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1]。其病生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形成难溶血栓,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或出现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2]。由于该疾病临床症状多样化,且预后不良,早期的治疗及正确适当的药物选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探讨硫酸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2.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硝酸甘油平均日耗量少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8%高于对照组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吡格雷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心肌缺血减轻(P<0.05),无出血、粒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发生。两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心肌酶、肌钙蛋白Ⅰ等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用阿司匹林疗效更好,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80例单用阿司匹林为对照组,另80例在拜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次为(3.47±0.86)次/周,心绞痛持续时间为(4.20±1.25)分/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1.29)次/周、(6.06±1.28)分/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3%(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与对照组(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杨明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51-51,54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35例和观察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35例,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治疗后,笔者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副作用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患者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案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同时患者的满意率也较高,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将出现症状后24h内就诊的1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84例在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的基础上给予波立维即刻300mg,随后75mg,每天1次;对照组84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持续均9~12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5%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观察组9.52%、对照组13.10%。观察组发生出血的患者占3.6%略多于对照组2.4%,但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结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明显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及预后,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韩凤波 《河北医药》2007,29(1):53-54
目的 比较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治疗4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明显减少,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150 mg/d+阿司匹林l00 mg/d)和对照组(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90 d,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血管原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出血和血细胞异常发生的情况。结果心绞痛缓解有效率、心血管原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生等主要观察指标和终点事件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在氯吡格雷150 mg/d组明显增多,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l50 mg/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与氯吡格雷75 mg/d相似,但安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奉新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纳入不稳定型心绞痛确诊病例15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和联合用药组。各组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平均每周发生次数、每次发生的持续时间等。根据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临床症状,药物不良事件。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或消失;有效:症状体征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结果 3组的人数、性别、病程、基础疾病、治疗以前的心绞痛平均每周发生次数、每次发生的持续时间等经调整,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3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比较3组有效率,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组间无显著差异(χ2=0.37,P>0.05),阿司匹林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组间无显著差异(χ2=0.21,P>0.05),阿司匹林与联合用药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P<0.05)。结论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治疗效果不显著、临床缓解不明显,预后较差。两药联用稳定型好,患者耐受性好,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两药联用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发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UP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治疗组用波立维75mg,1日1次,共7天,拜阿司匹林100mg,1日1次,共7天;对照组用安慰剂,1日1次,连续7天,拜阿司匹林100mg,1日1次,共7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9.4%,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张兰  路广秀 《河北医药》2016,(14):2140-2142
目的:观察红景天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并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进行监测。结果联合治疗组和氯吡格雷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c.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 P <0.05),并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 P <0.05)。结论红景天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控制了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和进一步恶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入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组(A组,51例)和国产氯吡格雷组(B组,51例)。B组在常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加国产氯吡格雷75 mg,1次/d,持续4周。在入组前以及服药每周内门诊随访,共4周,询问病史,不良反应以及行活动平板检查。结果102例患者全部完成随访。4周内,B组胸痛发作每周次数减少(4.2±0.5)次,而A组减少(2.1±0.8)次,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硝酸甘油消耗量B组平均减少(6.1±0.7)片而A组平均减少(3.3±0.9)片(P〈0.05)。运动平板运动持续时间B组增加(63.6±2.3)s而A组增加(31.6±2.2)s(P〈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国产氯吡格雷,可以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罗伶俐 《河北医药》2016,(12):1803-1805
目的 探讨对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100例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A组(30例)、对照B组(30例),对照A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B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的66.67%、73.33%,观察组治疗1周、4周后的血小板凝聚率显著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T变化、FIB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略高于对照A组、对照组B组的13.33%、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并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静脉维持滴注地尔硫、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经6~ 12h常规单硝酸异山梨酯和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无效者 ,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尔硫 2 0 0mg·d- 1,维持静脉滴注 2 4h ,连续 2d。结果 :心绞痛缓解有效率 87% ,其中 1,6,2 4h内缓解分别为18例 (60 % ) ,6例 (2 0 % )和 2例 (7% ) ,无效为 4例 (13% )。结论 :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小剂量阿司匹林和静脉滴注 2 4h地尔硫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心脑宁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首剂量300 mg,1次/d,症状减轻后7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心脑宁胶囊,2~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日耗量、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1.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的日消耗量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均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宁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使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同时可减少硝酸甘油日耗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2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和一般抗血小板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疗效。方法4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组和一般抗血小板治疗组。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组(221例)联合应用氯吡格雷(75 mg,qd)和阿司匹林(100 mg,qd),一般抗血小板治疗组(224例)应用阿司匹林(100 mg,qd)。以死亡、心肌梗死、需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作为主要终点。共随访2年。结果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组13例(5.9%)达到主要终点,一般抗血小板治疗组36例(16.1%)达到主要终点。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组主要终点发生率低于一般抗血小板治疗组(P<0.01)。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抗栓方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菊 《河北医药》2011,33(16):2411-2413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抗栓方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3组;阿司匹林组(A组)82例,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B组)76例,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加低分子肝素组(C组)84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的用量。结果临床疗效C组优于A组和B组(P〈0.01),而B组又优于A组(P〈0.05);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的用量3组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组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1),B组又少于A组(P〈0.01)。心脏事件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及B组。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老年UAP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一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一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介素一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