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rarin,Pue)对新生鼠缺氧缺血后学习记忆的远期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Con组);葛根素组(Pue组).各组分别于8周龄时Morris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于3、4周和8周龄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NR2A和NR2B在海马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神经元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建立新生SD大鼠HIBD模型,每组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MSCs治疗组(M组)和丹参+MSCs治疗组(DM组)。观察缺氧缺血组28d内生存情况;检测缺氧缺血前2h,缺氧缺血后12h、24 h,3、7、14、28d各时间点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Bax、Bcl-2蛋白的表达。移植后28d进行大鼠迷宫行为学实验。结果 DM组较C组和M组比较,Bax表达明显下调(〈0.05),而Bcl-2表达显著上调(〈0.05),生长发育和生存情况明显好于后两者。迷宫实验显示结论:丹参合并MSCs改善了新生大鼠HIBD后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其空间记忆能力。结论丹参合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减少Bax的产生,发挥对新生鼠HIBD时的脑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局灶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Pue治疗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ue治疗组及脑缺血组BDNF阳性细胞数,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及Pue治疗组B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加。且Pue治疗组阳性细胞数又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Pue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内源性BDNF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淀粉样β蛋白(Aβ1-40)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Bax和bcl-2的表达的影响及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的干预作用。方法:将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制作大鼠AD动物模型。分别予电刺激小脑顶核、齿状核。28d后进行水迷宫试验,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与假手术组(SC)比较,每天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增长(P〈0.05),海马bcl-2阳性细胞光密度明显减少(P〈0.05),Bax阳性细胞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小脑顶核电刺激(FNS)组与AD组比较,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海马bcl-2阳性细胞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Bax阳性细胞光密度明显减少(P〈0.05),齿状核刺激(DNS)组无此作用。结论:FNS可部分改善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表达和降低Bax表达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氯胺酮麻醉对新生鼠成年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12只出生1周SD大鼠,随机分为氯胺酮麻醉(Ket)组和生理盐水对照(Ns)组。Kct组腹腔注射50mg/kg氯胺酮;Ns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利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实验,获取大鼠对水迷宫的学习和记忆获取能力以及对平台空间位置的记忆保持能力的相关数据,并行组间比较。制备大鼠海马脑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Ket组大鼠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活动总路径缩短(P〈0.05)。海马脑片观察显示,Ket组促凋亡因子Bax表达较Ns组明显;两组问抑凋亡因子Bcl-2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新生鼠的脑发育期使用氯胺酮,其成年后的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均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供,60 min 后拔出栓线造成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素预处理组在缺血前1 h 腹腔注射葛根素(100 mg/ kg )。脑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HE 染色法观察海马 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 CA1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 HE 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葛根素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使海马 CA1区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05)。结论缺血前1 h 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AD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双侧海马注入Aβ25-35建立A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内关”、“大椎”,接韩式疼痛治疗仪治疗,Morn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区Bcl-2、Bax的平均光密度表达.结果 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且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ax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且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电针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米氮平对抑郁症大鼠模型学习记忆、海马凋亡蛋白Caspase-3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异常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和治疗组,制备抑郁症模型及米氮平治疗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评价学习记忆,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方法分析海马Caspase-3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目标象限内游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海马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目标象限内游动时间较抑郁组增加,海马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抑郁组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抑郁组升高(P均<0.05)。结论 抑郁症大鼠学习记忆力下降、海马Caspase-3蛋白异常高表达、海马Bcl-2蛋白异常低表达,米氮平使抑郁症大鼠学习记忆力、海马Caspase-3蛋白表达、海马Bcl-2蛋白表达逆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大鼠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海马脑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海马脑片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模型;分为正常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H/R)组、PHC 2μmol/L(PHC2组)、PHC 10μmol/L(PHC10组)、PHC 50μmol/L(PHC 50组)、Sco 50 μmoL/L(Sco50组),测量各组LDH释放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海马CA1区Bax、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PHC各组LDH释放率均较H/R组下降,以PHC50组效果最好(P〈0.01)。PHC50组Bcl-2阳性细胞的表达和Bcl-2/Bax比值均较H/R组升高,Bax和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均较H/R组降低(P〈0.01)。Sco50组Bcl-2阳性细胞的表达和Bcl-2/Bax比值也较H/R组升高,Bax和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均较H/R组降低(P〈0.01)。结论PHC可能通过减少LDH释放和Caspase-3、Bax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减轻大鼠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海马脑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后移植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2-AO法制作VD大鼠模型;经Y型电迷宫筛选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PBS移植组(n=8)、BMSCs移植组(n=8)、BMSCs源内皮细胞移植组(VECs移植组,n=8);移植30天后Y型电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处死大鼠,大鼠脑切片检测VEGF蛋白表达、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结果 VECs移植组、BMSCs移植组、PBS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移植后30天各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VECs移植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优于BMSCs移植组(P〈0.05);VECs移植组VEGF阳性细胞多于BMSCs移植组(P〈0.05);VECs移植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高于BMSCs移植组(P〈0.05).结论 BMSCs源内皮细胞移植町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VEGF蛋白表达和保护海马区神经元,显著优于BMSCs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分别是:假手术组、HIBD组、HBO干预组(HBO HIBD).基于Rice法制作HIBD模型,HIBD HBO组大鼠在HIBD后1 h应用2.5 ATA(1 ATA=100 kPa)的高压氧进行一次性治疗,治疗时间为1.5 h.在大鼠6周龄时,应用抑制性回避实验评价其短时程记忆功能,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8周龄时的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9周龄时灌注取脑,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死亡和丢失情况.结论 在抑制性回避实验中,各组大鼠在学习期跳台潜伏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测试期,HIBD HBO组大鼠的跳台潜伏期长于HIBD组(P<0.05);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HIBD HBO组大鼠无论在定位航行实验中还是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均比HIBD组表现良好,在定位航行实验中,各组大鼠的寻台潜伏期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而逐渐缩短,而HIBD HBO组的平均寻台潜伏期比HIBD组短(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无论是站台区探索时间还是穿越站台区的次数,HIBD HBO组均优于HIBD组(P<0.05).HIBD HBO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变化比HIBD组轻,且损伤侧的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没有明显的死亡和丢失.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1 h给予单次高压氧(2.5 ATA,1.5 h)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功能,同时也可以减轻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的坏死与丢失.  相似文献   

12.
