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奶瓶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营养、生长发育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 5 2例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随机分为奶瓶早期微量喂养组 (甲组 )和鼻胃管喂养组 (乙组 ) ;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粉 ,甲组用无菌橡皮奶头奶瓶喂养 ,奶量从 0 .1~ 4.0mL/ (kg·d)开始 ,每天增加 0 .5~ 1.0mL/次 ;乙组经鼻腔置入胃管 ,奶量从小量开始。记录喂养 2周的生长发育指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肠道营养达 418.4KJ/ (kg·d)时间 ,达自行吮母乳时间及呼吸暂停、呕吐、腹胀等喂养并发症。结果 甲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肠道营养达 418.4KJ/ (kg·d)时间、自行吮乳时间较乙组明显缩短 ,(P <0 .0 1) ;甲组呼吸暂停、呕吐、腹胀、胃出血等并发症明显少于乙组 (P <0 .0 1) ;2周后体质量增长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身长、头围增长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奶头奶瓶早期微量喂养方法适宜在健康早产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常新生儿喂养前后血清胃泌素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正常新生儿喂养对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64例正常新生儿生后2周内不同时期喂养前后血清胃泌素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喂养能引起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浓度显著升高;新生儿出生后血清胃泌素浓度呈进行性升高,至1周时达高峰,而后下降,但仍高于首次喂养前及成人空腹水平。提示胃泌素对新生儿胃肠道功能及胃肠道组织结构的成熟起重要作用,且喂养本身则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3例早产儿生后第1、第3及第7天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根据喂养情况分成微量喂养组和禁食组,并与正常喂养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微量喂养组和正常喂养组第3、7天的GAS水平和第7天的MOT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禁食组.因此,微量喂养可以增加早产儿GAS和MOT的分泌,促进其胃肠道的发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81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体质量增长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将NICU收治的81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开奶组(41例)与晚开奶组(40例)。比较两组在体质量增长、达足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低血糖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早开奶组体质量增长快、达足量喂养及静脉营养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胃肠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如早产儿生命体症稳定,出生后应尽可能早地开始胃肠道喂养,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胃泌素与胃动素及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评价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胃泌素、胃动素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将3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和对照组.放免法测定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实时超声测定胃排空.结果 NNS组7 d龄体重恢复出生体重者达38.9%较对照组(10%)增多,胃残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4,P<0.05).NNS组达到418.4 kJ/(kg·d)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NNS组7、14 d胃泌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2.04,P<0.05);两组早产儿7、14 d胃动素水平无差异;NNS组胃半排空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5).结论 NNS可促进胃泌素分泌,加快胃排空,有利于早产儿生后胃肠功能的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微量喂养及机械通气对早产儿血促胃液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和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促胃液素(MTL)的影响和提高早产儿特别是危重儿胃肠动力途径,促进早产儿营养发育。方法将2004年11月~2006年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NICU收治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微量喂养和常规喂养组,所有早产儿根据病情进行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分别测定生后1d后(开奶前)、3、7d空腹血浆MTL水平,喂养和通气对激素水平影响,采用析因分析,同时比较2种喂养方法胃肠动力的差异;激素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机械通气对MTL水平无影响,而微量喂养能显著增加MTL的分泌(P<0.05);2种干预因素之间互相无交互作用;微量喂养组过渡正常便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7.66±2.33)、(6.03±1.18)、(13.11±4.05)d],较常规喂养组[(9.96±2.48)、(8.08±1.18)、(19.21±5.58)d],均明显缩短(Pa<0.05);喂养不耐受率分别为13.9%和12.89%,无显著差异(χ2=0.47P>0.05);患儿无1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微量喂养能显著提高早产儿胃肠动力,即使对机械通气早产儿施行也是安全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在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本院儿科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将胎龄<34周早产儿及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分别随机分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组(观察组)及早产儿配方喂养组(对照组),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和生后2天内、7~10天、12~15天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结果 (1)胎龄<34周早产儿观察组胎便排净时间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4.6±1.5)天比(6.1±2.2)天,(13.6±2.8)天比(16.1±4.0)天],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5.6%比84.6%),自主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多[(1.8±1.0)次/天比(1.2±0.6)次/天],生后2天内及7~10天胃动素水平(pg/ml)高于对照组[(348.7±177.7)比(245.4±96.6),(493.3±235.9)比(343.2±141.6)],12~15天胃泌素(pg/ml)水平高于对照组[(75.1±21.8)比(59.0±1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晚期早产儿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早产儿配方相比,早期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对于胎龄较小的早产儿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的病例分析。结果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比例为28.5%,出生体重和胎龄越小,其比例越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则达到69.2%。呕吐、腹胀和胃潴留发生的开始时间多在肠道喂养后第1周内。胎龄、出生体重较小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时以胃潴留和腹胀多见,而较大的早产儿则以呕吐多见。结论在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始肠道喂养后约1周内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应严密监测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程度窒息对新生儿胃酸分泌及胃泌素水平的影响,对2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20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于出生后1、3、7天检测血清胃泌素和胃液基础酸排量(BAO).结果显示重度窒息组第1、3天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而第1天胃液基础酸排量则高于轻度窒息组.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水平较轻度窒息新生儿明显降低,而胃液基础酸排量增高,这可能是导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易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胃泌素、胃动素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将3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和对照组。放免法测定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实时超声测定胃排空。结果NNS组7d龄体重恢复出生体重者达38.9%较对照组(10%)增多,胃残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4,P<0.05)。NNS组达到418.4kJ/(kg·d)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NNS组7、14d胃泌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2.04,P<0.05);两组早产儿7、14d胃动素水平无差异;NNS组胃半排空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5)。结论NNS可促进胃泌素分泌,加快胃排空,有利于早产儿生后胃肠功能的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母乳喂养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水平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健康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临床对于健康早产儿是否需要常规补给维生素E。方法:38例母乳喂养的健康早产儿随机分成干预组(n=20)和对照组(n=18),干预组早产儿于出生当天第1次采血后每天给予维生素E 50 mg肌肉注射,连续3 d;对照组不给予维生素E。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组早产儿出生后0,10,30 d的血清维生素E水平,并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维生素E水平,干预组1.64±0.68 mg/dL;对照组1.76±0.74 mg/dL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早产儿在生后10 d时血清维生素E均呈升高趋势,干预组2.54±1.23 mg/d l,对照组2.64±1.13 mg/dL,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后30 d时,干预组血清维生素E仍维持原增高水平,而对照组血清维生素E呈下降趋势,干预组2.77±1.56 mg/dL,对照组为2.37±1.0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时间点,两组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均高于0.5 mg/dL(范围0.59~6.45 mg/dL)。结论:母乳喂养健康早产儿生后30 d内血清维生素E与用维生素E干预组比较无显著差别,且两组早产儿都无维生素E缺乏发生。故认为对于母乳喂养早产儿无需常规补给维生素E。[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6):503-505]  相似文献   

12.
