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演变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时空动态轨迹,发现HFRS疫源地演变规律.方法 利用克力格模型和反向距离加权法模型,结合HFRS病例血清学分型资料及宿主动物监测及1974~2004年山东省HFRS疫情资料,估计HFRS发病水平,并用多重分型模型分析疫源地时空演变过程,确定其时空动态变化轨迹.结果 山东省HFRS疫源地性质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是单纯姬鼠型和单纯家鼠型疫源地独立存在→以姬鼠型和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源地相互叠加共存→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源地长期稳定期.结论 混合型HFRS疫源地并不是由姬鼠型自然疫源地演变而成的,而是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疫源地的重叠或重合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分型的血清学证据。方法: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全县疫区内HFRS病人血清486份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姬鼠型296例,占60.91%;家鼠型158例,占32.51%;未定型(混合型)占6.58%。结论:全县HFRS疫区属于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性质。方法 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方法对沈阳市179份HFRS病人血清进行3次型别调查。结果 发现该地区1988年病人血清姬鼠型占82%。家鼠型占6.6%。1998年病人血清姬鼠型占65.6%,家鼠型占31.1%。2001年病人血清姬鼠型占14.8%,家鼠型占85.2%。结论 沈阳市的HFRS自然疫源地类型由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变迁为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是否另有其他出血热病毒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有黑线姬鼠分布的家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不同类型疫源地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有黑线姬鼠分布的家鼠型疫区,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在黑线姬鼠种群中连续多年检测汉坦病毒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的家鼠型疫区黑线姬鼠不携带汉坦病毒。结论:证明家鼠型HFRS疫源地不是由姬鼠型HFRS病原演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东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的空间异质性。方法采用变异函数模型,对山东省1974—2004年的HFRS疫情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可将山东省HFRS疫源地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变化划分成5个阶段。且各阶段存在1个过渡年。结论HFRS发病率的变异函数模型显示丁山东省30年来HFRS疫源地空间结构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杨海  蔡鸣  翟云丽  王戬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35-1937
目的 研究黄土高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分布和疫源地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系统综述方法.结果 黄土高原地区为稳定姬鼠型疫区;近年监测证实有家鼠型和混合疫区存在,50年累计发病137 944例,占全国同期病例的10.0%,病例构成以陕西最多(87.33%),其次为山西(6.22%)、内蒙古(3.76%)、甘肃(2.3l%),宁夏(0.36%)最少.黄土高原汉坦病毒疫源地类型和分布表现为相对独立的疫源地分布,可分为以下5类:延安以北主要是塬、梁、峁、壑等黄土地貌,海拔800~1000 m无汉坦病毒疫源地分布区;黄土高原腹地延安洛川、山西太原汾河谷地、兰州市城关区为家鼠型疫区;姬鼠型疫源地面积最大,包括陕西、宁夏全部,内蒙古、甘肃、山西大部;沿关山、泾河流域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源地和内蒙古巴颜淖尔市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源地.姬鼠型、家鼠型报告病例约占5省、区累计发病的91.64%和2.02%,而家鼠型和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源地报告病例分别为6.26%和 0.10%.黄土高原现有田姬鼠1个类群4种姬鼠分布.结论 研究黄土高原分布格面能较合理解释黄土高原HTN型疫源地形成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类型疫区监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人间疫情、宿主动物监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1990至2000年,河南省HFRS呈稳定下降趋势,其中姬鼠型疫区一直呈下降趋势,家鼠型有一定有春、冬两个季节高峰。(3)家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8.07%),黄胸鼠、小家鼠次之。野外以黑线姬鼠(33.67%)和大仓鼠(42.5%)为优势种。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46.12%)、小家鼠(42.92%)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绝对优势(83.04%),大仓鼠为次要鼠种(11.49%)。混合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3.8%),黄胸鼠为次要鼠种(17.83%);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49.66%),大仓鼠次之(36.43%)。(4)家鼠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野外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褐家鼠及小家鼠次之,野外仅有黑线姬鼠带病毒。混合型疫区居民区带病毒鼠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野外为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5)在姬鼠型疫区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中发现带有Ⅱ型HFRS病毒。说明我省姬鼠型疫区已发生向混合型疫区的转化。结论:我省HFRS不同疫区呈不同流行特点,制定防制措施应根据监测结果分别实施,并密切观察不同疫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司玉荣  李淑芹 《职业与健康》2007,23(17):1533-1534
