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春芳  李玲香 《医学综述》2008,14(8):1192-1194
肿瘤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基因调控。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是近几年发现的抑癌基因,目前大量研究证实,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定位于3p14.2,其抑癌作用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二腺苷三磷酸水解酶、微管蛋白、泛素结合酶等有关。文章就FHIT基因的结构、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喉癌中缺失及异常的相关研究近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等位基因缺失和突变情况,分析该异常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PCR鄄SSCP的方法检测36例胃癌和自身正常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及多态性位点D3S1300、D3S1234、D3S1312、D3S1313的缺失和突变。结果:肿瘤组织中外显子5有2例(2/36,5.6%)发生缺失,外显子8没有发现缺失;D3S1300的LOH发生率为25%(7/28),MSI为22.2%(8/36);D3S1234的LOH发生率为31%(9/29),MSI为13.9%(5/36);外显子5、8及多态性位点D3S1300、D3S1234、D3S1312、D3S1313的SSCP分析未发现突变。结论:胃癌患者FHIT基因外显子5、8的缺失和突变频率并不高,这种缺失和突变对胃癌的发生到底起多大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胃癌患者D3S1300、D3S1234位点的LOH、MSI等遗传不稳定现象发生频率较高,能否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吴斌全  刘会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6):579-581,F0003
目的:探讨胆囊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原发性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和1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FHIT表达进行检测.结果:FHIT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66.7%和91.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FHIT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Nevin临床分期以及是否伴有结石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FHIT表达缺失与胆囊癌的高分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及术后生存时间减少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FHIT基因是胆囊癌的一个候选抑癌基因.FHIT表达缺失在胆囊癌的发生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其有可能作为临床评估胆囊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3例宫颈癌和20例慢性宫颈炎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宫颈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FHIT阳性表达率宫颈癌为28.60%,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的70%(P〈0.01)。(2)宫颈癌中FHIT蛋白表达减弱与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随FHIT蛋白表达缺失,细胞凋亡指数逐渐降低。结论FHIT基因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并且参与了肿瘤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与肺癌的早期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肺癌是目前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其发病率在持续不断地增长。虽然人们对肺癌的防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仍不奏效。究其原因是:①人们对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彻底了解,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②是由于肺癌临床表现隐匿,一经病理确诊80%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所以,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原则对肺癌的治疗预后致关重要。1996年由Ohta等用定位克隆技术及外显子捕获法在3p14.2找到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命名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aid,FHIT)。以后,随着人们对FHIT基因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FHIT基因异常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FHIT基因与肺癌的早期预警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胃癌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从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角度可以看成是一类基因或 DNA的疾病 ,是由某些染色体上的 DNA的损伤而使体细胞发生突变的结果。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胃癌的基因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变化的积累 ,以及基因的不稳定性等变化。1 癌基因正常情况下 ,癌基因以其前身原癌基因的形式存在于细胞的基因中 ,能编码细胞生长所需的一些蛋白质 ,当这些原癌基因以点突变、易位和扩增等方式被激活时 ,可参与细胞的癌变。1.1  C- met基因 :C- met基因位于染色体 7q2 1~ 31,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与错配修复基因(human DNA Mismatch Repair gene,hMMR)蛋白的表达之间有无相关性,以进一步研究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50例散发性大肠癌组织中的FHIT、hMLH1、hMSH2蛋白表达。结果(1)所有正常/非瘤组织中FHIT、hMLH1和hMSH2蛋白均为阳性表达。(2)FHIT蛋白表达的缺失癌在高、中和低分化癌中分别为3/10、11/29和9/11,低分化癌中FHIT表达的缺失癌与高、中分化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1)。FHIT蛋白低表达癌在不同Duke’s分期癌中的分布为A和B期癌中总共为12/36,Duke’sC期癌中为11/14。已伴淋巴结转移的C期癌与未转移组的A和B期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1)。(3)散发性大肠癌中主要发生突变的错配修复基因是hMLH1。hMLH1和(或)hMSH2蛋白低表达癌在高、中和低分化癌中分别为2/10、6/29和7/1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histidinetriad,FHIT)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子分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8例患者的64组淋巴结FHIT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非肺癌患者淋巴结FHIT基因失表达或异常表达(阳性表达)率为0,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应用RT-PCR技术检测FHIT基因在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26.6%(17/64)和37.5%(24/6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存在FHIT基因失表达或转录表达异常,检测肺癌淋巴结中FHlT基因的表达对准确判断肺癌的分子分期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刘雅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1):3268-3270,3276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 peroxidase)法,检测FHIT在37例鼻咽癌组织及1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3.2%(16/37)显著低于癌旁组100%(12/12)(均P〈0.01);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50.0% vs 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FHIT蛋白阳性率为38.5%(10/26),无淋巴结转移组为54.5%(6/11),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临床病理分期,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之间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58.3%vs 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FHIT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FHIT基因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其蛋白的检测可能是判定鼻咽癌发生及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Bcl-2基因及Survivin基因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消化系最多发肿瘤。国外文献统计胃癌占消化系肿瘤的50%,国内报道占到62%。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为各类癌症之首,每年死于胃癌者达16万人[1]。以往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细胞增生过度和分化异常所致,现证实,肿瘤的发生亦是细胞凋  相似文献   

11.
