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颅入路颅眶沟通肿瘤切除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的途径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颅入路颅眶沟通肿瘤手术切除治疗34例资料,并对手术适应范围进行探讨。结果 19例眶源性肿瘤,其中17例患者手术全切后痊愈,2例次全切以保留视力。15例颅源性肿瘤,其中7例良性肿瘤全切,术后未复发;5例视神经胶质瘤行球后至视交叉前切除,1例颅内复发行放疗;3例视神经胶质瘤姑息处理,术后放疗效果差。结论 颅眶沟通肿瘤经颅入路切除可增加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早期手术可增加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眶颅沟通性肿瘤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18例眶颅沟通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视神经胶质瘤7例,泪腺腺样囊性癌4例,蝶骨嵴脑膜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泪腺腺瘤1例,神经鞘瘤1例,10例经额眶联合径路手术,5例经翼点入路手术,3例行额颞眶颧入路手术。7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术前术后放疗,术前剂量45 Gy,术后剂量为50~69Gy,5例进行4~6个周期的化疗,术前化疗2例,2周期,术后化疗3例,2~4周期。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死亡患者,肿瘤全切14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有4例创口局部感染,清创缝合1~2次后创口延迟愈合。未行眶内容物剜除术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7例良性肿瘤术后随访至今仍存活。11例恶性肿瘤,2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转移,1例术后3年失访,其余8例随访至今仍存活。结论经翼点、额眶、额颞眶颧入路3种径路是处理眶颅沟通性肿瘤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眶入路切除巨大额窦骨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巨大额窦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经颅眶入路手术方法。男9例,女8例;年龄15~55岁,平均35.2岁;肿瘤最大径2.8~6.2mm,平均3.9mm。所有患者均经颅眶入路,其中12例患者应用冠状切口,5例患者采用眉弓切口。结果17例肿瘤均获得全切除,其中5例完整摘除。术后4例上睑下垂,均于2~3个月恢复。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4例(82%)随访6个月至8年,平均34个月,无骨瘤复发或鼻窦阻塞性黏液囊肿发生。结论巨大额窦骨瘤适合经颅眶入路手术,手术安全有效。额窦的处理是手术的关键,肿瘤切除后评估额窦情况,采取闭塞窦腔或额窦开放引流术,联合鼻内镜手术有利于保证额窦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和经验.方法 收治17例视神经鞘脑膜瘤,根据肿瘤位置采用三种不同经颅入路:①单侧额部入路;②经额经眶上缘入路;③经额经颧经眶上缘入路,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安全显露眶上裂外侧部、眶上裂中央部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14全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15例患者的眼球突出均恢复正常,13例其他症状和体征也恢复或改善.术后动眼神经麻痹2例,患侧眼失明2例.结论 熟悉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利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合适的经颅入路,可以提高视神经鞘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并使颅眶区的正常结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性病变经眉弓入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21例颅眶沟通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经眉弓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病变治疗,根据术前眼眶CT、MRI检查采取合适的手术切口及骨瓣.结果 本组21例中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一过性脑脊液鼻漏3例;上睑下垂8例,均于术后2~3个月恢复;额部皮肤麻木9例,其中眶上神经切断6例未能恢复.术后18例患者随访1~24个月,平均13个月.1例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5年复发.结论 合适的经眉弓入路能够充分显露颅眶沟通性病变,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符合微创原则;部分患者眶上神经损伤为其缺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额颞眶入路切除眶内球后肿瘤、颅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眶内球后肿瘤5例及颅眶沟通性肿瘤12例,均经额颞眶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6例患者的术前突眼症明显减轻,眼球活动障碍改善9例;术前9例视力减退的患者,术后有所恢复6例,没有变化3例。恶性肿瘤手术后给予放疗和(或)化疗。1例转移瘤患者术后9个月死亡;11例经过术后1~2.5年随访,无肿瘤复发,无搏动性突眼。结论经额颞眶入路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眶及球后眶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1~2006年颅眶及球后眶内肿瘤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眶额,眶翼点及眶颧入路。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12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的并发症。次全及大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行γ-刀治疗,随访6个月到2年,未见肿瘤生长。结论颅眶及球后眶内肿瘤比较少见,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侵袭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由于颅眶交界区复杂的解剖关系,手术难度大,全切除肿瘤困难,手术后行放疗对延迟肿瘤的生长和复发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入路切除眶尖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眶尖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经颅入路手术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颅内侵犯,选择合适的开颅骨瓣:单侧额部骨瓣、额-眶上缘骨瓣、翼点-眶上缘骨瓣。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近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6例有动眼神经麻痹,5例在3个月后恢复;2例患眼失明。无手术死亡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至6年,平均34个月,有1例肿瘤复发。结论眶尖神经鞘瘤易通过眶上裂侵犯海绵窦,经颅入路可获得充分的眶尖减压和肿瘤显露,从而保护眶尖部神经血管,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肿瘤全切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8例成人视路胶质瘤,并结合文献讨论了成人视路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显微手术方法。方法 8例患者均行额下入路手术治疗,6例术中镜下全切除肿瘤、1例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术后此2例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失随访)。余6名患者随访8个月-3a,平均1.26a。结果 术后6例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无变化。无死亡病例。病理:5例为胶质瘤Ⅰ~Ⅱ级,3例为胶质瘤Ⅱ、Ⅲ级。结论 成人视神经胶质瘤最早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结合MRI的影像学改变,术前应可做出高度倾向性的诊断。成人视路胶质瘤多累及观交叉,仅发生于一侧视神经者少见。显微手术有可能全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患者的生存期较文献报告延长。无法全切除者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10.
