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5年4月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4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下胫腓联合分离仍不稳定者,给予皮质骨螺钉横向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得到16个月-3a随访,平均1.5a。按齐氏疗效评定标准:优良30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75%。[结论]强调踝关节骨折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三角韧带是踝关节内侧组织中最主要的力学结构,其可通过限制踝关节过度外翻外旋来维持踝关节稳定性。对于三角韧带损伤治疗,国外学者倾向于韧带重建,国内学者则偏向于断裂韧带修复。而带线锚钉技术的兴起,也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该文就踝关节三角韧带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王晨  王旭  马昕 《中华骨科杂志》2013,33(4):423-428
 踝关节不稳的患者中40%存在不同程度的三角韧带损伤[1-5],并且三角韧带对踝关节稳定起重要作用[3,6-8]。三角韧带损伤分为急性与慢性损伤两类,两者在损伤机制及治疗方式上均存在很大差异。急性三角韧带损伤主要由外踝骨折造成,特别是Lauge-Hansen分型中的旋后-外旋型损伤。慢性三角韧带损伤主要是慢性内踝不稳及平足引起的慢性三角韧带功能不全。
一、三角韧带的解剖
1998年,Milner和Soames[9]明确指出三角韧带分为浅层和深层。目前,对于组成三角韧带浅层与深层的具体纤维束数目、命名、变异、是否可以分离等在多项研究中始终无法统一。Stufkens等[5]认为组成三角韧带的纤维束数为3~6束;而多数研究却认为其纤维束数目为6束[1,5,9-11],浅层4束,深层2束[9-11]。浅层纤维束从前至后分别为胫舟韧带、胫跳跃韧带、胫跟韧带及胫距后韧带浅层,深层纤维束为胫距前韧带及胫距后韧带深层,也有学者将三条胫距韧带均归为深层[1,5]。浅层的胫跳跃韧带及深层的胫距后韧带深层变异最少,在相关研究的所有标本中均可找到[9-12]。Milner和Soames[9]在其研究的40具标本中均可分离观察到胫舟韧带,而Boss和Hintermann[10]却认为胫舟韧带是加强踝关节囊的纤维束,不属于三角韧带。其他韧带按其在多篇研究中的发现比例由多至少依次为胫跟韧带(15%~100%)、胫距后韧带浅层(37.5%~75%)、胫距前韧带(10%~50%)[9-1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评估其疗效.方法 收治10例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均采用快速锚钉固定.结果 随访6个月~2年,按齐氏疗效评定标准:优良9例,可1例,优良率90%.结论 快速锚钉可很好地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手术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是治疗三角韧带损伤良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韧带损伤早期诊治的重要性。方法:48例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13~52岁,平均29岁。其中踝关节外侧扭伤46例,内侧2例。受伤至治疗时间3 h~2周,平均3.5 d。根据坎贝尔手术学分类标准:Ⅰ度损伤21例,Ⅱ度损伤18例,Ⅲ度损伤9例。48例患者均采用踝关节的固定制动治疗,支具固定27例,石膏固定12例,绷带绑缚9例。6周后拆除外固定。随访观察,对结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4年,平均2.9年。踝关节功能活动良好,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及功能活动异常。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制定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42例,良5例,中等1例。结论:踝关节韧带损伤应该引起重视,力争做到早期诊断,并早期行踝关节固定制动,以免引起踝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6.
明确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目前常通过X线摄片、CT扫描间接征象及MRI直接显像来判断,而因MR场强不同对MR扫描参数及层面选择均有不同要求。2003年11月~2009年7月,笔者利用0.3T MR明确诊断12例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戌关节 ,踝关节韧带受到牵拉为扭伤 ,部分断裂为捩伤 ,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当韧带完全断裂、距骨在踝穴内可发生倾斜 ,出现半脱位。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不当常遗留踝关节不稳定 ,时常发生踝关节扭伤 ,久而形成创伤性关节炎 ,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在临床上常见的韧带损伤为腓侧副韧带损伤 ,在诊断与治疗上有其特殊性。1 解剖  踝关节外侧韧带分为三束 :前束即距腓前韧带 ,是踝外侧韧带中最脆弱的一束 ,起于外踝下 1/ 3前缘 ,止于距骨颈外侧面 ,平均长 2 0mm ,宽 10mm ,厚 2mm ,其作用是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2002年至2008年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14~71岁,平均41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61例中5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术后外踝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于术后3周愈合,内踝伤口全部Ⅰ期愈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7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35例,良13例,可13例。结论:强调踝关节骨折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9.