淄博市淄川区是以家鼠传播为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混合型发病新疫区,自从1984年发现第1例病人以来,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已发展成国内HFRS高发病区之一。至2004年底累计发病2460例,发病居淄川区传染病谱的前3位,2004年年度发病率居山东省首位。为进一步探讨HFRS的发病趋势,为控制其发病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淄博市淄川区1984-2004年HFRS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肾综合征出血热防制与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全面了解甘肃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特征。疫区,疫源地的变化情况。总结防制与监测经验。方法 流行病学分析。常规监测(检测)方法。结果 我省HFRS发病经历了发现与扩散。暴发与流行和控制在低水平的发病3个阶段;疫情仍不稳定。疫区还在扩大,疫源地已从典型的姬鼠型(I型)疫区(疫源地)向混合型疫区(疫源地)演变。结论 坚持每年开始大面积灭鼠。加强宣传教育是控制该病暴发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最优化社区干预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鼠类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被列为全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流行病学规律进行监测分析,在病原学、血清学和流行病学领域已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在预防和控制方面尚无重大突破.山东省是HFRS高发区,为控制HFRS在农村地区的流行,1998~2000年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山东省平邑县(由姬鼠型转化为以家鼠型为主的HFRS混合型疫区)4个乡镇进行HFRS干预实验,探讨社区干预HFRS最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2007-2009年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 2007-2009年全省累计发病284例,死亡2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凉山州、南充市、广安市和达州市;在凉山州盐源县、达州市开江县和南充市3个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2046只,总鼠密度10.29%,居民区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2.22%。结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仍是四川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盐源县为家鼠型出血热疫区,四川省的其他发病地区为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监测结果提示四川省今后2~3年本病可能仍将在低发状态波动,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1984~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阐明贵州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不同类型疫源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监测的技术方法,在不同类型疫源地连续进行多年监测。结果 在定点监测中,姬鼠型疫源地遵义县黑线姬鼠平均带病毒率为3.39%、褐家鼠为1.61%,家鼠型疫源地石阡县褐家鼠平均带病毒率为3.19%、黑线姬鼠不带病毒,显示姬鼠、家鼠型两类疫源地相对稳定。但开阳县落旺河桥两岸即东岸姬鼠型和西岸家鼠型疫源地类型在缓慢变化,1983~1984年间西岸的黑线姬鼠未检出HFRS病毒抗原(0/99),1995~1998年间的黑线姬鼠感染率为13.85%(抗原1/65,抗体8/65)。结论 姬鼠、家鼠型两类疫源地在相对稳定中出现缓慢变化,相邻的姬鼠、家鼠型疫源地相互渗透形成疫源地重叠而成为混合型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南充市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历年HFRS疫情,开展动物密度、种群、带病毒率及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5年来南充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4·30/10万,死亡率为0·18/10万,病死率为4·09%。发病率最高是三区(7·83/10万)、蓬安(6·52/10万)和营山(4·02/10万),发病呈现5-7月和10月至翌年1月2个高峰;年龄以16~55岁组为多(85·70%);职业以农民为高(78·50%),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31%;宿主动物以黑线姬鼠与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5·20%,鼠带病毒率以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为高,黑线姬鼠与褐家鼠,褐家鼠与四川短尾带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南充市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是黑线姬鼠与褐家鼠,HFRS发病与鼠类总密度和居住区内褐家鼠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流行特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常规夹夜法;将鼠肺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居民区鼠密度为1.85%,带毒率为3.33%,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小仓鼠和大仓鼠,褐家鼠带毒率最高为3.35%;野外鼠密度为1.13%,带毒率为2.44%,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田鼠、大林姬鼠、小仓鼠和社鼠,黑线姬鼠带毒率最高为6.67%。