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估新AOSpine胸腰椎损伤分类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方法对45例胸腰椎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由4名脊柱外科医生对患者医的影像学资料(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根据新AOSpine胸腰椎损伤分类方法进行分型。1个月后重新打乱顺序由该4名医生再次进行分型,收集分型结果,分别作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分析,计算Kappa值检验其一致性。结果4名观察者均采用新AOSpine胸腰椎损伤分类方法进行分型,结果的一致性为68.9%(60.0%~75.6%),可信度kappa值为0.644(0.543~0.720),属基本可信。同1名观察者先后两次分型结果的可重复性为76.7%(73.3%~80.0%),kappa值为0.732(0.691~0.771),属基本可信。结论新AOSpine胸腰椎损伤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然而其临床意义还亟需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2.
Kappa统计量评价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术前分型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髋臼骨折的CT二维重建和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所得骨折分型结果,用于评价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分型术前评价的价值.方法:2位骨关节系统专业放射科医生回顾性分析本院56例髋臼骨折病例,分别使用CT二维重建和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对骨折分型作出判断,利用一致性检验来评价骨折术前分型的观察者间信度和观察者自身信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片、CT平扫及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4~2007年对56例髋臼骨折患者拍前后位、多方位片(闭孔斜位、髂骨斜位、骨盆出、入口位X线片)其中32例行CT平扫,23例行CT三维重建。分别记算并比较各种方法对髋臼骨折的检出率,同时根据影像学所见进行诊断、分型,并在术中验证得出分型符合率后进行对比。结果:骨折检出率:前后位X线片为91.1%,多方位X线片为94.6%,CT平扫为96.8%,CT三维重建为100%;其分型符合率分别为44.6%,92.8%,100%,100%。结论:传统前后位与多方位X线片为髋臼骨折诊断中经济实用的首选方法,CT平扫与三维重建可提高诊断率,并对准确分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X线平片及CT扫描的影像分析。方法:对17例髂臼骨折拍了骨盆正位片,9例加拍闭孔斜位和髂翼位片,并进行了CT轴位扫描。结果:X线诊断髂臼骨折16例,半脱位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7例。CT诊断髂臼骨折17例,其中前壁骨折6例,后壁骨折7例,复杂骨折4例。关节腔内碎骨片者6例,合并股骨头骨折3例,关节周围血肿5例。结论:在髂臼骨折的检查中,常规X线平片有一定的优势,能显示髋臼骨折外貌及移位征象,对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移位也能很好地显示,但对复杂骨折及关节腔内碎骨片显示不满意。CT扫描与X线平片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它不受体位限制,能准确作出髋臼骨折的分型,发现隐匿性骨折及关节腔内碎骨片,同时还能观察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变化,X线平片与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互相配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髋臼骨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与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CT与DR平片检查的23个髋臼骨折者的影像资料,部分病例行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CT对简单和复杂型髋臼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100%;DR平片对简单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80%,2例漏诊,对复杂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53.8%,6例仅诊断为简单型骨折。8处关节腔内碎骨片CT均能显示,而DR仅显示3处。结论:CT对复杂性髋臼骨折的分型和关节内碎骨片的发现率远高于DR,因此CT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对髋臼骨折诊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和MSCT检查的各30例髋臼骨折的影像学资料。结果MSCT组均能显示30例髋臼骨折。X线平片组漏诊髋臼前、后缘骨折、髂骨翼线性骨折、耻骨支线性骨折各1例。MSCT组检出关节腔内游离骨碎片4块,X线平片组未检出关节腔内游离骨碎片。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明显提高髋臼骨折诊断的阳性率;对显示关节内骨碎片、邻近骨结构的立体图像等优于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X线片读片方法判断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孔道准确性的效果。方法:8具经甲醛浸泡固定保存的人尸体颈椎标本(C3~C7),去除颈后部肌肉,保持椎体的连续性。手摇钻做出通过椎弓根中央和破坏椎弓根壁的孔道,插入螺旋形导针,拍摄正位和双斜位X线片。分别采用正位和斜位X线片相结合、单纯斜位X线片、双斜位X线片相结合3种读片方法,请3名高年资和3名低年资骨科医生阅片,判定导针的位置,记录判定结果与标本的实际情况符合率。 结果:采用双斜位X线片方法判断椎弓根螺钉孔道,与正、斜位X线片相结合方法和单纯斜位X线片方法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高年资医生采用双斜位片方法的准确性达到了95.86%。 结论:拍摄双斜位X线片是判断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孔道准确与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初学者运用ACR TI RADS分类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有完整、合格的影像学资料)、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抽吸活检(FNA)细胞学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通过符合要求的影像学资料对初学者进行循环式的测试-训练-再测试,记录并比较各个阶段的评估结果。结果 在各时间点上,高年资医生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84.0%和88.0%;三位初学者与高年资医生诊断结果的kappa一致性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呈升高趋势;三位初学者在第3个时点上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Kappa一致性系数均高于第1时点。在两个不同时点上对同批结节的诊断结果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0.926和0.872,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学者经过短期的训练学习后,能够熟练掌握ACR TI-RADS分类,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Lenke和PUMC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Lenke和PUMC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探讨影响分型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方法 应用无标记的X线片对5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术前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和仰卧位Bending像进行测量并分型.两周后,打乱X线片排序再次测量并分型.所有x线片均不带与分型有关的任何测量标记.通过计算平均百分比确定分型一致率,应用Kappa值判定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结果 King分型具有中、高度的可信度和极好的可重复性.