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低血糖脑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低血糖脑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64例诊断明确的低血糖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成人低血糖脑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结果:64例患者中癫痫31例,偏瘫10例,呼吸衰竭8例,双侧锥体束征41例,影像学见点灶状出血6例.脑水肿8例,多见于呼吸衰竭者,表现偏瘫者10例,有相对应病灶者4例。结论:成人低血糖脑病病因以糖尿病为主,部分无交感神经症状,意识状态与低血糖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低血糖脑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4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改变的关系。结果:64例患者中癫痫3l例,偏瘫10例,呼吸衰竭8例,双侧锥体束征41例,影像学见点灶状出血6例,脑水肿8例,多见于呼吸衰竭者,表现偏瘫者10例,有相对应病灶者4例。结论:低血糖脑病的影像学改变与病情程度有关,与低血糖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56例低血糖脑病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中,39例与降糖药物应用有关,5例由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4例系进食不足所致,3例系服用不明成分保健品所致,3例原因不明,2例并发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昏迷、精神异常、癫痫、偏瘫及舞蹈样运动等症状。结论:低血糖脑病病因、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易误诊;对临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需警惕并发低血糖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56例低血糖脑病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中,39例与降糖药物应用有关,5例由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4例系进食不足所致,3例系服用不明成分保健品所致,3例原因不明,2例并发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昏迷、精神异常、癫痫、偏瘫及舞蹈样运动等症状。结论:低血糖脑病病因、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易误诊;对临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需警惕并发低血糖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预后,提高对低血糖脑病的诊疗水平,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对56例低血糖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存在轻度智力障碍。结论:临床以抽搐偏瘫精神异常等脑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均需急诊检查血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漏诊及误诊率,防止低血糖的不可逆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低血糖脑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提高对低血糖脑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对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为老年,均有糖尿病史,发病前应用了降糖药物,确诊后经治疗1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临床上以偏瘫及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就诊的老年患者,需详细询问病史,监测血糖并迅速处理,及时纠正低血糖脑病。  相似文献   

7.
低血糖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当血糖低于2.8mmol/L,可产生低血糖脑病。低血糖脑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弥漫性脑损害多见,而表现为低血糖偏瘫者少见,在老年患者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现将我院1986~1996年收治的8例低血糖偏瘫的病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8例低血糖偏瘫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59~89岁,平均69.2岁.7例为糖尿病患者,1例系误诊。糖尿病病程3~25年,平均9.6年.4例伴有高血压病,1例伴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l例伴有慢性肝炎,l例伴有肾功能异常。用药前血糖8.2~13.lmmol/L,平均11…  相似文献   

8.
岳伟  张丽  安瑛  寻琳婷  赵雪茹  范红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05-4106
目的探讨长期饮酒者出现意识障碍的病因,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7例长期饮酒出现意识障碍患者的病因、治疗及转归。结果 37例长期饮酒者出现意识障碍的病因为:酒精戒断综合征10例、Wernicke脑病6例、酒精性低血糖8例、肝性脑病7例、低渗性脑病5例、胰源性脑病1例;患者均经对症处理或相应治疗后意识恢复正常或好转。结论因长期饮酒出现意识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医师在接诊此类患者时应拓展思路,切忌先入为主;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及伴随症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早期实验室检查,明确患者病因,从而避免误诊或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导致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损害,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其中以肺性脑病即11型呼吸衰竭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并产生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此时更易合并低渗性脑病,本文就16例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并低渗性脑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我院自1992年一1998年收治了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病人约89例,所有病例符合1980年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及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其中合并低渗性脑病者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6-88岁,平均68岁,基础病因为…  相似文献   

