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是女性美容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现代追求内外兼美的女性,更应该注重补血。但是,许多女性对于如何营养补血不太了解,很容易走入补血误区,陷入缺铁性贫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造成女性贫血的五大营养误区吧。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的地区之一.由于铁营养缺乏,我国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达到15%~20%,妇女儿童贫血率高达20%以上.因此,缺铁性贫血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营养问题,更是我国重大卫生和健康问题.为了有效改善我省的铁营养状况,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2005年对3 417名20岁以上女性、1 361名3~7岁儿童和1 536名大、中学校在校女学生进行了指端血红蛋白含量测定.旨在为人群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城乡居民铁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些身体瘦弱的育龄女性出现了性冷淡,其中很大部分是因为患有常见的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为常见的贫血,尤其多见于生育期的女性和孕  相似文献   

4.
晓白 《医药与保健》2007,15(5):33-33
一些身体瘦弱的育龄女性出现了性冷淡,其中很大部分是因为患有常见的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为常见的贫血,尤其多见于生育期的女性和孕  相似文献   

5.
缺铁性贫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贫血症状.因体内铁的储存量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引起.其中,女性贫血者比男性更多,且饮食失调是发生贫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你贫血吗?     
贫血是女性比较容易患的一种疾病。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是由于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减少而引起。下面的小测试,将帮助您看看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您贫血吗?     
《药物与人》2004,(5):16-16
贫血是女性比较容易患的一种疾病。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是由于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减少而引起。下面的小测试,将帮助您看看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孟怀东 《健康文摘》2007,(11):26-27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大约有50%的女童、20%的成年女性、40%的孕妇会发生缺铁性贫血。首先是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女性易发生贫血。青春期的女孩生长发育旺盛,机体对铁的需求量大,加上月经来潮,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妊娠哺乳期女性要供给胎婴儿营养物质,铁的需要量大大提高,如不额外补充,贫血几乎不可避免。中年女性受宫内节育环、子宫肌瘤等影响,月经量较多,铁的流失已成必然。老年妇女胃肠道吸收功能减退,造血功能衰弱,贫血的发生也是有增无减。但是,除了自身的生理特点以外,女性在饮食方面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习惯,也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老年贫血进行病因分析,注重病因的关注和治疗.方法 对189例老年贫血患者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发病机制和(或)病因明确贫血的病理本质,做出贫血的疾病诊断.结果 男性贫血原因前三位:缺铁性贫血19.47%、慢性病性贫血19.47%、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骨髓转移癌各占9.73%;女性前三位:慢性病性贫血21.05%、溶血性贫血17.10%、缺铁性贫血14.47%.结论 老年贫血病因复杂,重要是明确病因,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在今天不愁吃喝的年代,贫血似乎应该离我们远去.但据调查显示,我国是世界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女性发生率达到15%~20%,贫血严重威胁着妇女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定量评估中国河南省农村地区贫血人群的铁储量(BIS)水平和分布特征,分析BIS与传统铁营养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可能存在的优势.方法 于2010年1月对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10个行政村1 757名村民和学生进行贫血和铁缺乏状况调查,测定贫血个体的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定量估计个体BIS水平并分析该指标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比较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个体BIS水平之间的差异及BIS、血红蛋白(Hb)、SF、sTFR4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索BIS与Hb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结果 各研究人群BIS的平均水平分别为青春期女生(11.1±2.7)mg/kg、育龄期妇女(5.9±6.5)mg/kg、老年女性(12.8±4.1)mg/kg、老年男性(11.4 ±5.3)mg/kg;青春期女生缺铁性贫血组BIS平均水平为(0.02±5.43) mg/kg,非缺铁性贫血组为(11.39±1.99) mg/kg;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组BIS平均水平为(0.42±4.66) mg/kg,非缺铁性贫血组为(10.82±2.93)mg/kg;老年男性缺铁性贫血组BIS平均水平为(-4.59±6.78)mg/kg,非缺铁性贫血组为(12.39 ±3.16)mg/kg;老年女性缺铁性贫血组BIS平均水平为(3.11±2.03) mg/kg,非缺铁性贫血组为(13.80±2.64) mg/kg;4个人群缺铁性贫血组与非缺铁性贫血组BIS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各人群BIS水平与Hb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BIS与Hb之间存在数量依存关系,可以建立拟合的线性方程.结论 BIS是一个综合评估贫血个体铁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贫血,多发于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育龄女性等人群,一般是由于铁消耗过快,补血不及时,身体需铁量大造成的。贫血是指血液中红血球数量太少,血红素不足。根据病因,医学上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等。通常我们所说的贫血,一般都是指缺铁性贫血,也最为常见。治疗缺铁性贫血,以口服或注射铁剂最常用,而补充铁剂以口服方法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正贫血,多发于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育龄女性之中,一般是由于铁消耗过快,补血不及时,身体需铁量大造成的。贫血是指血液中红血球数量太少,血红素不足。根据病因,医学上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等。通常我们所说的贫血,一般都是指缺铁性贫血,也最为常见。治疗缺铁性贫血,以口服或注射铁剂最常用,而补充铁  相似文献   

14.
<正>育龄女性的5个营养隐患1.体内贫血临床资料表明,育龄女性常会由于月经失血而导致体内的铁贮存不足,发生缺铁性贫血。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原因也容易促发她们贫血。如宫腔里发生感  相似文献   

15.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WHO估计世界有2亿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大约50%的贫血患者最终诊断为缺铁性贫血[1],在我国,约2/3的儿童和育龄期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0例孕妇缺铁性贫血调查及其体内铁状况。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行健康孕检的160例孕妇,比较其中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孕妇不同孕期的贫血程度,分析孕妇缺铁性贫血与年龄、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160例孕妇中,孕早期孕妇的贫血发生率为4.0%,孕中期孕妇的贫血发生率为7.8%,孕晚期孕妇的贫血发生率为15.3%。随着孕周的增加,各孕期的贫血发生率逐渐增加。20~25岁孕妇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6.7%,26~30岁孕妇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8.6%,31~35岁孕妇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4.7%,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初中及以下孕妇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0.7%,高中孕妇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8.8%,大专及以上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5.4%,随着孕妇文化程度的提高,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妊娠期女性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且孕中期、孕晚期的发生率高于孕早期,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一种常见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成年男性发病率为10%,女性为20%,孕妇340%。我国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妇女、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最高。口服铁剂是目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但若选服不当就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8.
新闻回放 我国每3人中就有1人 患有缺铁性贫血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对江苏、贵州、甘肃、北京等地的调查,我国有30%的人患有缺铁性贫血,也就是说几乎每3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得了缺铁性贫血。调查显示,儿童、妇女和老人患缺铁性贫血的情况更为严重,在北京,几乎每两个成年女性中就有一个人患有缺铁性贫血;在贵州,65%的老年人患有缺铁性贫血。尽管发病率非常高,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贫血。卫生部启动了《铁强化酱油项目实施行动计划》,计划五年内使铁强化酱油的覆盖人群达到3.6亿,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1 概述 缺铁性贫血是人体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典型表现.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症的最终表现.铁缺乏症是世界各国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临床特点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大庆市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15所幼儿园1893名学龄前儿童,采用统一调查表询问一般状况及病史,并进行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测定.数据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893名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5.8%.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儿童饮食及胃肠因素、母亲贫血史是影响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因素.结论 该市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低于我国儿童,但仍应根据影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因素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