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位骨化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发生于肌肉或结缔组织中的非典型骨形成现象,在关节周围形成成熟的板层骨.HO的发生率受外因和内因共同影响,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9 %~90 %[1].HO一般发生在伤后4~24周,高峰在伤后8周,也可发生在伤后多年.最初症状常出现在伤后3周内, 20 %~30 %的患者症状明显,如关节周围肿胀、皮肤发红、皮温升高等,有压疮,残留感觉的患者可出现受累区域疼痛和关节活动度变小,但只有3 %~8 %的患者发生关节强直;有些患者可伴有低热和继发性痉挛,转移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下降,少数患者可出现血管和周围神经受压迫的症状、体征.现报道1例重度颅脑损伤伴左侧髋关节异位骨化患者.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异位骨化常发生于不同形式的创伤以后,系骨骼系统以外的异位骨沉积,是一种病理性骨形成,脑及脊髓损伤、烧伤、肢体关节和软组织的局部创伤以及医源性手术创伤等均可引起异位性骨化。髋关节的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最常并发异位骨形成,可导致术后髋活动受限,且有时伴有严重的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导致全髋关节置换的失败,文献报告THA术后严重的异位骨化可高达7%,本文就THA术后异位骨化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1 THA术后异位骨化的原因及危险因素髋关节疾病行THA术后易发生异位骨的形成,文献报告如果将稍大的异位骨化亦包括在内,其发病率可高达15%~90%。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关节手术后合并异位骨化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关节术后合并异位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行针对性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进行随访调查,记录患者肘关节或膝关节活动范围,并对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肘关节/膝关节的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后观察组肘关节、膝关节异位骨化患者的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组无1例出现异位骨化再发,而对照组出现5例异位骨化再发(其中膝关节异位骨化3例,肘关节异位骨化2例)再发率为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关节手术后出现异位骨化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增加肌肉力量,防止受损部位肌肉萎缩,同时可增大关节活动幅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指间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指间关节畸形的效果。方法对6例指间关节严重损伤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指间关节畸形的患者行人工指间关节置换术,评价术后疗效。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到3年,指间假体关节运动功能良好,6指近侧指间关节活动度30(°)~50(°)。结论指间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指间关节畸形可有效矫正畸形和改善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获得平均14个月的随访。经综合治疗关节疼痛消失或缓解的9例。结论 积极控制异位骨化的诱发因素,可降低其发生率;对异位骨化进行综合治疗,可缓解其临床症  相似文献   

6.
截瘫并发异位骨化5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翰  李建军  孙进 《中国医刊》2001,36(7):47-47
脊髓损伤至完全或不完全截瘫后在肌肉软组织内产生骨化称为异位骨化。其发生率为 1 6% ,是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骨化主要发生在髋膝关节周围。其发生机制、病理特点、分期国内外仅见个案报告[1~3] ,本文报告 59例 ,根据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59例全部为我院住院病人 ,男 55例 ,女 4例 ,年龄1 8~ 57岁。截瘫系由交通事故、砸伤、坠落伤、枪击伤引起。损伤部位及骨折类型见表 1、表 2。完全截瘫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 ,不完全截瘫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部分消失。其中完全截瘫57例 ,不完全截瘫 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例颅脑损伤后硬膜外血肿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完善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36岁男性患者,因"头晕、头痛3个月"入院。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位置、大小及其与颅骨和硬脑膜的关系。患者因多发骨髓瘤行化疗4个月,评估其颅内病变影像学特征的变化。手术后根据活检病理结果明确诊断,针对患者的症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患者诊断为颅脑外伤后硬膜外血肿骨化,排除颅骨骨瘤及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的可能,随访2年病灶稳定。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后硬膜外血肿骨化患者,应考虑颅骨骨瘤的可能,并排除其他一些骨质病变,诊断需要根据影像学证据,必要时依据活检病理结果确诊。  相似文献   

