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0例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原治疗用药方案在观察期间不变,研究组加用石杉碱甲,对照组继续原用药方案。观察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韦氏成人记忆量表修订本(WMS-RC)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对照组只有WCST中持续反应数和数字广度测验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其余各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组除WCST中持续反应数和WMS-CR中数字广度外,其它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杉碱甲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毒性小,副反应不明显,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损害状况及认知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6例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非干预组37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训练,观察6周。抽取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名健康少年儿童作为对照组。于认知护理干预前后采用中国韦氏儿童记忆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记忆损害状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国韦氏儿童记忆量表100.1、记图、再认、再生、触摸、理解、背数和记忆智商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认知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中国韦氏儿童记忆量表累加、理解、全量表分及记忆智商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问题,认知功能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损害状况,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帕利哌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及其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4例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并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联合组给予帕利哌酮合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用帕利哌酮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价认知功能,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认知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联合组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在WAIS量表中操作智商方面,临床记忆量表中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记忆商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CST量表在正确百分数、随机错误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8、12周,两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总分及因子分(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或淡漠、社交退缩,抽象思维障碍,刻板思维)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12周联合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总分、因子分(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或淡漠社交退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ESS评分[(9.54±3.89)分]与对照组[(10.16±4.2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合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绘画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9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结合绘画治疗。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价,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QLS量表中心理社会评分、动机/精力评分、症状/副作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69、19.306、24.262、7.612,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CST测试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高于对照组患者,持续错误数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18、10.208、6.827、2.624,P值均<0.05)。结论:绘画治疗有助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加速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有与不伴有代谢综合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别.方法 对57例伴有代谢综合征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57例不伴有代谢综合征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和韦氏记忆量表(WMS)测定,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进行精神病理学评定.结果 记忆商数研究组(78.51±12.54)分,对照组(92.01±17.4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0、P=0.047),研究组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受损均高于对照组(t=2.151 ~ 3.054、P=0.007~0.046);P300潜伏期研究组(325.10±22.46)ms,对照组(284.60±22.46)m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4、P=0.003),P300波幅研究组(6.56±1.61)μV,对照组(9.78±1.73)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7、P=0.000).结论 伴有代谢综合征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比不伴有代谢综合征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采用基于园艺疗法理论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4例分为2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基于此,观察组加用基于园艺疗法理论联合团体认知行为,均连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CA)、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生活质量[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MoCA评分、WMS-RC记忆商数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4周后,两组MBI评分均比干预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干预4周后SIS评分各维度评分均比干预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PSCI患者采用基于园艺疗法理论联合团体认知行为可有效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即阿立派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做出研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对照组患者给予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是利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对疗效做出评价,再使用临床记忆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表对认知功能做出评判。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临床记忆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表对比方面,治疗组患者的各项得分高于与对照组比较均较高,临床记忆量表中的项目包括无意义图形再认、指向记忆、人像特点回忆以及总分比较,韦氏成人智力表中的测试项目包括数字广度、算术、积木、图形拼凑、积木、图片排列、操作智商、言语智商以及总智商的比较,两组问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派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较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智力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tic-typ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制订有效的aMCI临床诊治措施、提高aMCI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现况调查。对宁波市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确诊的158例aMCI患者,应用自行设计问卷、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中国修订版(WMS-R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等工具进行相关测定。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158例aMCI患者以受教育水平分层,各层MMSE得分不同(t=12.642,P〈0.01),均数均低于界值。WMS-RC的4个记忆分量表(图片回忆、字词联想、理解记忆和背数)得分均低于60岁以上老年常模组(P〈0.01)。158例aMCI患者ADL得分最高分19.94,最低分10.25,平均为15.68±1.74,WHOQOL-BREF总的生存质量及其4个领域得分与成人常模比较,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总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常模(P〈0.01)。MMSE、WMS-RC的4个分量表得分与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ADL得分呈负相关;MMSE、WMS-RC量表除图片回忆以外的3个分量表得分与环境领域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MMSE量表、WMS-RC量表除字词联想以外的3个分量表得分与生存质量总得分呈正相关。