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通市居民不安全驾驶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安全驾驶意识和行为,制定道路交通安全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南通市>15岁常住人口进行调查,了解其过去半年内机动车驾驶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南通市居民酒后驾驶率为1.4%,不使用安全带/头盔驾驶率为16.0%,不安全驾驶率为1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频率高(OR=1.874)是酒后驾驶的危险因素,认为少量饮酒对驾车有影响的态度(OR=0.230)是酒后驾驶的保护因素。男性(OR=2.608)、人均年收入越高(OR=1.244)、总行车里程越长(OR=1.223)、饮酒频率高(OR=1.800)是不使用安全带/头盔驾驶的危险因素;男性(OR=2.579)、人均年收入越高(OR=1.239)、总行车里程越长(OR=1.216)、饮酒频率高(OR=1.771)是不安全驾驶的危险因素。结论南通市居民不安全驾驶行为较普遍,应加大力度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2.
你的行车安全观念过时了吗?看看最新的研究,让你安心出游。 1、后座也要绑安全带 后座乘客绑上安全带,不仅可以保护自身安全,也让前座驾驶和乘客多一分生机。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观察10万个车祸案例发现,后座乘客未系安全带,强大的冲击力将威胁到前座乘客的安全。如果后座系上安全带,估计可以减少约8成的车祸伤亡率。 因此不管前座后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系上安全带。 2、前座严禁小孩和安全座椅 汽车前座危险性高,且为成人设计的安全气囊,经常因为冲  相似文献   

3.
<正>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减少道路交通伤害。释义:在道路交通碰撞中,佩戴安全头盔可有效减轻摩托车驾驶员的头部伤害,使驾驶员的死亡风险减少20%~45%;系安全带可使汽车驾乘人员的致命伤害降低40%~60%。驾驶时,速度每增加1 000米/小时,伤害危险增加3%,严重或致命伤亡危险增加5%。  相似文献   

4.
Haddon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2年美国原国家公路交通局负责人WilliamHaddonJr用“3种因素 ,3个阶段”的理论阐述伤害发生的原因。最初 ,这个理论是用来分析道路机动车伤害 ,后来逐渐发展用于分析各种伤害。以车祸为例 :在车祸发生前 ,当驾驶者饮酒、刹车失灵或环境能见度低等因素可能发生车祸 ;车祸发生时 ,如果没有系好安全带、车上的凸起、硬物或锐边、环境易燃的建筑材料等造成伤害 ;车祸的后果取决于创伤严重度、机动车损毁情况和急救医疗的反应 (表 1)。表 1 Haddon模型车祸阶段因素人机动力环境发生前 1饮酒 4刹车失灵 7能见度低发生时 …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机动车驾驶员、副驾乘客安全带使用情况及安全带不使用率在不同人群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北京房山区24个乡镇的常住居民4 83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房山区机动车的驾驶员、副驾乘客安全带经常使用率分别为77.6%和64.1%。安全带不使用率农村高于城镇、文化程度低者高于文化程度高者、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饮酒者高于不饮酒者。结论目前北京市房山区驾驶员和副驾乘客安全带的实际佩戴率还比较低,亟需加强宣传、管理。  相似文献   

6.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警告:交通事故已成威胁人类生命的“大公害”,是当今世界上“永不休止的流血战争”,其中车祸占首位,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学车、购车的人越来越多,在这血淋淋的大公害面前,行车的安全值得驾车一族多多警惕。车祸虽以违反交通规则最为突出,如不系安全带、不戴头盔、酒后开车、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但有调查发现:随着零售药店增多,人们开始习惯  相似文献   

