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光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5-6
叶天士治痹证善从络病辨治,治周痹宣通脉络;肢痹流畅气血;寒湿痹微通其阳;风湿痹固阳,祛风湿,通经络;治湿热痹,若伤气则重治在气分,入络则予宣通经络为主;治痰血壅塞经络之痹,予化痰祛瘀通络;治卫阳疏风邪入络之痹,以宣通经脉为主;肝阴虚疟邪入血之痹,处养阴通络之品治疗;热入下焦血分之痹,又以补血养阴通络为主;风寒湿入下焦经隧之痹,予宣通经气,疏搜剔动药;气滞热郁之痹,则予宣通气;肝胃虚滞之痹,两补阳明、厥阴;肝胆风热之痹,以和阳甘寒,宣通经脉;精血虚痹,予益精气;气虚之痹,则益肺脾之气;营虚痹,用养营通络之品;筋痹,以补气血,宣行通络为主;血中气滞,疏化瘀通络之品;营中热,则通经络,清营热。 相似文献
2.
3.
4.
温热大师叶天士不仅擅长治疗温病,还是一位治疗杂病的大家。《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叶氏治疗痹证的医案共55例,体现其独具一格的治痹思想,对后世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肺痹病名肇始于《黄帝内经》,是脏腑痹之一.叶天士是吴门医派的著名代表,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中关于肺痹的病因病机理论,系统拟定了治疗方法.文章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咳嗽、肺痹、肠痹、呃、风温各门及《眉寿堂方案选存》《未刻本叶天士医案》中关于肺痹的医案记载,总结了叶天士治疗肺痹经验和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6.
7.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肠痹”一门。为医案分门别类的华岫云在本章末阐明其义:“肠痹本与便闭同类,今另立一门者,欲人知腑病治脏,下病治上之法也。盖肠痹之便闭,较之燥屎坚结,欲便不通者稍缓,故先生但开降上焦肺气,上窍开泄,下窍自通矣。”叶氏用及此法,有4处提及乃受丹溪之启发,如在“夏,二十”案中讲:“丹溪每治肠痹,必开肺气,谓表里相应治法。”即肺与大肠为表里,在下之腑病,气机不利所谓痹,以致大便闭结,可宣降肺气来治疗。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康复医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医康复学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理论和独特的方法,在功能与情志的康复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为提高我国各族人民的健康素质,却病延年,繁荣昌盛,作出过卓越贡献,也为病残者解除痛苦,滞来过幸福和欢乐。 清代医学家叶天士,倾注毕生精力,在总结前人医学经验,发展温病学的同时,又别开生面提出了“颐养功夫,寒暄保摄,尤当加之于药饵之先”的康复医学思想,对伤残、慢性疾病和急性病后期身体功能和情志的恢复,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血肉有情”药的应用,堪称独 相似文献
9.
10.
11.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家.他既是温病学派的巨擘,又是治疗杂病经验丰富的临床大家.笔者通过对其医案的研读,将其对治疗内风的方法总结如下.
1 治内风本脏(治肝法)
叶氏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内寄相火,主升,主动. 相似文献
12.
"论体"一词,首见于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书中尚有"调体"、"参体"、"治体"等诸称,每每于"却病"治病之互谓.纵览全书,其论体思想见解精辟,深合经意,用方独到,遣药精切.现就病案为据,作一探讨,愚谬之处,尚希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的中医刚柔辨证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脾胃病根据脾胃脏腑各自秉性将其分之刚柔论治;中风病治疗多济之柔药,以制肝阳风动,终达柔以制刚;虚损病中通补阳明、刚中少济柔药以补胃阳,柔剂阳药、刚柔并用以补肾阳。其为后世医家拓展了新的辨证思路。中医"刚柔辨证"理论借鉴前人的理论及经验总结而出,该理论中的"刚柔"是根据人体禀赋和后天形成的性格秉性将其分之刚柔,临床用于指导心身疾病,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4.
痹证为临床常见病,古今中医学家对该病有诸多论述。《叶天士治痹经验的探讨》一文,笔者梳理总结了叶天士治疗痹证的一些观点和经验,如治疗上重视祛风、散寒、除湿,调和营卫,后期重视补肾;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重视奇经治络法。提出"阴虚风动"亦可为痹的观点。认为"久痹可成痿,久痿可成痹",两种疾病密切相关。可为临证治疗痹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维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8):27-28
久痹者,非但有生痰、入络之变,尚且有伤阳、耗气、损血之虞,故对久痹者,往往采用化痰、通络、温阳、补气、益血之治疗法则。但根据笔者20年的临床经验所见,伤阴也是久痹的重要机转,养阴通络亦为治痹不可忽视的重要法则。 1 久痹易于化燥伤阴 1.1 素体阳盛阴虚,邪从燥化伤阴 《医宗金鉴》云:“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齐也。”这说明邪气伤人,可因所伤之人体质不同而邪之从化有别,阳盛阴虚体质,易热化、燥化;阴盛阳虚体质,则易寒化、湿化。因此,素体阳盛阴虚之人,感受风寒湿邪,久则… 相似文献
16.
17.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四家自成一说各立流派,他们对痹证病因病机提出不同观点和治痹之法,开创痹病学术百家争鸣局面,丰富了痹证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医家治痹有着深远影响.如刘完素善秉典创新,认为"法之与术,悉出《黄帝内经》",自创"六气皆从火化"说,虽善用寒凉,却能辨证论痹,治痹以求本;张从正提出"邪去正自安",主张汗吐... 相似文献
18.
《伤寒全生集》四卷,明代余杭医家陶节庵氏著,凡169篇10万余言,以论述伤寒诸证包括温热病的病机诊法、辨证施治为主要内容。其特点是辨析精详,变通圆活,既能阐发仲景要旨,又不为伤寒六经所囿,而于温热病诊治方面尤多发明,甚为外感热病切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