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作者用多因素相配合的放射疗法治疗鼻和副鼻窦癌17例,非角化性扁平细胞癌6例,角化性11例。年龄32~64岁。TNM分类:T_(3-4)N_0M_09例,T_3N_1M_05例。T_3N_(2-3)M_03例。近期疗效为,原发瘤临床消退15例,残留肿瘤以后施行根据手术2例。放疗无效2例(T_4N_0M_0),结束治疗后死于原发瘤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Ⅲ期(T_2 N_1 M_0)口腔和口咽部粘膜癌放疗前口服甲硝哒唑并局部加温。其中角化性鳞癌28例,非角化性11例,年龄34~72岁。男34例,女5例。放疗前7~10天整顿口腔卫生,拔除不能治疗的患牙,拆除活髓牙上的金属壳冠(以免加温时牙痛)。为提高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给电子受体化合物-甲硝哒唑2.5g/m~2口服,过2小时30分后用超高频仪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应用的各种治疗方法,自1965~1973年间治疗的90例梨状窝鳞癌,均随诊5年以上,无手术死亡率,根据1978年美国联合会分类重新分期,39例无足够随诊,记录不详或以前在其他医院治疗过者除外。本组病人88%(45例)是晚期(Ⅲ,Ⅳ期)。75%(38例)为T_3或N_2。只有14%(7例)无淋巴结转移,除1例外均为T_1或T_2。3例(6%)有肺转移,此三例头颅部病变较晚,分别为T_3N_2M_1,T_3N_3M_1及T_4N_2M_1。 51例治疗方法如下,18例综合治疗(术前放疗+手术),~(60)Co照射原发灶及双颈部,3500~4500rad,休息四周手术,经常作全喉咽切除及根治性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1988~1994年对81例老年妇女乳癌用每周高剂量低分割照射与三苯氧胺联合治疗。其中5例未作激素治疗,6例系双侧乳癌而除外,余70例作为分析的对象。诊断时中数年龄87岁(64~91岁)。T_1 12例,T_2 26例,T_3 12例,T_4 19例。40例临床淋巴结(—),25例N_1,2例N_2,淋巴结状态未记载2例。3例诊断时有远处转移,1例TNM分期未记载。用~(60)Co照射,SSD80cm,每周照一次,6.5Gy/次(乳房中部量)共7次,头5次包括整个乳房,后2次缩野照射瘤床,总量大多数为45.5Gy。临床腋窝锁骨上  相似文献   

5.
作者1974年1月到1978年12月,五年间治疗舌癌32例,采用外照射与组织内照射行根治放疗的鳞状细胞癌22例(T_1N_05例,T_1N_11例,T_2N_06例,T_2N_13例,T_2N_21例,T_3N_04例,T_3N_21例,T_4N_01例),大部分病例采用6MV直线加速器照射,另一部分行~(60)钴照射。将舌固定,左右二野,射野面积4×4~8×9厘米。N_1病例转移淋巴结包入射野内。原则上,照射线量T_1病例给2000rad/2周,T_2、T_3病例3000rad/3周。外照射结束后1~2周,行组织内照射。按Paterson-Parker法算出线量,4500~7000rad/4~7日,镭针插入肿瘤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宿主、肿瘤以及治疗中的相关变量对T_1N_0M_0期声门鳞癌的局控率和生存率的预后影响因素,作者回顾性分析了91例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分级、病变范围、射线能量、射野大小、总剂量,单次照射量以及治疗时间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在间接或直接喉镜以及组织学诊断的基础上,根据1992 AJCC系统对病例进行分级。中位年龄61岁,男性82例(91%),所有病人均采用垂直对穿照射,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MICHIGAN 大学医院1960年至1976年353例放射治疗的扁桃体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岁(最小29岁,最大94岁),37.4%在60-70岁年龄组。其中男性78%,女性22%,白种人96.6%,黑人3.1%,东方人0.3%。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证实。浸润性鳞状上皮细胞癌340例(96.4%),淋巴上皮瘤8例,未分化癌5例。根据TNM 分期,Ⅰ期(IT_1N_0)22例(6.2%);Ⅱ期(T_2N_0)102例(28.9%);Ⅲ期(T_1N_1,T_2N_1,T_3N_(0-1))118例(33.4%);Ⅵ期(T_(1,2,3)N_(2-3),T_4N_(?)-  相似文献   

