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茶  黄彬  张文 《广东医学》2006,27(5):686-687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耐药基因型分布。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1年7月至2003年8月间临床分离保存的208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双纸片法进行ESBLs初筛,用NCCLS 1999年推荐的确证方法进行ESBLs确证。并采用PCR扩增和PCR产物测序方法对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分离到产ESBLs细菌76株,总检出率为36.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为41.9%(39/93)、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32.2%(37/115),PCR初步分型结果表明:TEM型42株(55.3%),均为TEM-1型、CTX-M型27株(35.5%),SHV型33株(43.4%)。结论CTX-M型和SHV型是我院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流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主要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筛选出临床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114株。应用PCR方法扩增产酶株的TEM、SHV和CTX-M基因。结果PCR结果显示TEM、SHV和CTX-M基因的总阳性率分别为40.4%、20.7%和83.3%,其中大肠埃希菌分别为48.1%、1.3%和93.5%,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24.3%、81.1%和62.2%。46.8%的大肠埃希菌和51.4%的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多个基因。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主要基因型为CTX-M,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基因型为SHV。大多数菌株同时携带多个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及其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2003-03/2004-06间临床分离的尿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共258株,ESBLs的检测采用NCCLs规定的ESBLs型筛选和确定实验,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所分离的产ESBLs菌株进行SHV,CTX-M基因型检测.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4.0%(62株),67.7%(42株)携带CTX-M基因,14.5%(9株)的菌株携带SHV型基因,并有1.6%(1株)同时携带CTX-M基因和SHV型基因.结论:本地区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耐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为主;CTX-M型的ESBLs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特性,并探讨耐药性产生的基因背景。方法 通过对近两年(2004~2005)北京地区医院收集到的共29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进行产ESBEs菌株表型鉴定、PCR检测基因型、等电聚焦电泳鉴定等电点,并对这些菌株耐药的特性和基因型进行了探讨。结果 ESBLs的检出率为18.6%,其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7.7%,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率为8.57%。引起耐药的基因型主要为TEN型81.8%(45/55),其次CTX—M型74.5%(41/55),然后是SHV型20%(11/55)。大肠埃希菌以TEN型为主(88.4%),肺炎克雷伯杆菌以CTX—M为主(91.7%)。经等电聚焦电泳验证,少数菌株的耐药由TEN、SHV、CTX型酶之外的ESBLs引起。结论 产ESBLs菌在临床上较为普遍,大肠埃希菌以TEN型为主,肺炎克雷伯菌以CTX—M型为主,CTX—M型酶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头孢噻肟耐药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的分布、耐药性,以利于对产ESBLs菌的监控和治疗。方法:用NCCLS推荐的初筛和确证试验及HZ-药敏测试板检测产ESBLs菌及其耐药性。结果:在164株大肠埃希菌、16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26.8%、33.5%,各病区产ESBLs菌的分离率以重症监护(ICU)病房最高(78.9%),CAZ/克拉维酸(clav)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确认率为70.4%(69/98)、CTX/clav对其确认率为92.9%(91/98)。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全敏感,产ESBL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的耐药性高达100%。结论:ICU病房是ESBLs主要来源,确认试验中CTX优于CAZ,对产ESBLs菌的治疗以亚胺培南最佳。  相似文献   

6.
