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首起学生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首起学生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特点,评估防控措施,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描述病例发病过程,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两例病例,其中的指示病例为医院发热门诊送检标本检测发现,第二例病例为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时因病例出现发热症状而发现。该起疫情为广东省首起学生赴美参赛后感染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两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均较轻,发热3d,病程分别为6d和10d。共涉及91名密切接触者,失访12人,其余全部追踪到并进行医学观察。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该起疫情未见二代病例。结论此次疫情为赴美国参加比赛团队感染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倡从甲型H1N1流感流行区归国人员自行医学观察,有症状及时就诊,能及早发现可疑病例,有助于防止疫情扩散。及早对可疑发热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与管理,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武汉市首起猴痘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调查处置过程,为今后猴痘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咽拭子、肛拭子、疱疹液、血样标本,采样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及基因测序。结果 2例病例于2023年6月2日在武汉市某酒店发生一次高风险暴露行为。首发病例于6月5日出现米白色丘疹,6月11日于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就诊,其疱疹液样本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属西非系B.1分支。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该起猴痘聚集性疫情可能由隐匿性男男性行为传播引起。猴痘在中国同时存在境外输入和本地传播的风险,对猴痘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确定及医学观察情况,为疫情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有密切接触者一般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对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确定确诊病例。结果 1 665名密切接触者中在医学观察期发病的有10例,占全市所有确诊病例的30.30%,10例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多为确诊病例近亲属,与确诊病例最晚接触时间最长为8 d,最短为0 d。10例密切接触者病例构成了6起家族聚集性疫情。结论 在COVID-19防控工作中,某市积极追踪确诊病例传播证据链,及时确定密切接触者,将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人群纳入密切接触者管理,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全市近1/3的病例在医学观察期发病,做到了传染源有效管控和切断传播途径,及时阻止了聚集性疫情的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南昌县2013年确诊报告的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进一步科学防控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病例和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对病例的呼吸道标本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双份血清学检测。结果 1例病例表现为重症肺炎并呈进行性加重,另2例病例重症肺炎进行性加重不明显,3例病例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时间为1 d,首次住院为5 d,确诊时间为6.6 d。3病例呈高度散发,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发病时间2例在春季,1例在初夏。3例病例均有禽类间接接触史。对病例采取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疫点终末消毒、农贸市场停止活禽交易等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病与禽类间接接触史有关,暂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早期发现和救治患者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要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监测,及时科学处置疫情,以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云南省内首起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描述、分析云南省首起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过程、密切接触人员采样检测结果及外环境监测采样结果,总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云南省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中的确诊病例为输入性病例,病例乙是病例甲的密切接触者,2例病例为母女关系,病例乙较病例甲晚6 d发病,具有禽类共同暴露史,属于家庭聚集性病例,2例病例均已死亡。医学观察期间44名密切接触者中1人出现流感样症状,经实验室检测,流感病毒通A、通B均为阴性,其余密接人员皆无异常。结论此次疫情为云南省首起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初步判定为共同暴露聚集性疫情,传播途径可能为禽-环境-人或禽-人,不排除人传人可能,整个处置过程为今后类似事件处置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有效管理是控制传染病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做好医院内医学观察点的密切接触者管理可避免院内续发病例的出现.为满足北京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需求,北京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管理指南第4部分:住院患者医学观察》(T/BPMA007.4-20...  相似文献   

7.
嵊州市2008-2011年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原因,为学校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嵊州市2008-2011年报告处置的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共报告处置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4起,发现肺结核病例38例.首发病例出现症状后,随着就诊延误时间的延长,密切接触者的PPD强阳性率和肺结核罹患率增加(x2趋值分别为18.10,10.34,P值均<0.01);涂阳病例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和肺结核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16,11.21,P值均<0.01).结论 首发涂阳病例出现症状后就诊延误,未及时确诊和隔离治疗,易造成聚集性感染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兰州市报告的首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月23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报告2例COVID-19疑似病例,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二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基本信息、发病诊疗经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家庭环境、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和转归等情况,分析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播链和传播代际。结果该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从1月23日发现至2月21日,持续29 d,报告9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死亡1例。其中3例为武汉市输入病例,是该起疫情的传染源;二代病例7例,均与3例武汉市输入病例有聚餐史和(或)日常生活接触史,家庭续发率为41.18%(7/17)。9例确诊病例中,潜伏期最长10 d,最短4 d,中位数为9 d。除7例续发病例外,排查到密切接触者24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兰州市报告的首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由武汉市输入病例引起,通过聚餐和(或)日常生活接触在家庭内传播,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 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收集学校所在社区部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结果2009年8月26日至9月7日期间,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2例,疫情持续13 d;采集34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6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该起疫情为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南宁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进一步科学防控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用RT—PCR方法对病例呼吸道标本进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检测。结果确诊南宁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该病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病例有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在采取病例隔离治疗、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消毒等综合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异常情况,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需加强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预防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15日深圳市从外地到深圳务工人员江××被确认为人禽流感病例。