8.
作者1984~1992年在安得逊癌症中心对54例舌根癌评价了用同时增强(boost)放疗法的效果。男42例,女12例。中数年龄61岁(38~83岁)。按AJCC分期系统,T_1、T_2、T_3及T_4分别为4、27、22及1例;N_0、N_1、N_2、N_3及N_x分别为9、11、24、7及3例。Ⅱ期6例,Ⅲ期14例,Ⅳ期34例。T_3肿瘤中数为5~7cm。放疗前5例行淋巴结切取,10例作颈清扫;5例放疗后颈清扫。用~(60)Co、6MV和18MV光子以平行对穿大野照射,每次1.8Gy到总量45Gy,以后屏蔽脊髓到54Gy/6周。在最后2~2.4周进行同时增强(因经验表明后期增强控制率高,也不会因粘膜反应中断治疗),第2次增强照射距第一次4~6小时,只包括原发癌外1~2cm,1.5Gy/次共15~18Gy/10~12次。最后肿瘤量为69~72Gy。其中T_227例中17例、T_322例中17例为72Gy,T_14例中3例为69Gy,另1例66Gy。中数治疗期  相似文献   

9.
作者的材料为欧洲肿瘤治疗研究协会,胃肠道肿瘤协作组在多个治疗中心间协作前瞻性研究直肠癌术前高剂量放疗(34.5Gy)的结果。病人经组织学证实为直肠局部(距肛缘15cm 以内)腺癌,属国际抗癌联盟(UICC)1968年的TNM 分类标准之T_2至T_4N_0M_0肿瘤。共评价318例,年龄24~83岁,平均60岁。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年,生存的病例13%已随访5年以上。152例行术前放疗,用超高压机器(首先Betatron 或直线加速器)。照射野两个前后平行对穿野,其下界在闭孔下缘,上界在  相似文献   

10.
作者回顾分析了160例伴有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而无胸外播散(N_2M_0)的非小细胞性肺癌病例。诊断均由组织学及细胞学证实,N_2的诊断依据70%为手术或纵隔镜病理,30%依据X线片或胸部CT。男:女为3∶1,中位年龄60岁(34~78岁),病理分型:鳞癌67例(42%),腺癌73例(45%),大细胞癌14例(9%)和未分化癌6例(4%)。147例(92%)分期为Ⅲ_A(T_(1-3)N_2),13例(8%)为Ⅲ_B(T_4N_2)。治疗分单放组81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27例T_1或T_2N_0M_0乳腺癌采用局部肿块切除加根治性放射治疗,乳腺肿块切下带一小部分正常组织而不直接切到肿瘤,腋下淋巴结不作活检,当病理报告为乳癌时,病人即转去作根治性放疗。放疗应用常压X线,220-240KV,(半价层2 mmCu)放射二个相对乳腺野,一个前腋及锁前上野及一个后腋野,还有乳内动脉淋巴结。治疗延长达五周,每周治疗5次,乳腺野与淋巴结野每次轮治,每野300伦琴,正常情况下,每野照13次,计划腋中剂量为4000伦琴,内乳动脉旁淋巴结得到接近于给予的80%剂量。乳房中央接受较低剂量,27例中有17例用140KV(0.44mmCu半价层)在疤痕处增加剂量,后者在240KV,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平均总剂量腋下为3600至4350cGy,由于轮  相似文献   

12.
按TNM分类,12例前列腺癌(T_22例,T_33例,T_47例;Nx11例,N_4 1例;M_010例;M_12例)采用化疗与放疗。患者年龄66岁~85岁,平均年龄72.5岁。治疗方法 BA疗法:争光霉素2.5毫克加5%葡萄糖500毫升,静注,6日;第7日或第6、7日给阿霉素20~50毫克,静注,为1疗程。BM疗法:争光霉素2.5毫克加5%葡萄糖500毫升,静注,6日;第7日给丝裂霉素C10毫克,静注,为1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两例肺癌放疗与化疗并用所致放射性肺炎。一例男性,57岁,主诉:声音嘶哑,左侧S~5部位未分化癌瘤,小细胞型,两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印象:原发性肺癌,Ⅳ期(T_3N_2M_1),采用6Mev 直线加速器照射。胸前一野,剂量4500rad/4w。照射结束后一周,补充COPP 疗法,给环磷酰胺1000毫克,长春新硷2毫克,静脉点滴;Predonin 口服。照射结束后第六天,左肺门外方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1986~1990年,对80例T_2>3cm与T_3,N_0-N_1的可手术非转移的乳癌,为避免毁容性手术,先给三周期化疗后评定疗效,如肿瘤平均直径≤3cm,则作保留乳房的手术放射治疗,其它者则作改良根治术。排除研究的标准是年龄大于70岁,肿瘤与胸肌或筋膜固定,侵犯到胸壁或皮肤及乳房多灶性肿瘤。年龄平均50.1岁,绝经前45例,绝经后35例。43例T_2>3cm,37例为T_3,N_026例,N_154例。肿瘤3.1~5cm43例,5.1~7cm32例,>7cm5例,平均5.4cm。导管癌63例,小叶癌9例,  相似文献   

