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在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外科危重患者中应用生长激素组和非应用生长激素组(对照组)造成的所需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时间来评价生长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生长激素组和非生长激素组(对照组)需机械通气的时间。结果 在外科危重症病人中应用生长激素组机械通气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长激素可以缩短外科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在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外科危重患者中应用生长激素组和非应用生长激素组(对照组)造成的所需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时间来评价生长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生长激素组和非生长激素组(对照组)需机械通气的时间。结果在外科危重症病人中应用生长激素组机械通气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激素可以缩短外科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危重病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5例危重病人的原发病、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气结果及预后。结果:大多数病例在机械通气治疗前,病人有显著的呼吸困难。部分病人呼吸浅慢,呈昏迷状,血气结果明显异常,插管后4例病人死于原发病,1例死于脑死亡,无1例病人死于呼吸衰竭,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在成功抢救危重病人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治疗过程既要注意呼吸机参数的调整,更要注重疾病的综合治疗和气道的管理,以提高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蒋丽娟徐锦春1赵翠丽2陈佰义于润江(第一临床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沈阳110001)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衰竭近几年随着机械通气(Mechanicalvetilaion,MV)技术的进步,国内MV的应用迅速增多。本文报道1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急救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70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以及经口气管插管相应有创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后,哮喘显著缓解,其中,有69例患者就诊之后抢救成功,有1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患者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的氧分压以及pH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方法能够快速纠正患者呼吸衰竭问题,挽救其生命,属于重症哮喘急救有效方法,能够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ICU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患者66例,均在入住ICU后48 h内,给予胃镜下空肠置管。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3例,于24~48 h内行肠内营养;晚期肠内营养组33例,于入住ICU 48 h后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参数(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并发症(腹泻腹胀、肝功能受损、高血糖、应激性溃疡、肺炎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较晚期肠内营养组为少(P<0.01)。两组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及时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策略.方法 对10例外科危重患者在出现呼吸危象的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10例患者中,脱离呼吸机9例;痊愈7例;死亡3例;最长通气时间120 d.结论 对外科危重病患者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小潮气量通气、把握呼吸机撤离的时机、维持水电解酸碱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徐鹏  谭慧  彭晓玉  夏丽淋  张娥  舒荣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85-1787, 1791
目的研究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在机械通气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2例机械通气重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观察记录2组病人住院情况,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IM)对2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转出ICU以及出院时的功能独立性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并对比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出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 < 0.01);观察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转出ICU、出院时的FIM评分总分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 < 0.01);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肌肉神经功能,提升病人功能独立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是目前我院内科ICU危重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中良好的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日恢复非常重要。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不能搞统一化,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个体差异区别对待。科学的治疗配合个性化的护理就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是在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问题及实施不同的阶段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期间第4~8天,通过给予肠内营养(EN)结合补充肠外营养(SPN)的方式提供患者接近100%的目标营养量,是否对临床预后有意义。方法将300例入ICU3dEN提供的能量不超过目标能量的60%的危重症患者分为干预组(n=150)和对照组(n=150),采用间接测热法反复测定营养目标量,第4~8天分别接受EN及EN结合SPN的支持治疗。结果治疗期间,干预组患者平均能量供给为28kcal?kg-1?d-1,对照组患者为20kcal?kg-1?d-1。第9~28天随访期间,干预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无院内感染发生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ICU死亡率及院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间接测热法确定目标营养量,并在入ICU第4天开始给予EN结合SPN,可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对于ICU中单独使用EN无法达到目标营养量的患者,可作为改善临床预后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吴巧彬  梁燕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52-152,15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通过机械通气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成功脱机,患者撤机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简易床旁血液净化技术在重危疾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易床旁血液净化技术在重危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应用简易床旁血液净化技术抢救的急重症患者37人,其中重症急性肾功衰竭(ARF)19例,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或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治疗,7例顽固性心衰,应用缓慢连续性超滤,11例顽固性腹水采用腹腔-腹腔腹水浓缩回输.结果重症ARF存活9例,其中4例转为维持性透析,余重症ARF在急性期内死亡,死亡率52.6%.顽固性心衰,顽固性腹水经治疗均明显好转,药物维持而出院.结论简易床旁血液净化技术是抢救重症ARF的有效手段,在某些非肾脏病治疗上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间接能量测定法测定危重症患者能量消耗情况,分析患者代谢特点与营养达标情况。方法对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营养支持能量是否达到预测值(REE)的60%分为达标组(32例)和未达标组(46例)利用间接测热仪测定其静息能量消耗实测值,并用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的预测值进行比较,判断患者能量消耗情况,通过计算能量供给量分析患者营养支持达标情况。结果测试结果显示患者REE值一般为预测值的1.12~1.31倍。达标组内,低代谢状态和正常代谢状态合计占87.5%,未达标组中,低代谢状态和高代谢状态合计占54.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使用率71.8%明显高于未达标组43.38%,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静息能量实测值高于公式计算的预测值,但并非所有患者的静息能量实测值都高于公式计算的预测值。低代谢状态和正常代谢状态患者较易实现营养达标。使用肠内营养可提高营养达标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  相似文献   

15.
