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预扩张颈肩背反流轴型皮瓣及颈胸皮瓣联合修复颈侧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 对 10例颈侧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先行患侧颈肩背反流轴型皮瓣及颈胸皮瓣预扩张 ,二期手术皮瓣转移修复颈侧部瘢痕切除后创面。结果 本组 10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颈侧部瘢痕挛缩畸形得到纠正 ,随访 6~18个月 ,功能和外观良好。结论 预扩张颈肩背反流轴型皮瓣联合颈胸皮瓣是修复颈侧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预扩张皮瓣治疗瘢痕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颈横动脉颈段皮支预扩张皮瓣修复手术整复颈部、腋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及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手术分两期:Ⅰ期手术:先埋植扩张器,作预张处理;Ⅱ期手术:扩张器经8周左右间断注水、扩张完全后,术前以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出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走向及分布情况,美蓝标记;切除面颈部或腋部瘢痕,松解挛缩病变,根据缺损范围设计手术方案.结果:本组14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12个月,皮肤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较为接近,柔软,无挛缩,有一定程度的感觉,有3例略显臃肿;拉拢缝合供区创面瘢痕增生轻微,外观良好.结论: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预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及腋部瘢痕及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多发生于颈前区,往往累及皮肤和颈阔肌,下唇、颈、胸粘连,使颈部俯、仰、旋转运动受限,强迫低头姿势,甚至影响饮食和呼吸.自 1996年1月至1999年 12月,我科共收治Ⅲ、Ⅳ度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12例,采用颈部瘢痕切除松解、侧胸岛状皮瓣修复治疗,随访1年,外观和功能恢复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个大容量扩张器在治疗头部巨大瘢痕性秃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个大容量扩张器在治疗头部巨大瘢痕性秃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以来应用多个大容量扩张器治疗16例头部巨大瘢痕性秃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瘢痕面积及所需扩张的容量,选择300~600ml扩张器,一期手术置入瘢痕区域周围正常皮下,扩张满意后2~4周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局部推进、旋转或轴型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6例患者共治疗21处瘢痕,置入扩张器35个。修复面积最大14cm×16cm,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4处术后并发血肿,其中1例切口愈合不良扩张器外露。结论多个大容量扩张器在治疗头部巨大瘢痕性秃发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胡晓林  万岷 《人民军医》1999,42(7):384-385
1995~1997年,我们采用邻指背侧皮瓣修复指掌侧瘢痕挛缩畸形15例,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6~28岁。瘢痕为电、火烧伤或烫伤所致,其中示指4例,中指5例,环指5例,小指1例。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指神经阻滞或臂丛麻醉下进行。先将患指掌侧瘢痕切开松解,视松解情况,将部分增生瘢痕切除,修整创面,使患指松解后呈伸直位,测量受区创面大小并剪相应大小的纱布用于邻指背侧皮肤(即供区)的设计。邻指应为健康手指,其供区皮瓣的蒂与受区创面之一边紧邻,皮瓣要稍大于受区,沿设计的切口线切开皮肤,然后从皮瓣区远端开…  相似文献   

6.
侧胸岛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多发生于颈前区 ,往往累及皮肤和颈阔肌 ,下唇、颈、胸粘连 ,使颈部俯、仰、旋转运动受限 ,强迫低头姿势 ,甚至影响饮食和呼吸。自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Ⅲ、Ⅳ度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12例 ,采用颈部瘢痕切除松解、侧胸岛状皮瓣修复治疗 ,随访 1年 ,外观和功能恢复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4例 ,年龄 18~ 4 6岁 ,平均 2 8岁。根据颈部瘢痕挛缩对颈部功能的影响和对邻近器官的牵拉程度分类标准[1 ] ,Ⅲ度 11例 ,Ⅳ度 1例。瘢痕最大 15cm× 12cm ,最小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烧伤后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I期手术将软组织扩张器置入病变周围正常的皮下组织,经广泛的扩张皮肤,达到设计要求后,行Ⅱ期手术。切除烧伤后瘢痕,合理的设计皮瓣,将创面封闭。结果:本组8例烧伤后瘢痕患者经上述治疗皮瓣完成成活,其质地、色泽较为理想: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烧伤后瘢痕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成人头面颈部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瘢痕旁的正常皮肤上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扩张的皮肤面积达到预计量后,切除瘢痕组织,用平行推进法或旋转推进法进行皮瓣转移修复.结果:23例手术顺利完成,l例存在扩张器外因素,及时行二期手术,未影响疗效;其余病例未发生感染、扩张器外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皮瓣转移修复区域色泽良好、质感较好、皮色与周围皮肤接近.结论: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成人头面颈部瘢痕,具有皮肤色泽接近、质感充实且有弹性、手术效果理想、容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治疗秃发及面颈部瘢痕畸形的临床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1999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11例秃发患者和15例面颈部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患者,瘢痕或秃发面积45 cm^2~160cm^2,共埋置扩张器42个,除1例扩张器渗漏、1例皮肤破溃影响手术效果外,其余24例均一次修复缺损,外观效果满意。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治疗瘢痕性秃发和面颈部瘢痕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83年4月至1988年4月,共收治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183例。分别采用头颈区域皮瓣,游离组织瓣和皮肤扩张术等18种方法进行整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就183例整复方法及其效果作一回顾分析。 一般资料 183例中,男106例,女77例。年龄5~57岁。其中,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98例(53.6%),外伤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瘢痕挛缩畸形8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手指掌侧瘢痕挛缩的特点和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区别患者瘢痕挛缩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切除瘢痕、伸直手指 ,根据缺损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皮瓣修复缺损。