7.
正酒后驾驶,是指驾驶人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后,于酒精作用期间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根据血液中酒精含量的高低不同,可分为饮酒后与醉酒后驾驶机动车两种行为。虽然我国明令禁止酒后驾驶,但仍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就喝了一点酒很清醒又没醉酒,为啥就不能开车?这也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于是和交警玩起了躲猫猫,只要不被查到就万事大吉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宜兴市2010-2012年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道路的不同类型选取宜兴市内4个观察点,在不同时间段对出租车、小轿车(8座以内)、厢式小货车和皮卡4种车型的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010-2012年期间共观察宜兴市机动车驾驶员47 311人和前排乘客15 505人,安全带佩戴率分别为53.39%和10.83%。对性别、时间段、车型等因素进行匹配后,2010-2012年的驾驶员安全带佩戴率之间具有差异,且呈上升趋势;同时,前排乘客不佩戴安全带与驾驶员不佩戴安全带有关(OR=5.40,P<0.001)。结论机动车驾驶员和前排乘车安全带佩戴率逐年上升,安全意识逐渐加强,但实际佩戴率还较低,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lO年9一iO月在浙江省6个县(市、区)采用拦截式调查法开展为期1周的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调查。结果 共调查16467名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血液酒精浓度(BAC)>0mg/100m1]、饮酒驾驶(20 mg,/100 ml≤BAC<80mg/100 m1)与醉酒驾驶(BAC≥80 mg/100 ml)的比率分别为1.82%、1.03%和O.27%。城市地区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均高于农村地区,男性驾驶员酒后、饮酒、醉酒驾驶的比率均高于女性驾驶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20%的酒后驾驶的驾驶员为35—49岁年龄段.且随年龄增长,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均呈上升趋势。晚问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发生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最高。摩托车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分别为9.27%、5.01%和1.57%,均高于其他汽车驾驶员。结论 浙江省酒后驾驶情况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依然存在.尤其在晚间23时至次日凌晨l时的时段,发生率较高。城市地区驾驶员、男性驾驶员以及摩托车驾驶员是酒后驾驶的高危人群,需在今后的酒后驾驶宣传教育和执法干预活动中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宜兴市2010—2012年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道路的不同类型选取宜兴市内4个观察点,在不同时间段对出租车、小轿车(8座以内)、厢式小货车和皮卡4种车型的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010—2012年期间共观察宜兴市机动车驾驶员47311人和前排乘客15505人,安全带佩戴率分别为53.39%和10.83%。对性别、时间段、车型等因素进行匹配后,2010—2012年的驾驶员安全带佩戴率之间具有差异,且呈上升趋势;同时,前排乘客不佩戴安全带与驾驶员不佩戴安全带有关(OR=5.40,P〈0.001)。结论机动车驾驶员和前排乘车安全带佩戴率逐年上升,安全意识逐渐加强,但实际佩戴率还较低,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注意力下降 驾驶时由于精神紧张,且长期受噪声、振动、一氧化碳等有害因素的影响,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外周和心脑血管收缩、心电传导性改变和心肌缺血性改变,上述改变可降低驾驶者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对行车安全产生障碍. 本刊建议:开车时有头晕、恶心症状的人要注意,不要老是待在封闭的车厢中,最好每隔一段时间把车窗开启5分钟,让新鲜空气流通,提神醒脑.此外,如果长途旅行要长时间开车,最好每隔一两个小时停车休息一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不安全驾驶行为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道路交通安全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6987名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入户面访。调查过去30天里曾驾驶机动车的人是否有不安全驾驶行为及相关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在过去30天里,不戴安全带、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的分别为15.0%、13.6%、16.3%和11.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农村(OR=2.4)、文化程度低(OR=2.4)是不戴安全带的危险因素,35~44岁组(OR=0.4)不戴安全带发生率低于55~69岁组;男性(OR=5.2)、饮酒(OR=13.6)、农村(OR=2.0)、吸烟者(OR=1.8)是酒后驾驶的危险因素,生活和工作压力小(OR=0.1)是保护因素;男性(OR=7.0)、吸烟者(OR=1.6)是疲劳驾驶的危险因素,农村(OR=0.4)是保护因素,初中(OR=2.6)和高中/中专(OR=1.8)的疲劳驾驶率高于大专以上学历;文化程度低(OR=8.8)是无证驾驶的危险因素,男性(OR=0.4)是保护因素,25~34岁组(OR=0.2)和35~44岁组(OR=0.4)无证驾驶率低于55~69岁组。结论广州市不安全驾驶行为较普遍;应加大力度监管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中老年人不安全驾驶行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儿童乘客安全带佩戴情况堪忧,这是从浙江省发布的"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项目系列调查报告"中获得的信息。为此,专家倡议"儿童坐后排,稳坐安全椅",以确保儿童乘客的安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交通管理局等部门进行的"浙江省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研究",内容包括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情况、摩托车驾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情况以及高速公路小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注意高血糖,还应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糖友在开车时,更要注意行车过程中突发低血糖状况的发生。若出现低血糖,会影响驾乘安全,其危险堪比醉酒。专家建议:糖友开车要常备零食预防低血糖。糖友在外开车一定要特别慎重,开车前最好测一下血糖,血糖过高会引起视物模糊,影响驾驶安全。但驾车途中更多的情况是低血糖,这是因为,驾车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也可能是遇到堵车,误了吃饭点。尤其是服用长效降糖药以及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15.
研究显示,在不改变其他驾驶行为的条件下,不管车型、车的大小以及乘客在车中的位置,使用安全带均可以大大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率和致死率,并可降低39%~60%致死性伤害[1-3].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居民不安全驾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机动车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流行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提供信息.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抽取15~6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不安全驾驶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过去1个月内不安全驾驶率农村(88.3%)高于城市(57.8%),男性(76.4%)高于女性(66.7%);其中不佩带安全带、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和无证驾驶的比例分别为35.2%,12.2%,9.3%和2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农村(OR=1.9)、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OR=2.2)不佩戴安全带危险性较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OR=0.3)不佩戴安全带的危险性小;男性(OR=6.4)、饮酒者(OR=9.1)酒后驾驶的危险性大;男性疲劳驾驶的危险性是女性的4.6倍;农村地区(OR=5.9),精神状态较差(OR=1.9)无证驾驶概率大;男性(OR=0.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OR=0.3)、收入高(OR=0.22)无证驾驶概率小.结论 居民普遍存在不安全驾驶行为;社会经济和个人因素是不安全驾驶的危险因素,降低不安全驾驶行为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如今,坐车以及自己开车的女性越来越多了,包括许多怀孕的女性。然而,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则没有系安全带的习惯。关于孕妇系安全带的问题,美国等12个国家规定,坐车及驾车的孕妇都有使用安全带的义务;英国、日本等5个国家对开车的孕妇有所宽容,但是要有相应诊断书备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过有关孕妇交通事故的论文,一致强调应该使用安全带。  相似文献   

