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是在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随着儿童实际年龄和听觉经验的增长,通过康复训练而逐渐习得的.通过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听觉功能状况,从而为优化助听设备、确定听觉康复起点、监控听觉康复进程、提高听觉康复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聋是60岁以上人群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本文回顾了老年性聋外周和中枢听觉系统改变,以及听力损失和认知下降的关系。老年性聋发病年龄、耳聋下降速度、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变性存在个体化差异。外周听觉功能、中枢听觉功能和认知功能相互影响又彼此独立。是听力损失引起认知障碍、或是反之、抑或互为因果,这些都是目前研究的前沿问题。本文就老年性聋外周和中枢听觉功能、认知功能综合评估、综合管理等问题的既往文献和未来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中耳畸形作为一种先天性疾病,是由第一咽囊发育障碍所致,可以与外耳畸形及内耳畸形相伴,也可以单独出现.中耳畸形中最主要的是听骨链畸形,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传导性听力损失.存在听力损失的中耳畸形患者需要通过手术重建听力,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外耳道和鼓室成形术,近十几年来,新的人工听觉植入技术不断兴起,为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头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包括耳郭形态畸形和结构畸形.结构畸形主要表现为耳郭畸形、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等,是引起听力缺陷和容貌损害的五官严重畸形,治疗需要耳郭结构再造的同时融合听觉功能重建.目前耳部再造方法主要有自体肋软骨支架技术、人工材料支架技术及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技术等.耳郭支架材料首选自体肋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系统研究的角度出发,总结了不同类型听力损失的病因学、组织病理学、心理物理学和听力学的表现及其对听觉感知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听力损失的机制及听力耳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鼓室成形术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着听力重建这个主题,耳显微外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切除病变的基础上,保存、恢复和提高听力已成为耳科医师的共识。历史上对传导性聋手术疗法的尝试始于1640年,Marcus Bancer是首例鼓膜成形术的术者;1876年报道了耳硬化症的镫骨切除术,1901年有人偿试对听小骨缺失的患者在鼓膜和前庭窗之间重建连接。但由于技术、设备及抗生素等条件的限制,成功病例甚少。抗生素、手术显微镜以及听觉生理学理论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耳显微外科手术的水平。1952年Wullstein和Zollner提出了围绕听骨链重建(ossicular chain reconstruction,OCR)为中心的鼓室成形术的分类方法,奠定了耳显微外科及传导性聋听力重建手术的基础。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临床听力学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鼓室成形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枢听觉处理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s,CAPD)是指中枢听觉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而致的听功能缺陷,本文首先综述了CAPD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可能之病因.之后阐述了听觉内外余力对听觉言语测试的影响以及降低外余力的方法;听力损失、认知能力、药物、测试程式对CAPD测试的影响;言语测试和非言语测试的优缺点;不同测试模式的影响.最后阐述了CAPD的一些具体测试方法以及对测试结果进行测试时要注意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电生理反应测听(ABR,CAP等)应用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寻求一种既能满足神经冲动的同步化,又能反映耳蜗功能的客观听力检测方法,而听觉稳态反应的出现似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听觉稳态反应(ASSR)又称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ulti-frequency steady-state evokedpotential,MFSSEP),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客观听力检测技术,是指用连续稳态的刺激声诱发听觉系统的反应.用计算机技术将这种神经电反应提取并描计下来,就可作为客观听阈检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听觉主要是指人体有意识地接受言语声音刺激信号.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统合、定位、理解的过程。听力是指个体对声音的感知能力,是先天性的.主要依靠于机体的听觉感知器官。听力与听觉密不可分,没有听力就不可能有听觉能力,听力越好,获得的声刺激信号越多.听觉能力发展越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42例胆脂瘤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伴一期听骨链重建,随访24月,记录术后并发症、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和听力重建成功率.结果随访期间未发现鼓膜内陷袋形成及胆脂瘤复发,术后干耳率达96.5%,听骨赝复物脱出4例(2.8%),气导平均听阈降低11.6dB,气骨导差较术前缩小7.4dB,70例患者气骨导差<20dB,听力重建总成功率达49.3%.