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压差管理的意义与作用,提出对压差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方法:通过医院PIVAS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压差的管理与实践,对照规范及相关文献,提出PIVAS压差管理的关键点、适宜压差范围及监测方式。结果:粗、中、高效过滤器应进行必要的阻力压差监测;对洁净区相邻房间静压差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应监测各房间相对大气压的静压差;在设定压差监测时,洁净区相邻房间的静压差≥ 5 Pa,各房间相对非洁净区静压差≥ 10 Pa,上限以不产生哨音或影响开门即可。结论:PIVAS为达到符合规定的洁净度及职业防护,应加强对不同区域与设备的压差监测和管理;同时,建议在新制定的国家标准中设定相应的压差标准,保证净化系统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信息管理系统改进优化,提高PIVAS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比较PIVAS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前后(2016年8-12月和2017年4-8月)系统审核率、不合理医嘱漏审率、排批耗时、打印耗时、贴签耗时、配置扫描耗时,以评价PIVAS信息管理系统改进优化后的效果。结果:PIVAS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及优化后,医嘱审核效率明显提升,不合理医嘱漏审率由2.6%降至0.88%;排批、打印、贴签时间较优化前均有明显缩短;配置扫描耗时由每袋1 100 ms降至每袋10 ms,提高了配置效率。结论: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可明显提高PIVAS各环节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高危药品广泛应用于医疗系统中,若使用及管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静脉用药中的高危药品调配工作主要由静脉用药集中化调配中心(PIVAS)负责,因此为分析PIVAS工作流程中对于高危类药品的有效管理办法,减少用药安全事故,本文通过对PIVAS中高危药品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对调配过程与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管理,改进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本院高危药品的使用安全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智能一体化设备设计思路及应用情况,评价其在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差错发生及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实践效果。方法 针对PIVAS工作环节中的输液出入库、贴标签、发筐、针剂摆药及成品输液分拣进行模块化硬件设计,通过医院内部局域网对各模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互通控制及数据交互,实现PIVAS智能输液出入库、智能贴标签、智能发筐、智能针剂摆药、智能分拣及数据追溯等功能,比较使用该设备前后工作指标,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 应用该设备后,PIVAS贴签及摆药人数由每天4人降至1人;单个医嘱贴签及摆药平均耗时由(7.01±0.56) s缩短至(6.54±0.44) s;应用前后人工贴签与智能贴签均未发生差错,单月医嘱针剂摆药差错由6件降低至1件,单月成品输液分拣差错由12件降低至2件;成品输液分拣时间由(1.22±0.08) h缩短至(0.91±0.06) h,平均每袋分拣时间由(4.24±0.34) s缩短至(2.92±0.21) 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VAS智能一体化设备降低了医院人力资源投入及差错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轻...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13):1805-1809
目的:为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质量控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组织的建立、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及质量控制效果3个方面介绍我院PIVAS质量控制的管理及成效。结果:通过对审方、调配、感控、设备、药品、耗材、卫生7大方面的各项指标每月检查1次并召开1次质量控制点评会,对不合格指标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我院PIVAS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质量控制指标合格率由2016年1月的84%上升到了同年6月的90%,同期差错率由0.579‰降低到0.099‰。结论:通过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对PIVAS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可有效规范各岗位工作流程、减少配制差错、保障药品配制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药师干预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合理用药中的应用,为临床上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常规发药的18个科室的医嘱资料12 720份,即对照组;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18个科室的医嘱资料13 680份,即观察组.建立标准化的静...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外科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外科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2012年7月的全部静脉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审查出2096条不合理医嘱,占医嘱总数的0.83%,不合理医嘱类型主要涉及:溶媒选择不当、给药频次不适宜、载体量不适宜、超出加液量、给药剂量不适宜、配伍禁忌等。结论:我院外科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用药医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药师应积极发挥对不合理医嘱的干预作用。以促进临床更为合理的用药。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34):4839-4842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自动化智能建设及效果。方法:介绍我院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的主要情况,收集我院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前(2016年7-9月)、后(2016年10-12月)相关工作环节的用时和差错率,评价建设效果。结果:我院在PIVAS的摆药、贴签、分拣以及配送环节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建设,并进行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建设。