不同区域鼠类群落结构为褐家鼠均有分布,且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大仓鼠分布于9个市,构成比位居第2位;小仓鼠、黑线姬鼠和田鼠分布区域较少;社鼠和大林姬鼠仅分布在河北省北部承德山区。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应对该鼠种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南充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其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1-2010年疫情资料,分析人群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结果。结果 1961-2010年全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3.92/10万,病死率为4.09%,1976-1995年为发病的高峰期,呈现5月~7月和10月~翌年1月2个发病高峰,主要发病地区为3个市辖区和相邻的蓬安县,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共捕鼠9种6 881只,总鼠密度10.80%,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4.75%,带病毒鼠主要为黑线姬鼠(8.75%)和褐家鼠(4.30%),HFRS发病与总鼠密度、野外黑线姬鼠密度及居民区内褐家鼠密度相关。结论南充市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是南充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应综合预防,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贵州省大范围检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经定点(1984~1994年,5县)和游动(1990~1995.6,29县市)两种方式监测结果进一步明确: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在省内广泛存在,黑线姬鼠是北纬26度线以北62县市区农田优势鼠种,并有两亚种,即遵义等大片地区是华北亚种,黎平等小片地区是宁波亚种,褐家鼠是全省大部分住宅区优势鼠种;二者分别是不同地区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中、北和东北部是黑线姬鼠,东南部是褐家鼠,它们的密度和(或)携带病毒率呈一定的季节和年度变化;消灭主要宿主动物,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人群抗体阳性率等监测资料,探讨HFRS流行因素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2001年~2006年HFRS发病率下降了37.7%。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发病的季节分布明显不同,苏北秋冬峰病例占全年病例的68.83%,苏南春峰占全年的52.55%。春季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密度分别为1.49%和1.00%),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密度0.73%),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花背仓鼠及臭鼰鼱均监测到带毒。春季以褐家鼠及小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为高(分别为0.0125、0.0107),秋季以黑线姬鼠和臭鼰鼱带病毒鼠指数较高(分别为0.0124、0.0038)。6年内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44%。结论:江苏省6年内HFRS疫情持续下降,但苏北和苏南流行特征明显不同,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掌握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掌握其宿主动物的分布、种类及感染情况,为合理的防控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3-2014年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结果 淄博市出血热发病以农民为主,男女之比为2∶1,季节分布由秋冬季高峰为主向春季高峰转变。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93.62%,且居民区褐家鼠平均带毒率12.50%;野外褐家鼠及黑线姬鼠均较多,分别占62.12%、28.78%,野外老鼠未检测出汉坦病毒。2014年与2013年相比,鼠密度有所增加,但带毒率的升高不明显。结论 目前我市是以家鼠为主的混合疫区,重点是在春季加强居住区家鼠的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山东省2003-2004年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捕捉HV宿主动物,液氮保存,用直接荧光法检测宿主动物肺抗原,间接荧光检测血清抗体。结果宿主动物HV带毒率分别为褐家鼠6.24%,小家鼠2.55%,黑线姬鼠5.00%,莉腈5.56%,其余鼠种未发现带毒,核酸分析均为汉城型HV;室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大仓鼠为优势鼠种;鼠带毒率与人间疫情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r=0.920)。结论山东省HV宿主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云南省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固定监测点及面上常规调查中采集人血清、鼠血清和鼠肺做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查。结果2004年全省共报告HFRS 55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0.13/10万,病死率为3.64%。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和楚雄州。在固定监测点泸西、寻甸和永胜县捕获鼠类10种803只,采集鼠血清314份,人血清313份,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带病毒率为3.89%(26/668),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臭鼩鼱和短尾鼩;对鼠及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0%和2.24%。在滇西地区10个县(市)采集到16种896份鼠肺标本,带病毒率为3.01%(27/896),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足鼠、短尾鼩、高山姬鼠和臭鼩鼱。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