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徽省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上报情况,分析上报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正确处置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4月1日至30日以安徽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暴露发生的经历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信息,以是否上报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3185份,回收有效问卷33156份.锐器伤和血/体液暴露后的上报率分别为27.41%和24.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医院级别、文化程度、职称水平、职业、是否遵循标准预防、操作前查看患者免疫十项报告、培训次数职业暴露上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暴露后影响上报率的因素为职业、医院级别、文化程度、是否遵循标准预防、操作前查看患者免疫十项报告及培训次数(P<0.05).结论 安徽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后上报率较低.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正确处置知识专项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上报意识.  相似文献   

2.
    
马丽  王琼  李明  唐倩  吴义云 《安徽医学》2014,(10):1455-145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现状,为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2年1月-2013年12月"锐器刺伤、血源性职业暴露申请报告表"上报的132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医务人员中护士的构成比最高,为53.03%;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最多的环节是在穿刺时,为37.88%,穿刺中因躁动不配合导致锐器伤占47.06%;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置,不正确与不完全正确占21.97%。结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其中医生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欠缺,医技人员、保洁员职业防护教育缺如,医院应加强并重视不同岗位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其在标准预防中的依从性,以减少职业暴露机会,降低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唐杰  陈雪娥  陈健  窦恒  徐小明  宋彩萍 《重庆医学》2021,50(11):1967-1970
结合火神山医院工作实践,评估隔离病房内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及既往职业暴露处置经验,制订并实施新冠肺炎隔离病区职业暴露处置流程,从发生职业暴露现场处置、医学评估、医学观察与处置、登记报告四个方面进行规范,对不同区域内发生的不同类别的职业暴露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使用新冠肺炎感控监测系统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进行实时监控及在线指导.在火神山医院隔离病区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未发生新冠病毒感染,未发生因职业暴露导致的其他感染.在当今应对新冠肺炎的形势下,本文总结的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可实施性强,切实有效避免了医务人员进一步伤害,防止了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继发感染事件,保障了全体人员的健康安全,值得在今后类似工作中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方法 对我院23名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分布人群、科室、暴露原因、应急处理、上报时限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发生人群:护士7例,医生14例,工人2例.职业暴露原因:手术缝针刺伤4例、配合时被他人意外扎伤4例,血液或体液喷溅6例,手套破损暴露皮肤黏膜2例,静脉穿刺针刺伤7例(收集整理医疗废物时发生暴露2例);发生职业暴露科室:病房内8例,手术室内15例;暴露后紧急处理:采取有效紧急处理措施者21例,未处理者2例;及时上报者22例.结论 通过加大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培训力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优化工作环境,完善职业暴露损伤的监测系统和上报制度等措施,以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防护知识和防护行为,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21年1月某三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开展现况调查。结果 1 905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3.49%,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2.03%,发生职业暴露的地点主要在普通病房,占比为67.62%;发生职业暴露的班次主要是白班,占比为88.42%;发生职业暴露时所做的操作主要为注射/拔针,占比为43.08%。上报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人数为413名,上报率为40.53%。结论 针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特点,应对医务人员加强教育培训、配备安全型器具、优化上报流程、规范操作规程,以降低其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特点,以制定正确有效防护措施。方法:根据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各科室上报登记的“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卡”,对职业暴露人员的职业、工龄、操作环节、暴露源分布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主要是护士,占85.42%;(2)发生职业暴露工作年龄以1~5年所占比例大;(3)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以HbsAg为主;(4)发生职业暴露的48例医务人员中有25例针刺伤,占52.08%,18例抓咬伤,占37.50%,黏膜接触5例,占10.42%。结论:针刺伤和抓咬伤是精神病医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制定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新上岗职工职业防护培训,特别是护理人员,另外根据专科医院特点加强职业安全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暴露后的监控管理等,是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关键,也是有效预防血源性暴露后感染发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医院口腔科及个体口腔诊所职业暴露后的接触后预防水平。方法:选取48所医院门诊口腔科和个体口腔诊所的15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填写调查问卷,调查职业暴露后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及相关知识。采用Excel 2010建库,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口腔科及个体口腔诊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缺乏,与其受教育程度、服务机构、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医院感染控制会议有显著关系(P<0.05)。职业暴露处置措施不到位,调查研究显示分别有70%,58%,和65%的人员认为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对预防HIV、HBv、HCV感染没有任何作用。职业暴露后只有少数人接受PEP的一系列预防措施。结论:应加强医院门诊口腔科和个体口腔诊所职业暴露处置培训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危害。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王英  田丽霞  冯治西 《海南医学》2009,20(9):170-170,140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及防护对策,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防护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至2008年科室上报的职业暴露情况从发生原因、科室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至2008年科室上报的297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分布在病房153例、手术室29例、门诊107例、供应室8例。其中锐器伤发生241例(81.1%)、血源性传染血液喷溅31例(10.4%)、暴露源不明25例(8.4%)。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职业暴露防护是目前医务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应加大防范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防范对策。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职业暴露登记表,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1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护士占70.73%,工龄5年以下占68.29%,职业暴露发生科室多见外科,占31.71%,发生地点病房居首,占46.34%。主要是锐器伤占90.24%,主要环节依次是拔针、术中切开或缝合、处置医疗废物,分别占39.02%、21.95%、14.63%,暴露源血源性传播疾病22人,占53.66%,乙型肝炎16人,占39.02%,职业暴露的系列处理到位,未发生职业暴露感染。2013、2014年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3.57%、2.29%;上报率分别为48.00%、68.75%。结论: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定期体检及预防接种,督导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配备安全器具和防护用品等,能有效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为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08~2009年共有118例医务人员报告职业暴露,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HBV、梅毒、HCV、H IV是主要的职业暴露源;病房和手术室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动静脉及其它穿刺、拨针及拨针后处置不当、手术操作中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锐器损伤、粘膜溅入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结论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和处理流程,加强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暴露后及时处理和预防用药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容易发生职业暴露。