8.
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及其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原因、机制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将139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3组,A组53例,B组49例,C组37例,分别于术后次日口服维生素C(100mg,3/d)、消炎痛(25mg/3/d)和布洛芬(200mg,3/d),连续应用4周。术后3个月复查时行X线片检查。结果:异位骨化情况按Brooker分类,A组:0级24例,I级6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3例,异位骨化发生率54.7%(29/53)。B组:0级42例,Ⅰ级5例,Ⅱ级2例,发生率14.3%(7/49)。C组:0级32例,Ⅰ级3例,Ⅱ级、Ⅲ级各1例,发生率13.5%(5/37)。经统计学分析,异位骨化发生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B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原因很多,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非甾体类消炎镇痛类药物可有效地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DVT)和异位骨化(HO)是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二者有时同时出现,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因此预防和早期治疗对于SCI患者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2001年10月-2003年12月我们共收治SCI(ASIA分级为C级以上)的患者97例,其中5例同时并发DVT和HO。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唐毅  唐洁  刘晓玲 《重庆医学》2006,35(22):2105-2105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具有骨化性质的组织中的骨形成,其特点是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中形成新骨。里面包裹有坏死组织、碎骨、血液等。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常见并发症,发病率10%~53%,儿童及非创伤性脊髓病HO的发生率较低.常见于20~40岁的患者。HO常发生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髋关节常见,其次为膝、肘和肩关节。手和脊柱也可受累。HO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与体液、神经-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发生于肌肉或结缔组织中的非典型骨形成的现象,常发生于不同形式的创伤以后,系骨骼系统以外的异位骨沉积,是一种病理性骨形成,它可发生于脊髓、大腿、肘关节损伤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最常并发异位骨形成,可导致术后髋活动受限,有时伴有严重的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导致全髋关节置换的失败。本文就THA术后异位骨化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合并颅脑损伤的肢体骨折异常骨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83例合并有颅脑损伤的肢体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认为:合并颅脑损伤的肢体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快,出现异常骨化现象。其原因与伴有颅脑损伤的肢体骨折患者骨折断端经常处于活动状态以及颅脑损伤后内分泌系统产生的系列变化有关。提出在治疗肢体骨折过程中应允许骨折断端有一定的位移幅度,其中以轴向位移幅度控制在2mm为最理想。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早期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9例临床可疑异位骨化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水肿48小时内进行首次彩超检查,间隔一周复查,直至出现明确钙化灶.结果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彩超表现为:[1]正常肌肉板层状结构肿胀增厚或被紊乱不规则结构取代,回声增强,34例,占87.2%.[2]出现弧形或长条形强回声带后伴声影,39例,占100.0%.[3]肌层内出现无回声血肿,8例,占20.5%.[4]外压性血管狭窄,流速增高,4例,占10.3%.异位骨化彩超的动态变化表现为:下肢水肿48小时内,受累肌层肌纤维肿胀.回声增强,或病变中央区出现局限、形态不规则的非特异性低回声区;下肢水肿1周内,出现岛状回声增强区;下肢水肿(1~2)周后,大片弧形或长条形强回声带后伴声影,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结论 彩超可在患者起病初期检出阳性表现,是早期诊断异位骨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异位骨化又名骨化性肌炎,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生钙化的软组织内发生新骨形成,为纤维组织对外伤的异常反应.髋白骨折后新骨形成来源于两种不同的细胞群:一是来自骨膜、骨内膜及间质的结缔组织细胞;另一种来自受伤肌纤维的间质细胞.HO在活动期,边缘首先骨化,镜检出现特征性的分带情况:中心带是纤维细胞增生;中间带是骨样组织和成骨细胞增生,以膜内化骨为主,少数以软骨骨化为主,可见软骨岛;边缘带为成熟的骨小梁.髋臼骨折时,关节囊、韧带常常广泛挫伤,关节周围肌肉挫伤并形成血肿,这些损伤可刺激膜下成骨,加速滑膜下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增殖形成软骨,韧带附着处的纤维软骨增生分化形成韧带骨化.肌肉内血肿机化并逐步通过软骨化骨致骨化.  相似文献   

16.
梁秀梅 《重庆医学》2003,32(4):504-504
患者 ,男 ,69岁。因左上臂阵发性疼痛 3d就诊。既往有右手臂类似疼痛史。查体 :颈部外观无异常 ,左上臂轻压痛 ,右肩部压痛。颈椎X线摄片 :颈 4、5、6、7椎体缘骨质增生 ,颈 4~ 5椎间隙狭窄 ,椎间孔变形、缩小 ,颈 6、7椎棘突间不规则钙化影 ;在颈 4、5椎体棘突后方软组织内见两节“指骨”影 ,上下纵行走行 ,形如末节指骨和中节指骨状 ,长均约 1 9cm ,两节“指骨”相邻缘骨质稍硬化。透视见其他骨骼形状如常 ,双手指骨发育正常。X线诊断 :(1)颈椎病 ;(2 )颈部软组织指骨样异位骨化。讨论 :软组织内异位骨化 ,极罕见 ,国外有作者报道 8例(…  相似文献   

17.
损伤性骨化,又称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指关节骨折或脱位后,在靠近关节的软组织中出现骨化块,是关节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作者自1995年至今共收治肘关节损伤性骨化病人1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鲜玲  郭兴富 《中外医疗》2009,28(30):172-173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HO)多见于外伤性脊髓损伤,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从成骨前体细胞、成骨诱导因子、合适的组织环境入手能更好的解释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并有利于采取有针对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近侧指间关节(PIP)的侧副韧带为坚强的纤维组织构成.起自近节指骨头的烧尺侧,附着手相当中节指骨结节的掌侧部一,PIP关节在各种位置上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侧副韧带。在屈伸的任何部位,PIP关节的侧副韧带都保持着一定的紧张度,以限制关节的侧方移动。侧副韧带损伤多由于体育运动或事故所至。关于侧副韧带的断裂部位,有文献报道「’与应力的速度有关,但其结果与临床结果不相符合。本实验着重研究在~定的外力作用下,PIP关节的角度与其侧副韧带断裂部位的相关性。1材料与方法45只新鲜冷冻鸡的第3趾PIP关节,常温解冻后,随机分…  相似文献   

20.
260例重症颅脑损伤抢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是创伤外科中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我院于2000年1月2007年6月共救治2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占同期142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18.2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