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0岁,发现血压高10年,血压最高达209~220/140mmHg,经常伴双下肢发麻已4~5年。家族史:母亲有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220/110mmHg,心率100次/min,律齐。辅助检查:双肾上腺彩色B超未见异常。给予缬沙坦80mg,1次/d,非洛地平5mg,1次/d,富马酸比索洛尔5mg,1次/d。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0岁,发现血压高10年,血压最高达209~220/140mmHg,经常伴双下肢发麻已4~5年。家族史:母亲有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220/110mmHg,心率100次/min,心律齐。辅助检查:双肾上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未见异常。给予缬沙坦80mg,1次/d,非洛地平5mg,1次/d,富马酸比索洛尔5mg,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78岁女性,因高血压18年,血压控制不佳、夜尿频繁1月余于2022年6月9日至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我院)门诊就诊。现病史:患者18年前发现有高血压,收缩压最高达170mmHg(1 mmHg=0.133kPa),舒张压最高不详,现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早晨1次,近1月来家庭清晨自测血压160~170/70~80mmHg,服降压药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但在15:00左右自测血压增高(160/74、167/75、173/78 mmHg),控制欠佳,近1年来夜尿频繁,频率约1次/h,夜尿量增多,未估算具体夜尿量,不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无明显血尿、尿混浊,无尿石、尿道分泌物。  相似文献   

4.
复方缬沙坦与血脂康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联合血脂康(600mg)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2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对照组。缬沙坦组患者给予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1次/d)和血脂康(600mg,2次/d)治疗,对照组患者降压药物单用缬沙坦(80mg,1次/d)。治疗中每周测量血压。在治疗8周和结束时评价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缬沙坦组较对照组血压进一步下降,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平均坐位收缩压均降低5mmHg,平均坐位舒张压多下降3mmHg,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患者中,血压控制<140/90mmHg者分别占54.1%和40.7%。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复方缬沙坦联合血脂康治疗,降压效果和达标率均优于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72岁 ,因阵发性心悸 3个月 ,加重伴头晕 3d于 2 0 0 3年 6月 1 8日入院。患者 3个月前体检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 1 2 0次 /min,无明显症状。此后剧烈活动时偶发阵发性心悸 ,略伴头晕 ,3d前坐位起身时感心悸、头晕 ,眼前发黑 ,持续 1min后缓解 ,到医院作心电图示快速心房颤动 ,为进一步治疗而收入院。既往高血压史 8~ 9年 ,血压最高达 1 60 / 1 0 5mmHg( 1mmHg =0 .1 33kPa)。服硝苯地平 1 0mg/d ,血压控制在 1 30~ 1 35 / 80~ 90mmHg。高脂血症 3年 ,自服降脂药治疗。其父及其姐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检 :体温 36…  相似文献   

6.
他克莫司致肥厚型心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48岁。 8年前因慢性肾动脉衰竭行肾移植术 ,术后口服抗排异药物 (包括骁悉、新山的明及泼尼松 )。 3个月前因出现肾功能不全 ,停用新山的明 ,改服他克莫司 (商品名 :高科复 ) 1mg/d ,半个月前增量致 2mg/d。 1周前出现胸痛 ,活动后明显加重 ,每次持续 2~ 3min ,休息后缓解 ,无晕厥史 ,拟诊为冠心病收治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 ,血压最高达 2 2 0 /1 2 0mmHg( 1mmHg=0 .1 33kPa) ,肾移植术后血压控制在 1 5 0 /90mmHg以下。否认糖尿病史 ,已停经 1年。体检 :血压 1 2 0 /70mmHg ,心率 70次 /min ,律齐。胸骨左缘 3~ 4肋间可闻及 …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50岁,高血压病史7年,最高血压为170/100 mmHg,平时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无冠心病、猝死家族史。表妹有晕厥史,未明确病因。自2011年,反复发作晕厥4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前降支及第一钝缘支50%~60%狭窄,考虑为临界病变。采用药物治疗,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辛伐他汀20 mg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控制的现状及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门诊和全科门诊连续纳入采取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 834例,收集患者基本特征、行为习惯、病史、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等信息并测量诊室血压和心率。结果: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平均静息心率为75次/min,约1/3静息心率≥80次/min。无冠心病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不超过80次/min的比例为75.3%;随着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的增加,静息心率控制率显著降低(P0.001);和血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相比,血压控制达标的患者静息心率控制率显著升高(70.0%, 80.3%,χ~2=50.624,P0.001);静息心率60~69次/min者收缩压平均水平最低(131.6±20.3)mmHg(1 mmHg=0.133 kPa)且血压控制率最高(趋势χ~2=77.874,P0.001)。