听力重建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术腔感染控制、咽鼓管功能、病变范围、听骨赝复物材料和手术技术.结论 虽然影响因素较多,开放式鼓室成形伴一期听骨链重建仍是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听力重建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听力正常儿童的听觉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重点介绍听力正常儿童的听觉发育和获得性经验性在发育中的作用以及听觉感受和听觉语言感受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听觉系统分为外周听觉系统和中枢听觉加工系统(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CAP),即由执行大脑听觉模式加工功能的神经系统组成。外周听觉系统的损伤比较容易诊断。与外周听觉系统不同的是,中枢听觉加工系统主要负责从外周听觉系统传人的神经冲动中提取有用的听觉信息。中枢听觉加工系统的损伤(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s,CAPD)无法通过常规的听力测试检测出来。事实上,对多数CAPD孩子进行听力检查,结果都是完全正常的,有时甚至是过于敏感的。但是.这些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下对声音的加工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对中枢听觉功能的综合测试中。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患儿并及时干预,获得最大程序的康复。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听力筛查策略已经从高危筛查转向普查,目前应用筛查的主要技术是耳声发射和听觉诱发电位。新生儿听力筛查目前正逐渐推广开发。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艺术,人们不仅可以通过音乐发展社会交往、人际交流能力,还可藉此调节自身情绪.人们对音乐情绪的感知依赖于正常的听觉功能,而听力下降影响了正常的听觉输入,对听力损失者音乐情绪感知能力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听力下降对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改进目前的助听技术.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是通过检验血流进入脑细胞的磁场变化而实现脑功能成像的一项新技术,它能给出更精确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目前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听觉皮层的研究已成热点,f MRI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有效的手段评估听觉皮层的功能。本文查阅资料,就f MRI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觉皮层评估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植入人工耳蜗为听力障碍儿童感知声音、重建听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要使儿童在人工耳蜗植入后获得听觉言语康复必须经过长期的听觉培建,语言学习和语音异常矫治。  相似文献   

17.
听力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听觉功能和听力障碍康复的科学,其核心是听力检测技术。近年来,临床听力学又发展扩充为听力医学,包括听力障碍的预防、检测、诊断、干预、康复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诊断听力学是听力医学中的主要内容,诊断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检测水平的提高[1]。  相似文献   

18.
听力障碍是我国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可以提高听力的技术。比如气导助听器、听力重建手术、振动声桥技术、人工耳蜗植入技术、骨桥等。每种技术均有其有限适应症及手术风险。骨锚式助听器(Bone-anchored hearing aid,BAHA),又称骨导听觉植入装置,是一种骨导助听装置,利用骨融合原理,通过骨传导将声音信号传入内耳。本文主要就BAHA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听力障碍给社会和经济造成的负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听力障碍的基本状况以及造成的负担 听觉功能是衡量生活质量的要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听力障碍程度的分类,听力损失在26~40dB之间为轻度听力障碍;41~55dB为中度听力障碍;56~70dB为中重度听力障碍;71~90dB为重度听力障碍;91dB以上为极重度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在41dB以上就为听力残疾。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5.6亿听力障碍人士,其中2.78亿为听力残疾,三分之二的听力残疾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听力障碍是所有慢性病中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第三大负担的疾病,特别是对听力障碍儿童,其带来的负担更加沉重和长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听觉功能正常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对39例经全面听力评估后证实为外周听觉功能正常而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进行调查并随访.结果具有宫内及围产期高危因素或新生儿疾病史的现象较普遍,自闭症和精神发育迟滞可能是导致儿童外周听觉功能正常而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病因.结论预防宫内及围产期高危因素或新生儿疾病是预防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关键.发现外周听觉功能正常而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后应尽早将其转诊到心理卫生中心、儿科就诊,对其进行心理、言语语言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