可信度平均65.8%(Kappa值0.542),可重复性平均82.6%(Kappa值0.767).King Ⅱ型和Ⅲ型侧凸判读是影响分型一致性最主要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King Ⅴ型的判读.Lenke分型的一致性较差,可信度平均47.0%(Kappa值0.402),可重复性平均50.0%(Kappa值0.438).各组成部分分别评价均有中、高度一致性.上胸弯是否为结构性以及矢状面修正型的判读是影响Lenke分型一致性的主要原因.PUMC分型有极好的一致性,可信度平均87.8%(Kappa值0.757),可重复性平均92.9%(Kappa值0.958).各亚型具有中、高度的一致性,可信度平均70.2%(Kappa值0.629),可重复性平均74.1%(Kappa值0.674).侧凸的限定以及Cobb角的测量误差是影响PUMC分型一致性的重要原因.结论 King分型和PUMC分型一致性高于Lenke分型.3种分型一致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上胸弯判读,角度测量误差以及骶骨中线与侧凸顶点关系的判定是影响3种分型一致性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髋部创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部创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例髋部创伤的CT表现、分类 ,并与X线平片作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 31例发生 56处骨折。CT显示髋臼骨折 2 2例 ,但平片显示骨折 15例 (占6 8.2 % ) ,另 7例显示骨质正常 ,为隐匿性骨折。CT扫描还发现关节腔内碎骨片、股骨头撕脱以及关节腔积血等。结论 CT在髋部创伤尤其是髋臼骨折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王庆  安林  薛波  叶鹏翰  徐荣明 《中外医疗》2016,(23):177-17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对该院收治的7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将骨折模型与CT 3维重建影像进行比较,制定手术方案,随后实施手术,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复位效果。与既往仅根据x线及CT 3维重建影像进行术前计划者对比术后复位效果。结果7例随访X线及CT显示关节面解剖复位5例,满意复位2例。与3维重建影像相比,可以更直观观察骨折块移位情况,在模型上可以模拟骨折复位情况,使术前计划更完善。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有助于术者对髋臼骨折的理解和术前计划的制定,提高骨折复位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影像学检查在骨盆骨折诊治中应用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7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影像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准,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骨盆骨折的诊断结果。结果 70例患者共有113处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各种部位骨折的诊断率均为100%,X线片对髋臼后唇、后柱及骶髂关节骨折漏诊5例,髋臼中间壁骨折漏诊4例,髋臼顶壁、骶尾骨、髂骨翼骨折漏诊各3例,诊断准确率为79.6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检查对髋臼前唇、前柱,髋臼顶壁,耻骨上、下支,坐骨上、下支,骶尾骨,髂骨翼,耻骨联合分离诊断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后唇、后柱,髋臼中间壁及总骨折诊断率均高于X线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各种类型的骨盆骨折,诊断率非常高,还可全面、精确地反映出骨折部位的空间构象及骨盆的立体形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总结本院2002~2007年经X线片、三维CT重建诊断的34例有移位复杂髋臼骨折治疗的经验。结果34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7(1.2~5)年。根据Matta解剖学评分,解剖复位20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复位2例。根据Harris功能评定标准,优2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完善的影像学资料,正确的术前诊断,适当的手术时期和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髋臼骨折患者行螺旋CT轴向扫描和二维、三维重建,分析图像表现,对骨折进行分类.[结果]轴向CT扫描可以较好地显示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碎片的存在,但是横行骨折在轴向CT扫描图像上不易显示,而三维CT重建图像可以帮助医师准确地了解骨折线的走向,关节面的损伤程度以及骨折碎片的空间分布情况,完善术前计划.然而三维CT重建对无移位的髋臼骨折显示不满意,二维重建(MPR)是对其有效的补充.[结论]对于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尤其是复杂的骨折,应尽可能行二维及三维CT重建协助完善术前准备,三维CT对无移位的髋臼骨折实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颌升支区骨折影象学检查的特点。方法 对45例60处下领角及髁状突骨折,分别作X线片及CT片检查,X线片包括全景片,头颅侧位片(左或右),CT片包括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对X线片和CT片报告不一致的病例,作手术切开探查,以明确骨折诊断。结果 (1)共有2例2侧下颌角骨折,4例4侧髁状突骨折X线片和CT片报告不一致;(2)全景片及横断位CT片有漏诊现象。结论 X线片是下颌升支骨折检查的主要方法,冠状位CT片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在股骨颈骨折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股骨颈骨折行X线检查及CT容积扫描的影像学资料,分别进行Garden分型;按照修正的分型方法(移位型与非移位型),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 X线检查组Garden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22例,Ⅳ型12例;CT检查组Garden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26例,Ⅳ型15例。46例股骨颈骨折的CT组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以修正的分型方法为依据,CT组Garden分型优于X线组(P〈0.05)。结论以64排螺旋CT为基础的Garden分型提高了分型的准确性,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评价电子束CT(EB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23例髋臼骨折患者行EBCT平扫和三维图像重建处理。对髋臼骨折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EBCT一维重建能确切显示髋臼骨折及其类型,依据骨折类型及损伤的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23例患者中,14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保守治疗,平均随访1.3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6%。结论:EBCT平扫及三维重建可以确定髋臼骨折的类型及损伤程序,根据图像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行手术治疗时,能指导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及复位固定方法,对临床治疗有显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髋臼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37例髋臼骨折患者行薄层(2~3mm)螺旋扫描。利用工作站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多角度准确显示髋臼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部位、类型、程度,对于外科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