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椭圆形食管胃吻合术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表  李占芳 《河南医学研究》1999,8(2):137-139,142
目的:为了避免或减少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瘘,设计了食管胃椭圆形吻合术。方法:实验犬40只随机分为A组(椭圆形法)及B组(传统法)进行对照研究。临床上椭圆形吻合法202例,检测60例,传统吻合法106例,检测45例,两组对照分析。结果:A组犬吻合口无狭窄,B组有4只出现狭窄(P<005)。病理学检查:A组愈合过程较B组好;抗返流情况:A组无返流,B组半数以上有返流(P<005)。临床检查吻合口直径:椭圆形法为202±038cm,传统法为135±082cm(P<001);食管粘膜充血、水肿及食管粘液pH值两组对照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椭圆形吻合法明显优于传统吻合法,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值得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今日食管空肠(或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在非食管外科医师手中仍屡见不鲜,吻合口瘘的死亡率较高。而且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仍无可靠的预防方法。我院外科从1985年起设计创用“围巾式”法用于临床,其特点是用全层空肠或胃壁包绕在吻合口周围形成瘘的屏障和吻合口处高压带防止返流。9年来共作食管空肠或胃吻合50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和返流性食管炎,仅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痊愈,初步证明这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术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预先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394例食管癌患者。该项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并获得了注册号:ChiCTR‐T RC‐13003817。有9例(2.3%)患者因未行食管癌根治术被排除,余下的所有患者均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A组191例,B组194例。A组为试验组,术中接受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吻合,而B组为对照组,术中接受常规器械吻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A组和B组分别为4.1%和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68)。在观察术后吻合口狭窄时有7例患者因术后死亡而失访。在剩下的病例中,观察到A组和B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例数分别为13例(6.9%)和25例(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4)。此外对于术后胃食管返流的监测发现,A组和B组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的例数分别为54例(28.7%)和105例(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术能有效预防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发生,同时也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消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返流等三大并发症。方法 食管两侧剪1.5cm,形成二叶瓣片。胃前壁造口为胃腔内。不缝粘膜层,将食管肌层与胃壁浆肌层作双层间断缝合,二层间距为3cm,以食管胃套接术代替食管胃吻合术。结果 194例,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胃返流,结果满意。结论 (1)缝合粘膜层是食管胃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基本原因。(2)食管胃套接术,不缝粘膜层,以套接术代替吻合术,从理论上及临床应用,确能消除吻合口瘘、吻合口窄狭及胃返流三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范扬航  刘敦序  吴智勇 《广东医学》2002,23(12):1282-1283
目的:评价应用SDH型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468例患者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并应用 一次性SDH25mm圆形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吻合。结果:全组手术无机械故障,无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2%(1/468),吻合口狭窄率为0.6%(3/468),均为轻度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3%(6/468),均为轻度反流。结论:应用一次性SDH型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吻合,可使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降低,尤其是通过提高手术技巧,可使上述并发症降低至很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胃浆肌层双半荷包包埋吻合方法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1年10月~2012年12月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根治术食管癌患者21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双层套入吻合方法,观察组采用食管胃浆肌层双半荷包包埋吻合方法,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均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对照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66%和9.43%,观察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52±0.32)h,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32±0.82)h,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食管胃浆肌层双半荷包包埋吻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特点,能显著降低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提高吻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粘膜吻合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食管胃吻合方法 ,以减少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返流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 2 18名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按入院顺序随即分为两组。实验组 12 6例 ,行食管 -胃粘膜吻合术 ;对照组 92例 ,行常规食管胃端 端吻合术。观察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返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返流发生率分别为 0、 1.6%和 4.8% ,而对照组为 3 .3 %、7.6%和 3 7.0 % (P <0 .0 5 )。结论 :食管 -胃粘膜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返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食管胃吻合术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手术方法。方法:按根治要求切除恶性肿瘤,关闭残胃断端,在保留胃的前壁分别置作3cm宽的隧道出、入口,出、入口间距为3cm,经胃粘膜下层打通出、入口,构成胃壁“隧道”。游离食管粘膜3cm,由隧道入口至出口,距出口远端胃浆肌层断缘0.5cm处,横行切开胃粘膜3cm作为吻合口,行食管胃粘膜单层吻合,关闭出、入口,置游离的食管粘膜于隧道内。结果:本组300例术后无1例早期死亡和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各2例。结论:经胃粘膜下层食管胃粘膜单层吻合可以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食管癌切除术后经食管床全胃移植颈部应用Gambee氏单层吻合法防止吻合口瘘和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16例食管癌患者应用Gambee氏单层吻合治疗的结果.