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表型和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分布情况,并检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基因型鉴定。方法采用三维试验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纸片协同法检测MBL,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ESBLs表型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TEM型、SHV型、CTX-M型三种耐药基因检测并克隆测序。结果356株革兰阴性杆菌检出产酶株90株,检出率25.3%。单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57株,检出率16.0%,以肺炎克雷伯(31.6%)、大肠埃希菌(31.0%)检出率高;单产AmpC酶4株,检出率1.1%,其中阴沟肠杆菌3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6株,检出率4.5%,以鲍曼不动杆菌(12.5%)检出率最高;产MBL细菌13株,均为非发酵菌,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为71.4%。17株ESBLs表型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16株检出ESBLs耐药基因,其中CTX-M型15株(88.2%),TME型13株(76.1%),SHV型2株(11.8%),有11株细菌同时带有两种ESBLs基因,1株带有3种ESBLs基因。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产生ESBLs、AmpC酶和MBL多种β内酰胺酶,铜陵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分布以及产ESBLs细菌中头孢菌素酶的存在情况。方法:质粒接合实验分析耐药性转移,根据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各种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确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分布以及头孢菌素酶基因。结果:80.4%的菌株质粒接合实验成功,66%的菌株为TEM基因型,14%的菌株为SHV基因型,10%的菌株为CTX-M型。2株菌同时存在AmpC酶。TEM阳性的大肠埃希菌RAPD带型呈多样性。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可以发生转移,ESBLs以TEM基因型为主,部分菌株为SHV、CTX-M型。同一菌株内可以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ESBL菌株不是以细菌克隆播散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的流行状况.方法 用K-B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2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用PCR扩增所有产酶株的TEM、SHV及CTX-M基因片段,分析ESBLs各基因型的流行状况.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除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严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50株,检出率40.32%.ESBLs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多株同时携带2种或2种以上基因型,且多为CTX-M型与TEM型或SHV型基因共同存在.结论 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呈多重耐药.ESBLs检出率较高,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以CTX-M为主.  相似文献   

9.
吴多荣  吴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81-1983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出(非重复)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和表型确证试验分别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和ESBLs检测。采用WHO推荐的Whonct5.4软件进行耐药率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海口市人民医院共分离出278株大肠埃希菌和220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9.1%(192/278)和45.9%(101/220),ESBLs阳性的菌株对同一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ESBLs阴性的菌株(P〈0.05),其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81.7%和64.4%,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39.6%和31.8%,未发现对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的菌株。结论开展检出菌产ESBLs的检测,以便临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预防和控制ESBk的产生及传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Xiong Z  Zhu D  Zhang Y  Wa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76-1479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的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发生率、耐药性、流行性以及酶的基因型别。方法:采用双纸片法、琼脂稀释法、PCR、脉冲场电泳对1999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559株肺克雷伯菌和427株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菌株的发生率分别为51%和23.6%,产ESBL菌株主要分布于ICU和神经外科病房,对大多数的β-内酰胺酶和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PFGE显示,产ESBL菌株(尤其是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株)在ICU病房中存在同一菌株的克隆传播;PCR检测显示TEM型是最为常见的β-内酰胺酶型别,CTX-M型ESBL亦较为普遍。结论:产ESBL菌株在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较为普遍,而且为多重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中存在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廖伟娇  林丽  江洁华  易建云 《广东医学》2007,28(12):1932-1935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AmoC酶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用表型确证试验从临床分离的74株ECO和KPN中筛选出1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4株产AmpC酶及25株产ESBLs AmpC菌株.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菌株的TEM,SHV和CTX-M-G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和DHA-1,ACT-1型AmpC酶基因,并对PCR产物经凝胶电泳后进行初步的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携带TEM,SHV,CTX-M-G1,DHA-1和ACT-1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4.2%,50.0%,62.5%,57.1%,35.7%;29.4%,52.9%,41.2%,66.7%,46.7%.相当一部分菌株同时携带2种或2种以上的基因型.结论 产ESBLs与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重耐药菌株,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产酶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2007年12月的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18株,肺炎克雷伯菌195株,采用纸片扩散表型确证试验进行ESBLs检测,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在413株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株106株,总检出率为25.7%;产ESBLs细菌对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也达到90%以上,对磺胺类、喹诺酮类耐药率为50%~90%,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逐年上升,应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连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型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05年11月-2006年2月连续不重复产ESBLs大肠埃希菌40株,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表型确认方法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分别用针对TEM、SHV、CTX-M-Ⅰ、CTX-M-Ⅱ、CTX-M-Ⅲ、CTX-M-Ⅳ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六对特异性引物对每株细菌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所有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TEM、SHV、CTX-M基因。