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恶性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迄今仍然没有攻克,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转移。肿瘤转移呈多阶段性,各阶段相互影响。其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十分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中断转移将会停止。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肿瘤转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每年以0.2%~8%的幅度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当肿瘤局限在乳腺中时,其治愈率超过90%,而当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后,其5年生存率低于2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mRN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80例直肠癌组织及其4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BRMS1 mRNA的表达。结果 BRMS1 mRNA在直肠癌中低表达(0.467±0.045),在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0.991±0.054),两者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癌组织中BRM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直肠癌患者的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BRMS1 mRNA在直肠癌中低表达,且其低表达可能与直肠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当今医学发展中,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一大难题,所以对于恶性肿瘤的研究业已成为重要课题,并已在全世界展开广泛的深入的研究。恶性肿瘤的一个显著特性是转移,因此对抑制肿瘤转移的探索已成为聚焦的热点,因而一些对肿瘤转移有着抑制作用的基因的研究探索也在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自从首个能够抑制肿瘤转移基因——nm23被发现,已经有十余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被发现,这些转移抑制基因对原发肿瘤的形成与生长并无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BRMS1基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将携带BRM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BRMS1通过脂质体介导稳定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RT-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BRMS1mRNA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改变;Boyden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力.结果:转染成功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其BRMS1mRNA呈高表达;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发生改变;体外侵袭力下降.结论:转染BRMS1基因可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RMS1基因对乳腺癌MDA MB 231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将携带BRM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 BRMS1通过脂质体介导稳定转染乳腺癌MDA MB 231细胞;RT 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BRMS1mRNA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改变;Boyden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力。结果:转染成功的乳腺癌MDA MB 231细胞其BRMS1mRNA呈高表达;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发生改变;体外侵袭力下降。结论:转染BRMS1基因可抑制乳腺癌MDA MB 231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BRMS1对高转移性人卵巢上皮癌细胞(HO-8910PM)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BRMS1转染HO-8910PM细胞;RT-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BRMS1mRNA的表达;Boyden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未转染细胞(HO-8910PM)和pcDNA30空质粒转染细胞(HO-8910PM-vect)相比,BRMS1基因转染细胞(BRMS1.c2)侵袭穿透Matrigel基质膜的细胞数降低70.6%(P<0.001)。结论BRMS1基因能抑制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侵袭能力,为进行卵巢癌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BRMS1对高转移性人卵巢上皮癌细胞(HO-8910PM)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BRMS1转染HO-8910PM细胞;RT-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BRMS1mRNA的表达;Boyden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未转染细胞(HO-8910PM)和pcDNA3.0空质粒转染细胞(HO-8910PM-vect)相比,BRMS1基因转染细胞(BRMS1.c2)侵袭穿透Matrigel基质膜的细胞数降低70.6%(P<0.001).结论BRMS1基因能抑制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侵袭能力,为进行卵巢癌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及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DC)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分析SATB1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qRT-PCR检测51例乳腺IDC组织、17例对应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32例配对癌旁乳腺组织中SATB1、BRMS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原发灶组织、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SATB1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6.47%、82.35%,均高于癌旁组织的28.12%( P <0.05);BRMS1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是25.49%、23.53%,均低于于癌旁组织的87.50%( P<0.05);在原发灶组织、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SATB1 mRNA表达量分别是癌旁组织的3.88、6.06倍;BRMS1 mRNA表达量分别是癌旁组织的0.36、0.3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ATB1蛋白及mRNA、BRMS1 mRNA在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乳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无转移乳癌原发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ATB1蛋白和mR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学分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及绝经状态无关( 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原发灶组织、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中SATB1、BRMS1蛋白及mRNA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ATB1、BRMS1异常表达与IDC发生、发展、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SATB1有望成为评估乳腺IDC淋巴结转移潜能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BRMS1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eastcancermetastasis-suppressor1,BRMS1)mRNA表达水平与腋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将58例乳腺癌标本分为转移组(31例)和非转移组(27例);以β-actin为内参照,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58例乳腺癌组织中BRMS1mRNA的表达。结果:BRMS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为0.397±0.023;BRMS1mRNA在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327±0.038、0.475±0.041,转移组BRMS1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BRMS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无相关性,BRMS1mRNA成为判断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RMS1、HDAC1及VEGF-C蛋白在乳腺癌、乳房纤维瘤及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随机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BRMS1、HDAC1、VEGF-C蛋白的表达,随机收集乳房纤维瘤组织及其旁正常乳腺组织各20例作为对照组,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BRMS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0%,在乳房纤维瘤组织中表达率为85%,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率为95%,乳腺癌组织中的BRMS1的表达明显低于乳房纤维瘤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HDAC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91.7%,在乳房纤维瘤组织中表达率为55%,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45%,HDA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房纤维瘤和正常乳腺组织(P0.01),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58.3%高于乳房纤维瘤25%和正常组织20%(P0.05)。结论BRMS1、HDAC1和VEGF-C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转移,联合检测BRMS1、HDAC1及VEGF-C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几10 a来发病率持续增长,尽管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其死亡率却未有下降,这是因为乳腺癌细胞易增殖、浸润、转移,最常转移的部位是骨、淋巴结、肺、肝、脑。虽然脑转移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但我们对脑转移的发生知之甚少。因为血脑屏障的存在,乳腺癌发生脑转移时,药物很难抵达病灶,疗效不佳。目前研究表明MMP-1与乳腺癌脑转移的浸润、转移相关。综述了MMP-1在乳腺癌脑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希望为乳腺癌脑转移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BRMS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RMS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0.420±0.133,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高表达0.836±0.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BRM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BRMS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并有可能成为反映结直肠癌转移潜能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2000年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研究发现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可明显减少转移灶的发生,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对BRMS1基因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对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就BRMS1的基因结构、蛋白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用机制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原发性声门上型喉癌组织(肿瘤组)和其相邻的癌旁正常喉黏膜(对照组)石蜡标本组织细胞中BRMS1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均有较强的BRMS1蛋白的表达,肿瘤组阳性表达率为35.0%(21/60),且均为低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MS1蛋白在病理高分化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43.6%(17/39),在中、低分化标本阳性表达率19.0%(4/2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Ⅱ期标本阳性表达率为72.7%(8/11),临床Ⅲ Ⅳ期标本阳性表达率26.5%(13/49),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淋巴结N0组标本阳性表达率72.7%(16/22),颈部淋巴结N 组阳性率13.7%(5/3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MS1蛋白阳性组患者与BRMS1蛋白阴性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RMS1蛋白在声门上型喉癌中低表达或不表达,且其表达可能与声门上型喉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NDRG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分析NDRG1基因在原发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乳腺癌患者74例分为两组:有淋巴结转移组33例,无淋巴结转移组41例,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积分法比较两组病例癌组织NDRG1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分析NDRG1基因在原发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NDRG1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NDRG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s=-0.415),与年龄及肿物大小无关.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NDRG1基因表达比原发癌组织明显降低(P<0.01).结论 NDRG1表达的下调参与了乳腺癌的转移机制,NDRG1基因过表达可能对乳腺癌转移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癌细胞的转移往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对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能够为癌症预后与治疗提供很好的分子标记和治疗方法。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深入,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s,M SG)是近年来认识和提出的一类与肿瘤有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初步分析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结果:BRMS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阳性率为38.0%,在癌旁组织阳性率为84.0%,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MS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肿瘤的分化程度等指标无相关性(P>0.05);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BRMS1蛋白在结肠癌的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检测结肠癌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可帮助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