中药药辨治方法的演变为主线,对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对症治疗、专病专方,以及近现代中西医汇通下病症结合模式等临床思维方法的发展和传承做出探索。基于现代医学技术在解剖、病因、病理、生理等层面的重大发展,指出单纯辨病论治和传统病症结合存在一些局限,根据临床的实际,仝小林教授提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结合中医辨治方法的历史沿革,对该辨治方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面肌痉挛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对于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手段较为有限。中医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中医辨治本病存在连续性、动态性不足的缺点。在面肌痉挛的辨治中引入“态靶结合”理论体系,从“态靶结合”角度分析面肌痉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病具有风邪伏络、内外风邪相合的基础病态特征,以“祛风和络止痉方”为靶方进行调态打靶,运用靶药白附子、僵蚕、天南星调节风痰停滞面络的“果态”,联合耳穴调节面神经功能,多维度围绕“风邪扰络”病态,以病为经、以态为纬,提高面肌痉挛的辨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态靶结合”是切合中医精准化的一种辨治模式,“态”是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核心病机的归纳,属于宏观范畴;“靶”是参照西医的框架,基于“态”去寻找疾病的靶点、靶方、靶药,属于微观范畴。“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是多数股骨头坏死患者遵循的自然病理过程,此过程受宏观因素(全身情况、基础疾病、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与微观因素(细胞代谢异常、股骨头局部的血运)的影响。塌陷与否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预后具有关键性影响,认识塌陷与修复的关系,找出影响股骨头塌陷与骨修复的宏观、微观因素并进行干预至关重要。囊性变与股骨头坏死局部的软骨下骨折、“新月征”密切相关,囊性变的出现有可能导致髋关节局部的生物力学性能下降,增加塌陷的风险。前期研究发现血瘀证贯穿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进程,根据“态靶辨证”理论,血瘀态是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态”,而囊性变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靶。文章基于“态靶结合”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的辨治思路,以期为中医药精准化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4.
非特异性腰痛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因其患病率较高,反复发作,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逐渐受到广大医患重视。目前尚欠缺特效药物干预,而针灸疗法干预该病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已被证实。本文通过对非特异性腰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和病位的认识,结合燔针劫刺的理解以及“取痹”“柔筋”“解结”的作用,提出在燔针劫刺法的理论指导下针灸辨治非特异性腰痛,以期为临床使用针灸疗法干预该病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何霞  李学文 《中国中医急症》2022,(10):1869-1872
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急性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亦增加了家庭的医疗负担。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众多研究发现中医外治法对该病具有良好的疗效。笔者通过检索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的相关临床文献,发现针灸、推拿、中医正骨、牵引、拔罐、刮痧、针刀及中药外用等多种方法均可改善该病急性期的临床症状。鉴于此,本文通过对NLBP急性期病因病机及中医外治方法进行分析与综述,以期为该病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下,为临床医生选择更加合理的中医外治疗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脆性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陈锐基于仝小林院士理论思想,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脆性糖尿病病位主要在脾肾,涉及肺心。脆性糖尿病主要病因病机为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寒邪内侵,肾阳亏虚关系密切,“阳气不足”贯穿该病始终,故以“去阴霾,温补脾肾之阳,兼顾养心固肺”为治疗原则,全程应用“重阳思想”辨治。自拟中药复方消肾方为治疗脆性糖尿病基础方,态靶兼顾,剂量精准,既病防变,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群体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病变,患者生活能力下降,心理和经济负担重大。现代医学对于该病采取药物、认知、体育锻炼等方法协同干预,但目前无法逆转其病程。仝小林院士从“态靶辨治”及“四焦八系”理论体系出发,围绕老年性痴呆伴脑萎缩病例,提出该病以虚态、老态以及瘀态复合态为主,核心病机是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位在神系(脑)。治疗时以补虚、化瘀、通络法为主,并以麝香为靶药开通神系气络。本案将中医传统临床诊疗思路与现代医学中的疑难问题有机结合,把控疾病本质和病机关键,态靶同调,合理施量,展现了态靶理论指导下的疑难病辨治过程。  相似文献   

8.
痤疮的中医药辨治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力 《江苏中医药》2003,24(10):58-60
对中医辨治痤疮,从病因辨治、三焦辨治、脏腑辨治、分型辨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今后研究中医药治疗痤疮方法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有目的地应用现代研究方法研究有效方药的药效、药理及其作用机制,筛选出疗效确切的方药。  相似文献   