曾薇  张川 《四川医学》2013,(10):1479-1481
目的 探讨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ICU重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成本效益.方法 收集相关数据:未使用IPC预防的重症患者VTE的发生情况,使用IPC预防VTE的效果及成本,检查及治疗VTE的成本.分析IPC预防重症患者发生VTE的成本效益.结果 在未使用IPC预防VTE的重症患者中,一旦发生VTE,人均增加的检查及治疗成本为$2754.6;在使用IPC的患者中,VTE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其发生VTE后人均增加的检查及治疗成本加上IPC使用成本合计为$1081.1;使用IPC预防VTE的人均效益为$1673.5.IPC预防VTE的效益成本比为3.9∶1.结论 使用IPC不但可以预防重症患者VTE的发生,还可以减少重症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测定的静息能量消耗(mREE)与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计算所得的实际营养供给量(pREE)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不同能量缺失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危重病程度(APACHEⅡ评分)及营养风险评分(NRS 2002),根据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分为2组,即APACHEⅡ≥15分组和APACHEⅡ〈15分组,对2组患者的mREE和pREE进行比较;根据患者能量缺失程度将其分为4组,比较4组间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按APACHEⅡ评分分组,各组间实际营养供给量、间接测热法测得的静息能量消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能量缺失程度分组,其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日、28 d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测热法监测所得的静息能量消耗明显高于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所给的营养供给量,患者能量缺失越严重,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环式管理在危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提取流程改造后2020年8月至9月54例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行MRI检查的危重患者作为实验组,流程改造前2020年6月28例行MRI的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危重患者MRI流程中的时间数据,分析问题,通过多部门合作,应用闭环式管理进行流程改造,将MRI预约、检查前等待、检查、报告共享等关键环节形成一个闭环路径。比较两组患者MRI检查的全程时长(包括预约时长、检查前等待时长、检查时长及报告共享时长)、医护患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MRI检查的预约时长、检查前等待时长、检查时长、报告共享时长以及全程时长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流程改造前比,流程改造后医护患满意度均有所提高(P<0.001)。结论:在危重患者MRI流程中应用闭环式管理,使检查各环节无缝对接,有效缩短危重患者MRI全程时长,提高医护患满意度,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行PEG/J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指征、操作要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相关并发症和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29例危重患者PEG/J获得成功,PEG平均操作时间为(7.5±2.5)min,PEJ为(12.5±8.2)min,PEG/J平均留置时间为(230±159)d,未发生术中置管相关并发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出现局部软组织感染,1例出现J管脱入体内,2例出现空肠营养管堵塞。与术前相比,术后第4周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危重患者中行PEG/J是建立长期胃肠道营养通路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和易于护理等特点,患者耐受良好,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相似文献   

19.
高建军 《海南医学》2002,13(10):30-31
目的:研究外周静脉营养支持对外科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997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的460例外科危重病人,采用外周静脉营养治疗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采用外周静脉营养支持的225例危重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235例。结论:外周静脉营养支持在外科危重病人的治疗中是有效,安全,实用的,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CVVH治疗的668例危重患者的资料,据抗凝方式分为RCA组和普通肝素抗凝组,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APACHEⅡ)评分、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原因、滤器寿命、血液滤过中止的原因、并发症。 结果 RCA组滤器寿命长于普通肝素组(P<0.001)。滤器寿命<24 h者所占比例,肝素抗凝组高于枸橼酸抗凝组,滤器寿命≥48 h者所占比例,肝素抗凝组低于枸橼酸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器寿命在24~48 h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血滤中断的原因,枸橼酸抗凝组过滤器凝血比例低于肝素抗凝组,达到治疗目的结束治疗下机比例高于肝素组,橼酸抗凝组治疗超过72 h需要更换滤器比例高于肝素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抗凝均无严重出血事件。治疗后,两组血清总Ca2+、动脉血pH 、游离Ca2+、Na+ 、HCO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肝素抗凝相比较,危重症患者行CVVH时使用RCA,可明显延长滤器寿命,减少耗材的应用,无明显代谢并发症及出血风险,有望成为ICU患者CVVH治疗的一线抗凝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