NICU中早产儿营养状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NICU中住院早产儿的营养摄入及体重增长状况,以期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从我院NICU出院的61名早产儿,计算不同时段的体重增长速度;计算恢复至出生体重的平均时间,达到推荐摄入标准(RDIs)的平均时间并对出生体重<1500 g组和1500-2000 g组进行比较,比较出生及出院时体重百分位数及积分。结果61名早产儿平均体重增长速度生后第1周为-4.5 g/d,第2周为6.3 g/d,整个住院期间为18.5 g/d。56名早产儿出现了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时间为10.8d;达到RDIs的时间为18.4 d,<1500 g组所需时间较长。61名早产儿中,出生时体重低于第10百分位的占49.2%,而出院时达到78.7%,明显增加;出院时体重百分位数积分(1.74±0.79分)较出生时(2.25±0.85分)有明显降低。结论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出院后有必要续贯治疗,继续强化营养,以实现追赶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7年(A组82例)和2008-2010年(B组82例)出生体重≤1800 g、无先天畸形、住院2周以上、存活出院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出生时一般情况、肠内外营养摄入、体格增长及血生化指标.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早产儿应用氨基酸、脂肪乳剂更早[氨基酸:(1.8±0.4)天比(2.1±0.9)天,脂肪乳:(2.2±0.6)天比(2.6±1.6)天],起始剂量更高[氨基酸:(1.4±0.5)g/(kg·d)比(0.8±0.3)g/(kg·d),脂肪乳:(0.9±0.2)g/(kg·d)比(0.6±0.3)g/(kg·d)],且开奶时间早(1天比2天),肠内热卡达到100 kcal/(kg·d)的日龄更早(20天比25天),第7天摄入奶量明显增多(45 ml/天比22 ml/天),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率明显增加(56.1%比40.0%),肠外营养时间缩短(24天比27天),体重和身长增长速度更快[体重:(22.6±3.3)g/(kg·d)比(18.6±4.4)g/(kg·d),身长:(1.1±0.6)cm/周比(0.8±0.4)cm/周],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降低(58.5%比72.0%),住院时间缩短(30天比35天),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氮、血磷水平明显增高[白蛋白:(34.2±2.8) g/L比(31.8±2.9)g/L,前白蛋白:(112.0±25.0)mg/L比(89.0±19.0)mg/L,尿素氮:(4.1±2.1)mmol/L比(3.3±1.8)mmol/L,血磷:(2.0±0.5) mmol/L比(1.8±0.5)mmol/L],总胆汁酸和碱性磷酸酶明显降低[总胆汁酸:(25.1±19.7)μmol/L比(38.6±25.2)μmol/L,碱性磷酸酶:(315.4±120.0)U/L比(471.1±202.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更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减少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浓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定早产儿维生素E的二种异构体α 生育酚和γ 生育酚的血清浓度,探讨早产儿体内维 生素E的水平。方法 选取早产儿、正常足月儿各16例,采用库仑阵列电化学法检测血清中维生素E水平。结果 与正常足月儿对比,早产儿血清α 生育酚浓度(217±120ng/mLvs411±284ng/mL)和γ 生育酚浓度(889±460 ng/mLvs2177±1031ng/m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早产儿体内维生素E储藏量相 对较少,容易发生维生素E缺乏。早产儿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5.
超早产儿135例相关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干预措施,为降低其死亡率提供帮助。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2012年收治的超早产儿(胎龄〈28周),按出生体重分为〈1000g和1000~1499g两组,对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早产儿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多胎妊娠、前置胎盘伴出血等。所有超早产儿均有一种以上并发症,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12例(82.9%),窒息91例(67.4%),呼吸暂停72例(53.3%),肺炎61例(45.2%),败血症48例(35.6%),颅内出血35例(25.9%),动脉导管未闭29例(21.5%)。体重〈1000g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及血糖紊乱发生率均高于体重1000~1499g组(P〈0.05)。本组超早产儿体重〈1000g68例,治愈率60.3%;1000~1499g67例,治愈率7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重症感染是超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早期干预,可降低超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After birth, the nutritional supply through the umbilical cord ceases. Premature infants do not immediately tolerate full enteral feedings, yet they retain high nutritional needs for both growth and metabolic maintenance. Parenteral nutrition should therefore be initiate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fter premature birth, thereby reducing the dependence on endogenous substrates. Intrauterine studies show very high amino acid uptake, clearly exceeding accretion rates. Studies covering the early neonatal period demonstrate that the initiation of high-dose amino acid administration directly after birth is safe and effective, even at low energy intake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reveal whether usage c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better amino acid solutions or by providing more energy via lipids from birth onwards as well.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氧疗监护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不同输氧方式、不同氧流量、不同环境的吸入氧浓度值,从而取得适合早产儿氧疗的吸入氧浓度值及氧疗方式.方法 采取专人统一条件应用双鼻导管、头罩(普通型、法斯特头罩)、氧帐在不同暖箱中,采取不同氧流量进行氧浓度的监测,并进行氧浓度值的比较,以选择何种氧疗方式更适合于早产儿.结果 双鼻导管吸氧在0.5 L/min、1 L/min、2 L/min普通法氧浓度均>95%,改良法氧浓度均>60%并随氧流量增加而升高,但两种方法吸氧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罩吸氧3~5 L/min流量的氧浓度均<50%,在3种暖箱中氧浓度无明显差异;氧帐吸氧中各氧流量的氧浓度均<30%,在3种暖箱中氧浓度无明显差异;法斯特头罩吸氧的氧浓度与所标记值基本相符.结论 流量<5 L/min头罩氧帐和法斯特头罩用于早产儿氧疗比较安全,而双鼻导管吸氧不适合早产儿氧疗.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