为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更好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本院2016—2020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院2016-2020年上报登记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其中医生12例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陕西省商洛市市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涉产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寻找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商洛市城区所有医疗机构涉产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60.00%;16.30%能准确选择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和血源性暴露方式,工作年限、职称、岗位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知晓率的影响因素;涉产人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重视程度不够,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认识不足,日常防护使用情况较差,培训效果不好;不同岗位血源性职业暴露特点不同,漏报率高,规范处置率低。结论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建立督导机制,增加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便捷的获取渠道是减少涉产人员血源性暴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165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职业暴露的人员结构、暴露源、暴露时的情况(暴露方式、暴露地点、暴露时防护措施)、暴露后处理(包括紧急处理、上报、预防用药、监测)等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165例,其中护士94例,医师59例,保洁人员12例。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64例,乙肝30例,丙肝5例,梅毒21例,狂犬病40例。暴露方式:锐器伤73例,完整皮肤60例,破损皮肤、粘膜32例。职业暴露发生于临床各科室。暴露时无任何防护措施101例,戴手套64例,穿隔离衣8例。紧急处理64例;立即上报58例。预防用药HIV/AIDS3例,乙肝13例,梅毒8例,狂犬病40例。定期检测HIV/AIDS42例,乙肝30例,丙肝5例,梅毒21例。目前无一例感染发生。结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是低年资、低职称、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暴露源以血源性传染疾病为主,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ICU、手术室、呼吸内科等为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较多的科室,部分医务人员防护意识薄弱、未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正确处理是职业暴露后的重要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完善监测管理系统,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并登记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根据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类别、暴露地点及类型、暴露发生的原因、暴露源及暴露后的处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191例,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职别:护士、实习生、医师、工勤人员、技师分别占45.03%、25.65%、20.42%、6.28%、2.62%;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49.74%),其次为手术室(28.80%);暴露类型主要为锐器伤(94.76%),以输液针头、注射针头等空心针为主;暴露原因以操作中意外损伤为主(29.84%);暴露源以乙型肝炎为主(63.87%),暴露后67.02%预防使用高效免疫球蛋白。结论: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切实落实标准预防,完善报告流程,加强监管,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掌握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中,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和机率、在不同职业人群中的分布、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程度等基础信息,从而为建立一套完整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控制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方法对我院2a来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我院共63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经过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了6个月的临床医学观察后,未发生1例感染.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易发生职业暴露,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全面防护的相关教育与培训,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预防伤害事件的发生,以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所有登记上报的153例职业暴露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提出防治措施,为减少职业暴露提供依据。结果近6年我院发生153例职业暴露,其中锐器伤97例,占63.40%;由精神病患者兴奋躁动引起的咬伤、抓伤56例,锐器伤17例,共73例,占47.71%。153例职业暴露人员无1人感染。结论精神科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处理过程中易发生职业暴露,应加强职业暴露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风险,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手术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低报告现象的原因,以寻求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对52名参加手术人员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职业暴露发生和上报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医生为59.45%,护士为86.66%;职业暴露上报率低,医生为27.02%,护士为60.00%.结论:手术人员面临职业暴露的严重威胁,低报告现象与手术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缺陷有关,完善职业暴露上报体系,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光明街道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医护过程中血源性暴露及其处理情况。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对光明医院和下属社区康复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8.9%的医务人员正确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平均分10.9分。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得分高级职称者高于初级和中级职称者(P〈0.05),不同科室的得分也不同(P〈0.05)。68.1%的医务人员承认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血源性暴露,该人群仅有37.4%的人正确掌握暴露后处理流程。各科室之间血源性暴露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整体掌握程度比较低,其中以初中级职称者得分较低,检验科、妇产科和社康科人员得分较低。医护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血源性暴露较高,但暴露后按照流程正确处理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妇儿专科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状况,分析引起暴露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暴露者完成相关资料填写,提交院感科统计、分析、追踪。结果共收到47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职业暴露地点以儿科最高(占55.32%);暴露者以护士群体为首(占42.55%);暴露者入职年限低于1年者首当其冲(占36.17%);暴露方式中锐器伤占绝对高位(占97.87%);暴露者暴露后能及时正确处理局部(占80.85%),但上报监督系统自觉性有待提高。结论建立职业安全防护持续教育制度,不断完善职业暴露监督报告体系,对于妇儿专科医院,落实治疗前对病人(病属)的快速评估、宣教是降低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职业安全是医护人员也是实验室工作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国际上有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进行了研究,发现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以及有关的监管人员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1]。因此,应密切关注医疗机构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性危害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预防和控制危害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本研究就医疗机构实验室的一些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职业危害因素、影响因素和管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