10.
28例低血糖脑病的病因、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展  范层层  任俊伟  陈娜  杨琴 《重庆医学》2011,40(30):3056-3057,3060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病因、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低血糖脑病患者的病因、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13例有明确糖尿病史,均行降糖药物治疗;8例患者疑糖尿病而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瘤4例,原因不明3例。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14例,言语不清、反应迟钝5例,偏瘫和单侧肢体瘫痪3例,精神行为异常3例,痫性发作3例。8例头颅CT或MRI未见明显异常;7例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灶,20例MRI检查异常,主要累及双侧基底节区、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海马、胼胝体压部和脑干,表现为等或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Flair像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结论低血糖脑病的病因主要是过量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瘤,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动态监测血糖意义重大,MRI有高度特异性,DWI序列对病变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对近5年来本院收治的60岁以上确诊为低血糖脑病20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病因与进食突然减少,用药过量,药物协同作用,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及伴心肝肾功能不全相关。临床表现初期有交感神经兴奋4例,脑功能障碍症状多样,误诊率50%。治疗静脉推注高渗糖,病人意识清醒或好转后,3例病人即停用葡萄糖,2例再次昏迷,复查血糖仍低。17例继续以5%葡萄糖静滴,血糖控制在5.6~8.3mmol/L之间,持续2~3天。预后15例完全康复,5例低血糖时间>6小时的遗留后遗症。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低血糖脑病的易发人群,病因多样,临床症状多数类似脑血管病,易误诊。经治疗病人清醒或好转,仍需继续监测血糖及补充葡萄糖2~3天。及早诊断治疗(低血糖时间<6小时),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赵川  蒋远明  唐坤伦  王容  谢巍 《四川医学》2011,32(4):499-501
目的分析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1月1日~2010年2月6日住院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从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是否接种疫苗、临床特征、主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①所有患者均未接种疫苗;②重症患者中青壮年比例最高,特别是体重偏胖的青壮年;③发病症状重,并发症多;主要并发症有脑炎、肺炎,而以重症肺炎居多,危重患者多有肝功、肾功能、心肌酶异常,死亡患者死因主要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④治疗效果:单纯重症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危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结论体重偏重的青壮年、孕妇、有基础病变者是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危重者病死率高,流行季节高危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4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中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3年5月在北京朝阳医院RICU住院确诊的14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资料。结果:14例患者平均确诊时间10.8±7.0d,其中8例经人工气道吸引物萋-尼抗酸染色涂片确诊.6例经支气管镜刷检、粘膜活检或外科肺活检等组织病理学确诊,临床最常见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咯痰,化验以低氧及低白蛋白血症最明显,胸部影像学大多呈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表现,12例有创通气,最终失败6例,死亡率42.9%。结论:在RICU,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病情重,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呈实变、磨玻璃样变等改变,需支气管镜、刷检或外科肺活检组织病理学确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Hu H  Wang W  Wang X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56-1260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 (LAM)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治的2例LAM病人并复习文献14例LAM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经治的2例病人均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肺功能检查均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减低.16例LAM病人中女性15例(94%),男性1例(6%);发病年龄5~69(35±15)岁,13例(81%)为中青年生育期女性.均经肺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15例)、咯血(10例)、气胸(7例)、乳糜胸(7例)等.14例行胸部高分辨CT(HRCT)扫描,均显示两肺弥漫性薄壁囊状阴影.7例行肺功能检查,均有弥散功能减低,5例有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有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1例作了动脉血气分析,其中8例表现为低氧血症,5例合并呼吸衰竭.16例病人首次就诊时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自首发症状至确诊LAM经历2~276个月,中位数为28个月.6例病人应用安宫黄体酮治疗6~50个月,2例病情稳定,2例病情加重,2例死亡.16例中6例(38%)在症状出现后1.5~26年内因呼吸衰竭、气胸和肺部感染死亡. 结论 LAM以呼吸困难、咯血、气胸和乳糜胸为主要临床特征.安宫黄体酮疗效不理想.探讨病因及寻找有效的疗法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老年AP患者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入院20~50岁AP患者124例作为非老年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P症状不典型,常见病因为胆源性(75.9%);与非老年AP组相比,老年AP并发症较多,其中感染37.3%、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38.6%、休克30.1%,差异具有显著性。老年AP中21例死亡,病死率25.3%,常见死亡因素为器官功能障碍和感染。Logistic回归显示,感染、肺和肾功能障碍是影响老年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P病因以胆源性多见,易并发感染、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感染、肺和肾功能障碍是影响老年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感染、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对老年AP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以及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期间入住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IL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就患者的临床特征、呼吸衰竭原因、RICU治疗、预后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人选47例患者,男29例,女18例,中位年龄67岁.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18例,38.3%)、呼吸道感染+ILD加重(15例,31.9%)、肺栓塞(8例,17.0%)、ILD急性加重(5例,10.6%)和心力衰竭(1例,2.1%),RICU病死率分别为55.6%(10/18)、73.3%(11/15)、5/8、4/5和1/1.人住RICU之初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者31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者16例,病死率分别为54.8%和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4,P=0.025).全组患者的RICU病死率为66.0%(31/47),住院病死率为70.2%(33/47).结论 呼吸道感染、肺栓塞和ILD急性加重是IL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并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对IL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可能优于有创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影响因素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OPP)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16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气分析检查结果分为呼吸衰竭组86例,非呼吸衰竭组83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分析呼吸衰竭的诱发因素.结果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呼吸衰竭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中毒剂量、服农药至洗胃时间延长、高APACHEⅡ评分、高AMY均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呼吸衰竭独立危险因素,CHE升高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呼吸衰竭的保护性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性心包积液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血性心包积液38例,其中结核性15例(39.5%),恶性肿瘤性10例(26.3%),非特异性8例(21.1%),导管意外所致2例,化脓性,急性心肌梗塞及阿米巴所致各1例。血性心包积液好发于体力劳动,男性青壮年,本着重分析了血性心包积液的原因,并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粘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5-04~2008-02胃镜检查诊断的22例Dieulafoy病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用HLE液内镜粘膜下注射治疗,1次注射止血有效率77.3%,2次注射止血总有效率86.4%,有3例注射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行手术治疗。平均住院天数11.7d。结论对于Dieulafoy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内镜HLE液粘膜下注射治疗是有效的;诊断上需与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