结果 发生并发症24例,包括吻合口瘘3例,左侧喉返神经损伤7例,胃排空障碍5例,9例患者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无吻合口狭窄,无死亡病例.结论 Gambee氏单层吻合法操作简单,切除彻底,经济实用,明显降低了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降低了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贲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采用食管全层胃粘膜吻合术治疗的112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并发症。结果手术治疗112例贲门癌,无一例发生吻合口并发症。上消化道钡餐示吻合口直径均大于1.3cm,头低位未见钡剂返流。胃镜提示吻合口通畅,未发现食管炎。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黏膜外翻吻合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手术法,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共对104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行食管胃左颈部黏膜外翻吻合,或食管胃(肠)主动脉弓下黏膜外翻吻合术。结果 术后与吻合口有关系并发症发生30例(2.9t%),其中颈部吻合口瘘16例,远期吻合口狭窄3例,轻度反流性食管炎11例。结论 食管胃或肠黏膜外翻吻合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有效防止吻合瘘和吻合口狭窄,减少反流性食菅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赵鹏  李刚 《当代医学》2011,17(25):77-78
目的探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7例食管癌病人采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与同期105例采用传统的胃食管单纯吻合法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24个月,通过食道吞钡或胃镜检查,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内翻组为2.4%、0%和3.6%;而传统吻合组为9.5%、4.8%和12.4%,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单层内翻组发生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明显低于传统吻合组。结论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有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优点,符合食管胃连接的生理需要,减少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效减轻病人术后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T型吻合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病人66例,根据病人颈部吻合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部管状吻合。比较2组病人术中颈部吻合时间、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吻合口瘘、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及食管胃反流情况。 结果 围手术期内2组病人无死亡。观察组病人吻合时间和6个月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6个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胃食管颈部侧侧T型吻合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吻合位置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EC)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3 月-2017 年4 月该院336 例EC 手术患者,根据术中管状胃吻合口的位置分为前壁组、 后壁组及侧壁组(胃底大弯侧)。总结3 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分析不同吻合 位置对EC 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3 组的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侧壁组的吻合口瘘、残端或胸胃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前壁组和后壁组(P <0.05)。前壁组死亡5 例(4.24%), 后壁组死亡4 例(3.77%),侧壁组死亡1 例(0.89%);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选择管状 胃侧壁吻合有利于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技术能有效保证吻合口的安全性,特别是术后吻合口瘘、残 端或胸胃瘘等,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线型闭合器行消化道吻合的特点。方法 将2003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结果发生吻合口漏闭合器组1例(1/64、1.4%),手工组3例(3/193,1.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出院时间,闭合器组为7.8d,手工组11.4d,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 用线型闭合器平行法吻合,操作简单、可靠、经济、实用。虽吻合口漏发生率与手工组相当,但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袖套式食管胃吻合——重建贲门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介绍一种食管胃吻合的新方法———袖套式食管胃吻合—重建贲门术。方法:该术式在胃端制作带蒂浆肌瓣,呈袖套状包裹吻合口,可防止发生吻合口瘘,利用胃端粘膜层向吻合口内折叠,形成粘膜瓣,可阻止胃液返流。结果:自1992年6月~1995年10月,临床已完成163例,其中食管癌84例,贲门癌7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为25%。无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该术式设计新颖、先进,使贲门及其功能得以重建。  相似文献   

17.
我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共850例。其中行管状胃代食管手术453例,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397例行全胃代食管手术者(P〈0.05);两者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管状胃更符合生理解剖要求,可减少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治疗方法多样,具有广泛的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食管癌术中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治疗吻合口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68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内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即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组(A组)、内镜下经鼻瘘口置入引流管组(B组)、传统治疗组(C组)。 结果: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胸内吻合1251例,发生吻合口瘘68例(5.4%),死亡14例(20.5%)。A、B组与C组的死亡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重复置管次数对比A、B两组均与C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各组置管所需时间发现,A组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P<0.05)。统计各组患者瘘口引流冲洗时间、恢复时间及胃肠减压时间分析,可以发现A、B两组比C组所用时间大大缩短,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通过统计各组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可以发现,鼻咽部明显不适感及导管堵塞发生率,A、C两组明显少于B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除死亡患者外,各组吻合口瘘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均正常饮食,安全出院。 结论: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对胸腔吻合口瘘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