2006年6月3日至2006年6月12日与患者江××共同生活、居住、护理或直接接触过江某的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和体液的人员共92人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并进行密切观察及严格管理。6月12至15日医学观察的全部密切接触者临床表现均正常。严格执行卫生部《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的规定,及时对可能接触禽流感感染的病例进行医学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可以预防人禽流感疫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瑞安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试行)》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发病就诊经过、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史等资料,追踪密切接触者,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链及传播代际。结果本起疫情从1月23日发现至2月24日结案经历31 d,共报告11例COVID-19确诊病例,分布于3个家庭,呈家庭聚集性。其中武汉市输入病例1例,为本次疫情的传染源;续发本地病例10例,包括二代病例5例,三代病例1例,四代病例1例,代际不明3例。有明确聚餐引起传播1例,家人同住引起传播4例,偶尔接触并聚餐引起传播2例,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方式不明3例,有间接接触、潜伏期传染、同一密闭空间气溶胶传播的可能。除10例续发病例外,共排查到密切接触者127人,经过14 d隔离医学观察,检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核酸均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这是一起由武汉市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聚集性疫情,传播途径主要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也有间接接触、潜伏期传播、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2022年5月以来,全球报告了超过1 000例猴痘实验室确诊病例,这是全球首次猴痘非流行国家和流行国家同时报告了多个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对全球猴痘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对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本轮猴痘流行态势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旅行者个人防控措施建议和口岸应对本轮猴痘疫情的防控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特征,为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疫情应急处置期间无症状感染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5月10日,西安市共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5例(男12例,女13例),中位年龄46.0(18.5,65.0)岁,占全市17.24%(25/145)。其中15例(60.00%)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8例(32.00%)有湖北旅居史,2例(8.00%)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23例(92.00%)经聚集性疫情传染源溯源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1例(4.00%)为协查外市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发现,1例(4.00%)为筛查高危地区来陕人群发现。25例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暴露到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17.0 d,集中医学观察开始至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8.0 d,首次核酸检测阳性至转阴出院中位时间为14.0 d。CT显示78.57%(11/14)无症状感染者肺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小结节影、斑片状影、磨玻璃样影和边界欠清晰状况。结论 无症状感染者主要经聚集性疫情调查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及时全面排查密切接触者并对其进行集中医学观察,能减少其可能造成的疫情持续传播。肺部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可作为早期排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一起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筛阳性病例的应急处置与密切接触者的排查评估,为后续防控工作调整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医院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各项防控措施流程进行处置。设计调查表,调查初筛阳性病例的同病房患者和参与相关诊疗的工作人员防护情况和接触情况,评估接触风险。结果初筛阳性患者经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同病房患者与疑似病例均无1 m的密切接触,并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均无发热、干咳等症状。与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立即对其采取隔离医学观察处置。经调查工作人员均接受过医院感染防控和个人防护培训,在日常工作中能良好执行手卫生。自我评估接触频率,9名(25.71%)表示经常接触,14名(40.00%)与初筛阳性患者有1 m的近距离接触,35名(100.00%)均无面对面的15 min的暴露,接触过程中均进行不同程度的防护。初筛阳性患者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后,解除对同病房患者、工作人员等的医学观察。结论医疗机构发生可疑疫情时要按照应急预案立即响应处置,对接触者进行评估和隔离,并调整门急诊和普通病区管理对策,完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6.
正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湖南省耒阳市卫健系统全体职工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之决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当中。先后成功处置了确诊病例7人、疑似病例40人、医学留观病例45人;累计追踪确诊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463人,其中解除医学观察463人,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和不足。为总结经验,剖析问题,进一步提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现将疫情应急处置及防控策略探讨如下:一、经验(一)领导高度重视,联防联控机制迅速建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溧阳市确诊的1例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对溧阳市首例H5N6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点处置,获得病例发病、治疗及密切接触者信息,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及接触环境的相关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该患者病初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并伴有畏寒、咳嗽、解稀水样便,病情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嵊州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分析,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漱口液等样品开展禽流感病毒(H7N9)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嵊州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结论感染途径可能为间接接触活禽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途径可能为禽流感病毒污染环境再传播到人。通过病例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外环境病源溯源及消毒等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东省珠海市首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方法 2020年1月20日广东省珠海市报告3例COVID-19确诊病例,及其50名密切接触者。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追踪调查,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结果 2例病例为武汉的一对夫妻,1月7日在武汉聚会时感染SARS-CoV-2,1月11日到珠海后传染给女儿。夫妻2人发病潜伏期为5 d,均为危重症病例,其中病例1死亡;其女儿病例3发病潜伏期6 d,为普通型病例。病例1鼻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阳性持续31 d,病例2危重症病例核酸阳性持续18 d,病例3普通型病例核酸阳性持续5 d。共搜索到密切接触者50人,经14 d医学观察均无异常,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本事件为一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证实SARS-CoV-2人传人的传播模式,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描述北京市一起输入炭疽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措施,并深入探讨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炭疽疫情处置有所启示。方法根据卫计委相关技术方案要求,对病例进行诊断、治疗并实施接触隔离,对病例污染物品和环境采用有效氯含量10 000 mg/L或过氧乙酸3 g/m2进行消毒杀菌,对密切接触者实施14 d健康监测,并进行炭疽防治知识宣传。结果该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支持炭疽诊断,及时对该病例实施接触隔离;密切接触者14 d健康监测无异常;对病例污染物品和环境采取消毒处理。结论此次疫情处置措施得当,未出现疫情扩散和公众恐慌。采取的措施将对今后炭疽疫情的规范处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