9.
“态靶结合”辨治是将中医传统宏观理念与现代研究的微观标靶相结合的辨治模式,为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中风病分为缺血中风和出血中风两大类型,根据病程发展的先后顺序,缺血中风可分为“郁”-“闭”-“虚”三个阶段,出血中风可分为“亢”-“火”-“虚”三个阶段。在明确各阶段的“态”后可结合临床证候、中医证型、药理学研究成果找到“态靶同调”的方药,实现精准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精准分层、靶向治疗是淋巴瘤新药时代主要治疗模式;耐药复发、并发症、不良反应管理是真实世界的主要挑战;减毒增效是中西整合的优势和目标。癌毒病机学说是周仲瑛国医大师倡导的肿瘤辨治体系;“态靶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现代中医辨治新模式,即“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通过中医辨证“宏观调态”,借助现代医学“微观打靶”,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中西整合。导师倪海雯教授以癌毒病机理论指导淋巴瘤临床实践,结合态靶理论的核心理念,创新提出“癌毒-态靶”结合的淋巴瘤中西整合临床辨治新模式,紧扣“正虚癌毒”的核心病机,以“消癌解毒方”作为核心靶方,扶正抗癌,贯穿全程;癌毒易损正,把握正邪交争,邪正消长的规律,区分不同阶段;癌毒多夹杂,多因复合,辨析“痰、热、瘀、虚”之夹杂,谨守病机,分别投以化痰、清热、化瘀、益气、养阴以调偏态;针对淋巴瘤常见症状施以对症靶药,结合分子机制进展,针对关键靶点投以相应“标靶”药以精准打靶。构建新药时代“癌毒-态靶”辨治模式,“态靶同调,病证结合”,优化中西整合淋巴瘤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仝小林院士提出的“以病为先,以态为基,以靶为参”这一全新的中医特色辨治模式的内涵,探索将态靶辨证理论应用于肾病的辨证与治疗,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肾病疗效的精确性、靶向性。参照现代医学对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把握本病整个发展阶段中的核心病因病机,提出肾病中医态的发展演变规律即邪结态→肾虚态→络瘀态。邪结态可分为风热郁结证、水湿蕴结证;肾虚态可分为肾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络瘀态可分为瘀热阻络证、瘀毒阻络证、痰瘀阻络证。并据此确立治法处方,同时结合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筛选出针对症靶、标靶的多种靶药,辨态识靶,态靶同调,标本兼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伴发肝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结合中医药治疗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态靶结合”理论的辨证组方思想是将中医传统辨证思维与现代医学科技成果结合,将宏观“调态”和微观“打靶”有机结合。本文在“态靶结合”辨治理论的指导下,从宏观上辨别早期态、中期态和晚期态,根据不同“态”确立针对性的调治法则,同时在微观上辨病靶、症靶及标靶,依此选定靶方并精准结合辨靶用药,通过“态靶结合”、标本同治,构建结直肠癌肝转移中西医结合辨治新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发生于体表,每每顽固难除,黄瑾明教授认为该病病因主要是毒邪外侵,瘀阻道路,病机以气血瘀滞,道路不通为主,辨治时以辨病为主,辅以辨证,提出“调气、解毒、祛瘀”治疗三法,其中又尤重祛瘀。并逐步摸索出一套中医与壮医相结合而以壮医针灸为主、采用壮医外治和药物内服的综合疗法,外治以壮医针灸及壮药外洗,配以中药、壮药内服,注重突出壮医治疗特色,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慢性结肠炎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因尚未完全了解,因而在治疗上亦缺乏特效的方法。我们运用中医脾胃学说,参照前人辨治“久泻”“久痢”的经验,从1982年4月~1984  相似文献   

15.
试论隐性感染的中医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天贵 《新中医》2005,37(4):3-7
从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中医学表述以及中医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隐性感染的病因属于中医“隐毒”范畴;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把握先机、药先于病、阻止传变、截断移行、攻伐邪气、扶助正气是隐性感染的治疗原则。祛邪之法重在排、透、解,扶正之道重在养、护、托,以及宏观调理与微观辨治相结合,应该是治疗隐性感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态靶辨证"是由仝小林教授首次提出的中医临床辨治方略,其特点在于将传统中医的辨证与现代医学的疾病认识相结合,将中医调态疗法与现代药理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仝小林院士运用态靶结合的思路从2型糖尿病各个阶段的发病特点中归纳出郁、热、虚、损四个核心状态,并探索出针对这四态中不同病机的调态"靶方"及具有改善症状、降低血糖作用的"靶药",二者配合使用提高了临床疗效。该文介绍了仝小林院士在2型糖尿病各阶段的用药策略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张倩  陈祥芳  廉彬青 《光明中医》2022,(12):2260-2263
随着工作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化,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发生越来越普遍且年轻化。据国内外统计结果,腰痛的时点患病率约为18%,终生患病率约为40%,NLBP患者占据了腰痛患者总数的85%,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变,国内外发病率均逐年上升。NLBP病程缓慢,与众多危险因素相关联,常反复发作,加重了家庭、社会经济负担。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NLBP成为临床及研究人员的关注重点。此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关于中医治疗NLBP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目前NLBP的常用中医疗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8.
周智恩 《光明中医》2013,28(2):239-240
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论治规律及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局限性,提出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辨治紧扣病机关键"虚"、"痰"、"瘀",谨守病机,灵活遣药,以及吸取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衷中参西的治疗观念。  相似文献   

19.
刘强  陈宪海 《吉林中医药》2012,32(2):118-119
对于无症状疾病的病因辨识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综合考虑六淫、七情、饮食、劳逸及先天因素等各种致病因素,分析病因,审因论治,必要时结合辅助检查,查明病因,寻找辨证的突破点.同时参照病史,调和阴阳,阻断病势传变,改善体质,防病复发,开放思维,寻找辨治新方法,为临床无症状肺系疾病的辨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仝小林院士提出糖尿病胃轻瘫属于“虚态”“损态”,可分为暴吐病和痞满病,临床应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分而治之。该文从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医认识、暴吐病和痞满病的分型辨治等方面介绍仝小林院士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学术思想,总结该病的中医综合治疗策略,包括针刺、穴位注射及灌肠方案等,并分享经典病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