结果  1 5 7例中 1 5 4例恢复良好 ,只有 3例在 2~3年内再次发生不同程度的挛缩 (均为单纯植皮者 )。经典的腹部皮瓣恢复后外观臃肿。结论 小儿手指掌侧瘢痕应尽可能用皮瓣修复 ,皮瓣修复较植皮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游离胸脐皮瓣治疗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采用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的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病例共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9~64岁,平均38.3岁。创面缺损部位:足内侧+内踝4例,足背+踝关节10例,足外侧+外踝6例,足底+足内侧5例;创面缺损面积:16cm×12cm~36cm×14cm;所有病例均在骨折固定、创面无明显感染下进行。所有病例均于术后4周在支具保护下行早期康复训练,术后半年依据情况行皮瓣修整术,进一步改善患肢外观及功能。结果术后随访9~22个月,平均14.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仅2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清创、植皮等治疗后完全愈合;创面愈合时间12~34d,平均17.1d;术后皮瓣面积无明显回缩,色泽与受区相似,供区瘢痕挛缩不明显;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22例,良3例。结论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可切取面积大且易于切取,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足部残余功能,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瘢痕畸形的整形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1994年1月-2008年5月共收治31例烧伤面积超过80%TBSA(Ⅲ度面积均超过50%TBSA)、治愈后多部位出现瘢痕挛缩、严重畸形的患者,采用软组织扩张、毛发种植、皮片、皮瓣或瘢痕瓣、复合皮、同基因异体皮等多种方法修复。结果本组患者在全部手术完成后外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5年,BI评分优12例(39%),良16例(52%),中3例(10%),日常生活均能自理,无一例长期卧床需人照顾。结论通过综合康复及手术整形等多种方法治疗,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瘢痕畸形已能得到良好改善,大部分患者外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皮电烧伤骨外露用头皮扩张皮瓣移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早期扩创,保留部分坏死骨质,用邻近头皮扩张使带毛发的头皮面积扩大后移植覆盖创面,电性失活骨质在血循环良好的皮瓣覆盖下,为周边及基底健康骨质生长起到支架作用,皮瓣扩张到一定面积后移植到裸露骨质上,使其得以修复。结果:在治疗的9例中,除1例皮瓣边缘在1.5cm×1.5cm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创面均一次性封闭。结论:头皮电烧伤骨外露扩张后皮瓣带毛发修复,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外形较好,易掌握,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58例极76只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采用瘢痕切开或切除,严重者行关节融合或成形术,局部皮瓣加皮片移植,或腹部皮瓣移植;术后早期进行手部康复治疗.结果:移植皮片和皮瓣均成活,手指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功能、指蹼功能均良好,生活能够完全或大部分自理.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采用手术和功能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逆行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于足背外侧设计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瓣,以足背动脉足底穿支为旋转点,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内侧创面,将足背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残端吻合。供区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术后第1天因植皮处包扎过紧,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成活;1例皮瓣出现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皮瓣成活。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本组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无臃肿,无磨损及破溃,穿鞋无影响,患者步态正常。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10mm;未吻合神经者皮瓣仅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结论逆行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厚度适中且耐磨,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大,血供充分,而且可重建受区皮肤感觉、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在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2年以来,对264例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结果:245例皮片成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18例出现散在水疱及花斑样改变,但外形及功能恢复尚满意,3例术后皮片坏死。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优于全厚及中厚皮片移植,也优于皮瓣移植,可达到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吸引(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aspiration, VSD)联合人工真皮支架、刃厚头皮移植在改善大面积烧伤颈部瘢痕挛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6至2017-12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收治大面积烧伤后颈部瘢痕挛缩畸形且使用持续负压吸引联合人工真皮支架、刃厚头皮移植的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采用颈部瘢痕松解后直接移植中厚皮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者颈部瘢痕松解后均能达到满意效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7.48±1.52) 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3.36±2.06) d,观察组创面愈合后颈部后仰下颌角与颈部纵轴角度平均为135°±3.24°,左右旋转角度平均达150°±4.34°,而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后颈部后仰下颌角与颈部纵轴角度平均为133°±3.62°,左右旋转角度平均达147°±3.28°,两组治疗后患者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得以改善,颈部功能得以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负压吸引联合人工真皮支架、刃厚头皮移植在改善大面积烧伤颈部瘢痕挛缩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