自动化智能建设后,每张医嘱摆药用时由建设前的(6.78±0.87)s缩短至(2.65±0.71)s,贴签用时由(3.24±0.71)s缩短至(1.41±0.55)s,分拣每袋输液成品用时由(13.37±2.84)s缩短至(5.33±1.72)s,配送相同数量的输液用时由(35.64±4.33)min缩短至(18.12±3.57)min(P<0.05);摆药差错率由(2.35±0.59)‰降至(0.26±0.21)‰,贴签差错率由(1.51±0.45)‰降至(0.22±0.10)‰,分错病区差错率由(3.47±1.02)‰降至(0.17±0.10)‰,配送差错率由(1.33±0.55)‰降至(0.13±0.11)‰(P<0.05)。结论:我院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后工作效率提高、差错率降低,降低了潜在的用药风险,提升了PIVAS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改进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工作效率.方法 比较PIVAS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前后功能模块,根据临床科室个体化需求和PIVAS自身发展改变工作流程.结果 改进PIVAS信息管理系统后对于流程优化可降低不合理用药医嘱漏审率,降低临床科室退药率,缩短摆药时间.结论 ...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的运行情况,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具体建设和实践,借此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福建省肿瘤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一年来的建设及实践,分析开展PIVAS的利弊。结果PIVAS实施一年来,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输液产品,配置15万袋大输液,无1例输液反应发生,同时减少了药品浪费,加强配药护士的职业防护,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结论建设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现代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防止细胞毒药物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保证配置药品质量。方法:介绍细胞毒药物的潜在危害性,阐述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防护和管理上的特点,强调须注意的一些问题。结果:目前我院尚未发现有医务人员发生与细胞毒药物相关的职业危害。结论:只要严格遵循有关安全操作规程,采取防护措施,可以避免接触细胞毒药物时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秀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4)
目的 调查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现状,探究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本院2014年至2016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发生的168例医院感染事件,并自2015年采取有效预防措施,2014年至2015年与2015年至2016年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比较,统计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诱发因素.结果 2014年至2016年医院感染事件主要体现为微生物污染、热源污染、空气污染、药液污染,2015年至2016年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43.45%低于2014年至2015年5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8例医院感染诱发因素中药剂师操作不规范81例48.21%、药品存放和(或)运输不符合要求70例41.67%.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主要诱发因素为药剂师操作不规范、药品存放和(或)运输不符合要求,医院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医嘱模式下静配中心临时医嘱运行模式,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方法从医嘱接收、审核、分配输液批次、核对、配置、交接各环节分析临时医嘱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 PIVAS配置长期医嘱,同时也能承接临时医嘱的配置,完善的临时医嘱运行模式是保证其正常动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静配中心出现差错的原因进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防范差错提供思路。方法:根据2012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静配中心差错登记本及工作量统计表,计算和比较各个不同时期的差错率,并对各配置环节出现的各类差错分类汇总,分析比较。结果:我院静配中心2012年2月-2013年11月共配置成品输液1124074袋,发生差错141袋,差错率为0.125‰,自运行以来差错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在各环节的各种差错中,退药处理失误、加药错误和用错注射器占有较大比例。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可降低静配中心差错率,静配中心对于差错的防范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常见问题及差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临床静脉输液调配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输液的安全性.方法 解读药品说明书,查阅相关资料,对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长期医嘱进行适宜性审核,并对其中不合理静脉输液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815组,占调配总数的0.26%,主要包括药物配伍禁忌、配伍不当、溶剂选择不当、药物配置浓度过大、给药剂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医嘱录入错误等.结论 静脉输液调配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要求,充分发挥药师的审方作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静脉配置中心医嘱不合理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3年6月—2014年5月静脉用药审核医嘱中发现的528份不合理医嘱。结果:不合理医嘱主要为给药频次、浓度不当,溶剂选用和溶剂量不当,给药时间、途径不当以及配伍禁忌等。结论:药师应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审核医嘱,及时纠正不合理医嘱,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笔者亲身工作经历和相关文献资料,回顾和分析了医院门诊药房和社会药房药学信息服务的不同特点,比较两者在内容、方式和发展上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