颅鼻眶联合入路切除筛窦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颅鼻眶入路治疗筛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颅鼻眶入路手术切除侵犯前颅凹及眼眶的筛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39例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肿瘤类型包括嗅母细胞瘤10例、腺癌8例、鳞癌7例、乳头状瘤6例、肉瘤4例、未分化癌3例、基底细胞癌1例。38例肿瘤侵犯前颅凹,其中31例侵犯眼眶、5例侵犯翼腭窝、3例侵犯中颅凹及海绵窦。临床表现包括鼻堵、鼻溢、鼻衄、鼻部肿物,突眼、视力下降,面部麻木,意识障碍等。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其中包括9例完整摘除),近全切除7例。术后一过性脑脊液鼻漏5例,无颅内及切口感染。随访到27例(77.1%),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7年,平均3年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8例,肺部转移1例。术后1个月至6年死亡4例。结论经颅鼻眶入路充分显露侵犯前颅凹及眼眶部的筛窦肿瘤,且能完整切除肿瘤,手术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经颅眶入路切除视神经鞘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TM  An YZ  Shi JT  Zhang JL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6):2559-2561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切除视神经鞘脑膜瘤,保护眶尖部血管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颅眶入路切除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患者临床资料,首发症状为视力障碍13例,其中失明6例,突眼8例。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15例肿瘤(扁平型)包绕视神经纵行生长呈现“双轨征”,其中5例侵犯颅内;6例肿瘤(结节型)呈类圆形无“双轨征”,均局限于眶内。术后随访2月至6年。结果肿瘤全切15例,部分切除6例,17例患者动眼神经及18例患者外展神经术后功能保留;2例早期手术的小型肿瘤患者患眼视力被成功保留,分别随访4年及5年均未复发。随访肿瘤复发2例(均为大型肿瘤)。结论早期手术切除视神经鞘脑膜瘤有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保存眶尖部其他神经血管的优点,部分患眼的视力亦可保留。  相似文献   

12.
刘后银  徐德才  韩易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014-20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重建结合神经导航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 方法 对15例胶质瘤患者和6例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在扩散张量成像的基础上利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行神经纤维束三维重建,根据重建图像制定手术方案,确定手术入路和手术切除范围,术中结合神经导航,显微镜下切除肿瘤。 结果 本研究21例病例术前的DTI三维纤维成像图中15例胶质瘤患者中肿瘤对瘤周白质纤维的影响有6例表现为单纯破坏、9例表现为移位伴破坏;6例脑膜瘤患者肿瘤对瘤周白质纤维的影响中有4例表现为单纯移位、2例表现为移位伴少量破坏。15例胶质瘤患者镜下全切13例,次全切2例;4例术后与术前对比有少量神经纤维损伤,其余病例神经纤维均未见手术损伤。6例脑膜瘤患者均镜下全切,手术前后对比均未见神经纤维损伤。12例原有神经功能缺失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无明显加重,随访6个月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新发部分运动性失语2例,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基本恢复;新发肢体偏瘫2例,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1例完全恢复,1例无明显好转。 结论 扩散张量成像重建结合神经导航可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绵窦非脑膜瘤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Zhang R  Zhou LF  M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373-1378
目的探讨海绵窦非脑膜瘤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海绵窦区非脑膜瘤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方式和疗效。67例患者中男32例,女35例,平均年龄(41±16)岁。主要临床表现有:颅神经症状47例(70.1%),内分泌症状11例(16.4%),眼痛9例(13.6%),突眼7例(10.6%),肢体乏力5例(7.5%),头痛、头昏、嗜睡、颞叶癫痫各4例(6.0%),鼻衄1例(1.5%)。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26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球囊阻塞试验。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眶-颧-翼点开颅,其中以硬膜下入路手术者20例,硬膜外入路手术者33例,硬膜外与硬膜下入路相结合手术者14例。结果通过硬膜下入路手术者全切8例,次全切除者7例,大部切除者5例,分别占此组病例的40%、35%、25%。通过硬膜外手术者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5例,分别占此组病例的81.8%、3.0%、15.2%。硬膜外与硬膜下入路相结合者(主要为侵袭性垂体瘤与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14例,其中全切除10例(71.4%),次全切除4例(28.6%)。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原有的神经系统症状有所恢复者39例(58.2%)。加重或新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三叉神经麻痹16例(23.8%)、动眼神经麻痹13例(19.4%)及外展神经麻痹9例(13.4%)。结论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及肿瘤的生长方式,选择扩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或结合硬膜下入路,可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颅神经的功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半坐位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半坐位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40例。结合文献对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进行讨论。结果肿瘤在显微镜下全切36例,次全切4例,手术全切36例(90%),面神经解剖保留37例(92.5%),无手术死亡。结论半坐位经枕下乙状窦后人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能获得对听神经瘤及桥小脑角的良好显露,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区5个间隙在巨大复杂颅咽管瘤全切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经翼点人路鞍区5个解剖间隙切除鞍区肿瘤8例,术中注意保护肿瘤周围的视神经、颈内动脉及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结果8例鞍区肿瘤,全切除7例(87.5%),大部切除1例,复发1例(12.5%)。