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高血压病中医脉象研究的回顾,总结了高血压病的常见脉象及客观化研究。中医脉象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规律,脉象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监测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现有单探头脉象仪检测人体中医脉象信息的局限性,提出了双路脉象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既保存了现有单探头检测法的功能,还能检测探头下血管、皮肤软组织的有关力学参数。通过初步的临床试验,对双路脉象检测法建立的指标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了利用双路脉象检测法测取的参数,对现行脉象判断方法进行修改或补充设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轻、中、重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方法:随机把治疗组分为60例,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即分为肝阳上亢型、肝火上炎型、肝肾阴虚型,采用平肝潜阳、抑木泻火等辨证论治。结果:显效27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结论: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能够取得令人满意效果,而且相对西医来讲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长期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临床表现,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1-2]。目前EH治疗主要以终身服用降压药物为主,但抗高血压药物远期疗效并不理想,长期服用易产生毒副作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加重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病作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已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多以药物控制为主,但长期服用西药易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导致血压的控制率并不理想.中医特色疗法(针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药枕、刮痧、推拿、足浴等)是一种安全有效、成本较低、简便易行的中医药技术,且患...  相似文献   

6.
马捷  李峰  宋月晗  毛萌  刘晶  刘晓萌 《光明中医》2012,27(11):2172-2173
通过对"病证结合"相关理论文献的回顾性分析,分别从源流、病机、中西医认识三部分,探索这一理论的研究思路及发展方向,以求了解中医病证结合理论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左室肥大、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在发生率最高的3种体质中各随机抽取30例患者,进行心脏、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心脏左室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严重程度;抽血查血脂、肾功能和尿β2微球蛋白等。结果阴虚质组SPV最低,左侧颈总动脉为(55.73±13.66)cm/s,右侧颈总动脉为(55.42±8.61)cm/s,与痰湿质组、气虚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依次为阴虚质组〉痰湿质组〉气虚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质组患者左心功能改变明显,而痰湿质组患者肾功能改变、尿β2微球蛋白增加又较气虚质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并发症的发生与体质有关,辨识体质并加以干预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9.
三部脉象同步检测与单部脉象检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探头压力式传感器同步检测三部脉象和单探头压力式传感器检测单部脉象的结果进行比较,揭示了单部脉象检测与三部脉象检测时在最佳取脉压力、主峰波高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在三部脉象客观量化的研究中,不能简单套用单部脉象检测法所建立的脉象参数和脉象图谱来描述三部脉象的定量检测,而应通过临床样本的积累,逐步建立符合三部脉象检测规律的各种脉象判读标准.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33-1134
高血压病已成为世界性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病占全部高血压病患者的绝大多数,却只有少数人得到了理想控制,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古籍中并无高血压病病名的记载,也没有对于该病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面的具体论述,而是散见于各系统疾病中。其基本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先天不足、气血精亏,基本病机可分为虚实两端,虚为气血亏虚,实则与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循证医学,中医学病、证、症,西医病,病证结合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回顾,认为中西医对疾病病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医病名的不确定性和混乱导致运用中医病名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存在很大的缺陷;然而中医历代医家的经验其实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循证医学的结果,不同于单纯的专家经验,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和评价;中医学要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必须规范和统一病名的内涵和外延,病证结合是目前开展中医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只有加强病证结合的研究,才是实现中医循证医学研究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医脉诊三部理论的多导脉象检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基于中医脉诊三部理论的可应用于实验动物的多导脉象检测系统。多路传感器信号经过处理通过USB传送至计算机,与自行开发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配合,可以获得三个不同部位的压力脉搏图、一路标准心电信号以及一路光电容积脉搏图,经初步动物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循证医学,中医学病、证、症,西医病,病证结合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回顾,认为中西医对疾病病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医病名的不确定性和混乱导致运用中医病名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存在很大的缺陷;然而中医历代医家的经验其实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循证医学的结果,不同于单纯的专家经验,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和评价;中医学要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必须规范和统一病名的内涵和外延,病证结合是目前开展中医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只有加强病证结合的研究,才是实现中医循证医学研究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585例EH患者,按照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个证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与年龄、病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血清尿酸(SUA)等的关系。结果阴虚阳亢证189例(32.3%)、痰湿壅盛证177例(30.3%)为主要证型;年龄与病程变化趋势相同;痰湿壅盛型TG升高和HDL-C降低明显,阴阳两虚型LDL-C升高明显;不同中医证型间SUA水平: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血清CRP平均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EH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血脂、C反应蛋白、血尿酸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中医辨证标准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证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G、CHOL、HDL—C及LDL—C及APO—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AP0-B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证型(P〈0.05)。IJP(a)水平: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阳上亢(P均〈0.05),阴阳两虚〉痰湿中阻(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LP(a)及APO-B水平与中医证型分类相关。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引起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本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对1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图参数的观察,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以阐释脉图参数与中医辨证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头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以人体动脉压升高为主的心血管疾病.该病患病率高,控制率低,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故建立良好的高血压病动物模型对于其诊断及临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基于高血压病的中西医临床特点,对目前常见的高血压病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主要有基因相关性、手术性、药物诱导性及环境诱导性四大类.在模...  相似文献   

18.
中医脉象分类的频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医脉象及其分类研究历来重视脉的位、数、形、势。本文采用付里叶频谱分析的方法,通过大样本的实测分析,获得了个体之间可以比较的搏动分量来探讨脉之虚实有力无力;采用冲量以浮沉脉为代表探讨脉位;采用相平面轨迹斜率以滑涩脉为代表探讨脉势;引入传输自振荡共振频率以弦脉为代表探讨脉形。  相似文献   

19.
正原发性高血压病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已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血压持续升高可引起全身性病理变化,最终导致心脏、肾脏、脑等器官损害~([1-2])。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病的目标是控制血压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已有大量的文献研究以及  相似文献   

20.
动物实验在中医科研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医动物实验的关键在于成功复制动物模型。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单纯疾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把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相结合,创建了“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但此种“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在造模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须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