18.
作者比较了义务系安全带法规实施以前三年与实施以后三年的致命性交通事故(包括司机和乘客)。从死亡率统计数值来看,L(?)idzig 地区减少了46%,乘客从这个法规中受益更大,系安全带对防止市区的交通事故特别有效。虽然脊柱损伤大幅度下降,但作者同时发现乘客中的腹部损伤大量增加了。这可能意味着安全带本身可以致伤。  相似文献   

19.
生活     
正带宝宝驾车出游安全提醒你自己先要系好安全带,并督促车上其他人都这么做;不可用婴儿提篮、婴儿椅代替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不要让两个宝宝共用一条安全带,大人和宝宝共用也不行;不要因为路程短就不把宝宝放在汽车安全座椅上;行车过程中,不要让宝宝玩尖锐的玩具,也不要吃棒棒糖类(带棍)的食物;关闭车门之前,永远记得要停下来,检查下宝宝的小手有没有安全收回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贵州省机动车驾驶员的道路交通安全驾驶行为的现状,为进一步开展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12个县(区)在调查前30 d内具有驾驶行为的907名18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调查,收集其年龄、性别、身高等基本信息以及各种驾驶情况的数据。结果 35.8%的驾驶员30 d内没有佩戴头盔,39.7%的驾驶员30 d内没有佩戴安全带,22.2%的驾驶员有疲劳驾驶的经历;10.9%的驾驶员有酒后驾驶的经历,有34.3%的驾驶员有无证驾驶的情况;有49.0%的驾驶员有30 d内饮酒的经历,并且在这部分驾驶员中有18.3%的人每日饮酒,有3.6%和1.8%的驾驶员有视野发黑和平衡感障碍的情况发生,60岁以上的驾驶员比例占到17.8%,身高不足155 cm的驾驶员比例为10.1%,每日睡眠时间不足6 h的占12.9%,有7.1%的驾驶员血糖低于4mmol/L。结论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各种不安全驾驶行为因素不容忽视,应采取定期体检和加强监管的方式,规避可能出现影响驾驶安全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