结论翼点人路行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中,熟练掌握鞍区5个解剖间隙及垂体血供的显微解剖,是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及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在切除颅内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2月3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下手术治疗的42例颅内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胶质瘤切除程度及胶质瘤继发癫痫的控制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无血肿、感染、偏瘫.术后48 h复查MRI,结果显示肿瘤全切除34例,大部切除8例.术后1年评估癫痫控制情况,Engel's Ⅰ级17例,Engel'sⅡ级11例,Engel'sⅢ级5例.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切除肿瘤,控制癫痫发作,临床效果显著.结论 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可以实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及致痫灶,降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额极胶质瘤扩大切除方法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切除额极胶质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09年5月,对34例额极胶质瘤患者采用扩大切除术。在肿瘤"边界"外2 cm范围内,参照纵裂、侧裂、冠状缝、胼胝体、侧脑室额角、视神经和视交叉等解剖学标志,将肿瘤及周围受侵脑组织一并切除,术后常规放射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严重合并症,无手术死亡。随访时间为9~46个月,平均时间为22个月。癫痫临床缓解率为94.4%(17/18)。低级别胶质瘤24例,无复发,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为80~100分,平均评分为94.1分。高级别胶质瘤10例,6例复发,其中1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术后17个月死亡,2例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分别于术后20和36个月死亡。存活者KPS评分50~100分,平均评分为75.0分。结论参照解剖学标志,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切除额极胶质瘤,可以达到在保护重要功能的前提下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巨大岩骨尖三叉神经鞘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5例巨大岩骨尖三叉神经鞘瘤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经硬脑膜下颞底入路28例,额眶颧入路5例,颞枕-枕下联合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3例,全切除率为94.3%;因肿瘤与重要结构粘连导致全切除困难而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理:神经鞘瘤34例,间变性神经鞘瘤1例。手术后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包括:动眼神经不完全性麻痹4例,手术后2月内恢复;外展神经麻痹8例,4例随访时恢复;术后轻度偏瘫1例,3周后恢复。所有病例原有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随访18例(随访率51.4%),随访时间3月~5年,全切除病例肿瘤无复发;次全切除病例1例失访,另1例随访2年未见肿瘤生长。结论巨大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有其影像学特点,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对减少损伤,充分暴露肿瘤有重要意义,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以及岩斜区脑膜瘤的微侵袭手术入路和方法,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治疗的2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总结联合锁孔手术的方法和技巧,并对肿瘤切除程度和手术前后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进行分析,其中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9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的手术12例。结果:肿瘤全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8例(85.7%,18/21),次(近)切除(SimpsonⅢ级)3例(14.3%, 3/21),术后三维CT显露锁孔骨瓣复位良好,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脑膜瘤。术后新增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5例(23.8%),其中短暂性滑车神经3例、外展神经1例、三叉神经运动支麻痹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的1例,同时伴有听力障碍加重。术后3个月随访时,11例KPS同术前,7例术后改善,3例加重。KPS平均评分77.14±23.1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恢复良好者19例(KPS≥70),恢复一般2例(KPS<70)。术后随访3~29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是简便、安全、微创、理想的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技巧和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方法、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乳人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甲状腺腺瘤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和甲状腺癌1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60例,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6.2±27.0)min,术中失血平均15.5ml,均未输血。术后2d~3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平均住院费用为14510元,本院同期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为4700元,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肿瘤切除11例,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23例,双叶次全切除27例,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1例。甲状腺肿块长径最大4.0cm。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失访2例,58例随访3—60个月(平均20个月),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小结节,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术后无复发。患者均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1例甲状腺癌目前仍生存,并继续随访。结论经胸乳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而可行的手术方法,手术视野清晰,显露神经清楚,具有显著美容效果。但该方法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费用较开放手术高,因此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