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建军 《中外医疗》2013,32(5):60-60,62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1例,观察组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中转开腹手术3例,总有效率为7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部症状平均缓解时间、气液平面平均消失时间、平均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使用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中转开腹手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志刚 《当代医学》2014,(11):62-63
目的分析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患者均给予进食进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组行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减压。观察记录2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疼痛不适症状消失起效时间、排便排气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缓解消失所用时间、排便排气功能恢复时间、气液平面完全消失时间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较常规胃肠减压治疗,疗效更为肯定且更加安全,一方面可以缓解老年患者再次开刀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开刀后再次粘连的可能性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阳光男科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术,观察组行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与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引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效果确切,可快速解除梗阻,提高疗效,缓解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片气液平变化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防粘连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小承气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承气汤,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积液积气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腹围减小程度、24 h引流量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的中转手术率为1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小承气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66年1月-2012年6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2012年6月)、维普数据库(VIP:1989年1月-2012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80年1月-2012年6月)、PUBMED数据库(1990年1月-2012年6月),查找有关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6篇文章260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7%(49/54)和54.7%(2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6,95%CI 2.90~25.55,P=0.0001);腹围减少程度较对照组缩短了2.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45,95%CI 7.17~9.73,P<0.01);日平均减压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42.5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33.18,95%CI 461.93,604.44,P<0.01);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0.8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9,95%CI-2.54~-1.65,P<0.01);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1.1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2,95%CI-3.41~-2.22,P<0.01)。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优于鼻胃管。  相似文献   

8.
病人,女,32岁。曾因"宫外孕"术后1年"肠梗阻、肠坏死"行肠切除术。嗣后多次因"肠梗阻"住院,对症治疗后缓解。15 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腹痛。查体:腹平,上腹及下腹部可见2处分别约15 cm手术瘢痕,全腹压痛,可疑反跳痛及肌紧张。WBC 14.1×109/L,N 0.917。腹平片可见多个气液平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对照组17例行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部X线平片液气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液气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治疗,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5.45%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可靠,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M-A管小肠内排列术,均逆行排列,观察治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治愈,未复发。有7例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3例术后发生肠瘘,2例拔管时发生M-A管破裂。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翀  邓海  张琳  刘卓  万柏江  刘京平 《河北医学》2013,(11):1630-1632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65例,保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祖国医学,利用中药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针灸等技术,手术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一周系统治疗后发现,保守治疗组痊愈31例,好转23例,治疗有效,54例,治疗后一周复发7例,临床有效率为83.05%,复发率为10.77%。手术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22例,治疗有效54例,治疗后一周复发24例,临床有效率64.62%,复发率为36.9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复发率,保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手术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满意,复发率低,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13例应用经鼻置人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护理经验,包括导管的护理,导管并发症的观察,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护理,拔管护理及健康宣教在内的整体护理措施,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146例患者在先行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最终非手术治疗有效的101例,需手术治疗的45例。结论:保守治疗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腹部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出现腹膜炎体征,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排列术适应症、手术要点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在我院实行M-A管小肠内排列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均逆行排列。结果 56例患者全部治愈,经随访0.5~10年未再复发。术后并发症:炎性肠梗阻16例,8例肠道出血,6例拔管时M-A管破裂,4例局限性腹膜炎,3例肠间及悬吊口处脓肿。结论小肠排列手术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有效方法;炎性肠梗阻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抽取入住该院的8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013年6月―2015年12月﹚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88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4例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76±2.11﹚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83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生长抑素组。常规组常规给予抗感染、胃肠减压、禁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并给予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生长抑素治疗。比较:①临床总有效率;②急诊手术率;③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的差异。结果①生长抑素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比常规组临床总有效率75.61%更高,P﹤0.05;②两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比较,常规组为(2.39±0.77)d生长抑素组为(1.51±0.21)d,生长抑素组对比常规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更短,两组胃肠减压量比较,常规组为(517.39±132.57) mL/d生长抑素组为(215.51±72.61) mL/d,生长抑素组对比常规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胃肠减压量,促进患者肛门排气,降低急诊手术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肠腔内排列术治疗严重和/或复发性肠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逆行插管肠腔内排列术治疗89例患者,随访2-14 a.结果89例手术后均无并发症,除失访病例外,无肠梗阻发生,手术成功率为62.9%.结论改良的逆行插管肠腔内排列术,手术操作不复杂,疗效可靠,是治疗严重和/或复发性肠粘连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lacement of a long tube into the small intestine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and to evaluate its decompression effect on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SBO).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EPSBO requiring decompression between April 2010 and July 2014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Insertion of a long tube was guided by fluoroscopy. We first used the guide wire to pass the pylorus and then used the 10 Fr feeding tube as an exchangeable tube to put the superstiff wire into the duodenum. Finally the long tube could be passed over the guide wire through the pylorus into the intestine. The total procedure time, the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long tubes passed into the jejunum on initial insertion for all patients, so the success rate of this technique was 100%. The long tube was inserted into ileum in 18 patients. The mean total procedure time was 34.4±8.6 minutes, and the mean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18.9±6.8 minutes. A total of 47 patients (87%) experienced full recovery following long-tube decompression and without the need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Conclusions Using the wire-exchange technique, it is easy to place a long tube into the small bowel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This decompression method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management of EPSBO.  相似文献   

20.
刘付伟强 《河北医学》2008,14(9):1082-1084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自拟肠粘连松解汤胃管注入和灌肠,配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结果:50例中,保守治疗47例痊愈,痊愈率94%,3例中转手术治疗。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尽快缓解病情,达到治愈目的,手术率低,具有治愈率高、见效快、住院时间短、痛苦小等优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