张程  林光锚  刘敏 《中国骨伤》2012,25(11):967-970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发病机制已经比较明确且分歧较少,但关于其诊断与治疗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力下X线片能否作为主要的诊断的依据、核磁检查是否早期应用、以及手术探查的指征等,这些都是目前诊断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难题;治疗上存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分歧,且在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国内外专家各有侧重,近年来国内学者偏重于带线锚钉修复,而国外则一直以重建三角韧带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手术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21例,均在三角韧带距骨止点处拧入缝合锚钉,同时修复和重建三角韧带深层,浅层直接缝合.结果 随访6~24个月.术后踝关节内侧间隙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良率为85.7%.结论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采用缝合锚钉修补三角韧带,既修复了韧带的连续性,又重建了三角韧带,此方法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赵爱军,王明丽ZHAO Ai-jun,WANG Ming-li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占踝关节损伤的10%~15%,其中单独三角韧带损伤较为少见,常合并有踝关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1-3],踝关节也是体育活动中最常受伤的关节之一[4]。预计到2030年踝关节受伤的发生率将增加3倍[5]。在Lauge-Hansen[6]描述的踝关节骨折分型中,三角韧带损伤或内侧踝骨折,是以环形方式围绕踝关节而发生。三角韧带的损伤最常发生在旋前外和旋后外上,旋后外损伤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三角韧带结构的命名和解剖形态一直存在争议,它是一个坚强的多层复合体,由浅层和深层组成,是踝关节内侧重要稳定结构[7]。浅层的三角韧带包括胫舟韧带、胫跟韧带和胫距后韧带浅层,跨过踝关节和距下关节[8-9]。最近发表的有关于三角韧带组成的解剖学研究显示,弹簧韧带被认为是三角韧带浅层的一个组成部分[10-11]。三角韧带深层包括胫距前韧带深层和胫距后韧带深层,仅与踝关节相连[8-9](见图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踝损伤伴三角韧带(deltoid ligament, DL)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25例踝损伤伴DL完全断裂患者,首先复位固定骨折,修复下胫腓,确认仍有明显内侧不稳,采用双带线锚钉加强修复DL。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9.6±6.8)个月。随时间推移(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VAS评分[(7.8±0.7),(2.0±0.6),(1.0±0.8), P<0.05]显著减少,而AOSAF评分[(53.0±7.2),(83.8±5.7),(93.0±2.9), P<0.05]和踝背伸-跖屈ROM [(22.3±2.3)°,(44.1±4.8)°,(59.4±2.4)°, P<0.05]显著增加,踝内-外翻ROM显著减少[(37.9±1.9)°,(27.6±1.2)°,(28.1±1.4)°, P<0.05]。影像方面,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关节面平整。术后内侧净间隙显著减小[(5.4±0.6) mm,(3.2±0.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下胫腓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2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两组.其中,41例开放复位骨折内固定同时行三角韧带修复(修复组),另外41例仅行开放复位骨折内固定,未修复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15.
重视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朱振安 《中国骨伤》2009,22(3):161-162
膝关节是运动损伤最常发生的部位,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对膝关节运动损伤的认识也从早期单纯的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损伤和交叉韧带损伤等,深入到后外侧结构损伤、多发韧带损伤和骨软骨损伤等复合伤。各种辅助检查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韧带复合伤的诊断水平,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尽管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前外侧稳定结构的稳定作用许多年前就已被认识到。但大多术者在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并没有将前外侧结构考虑进去。虽然对前交韧带进行解剖单束或解剖双束重建可明显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但仍有部分患者残留前后和旋转不稳。由此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前外侧结构,特别是前外侧韧带。目前对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前交叉韧带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缺少统一标准,运用何种技术重建也缺乏循证医学支持,期待以后更多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7.
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即有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nilage complex,TFCC)损伤的描述,但一直未引起临床上的重视。近20年来,有关TFCC的解剖、生物力学、损伤后诊断和治疗的报道很多,特别是随着MRI及腕关节镜技术的应用,使其诊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锚钉固定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锚钉固定重叠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17例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患者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18~58岁,平均32.1岁;均有踝关节扭伤史,病程为7~25个月,平均14.2个月。患者术前均行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双足正、斜位X线片、MRI及B超检查。确诊为内侧三角韧带损伤后,患肢行踝关节镜检查再次明确诊断并清理关节内增生的滑膜及合并损伤的关节软骨。切开踝关节内侧间隙,清理韧带残端瘢痕组织,其中2例同时清理陈旧性内踝尖撕脱骨折片。将三角韧带深层断端缝合于内踝尖,三角韧带浅层重叠缝合于内踝骨膜,使用锚钉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踝关节。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影像学与术中检查均发现三角韧带损伤且已瘢痕化。距骨-第一跖骨角及Saltzman位后足力线角分别从术前5.4°±1.8°和8.2°±2.6°降至术后4.0°±0.9°和5.3°±1.3°。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为平均(76.8±7.0)分 ,末次随访时为平均(94.1±3.3)分;其中优1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16/17)。17例患者疼痛均有效缓解。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出现三角韧带再损伤。结论 锚钉固定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发生率很高,常需手术治疗。当伴随三角韧带损伤时,则多见于旋前以及部分旋后外旋Ⅳ度的踝关节骨折。临床上此类诊断常较困难,手术修复的时机及方法目前也无统一标准。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诊疗的研究进展。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常需综合各项辅助检查及症状体征来判断,其中以应力试验及磁共振检查最为重要;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后发现踝关节不稳或三角韧带嵌顿阻止复位,则建议术中探查修复,修复的方法众多,目前以带线锚钉重建三角韧带为主。  相似文献   

20.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和MRI诊断陈旧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陈旧性ACL损伤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临床检查,其中8例行MRI检查,最后关节镜手术确诊。[结果]53例ACL完全损伤,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的准确性分别为:79.2%、96.2%和92.5%;12例ACL部分损伤,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的准确性分别为:16.7%、50.0%和33.3%。MRI诊断ACL损伤的准确性为100%。[结论]临床检查和MRI是诊断陈旧性ACL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