结论:aMCI患者生存质量低于常模;其生存质量与认知功能密切有关;可以通过改善MCI患者认知提高aMCI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入院顺续分层随机法,将(氟伏沙明+利培酮)为研究组与(利培酮+安慰剂)为对照组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各40例作对照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平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有效率92.5%,显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研究组比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8、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伏沙明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小,能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对60例首次发病未服用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和60例正常人选行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连续操作测验(CPT)。比较2组间各认知功能的差异,并对抑郁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短时记忆、即刻记忆、记忆商数;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以及CPT各项指标同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无相关(P〉0.05)。结论首发未服药抑郁症患者存在记忆功能,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等多项认知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首发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4例首发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33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数字符号编码测验(symbol coding)、符号搜索测验(symbol search)、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色字词测验(stroop test)、韦氏记忆测验(Wechsler memory scale,WMS)、改良版的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定认知功能,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结果 患者组的部分认知测验成绩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而与年龄无关.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WMS中的再认测验成绩及Stroop测验中的色词干扰测验成绩明显差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完成连线测验A时出现的错误数(0.25±0.78)却明显少于女性患者(1.07± 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WMS中的再生测验成绩与PANSS阴性分呈负相关(r=-0.408,P<0.05),Stroop-字得分与PANSS阴性分呈负相关(r=-0.355,P<0.05),Stroop-字与Stroop-色词差异分数与PANSS阴性分呈负相关(r=-0.380,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受性别、受教育年限和病程等因素影响,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与阴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300电位在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将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正常健康人56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第4、12周时,进行P300测试、CPT及WCST评定。比较不同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电位和认知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期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大(P〈0.05)。试验组各阶段的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CPT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时,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PT分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认知损害,治疗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P300能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女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及认知功能与疗效间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女性抑郁症患者143例,于基线时及抗抑郁剂治疗6周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及认知功能测验,包括汉诺塔、连线测验、韦氏智力测验(成人)、语言流畅性、威斯康星卡片测验。结果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经6周抗抑郁治疗后,疗效好组认知功能大多数指标恢复正常,连线测试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4.779、12.113、12.113、15.333、2.747、2.036,均P〈0.01)。WCST各项指标、语言流畅总数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5.690、15.351、21.547、2.142、-18.251,均P〈0.05),TOH计划时间、执行时间、总分有显著改善(t值分别为4.256,2.048,均P〈0.05),疗效差组大多数指标仍低于正常。结论女性抑郁症与正常女性在认知功能方面存在差异,经过抗抑郁治疗后认知功能得到部分改善,且疗效好组改善较疗效差组改善更明显,两组认知功能各项指标与病程均无相关性,与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分别对7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并对影响测验得分的多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癫痫组患者的操作智商、言语智商、全量表智商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98.06±15.24)分比(113.80±12.14)分、(98.09±16.06)分比(120.65±11.28)分、(98.06±15.80)分比(119.42±1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癫痫组11个分测验量表得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学历、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抗癫痫药物数量等密切相关。结论原发性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全面下降。临床上应重视原发性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尽量减少或避免导致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发生,以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的人格特征和智商的异同。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间住院的183例精神分裂症(分裂组)和117例心境障碍(情感组)患者进行调查和评定。内容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及婚姻的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组的16-PF中C因子分和Q3因子分均高于情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0,2.431,P<0.05)。分裂组的PIQ低于情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患者在人口学、人格特征及智商等方面各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两者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特点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关系。方法对34例首发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33名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数字符号编码及符号搜索测验、连线测验、色字词测验、韦氏记忆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和血清BDNF浓度的检测。结果(1)各项测验中,除连线A错误数[(O.58±1.15)VS(O.15土o.71),t=1.85,P=0.068]、符号搜索错误数[(2.41±3.61)gAS(1.48±1.95),t=1.31,P=0.19]指标之外,患者组的成绩均差于对照组。(2)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低于对照组[(2.43±1.58)ug/L vs (3.96±2.28)ug/L,t=3.18,P=0.002]。(3)患者组认知缺陷与血清BDNF水平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认知损害和BDNF降低;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与血清BDNF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为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策略。方法比较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与50例非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脑部CT和MRI扫描数据、MSSE评分、UPDRS评分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验结果,筛查早期诊断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识别参数,如影像学参数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帕金森病组MSSE评分、各分测量表评分、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记忆商(MQ)、UPDRS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O.01);两组头颅cT或MRI的额叶脑沟宽度、顶叶脑沟宽度、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等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病症状越重者,认知功能障碍也更明显,且记忆损害比智力受损严重。PD认知障碍的主要病理形态学改变可能为额叶脑沟宽度、顶叶脑沟宽度、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