肾细胞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异常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肾细胞癌(RCC)组织脆性组氨酸三本(fragile histidine traid,FHIT)基因蛋白编码外显子及mRNA表达情况,了解RCC组织中FHIT基因异常特征,探讨FHIT基因与R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RCC及相应癌周肾组织标本,提取组织DNA及RNA。DIG标记FHIT全长cDNA探针。PCR法扩增FHIT基因E5~E9。扩增产物电泳转膜后行Southern bo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乳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乳癌组织(Ⅰ期6例,Ⅱ期13例,Ⅲ期25例,Ⅳ期9例;有淋巴结转移38例,无淋巴结转移15例;高中分化31例,低分化22例)及1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的表达.结果:①乳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9.1%,26/53)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92.9%,13/14),P<0.05.②53例乳癌组织中,中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54.8% vs40.9%),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44.7%vs 60.0%),Ⅰ Ⅱ期组与Ⅲ Ⅳ期组间(57.9% vs 44.1%)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FHIT基因与乳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定乳癌发生及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肾细胞癌(RCC)组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和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在胃肠道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80例胃肠道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HIT和PTEN基因蛋臼的表达。结果80例胃肠道癌组织中FHIT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和51.3%,在癌旁组织中分别均为1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的表达与胃肠道癌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期有关(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胃肠道癌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转移、肿瘤分期均有关(P〈0.05)。结论FHIT和PTEN基因蛋白缺失在胃肠道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可作为判断胃肠道癌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抑癌基因 (Tumorsuppressorgene)指正常细胞内存在的 ,能抑止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的一类基因群 ,在生物体内与癌基因功能相抵抗 ,共同保持生物体正负信号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性。自 1 986年分离克隆出第一个抑癌基因Rb(Retinoblastomagene)之后 ,有关细胞癌变的研究热点已逐步过渡到抑癌基因的研究。本文对抑癌基因Rb和P1 6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病理组织学类型等方面的关系作一综述。1 Rb基因1 1 Rb基因的结构特点198 6年WeibergR .A等[1~ 3] 克隆了第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脆性组氩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OSCC、39例口腔癌前病变、12例正常粘膜中FHIT蛋白情况的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的FHIT蛋白100%(12/12)高表达;癌前病变组中均为中度和高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64例OSCC中,3例为阴性表达、8例低表达、43例中度和高度表达:OSCC中FHIT蛋白缺乏或减少的比率为17%(11/64),与正常组,癌前病变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与OSCC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FHIT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囊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 例原发性胆囊癌、18 例胆囊腺瘤性息肉和25 例慢性胆囊炎中FHIT表达状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FHIT基因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3%(15/53),而在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中的表达分别为55.6%(10/18)和88.0%(22/2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组织中FHIT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癌中表达低,与高中分化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研究表明其表达与预后有关(P<0.01)。结论 FHIT基因可能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胆囊癌分化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OSCC、9例口腔癌前病变、12例正常粘膜中FHIT蛋白情况的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的FHIT蛋白100%(12/12)高表达;癌前病变组中均为中度和高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64例OSCC中,例为阴性表达、8例低表达、4例中度和高度表达;OSCC中FHIT蛋白缺乏或减少的比率为17%(11/64),与正常组、癌前病变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与OSCC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FHIT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癌在世界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在我国居恶性肿瘤之首。正常胃粘膜上皮转化成癌是一个多步骤的发展过程 ,涉及多种癌基因的表达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现对胃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在胃癌组织中呈异常表达的癌基因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 ,胃癌的发生涉及到C -erbB - 2、ras、bcl- 2、C -met、C -myc、mdm2等多种癌基因 ,而且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基因的表达改变 ,这些癌基因的表达改变影响着胃癌的生物学和临床变化。1.1 C -erbB - 2基因 C -erbB - 2基因 (又称HER -2 /neu)定位于 17q2 1,编…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我国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人们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正在不断深人,目前研究的热点是抑癌基因和癌基因。正常情况下,这些基因具有一定的功能,当这些基因发生了等位基因的丢失、杂合性丢失或突变后,就会促进胃癌的发生,并在胃癌的不同发展阶段起着不同作用.l抑癌基因与胃癌1.IP53基因与胃癌P53基因最初是作为猿病毒40(SV40)大T抗原形成的紧密复合物被确认的。人P53定位于门号染色体短臂17P13.1大约20kb的DNA区域内,由11个外含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转录成2.skbmRNA,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