单独及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分别为3.1%和16.0%;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心率达标的比例为79.9%(585/732),心率超过80次/min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为15.5%(147/951);血压控制达标的患者,单独及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静息心率≤80次/min的比例显著高于应用其他药物者(χ~2=18.365,P=0.003),而在血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心率控制没有显著的差别(χ~2=3.026,P=0.696)。结论:血压控制达标有助于静息心率控制,服用β受体阻滞者静息心率达标率高于采用其他药物治疗者,但仍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提升静息心率及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合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对中青年舒张压升高为主伴心率偏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来湖南医药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以1~2级舒张压升高为主、静息心率>70次/min的中青年患者7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比索洛尔(2.5~5.0 mg,1次/d)和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1次/d);对照组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10 mg,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8周末)的血压、心率及安全性.结果 ①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4.7%(36/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降低坐位舒张压幅度和静息心率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8.5±6.4)mmHg比(9.3±5.3)mmHg,(9.3±5.3)次/min比(1.7±7.1)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均在可耐受范围.结论 比索洛尔加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心率偏快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有降压和降心率的双重作用,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镜检查时呕吐与心血管变化的关系及倍他乐克预防胃镜检查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的效果,并进一步阐明胃镜检查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的机理。方法:无心血管疾病不处理组16例(A 组)、无心血管疾病口服倍他乐克25mg 或12.5mg 者16例(B 组)、高血压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50~75mg 倍他乐克半小时控制血压4例(C 组)、高血压未服倍他乐克4例(D 组)、精神紧张反复插镜不成者服倍他乐克12.5mg(E 组)或6.25mg(F 组)各6例,进行全程心电、血压连续性监护,密切观察并记录心血管变化与胃镜检查过程及病人状态的关系。结果:(1)A 组呕吐时血压心率增高最明显,安静时恢复至基本正常,插镜时较多患者呕吐,故血压心率也明显增高,插镜顺利无呕吐者血压心率很少变化。(2)B 组呕吐较轻,血压心率增高与前者比较增幅明显变小(P<0.01),没有出现高血压现象,心率最高只是120次/分左右。(3)C 组服药前心率96~80次/分,血压220~196/120~100mmHg,服药后1小时内心率降至70~58次/分,血压降至150~142/80~56mmHg,胃镜检查时心率90~62次/分,血压185~149/98~70mmHg,明显低于服药前,也低于心脑血管以外的危险值(200/120mmHg)。D 组无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也不如上述4例严重,检查时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至238~189/130~110,其中2例血压高于200/120mmHg,为防意外急忙退镜。(4)E 组服倍他洛克12.5mg,半小时后再插镜十分顺利;F 组服倍他洛克6.25mg 者仍剧烈呕吐而插镜未成。结论:呕吐是胃镜检查引起心率、血压增高的直接原因,呕吐时心血管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适当剂量的倍他乐克可以减弱呕吐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用以预防心脑血管以外;用12.5mg 倍他乐克可使呕吐剧烈插镜困难者顺利插镜并完成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复方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制剂)治疗经单用缬沙坦80mg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活性药物对照、平行试验方法。对经2周洗脱期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位舒张压≥95mmHg(1mmHg=0.133kPa)且〈110mmHg]采用单药缬沙坦80mg/d治疗4周,在单药导入结束后,坐位舒张压仍〉190mmHg的864例患者按1:1随机、双盲分为复方缬沙坦组或缬沙坦80mg/d组,继续治疗8周。在治疗4周和结束时评估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复方缬沙坦每日1次比单用缬沙坦80mg/d血压进一步下降、达标率提高。治疗结束时平均坐位收缩压多降低3.5mmHg,平均坐位舒张压多下降2.2mmHg,血压控制〈140/90mmHg的患者在复方缬沙坦组和单用缬沙坦80mg/d组分别为53.9%及40.9%。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复方缬沙坦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及达标率均优于每日1次服用缬沙坦80mg/d组。复方缬沙坦适用于缬沙坦单药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2.
