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在心理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测定产后抑郁患者(36人)在接受心理治疗前后的防御方式数据,并与正常产妇(40人)进行对照研究。数据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结果:产后抑郁患者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分值显著高于正常产妇(P<0.05);产后抑郁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后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分值下降(P<0.05)。结论:产后抑郁患者多采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对24例确诊为产后抑郁的患者开展系统心理治疗,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方式对其在接受系统心理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4例产后抑郁患者在接受系统心理治疗后,SCL-90各因子分数均呈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Q中N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1,P<0.05)。结论:系统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产后抑郁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东莞市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后访视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后访视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接受常规产后访视护理基础上,进行产后访视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在护理前后抑郁程度。结果两组产妇在护理前后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程度判断。两组产妇在护理前,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护理后,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娩后的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现抑郁症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分析影响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因素,探讨孕期心理评估及产前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问卷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DSM-VI诊断问卷对1216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 产妇产后抑郁症患病率为23.81%.产妇不同文化程度、月经济收入、职业、居住条件、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新生儿性别、医务人员态度与产后抑郁有关(P<0.05),而不同年龄、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对产妇抑郁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产后抑郁在产妇中有较高的患病率,针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孕前开展围生期心理评估及干预,对提高母婴健康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研究孕妇产前心理指导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的100例孕妇,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的产前护理,观察组50例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产前心理指导,采用EPDS对两组产妇产前、产后3d、产后2周、产后4周以及产后6周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对比两组产妇的阳性率。结果产前两组产妇均无抑郁阳性者,产后各时期统计显示,观察组抑郁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产前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指导能够帮助产妇了解分娩,改善不良心理状态,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模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集体心理干预治疗与传统康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量表(IPRO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对干预前后三个月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ilton分值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患者的Hamilton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IPROS总分值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BPRS总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集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在社区产后访视工作中实施心理保健对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东莞市麻涌镇社区分娩的6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产后随访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保健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2 d、3个月时EPDS评分以及抑郁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42 d、3个月时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时抑郁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保健干预应用到社区产后访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有产后抑郁倾向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评价其效果。方法:入院后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初步筛查选取64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一般性出院指导及常规心理护理,采用常规访视方式,干预组32例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所有病例于产后14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得分)对患者进行效果评估。结果:通过全程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抑郁情绪明显改善,EPDS分值的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专业护士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模式能改善产妇的抑郁情绪,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产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雌孕激素检测的临床价值及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旨在减少和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月在温州康宁医院分娩160例的产妇临床资料,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将产妇分为产后抑郁组31例和无产后抑郁组12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产妇的雌二醇(E2)、孕酮(P)、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s-CRP、E2、P与EPD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不同特征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产后抑郁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组产妇分娩后2 d、7 d E2低于无产后抑郁组产妇,P、hs-CRP、EPDS评分高于无产后抑郁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s-CRP与EPDS评分均呈正相关,E2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娩方式与产妇产后抑郁无关(P>0.05);文化程度、产次、新生儿性别、喂养方式、家庭年收入、夫妻关系与产妇产后抑郁有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产次、喂养方式、夫妻关系、家庭年收入均是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后抑郁产妇hs-CRP、P、E2均存在异常表达,且与产后抑郁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文化程度、产次、喂养方式、夫妻关系、家庭年收入均是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妊娠压力、心理一致感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2例高龄初产妇,于产后4周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妊娠压力问卷、心理一致感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得分(19.59±8.47),心理一致感得分(57.62±9.17),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2.54%。年龄越大,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产后抑郁评分越高,心理一致感越低(t=3.841~4.445,P0.01);学历、家庭年收入越高,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产后抑郁评分越低,心理一致感越高(F=3.244~88.261,P0.05);专业技术职业、采用医保付费、参加产前教育和家庭关系融洽的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和产后抑郁低于其他相同分类者,心理一致感也高于其他相同分类者(P0.05)。产后正常产妇的妊娠压力低于产后抑郁产妇(t=3.879~7.754,P0.01),心理一致感高于产后抑郁产妇(t=2.262~5.681,P0.05)。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评分与产后抑郁呈正相关性(r=0.502~0.847,P0.05),心理一致感量评分与产后抑郁呈负相关性(r=-0.857~-0.169,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与产后抑郁为正相关性,心理一致感与产后抑郁为负相关性。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其妊娠压力,提高心理一致感,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张菊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341-5342,534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干预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42例.针对实施不同干预方法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实施干预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比较方面,干预后的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在SCL-90各因子比较中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忧郁因子、恐怖因子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初产妇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是应对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孕期妇女的情绪变化或长期情绪不稳可导致胎儿出生后智力障碍及人格缺陷。开展孕期心理保健 ,进行孕妇的心理测试、评估与指导是关系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优生工程 ,为此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开展了孕期心理保健服务 ,将心理测试引入孕期保健 ,有的放矢地开展孕期咨询工作。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研究样本来源于我院围产保健门诊 ,随机抽取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7月就医的孕妇 175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38岁 ,妊娠时间从孕 8~ 4 0 w不等。同期测试非孕妇 5 7例。1.2 研究方法采用陈仲庚修订的成人艾森克 (EPQ)问卷和导语 ,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及心理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16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心理护理。采用SAS和SDS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78%的孕妇希望得到孕期保健知识,76%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症状。治疗后观察组SDS和SAS得分分别为(37.63±4.27)分和(34.46±2.47)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治愈率(82.5%)高于对照组(63.75%,P〈0.05)。流产次数多、年龄大、高学历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抑郁、焦虑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加强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给予系统心理干预,能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直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灾难,从水灾到火灾,从地震到瘟疫,从战争到恐怖主义行为,似乎有史以来从未间断.近20年来,我国也经历了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暴发、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流行等灾害,尤其是今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留给我们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面对人类这些严重突发事件(critical incident),精神卫生和心理工作者能尽什么社会责任?我们的心理干预能做什么?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历,笔者对有关研究作一概览,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癌症的病因虽然众说纷纭,但起码有两点各国科学家们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80%以上的癌症是由外环境因素引起的;癌症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而引起的,绝非单一因素所致。在这多种因素之中,心理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Research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addresse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With regard to emotional functioning, most studies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depressive symptoms or affective disorders. These studies show that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and pharmacotherapy on depressive symptoms seem to be comparable and discuss a variety of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improve symptom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anxious 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s are also well documented. Desensitization to physiological changes, improved self-esteem, and self-efficacy seem to play an important part. However, aerobic exercise does not improve mental health in every case, as seen for instance in over-trained athletes.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reveals that physical activity can prevent the 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 and can delay the onset of dementia. Physical activity has beneficial effects not only on adults but also on children's and adolescents' mental health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particularly on their executive functions that are still developing throughout adolescence. Finally, physical activity also affects the endocrine stress-regulation system: trained people reveal stronger reactivity and quicker regeneration when faced with stressful even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