15.
作者收治54例梨状窝鳞癌行根治性放疗。采用兆伏X线或~(60)钴γ线照射,47例为常规分割照射,单次量170~220CGy,11例为每日两次每次120CGy的超分割照射,20例临床颈淋巴结阳性者行计划性放疗后颈清扫术。放疗后局部近期控制率和最终控制率(包括放疗失败采用手术挽救的病例)为:T_18/9和8/9;T_215/20(75%)和18/20(90%);T_32/5和3/5;T_40/4和0/4。根据改良AJCC分期,5年净生存率为:Ⅰ1/1;Ⅱ3/3;Ⅲ5/8;Ⅳ_A7/12;  相似文献   

16.
作者将团注法对比增强提供的信息与标准的未增强的横断平面T_1和T_2加仪自旋回波像进行了对比,旨在评价团注静脉对比剂后动态成像对显示前列腺癌的作用。对象为20例前列腺癌病人,平均71岁(56~80岁),均经尿道切除或经直肠活检证实。按UICC TNM方法进行临床分期,结果为T_2期3例,T_3期14例,T_4期3例,多数为晚期前列腺癌。完成横断平面T_2加权和T_1加权自旋回波成像后,静脉团注钆剂(0.2ml/kg),再次作T_1加权序列,成像均在3.48分钟内获得。在动态系列完成后(开始注射后8分钟)用相同的T_1加权序列获取延迟增强成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T_2N_1M_0-T_3N_2M_0期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行纵隔静脉造影,以观察上腔静脉及头臂静脉受损状况,进而决定是否手术治疗。检查113例,男110例,女3例。不同分化程度鳞癌109例,腺癌4例。89例手术,其中58例行根治术,31例胸腔探查术;24例因病变广泛和对侧肺功能低下或有并发症手术。传统血管造影92例,DSA21例。方法是经双侧尺静脉插管,随后导管头移至腋静脉。尺静脉插管不可能时行锁骨下静脉插管检查。取正侧位投照。作者见到,113例中42例上腔静脉、头臂静脉无任何损害征象,并为手术证实。血管造影改变分明显的和可疑的。36例血管造影有明显改变,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对乳腺癌病人进行内乳淋巴链治疗是否有意义,何种疗法为佳及对何种类型病人最有效,作者对可行手术的1105例乳腺癌病人进行了多因素分析。1195例均为单侧浸润性乳腺癌病人,分期为T_(1a),T_(2a),T_(3a),N_0-N_1,M_0,肿瘤长径小于7cm,并有组织学证实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治疗以乳腺切除加腋窝清扫术(即Halsted或Patey氏手术)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1984~1990年236例口腔癌进行复合放疗,其中口底粘膜癌89例:T_119例,T_223例,T_341例,T_46例;N_052例,N_126例,N_25例,N_36例。舌癌65例:T_115例,T_229例,T_315例,T_44例,复发2例,N_026例,N_118例,N_31例。下唇癌82例:T_226例,T_342例,T_41例,复发13例;N_058例,N_118例,N_26例。用“三层”法放疗:①远距离照射总局灶剂量20~45Gy(时间剂量分数48~75U)。②隔1~4天治疗中间层,总剂量65~80Gy(时间剂量分数125~140U)。③组织内γ线疗法,插置~(60)Co放射源,分布不均的直线效应20~30mm,靶组织照射剂量0.5~0.75Gy/h,持续1~3.5天。插置放射源2~8个(取决于肿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食管瘤外照射加同期化疗再加后装放疗的可行性、耐受性及疗效,肿瘤放射治疗组(RTOG)鉴于食管癌外放疗加同期化疗(RTOG85-01)的成功经验,于1992年6月~1994年2月作了RTOG85-01加后装放疗(RTOG92-07)的Ⅰ、Ⅱ期临床研究。 入选病人为经病理证实的非颈段食管癌,病灶长度≤10(中数6.1)cm。临床分期为T_(1-2),N_(x-1),M_0(UICC,1983),KPS≥60分。疗前均行胸部CT,食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