<正>高血压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危险因素,世界上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口患有高血压,而中国将近有两亿高血压患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和微血管疾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在美国心脏协会(AHA)2017学术年会上,AHA公布了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被定义为≥130/80 mmHg,血压120~129/80 mmHg为血压升高,130~139/80~89 mmHg为1级高血压,≥140/90 mmHg为2级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性,64岁,退休职员,于2020年12月16日以“间断头晕20年余,加重20 d”为主诉入院。现病史: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晕,不伴头痛、黑蒙,不伴耳鸣、视物旋转,就诊于当地医院,监测血压偏高,波动于140~160/90~105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1次/d”治疗,血压控制于130~150/80~90 mmHg。20 d来,患者头晕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6岁,以"发现血压高10年,头晕、乏力1年"为主诉入院。10年前体检发现血压高,波动于150~160/95~100mmHg(1mmHg=0.133kPa),于本院查尿常规、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皮质醇及醛固酮等正常,诊断高血压。服用氨氯地平5mg/d,贝那普利10mg/d,血压控制在135~140/85~95mmHg,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性,58岁,因"发现血压高5年,血压控制不佳半年"入院。患者诉于5年前发现血压高,最高血压为166/85mm Hg(1mm Hg=0.133kPa)。一直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定期监测血压结果显示血压控制在满意水平(120~130/70~80mm Hg)。但近半年来,患者发现血压波动范围明显增大(110~170/60~100mm Hg),同时伴有心悸,但无其他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肺动脉血栓患者56例,现将其CT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心率、血压的变化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36~49岁。均无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脏病史,基础心率70~80次/min。按血压将其分为两组,Ⅰ组26例,血压为90~100/60~70mmhg,Ⅱ组30例,血压为110~130/75~85mmhg。采用  相似文献   

17.
芬太尼引起心动过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于2005年4月,因上腹不适在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术前血压为120/70mmHg,HR70次/min。静脉推注芬太尼0.1mg后,心电监护示患者心率为30次/min,立即静脉推注阿托品0.5mg,患者诉胸闷、心前区不适,无恶心、呕吐,心率迅速上升至150次/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约5min后心率又下降为40次/min左右,血压下降至60/4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胸前导联(V1~5),ST段水平型压低0.05~0.3mv。立即给予快速补液、多巴胺静脉滴注、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血压升至80/50mmHg,心率50次/min左右,急查心肌酶(出现症状约1h)CK268u/L,同…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1岁,已婚。发现血压高1年,头晕1d。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晕,并伴活动后轻度胸闷、心悸,就诊发现血压180/90mmHg(1mm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经氨氯地平加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血压多数时间控制在140/80mmHg水平。1d前再发头晕,同时伴面部发热。肢体活动无明显异常。门诊血压为122/68mmHg;超声心动图示:室间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既往高血压病病史30年,血压最高达180/100mmHg(1mmHg=0.133kPa),现规律应用替米沙坦80mg、琥珀酸美托洛尔23.75mg,1次/d,血压可控制在130/80 mmHg;吸烟史40余年,20支/d,已戒3个月;血脂异常病史10余年,现血脂水平正常。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剧烈闷痛,伴后背部及左臂放散痛,伴大汗,持续10h不缓解就诊于我院。心肌酶26.9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6岁,主诉因反复心前区憋闷10余年加重伴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周入院.有吸烟史20年,20支/d,高血压史10余年,最高血压为220/100mmHg(1 mmHg=0.133 kPa).入院体检:血压13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0次/min,心律齐,未及杂音.下肢不水肿.心电图Ⅰ、aVL、V4~6导联T波倒置.空腹血糖5.1 mmol/L,TC 4.25mmol/L,TG 0.67 mmol/L,LDL 2.54 mmol/L,D-二聚体0.1 mg/L(正常<0.3 mg/L).心动超声:左室肥厚,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