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24例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原则应根据其病程的阶段性变化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结论吸入性损伤是烧伤病人生命的主要威胁,如何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是当前提高烧伤治愈率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尚未开展纤支镜的基层医院.掌握气管切开时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对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救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47例不同部位烧伤病人,在积极抗休克同时.早期应用激素.严密观察病情,分别进行早期预防性紧急气管切开通气.配合超声雾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总结疗效。结果 治愈36例(治愈率76.6%).死亡11例.(死亡率23.4%)。结论 对尚未开展纤支镜检查的基层医院.在凝有吸人性损伤病人入院后.常规准备床头气管切开包,严密观察呼吸动态。在呼吸困难早期施行紧急气管切开.配合术后治疗.也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对3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前行鼻导管吸氧,切开后予以气道湿化吸氧并及时吸痰,应用头孢哌酮、泰能和重组生长激素控制全身感染。结果: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被治愈。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是吸入性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气道湿化、吸氧和保持气道通畅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吸入性损伤并发肺部真菌感染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玉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9):1425-1425,1428
目的 总结1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4月收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并发真菌感染10例,对其死因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中治愈8例,死亡2例。结论 吸入性损伤并发真菌感染,主要是:长期使用抗生素;静脉长期留置塑料导管和气管导管芯换煮不及时;长期大量应用激素。  相似文献   

5.
2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2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选择2000年9月~2005年5月收治的中重度吸入性损伤20例,对其死因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中治愈12例,死亡8例。结论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死因为肺部感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ARDS)。治疗上应尽早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指针要放宽;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雾化吸入、气道灌洗对防治肺部感染、促进稠痰坏死黏膜排出具有较好效果;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翻身拍背,定时更换体位以利引流。  相似文献   

6.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吸入性损伤4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黄仕光 《华夏医学》2012,25(1):79-80
从2001年2月至2011年2月,对我院收治29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采用气管切开及综合治疗,发现早期(伤后6h)施行气管切开术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吸入性损伤病例,总结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27例吸入性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吸入性损伤患者中气管切开术2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16例,治愈25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加强气道管理及全身综合治疗是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高广芬  王颖  魏生明 《河北医学》2002,8(7):649-650
2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院抢救治疗 14例中重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患者 ,其中男性 12人 ,女性 2人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5 4岁 ,平均 37.5岁 ,平均住院日为 5 8d ,拔管时间为 2 5d。除一例死于心力衰竭外 ,其余 13例经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例 1:患儿 ,男 ,2 .5岁 ,因玩耍时不慎掉入石灰池中 ,致患儿吸入消化道、呼吸道大量石灰水。入院时 ,患儿T37.3℃、P15 6次 /min、R36次 /min ,声嘶、刺激性咳嗽 ,伴有呼吸困难。入院后 ,即刻行气管切开术 ,经72d治疗护理痊愈出院。例 2 :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4年4月收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并发真菌感染10例,对其死因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0例中治愈8例,死亡2例.结论吸入性损伤并发真菌感染,主要是长期使用抗生素;静脉长期留置塑料导管和气管导管芯换煮不及时;长期大量应用激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 3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前行鼻导管吸氧 ,切开后予以气道湿化吸氧并及时吸痰 ,应用头孢哌酮、泰能和重组生长激素控制全身感染。结果 :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被治愈。结论 :预防性气管切开是吸入性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 ,气道湿化、吸氧和保持气道通畅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在伤后不同时间施行气管切开术后,其并发症、死亡率和血氧分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伤后4小时以内施行气管切开术组,其多器官衰竭率、肺部感染率,死亡率和血氧值分别为8.00%、32.00%、36.00%和9.26KPa,4小时以后施行气管切开术组,其值分别为37.50%、68.75%、75.00%和8.34KPa。结论:加强护理,尽早施行气管切开术,能减少并发症,加快血氧恢复,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较高,国内文献报道为30.7%[1],继发肺部感染为主要死亡原因。患者伤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加之吸入性损伤更增加了治疗难度。本院于1998年8月~1999年1月收治4例吸入性烧伤患者,均患有慢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例患者,女3例,男1例,年龄32-45岁,烧伤面积3%-13%,为Ⅱ度烧伤,均伴有面、颈部烧伤。致伤原因:火焰烧伤3例,热蒸气烧伤1例。4例患者均有慢支,均为密闭环境下烧伤。1.2临床症状4例患者在伤后10~20h,逐渐出现呼吸困…  相似文献   

14.
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68例气管切开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满喜  罗建海  廖福干 《广西医学》2003,25(12):2536-2537
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 ,以前曾过多地考虑气管切开会增加肺部感染 ,对缺氧加重休克认识不足 ,手术适应证掌握过严 ,实施过晚。1 996年以来 ,我院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有手术适应证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 ,术中清晰暴露气管环 ,明显提高了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8例中 ,男 5 8例 ,女 1 0例 ;年龄最大 5 7岁 ,最小 6岁 ,平均年龄 (37.9± 2 2 .2 )岁。烧伤面积最大 98% ,最小 6 % ,平均烧伤总面积 (78.2± 2 9.1 ) % ,平均 度烧伤面积(2 7.6± 2 0 .1 ) %。烧伤原因 :房屋着火 1 8例 ,蒸气及汽…  相似文献   

15.
16.
预防和解除呼吸道通气功能障碍是吸入性损伤早期最迫切的治疗任务之一,其行之有效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气管切开。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对吸入性损伤病人实行早期气管切开的适应症选择和教训有以下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3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前行鼻导管吸氧,切开后予以气道湿化吸氧并及时吸痰,应用抗生素控制全身感染。结果:1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1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是吸入性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气道湿化、吸氧和保持气道通畅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重度烧伤特别是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为有效预防呼吸困难及窒息。气管切开是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但常因一些意外因素导致气管切开术后仍有再发呼吸困难情况出现,且一旦发生,病情危险。2001~2007年的7年中,我们对125例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治疗,11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再发呼吸困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959例吸入性损伤病例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回顾本所42年收治的吸入性损伤病例959例,总结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烧伤病案的微机处理系统,对第1阶段(1958-1980)、第2阶段(1981-1990)、第3阶段(1991-2000)吸入性损伤病例和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依阶段,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吸入性损伤病死死率逐阶段下降,3个阶段的病锴率分别为48.93%、26.60%和8.53%;3个阶段的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病死率皆逐阶段降低。结论:近10年来我所吸入性损伤病死率大幅度降低。伤后吸入高浓度的氧甚至纯氧;预防性气管切开;伤后早期进行小量反复的气道灌洗;早期应用带湿化的PEEP机械性通气;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等5条治疗措施是病死率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宋若阳  刘向业  张长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148-148,158
目的探讨小儿吸入性损伤特点及临床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方法选择我院自1998年6月至今小儿吸入性损伤96例,分析其致病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96例患儿治愈82例,死亡14例。结论小儿由于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免疫功能不全,患有吸入性损伤时应尽快解除呼吸道阻塞,维持气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并同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抗休克、复苏等措施,对降低其肺部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