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毛细管电泳结果显示,4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仅携带一种基因型的分别为SHV型1株(2.50%),CTX-M-Ⅰ型7株(17.50%),CTX-M-Ⅱ型7株(17.50%),CTX-M-Ⅲ型2株(5.00%),CTX-M-Ⅳ型4株(10.00%)。有18株(46.15%)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且多为CTX-M型与TEM型或SHV型共同存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最低。[结论]该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近期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别为CTX-M型,而且多基因携带情况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分离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及其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8月门诊患者分离的7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确证。分别设计TEM、SHV和CTX-M通用引物对ESBLs阳性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进行初步分型。结果 70株菌中共检出ESBLs株13株,总检出率为18.6%;13株ESBLs阳性菌中12株(92.3%)检出CTX-M基因,5株(38.5%)检出TEM基因,2株(15.4%)检出SHV基因。在所有ESBLs阳性菌株中,1株3种基因检测均阴性,6株只检测出CTX-M基因,4株同时检出,TEM和CTX-M基因,1株同时检出SHV和CTX-M基因,1株同时检出3种基因。结论 门诊患者分离菌ESBLs检出率较低,最常见的基因型为CTX-M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产ESBLs菌基因型的流行情况。方法:用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ESBLs的特定引物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基因型。结果:3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30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TEM型、SHV型、OXA型ESBLs,51株产CTX-M型ESBLs,主要为CTX-M-3、CTX-M-14。9株未扩增到ESBLs基因型。结论:南京地区产ESBLs菌基因型主要以CTX-M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和基因型,探讨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0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HAP患者(其中产ESBLs菌者88例为阳性组,非产ESBLs菌者52例为阴性组)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细菌HAP的危险因素。对保留的53株产ESBLs菌株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型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住ICU天数延长、使用三/四代头孢菌素是独立的危险因素。通过RAPD分型,37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为27型,16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为13型。结论入住ICU时间、三/四代头孢菌素使用是产ESBLs细菌HAP的主要危险因素;RAPD是从分子水平对耐药细菌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经济、快速、可靠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特点。方法对2011~2012年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并对产ESBLs耐药表型的菌株用双纸片法进行确证。结果1189株尿路感染菌株中分离到大肠埃希菌547株(46.0%),肺炎克雷伯菌81株(6.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64.4%和64.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率较高(均超过9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头孢比肟和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为14.9%、41.7%、77.1%)显著低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77.3%、66.8%、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均较高且具多重耐药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病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122株、大肠埃希菌313株,采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表型确证试验进行ESBLs检测,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435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139株,总检出率31.9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33.61%、大肠埃希菌检出率31.31%;ESBLs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呼吸道标本ESBLs检出率最高,占59.71%;产ESBLs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不产ESBLs菌(P〈0.005),并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呈多重耐药,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耐药率有增高趋势,均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ESBLs检出率逐年增加,应及时对ESBLs菌进行检测,以指导临床用药。亚胺培南可作为ESBLs菌治疗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9.
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颖  李晓庆  江俊  杨敏  刘明全  阳燕 《四川医学》2009,30(9):1363-1365
目的对本院分离的3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基因分型研究。方法用PCR对根据CLSI标准进行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初筛确证实验得到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31株,进行耐药基因的分型研究。结果3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TEM型为15株,SHV型为3株,CTX-M型为6株,TEM型对氨苄西林100%耐药,而SHV和CTX-M型主要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其治疗的首选药物为亚胺培能。结论本院检出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型别为TEM型,耐药基因分型研究将为临床用药和医院感染监控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耐药基因分型,并探讨耐药菌株的流行状况及发生耐药的机制。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采用微量液体稀释与K-B法,分别对常用抗生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进行检测。采用纸片法确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并应用PCR技术进一步扩增TEM型、SHV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AMP、AMP/SB、PIP、CF、CFZ、CRM、CPD、CAX、CAZ、CTX、CPE和AZT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产TEM型、SHV型、TEM和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百分率分别为26.92%、30.76%、7.69%,大肠埃希菌百分率分别为46.15%、5.12%、10.25%。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多种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携带TEM或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以产SHV型β-内酰胺酶为主,大肠埃希菌则以产TEM型β-内酰胺酶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