新生鼠缺血脑组织MMP-9、TIMP1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血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system-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方法:75只7 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结扎术建立脑缺氧缺血组模型,24 h后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新生大鼠缺血脑组织MMP-9、TIMP1表达水平。结果:MMP-9、TIMP1在三组脑组织中均有表达,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缺血脑组织MMP-9、TIMP1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模型组缺血脑组织MMP-9与TIMP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MMP-9与TIMP表达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MP-9、TIMP1在新生鼠缺血脑组织表达明显增加,可能参与新生鼠缺血脑组织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麻黄碱(ephedrine,EPH)埘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海马神经细胞调亡及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新生SD大鼠(7日龄)按随机数宁表法分为麻黄碱组(EPH组)、对照组(Con组)和假于术组(Sham组).分别于HIBD后6、12 h,1、3、7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符组大鼠bcl-2蚩白和bax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HIBD后4周 Morris水迷宫测试其学爿记忆能力.结果 EPH组bcl-2表达较Con组显著增高,1 d时达到高峰,3 d后逐渐下降;bax蛋门表达较Con组明显降低,1 d时最低;各组平均潜伏时间均逐渐缩短,EPH组3-5 d时平均潜伏时间较Con组明显缩短.EPH组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比均高于Con组.结论 麻黄碱可使新牛大鼠HIBD后海马bel-2蛋白表达增加和bax蛋白表达减少,并能提高远期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验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尿与脑组织8-iso-PGF2a相关性,尿8-iso-PGF2a能否作为监测早期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生化指标及NAC的治疗效果。方法:7d龄SD新生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缺血组和NAC组。NAC组给予NAC 0.1mg.g-1.d-1,于缺氧缺血前3d灌胃,共3d,缺氧缺血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相应处理。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尿与脑组织8-iso-PGF2a含量。结果:缺氧缺血组尿和脑组织含量分别为(101.5±22.8)ng.mmol-1.cr-1和(237.2±11.3)ng/g,明显高于对照组(26.5±11.6)ng.mmol-1.cr-1和(90.8±18.7)ng/g(P<0.01),NAC组(40.1±9.9)ng.mmol-1.cr-1和(110.5±12.4)ng/g,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尿与脑组织8-iso-PGF2a水平相关(r=0.823,P<0.01)。结论:急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尿8-iso-PGF2a含量增加,NAC能有效降低尿8-iso-PGF2a水平,可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皮层神经元缺氧诱导因子-lot(HIF-1d)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的关系。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组和缺氧/缺血组,在缺氧或缺氧/缺血后3、6、12、24、72h断头取脑,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层神经元HIF-10t、P53及Bcl-2表达情况。结果:单纯缺氧组和缺氧/缺血组大鼠脑组织HE染色显示:脑皮层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于24h时损伤最重,细胞溶解缺失明显;皮层HIF-lot于缺氧/缺血后3h表达升高,12h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皮层P53表达高峰较HIF-lot推后,24h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Bcl-2表达规律与HIF-la一致。假手术组P53/Bcl-2值约等于1;单纯缺氧组和缺氧/缺血组3、6、12h3个时间点上P53/Bcl-2值小于1,24、72h2个时间点上P53/Bcl-2值大于1。结论: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HIF-lOL参与了对P53及Bcl-2的调控,在缺氧损伤早期可能具有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年大鼠脑功能影响及其在脑组织中的迁移、分化过程,探讨h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大鼠随机分为hMSCs移植组(n=18)、移植对照组(n=18)、模型组(n=6)和假手术组(n=6).前3组均建立幼年Wistar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3 d后hMSCs移植组缓慢注射约5×105 个hMSCs至大鼠的左背侧海马,移植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未移植.其中hMSCs移植组和移植对照组又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移植后0 d、3 d、1周、2周(均n=3)和4周(n=6)处死.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于造模后31 d(即移植后4周)处死.大鼠处死前均行交替电刺激Y迷宫行为学实验,处死后取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hMSCs移植组和移植对照组大鼠同时还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MSCs在脑内的分布.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SCs移植后1周主要沿脑室系统迁移,部分沿胼胝体向对侧迁移,移植后4周细胞沿脑室向周围实质迁移,广泛分布于脑组织.Y迷宫实验显示hMSCs移植组总错误次数(TE)明显少于移植对照组(5.00±2.82 vs 12.67±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MSCs移植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显著优于移植对照组.H-E染色结果显示hMSCs移植组大鼠脑组织损伤较移植对照组及模型组轻.结论:hMSCs脑内移植后可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迁移,且hMSCs移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损伤脑组织和脑功能的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分化情况,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实验大鼠的远期行为学变化.方法: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bFGF干预组,建立HIBD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缺氧处理),分别于术后5、10、14、21 d取脑,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表达,并应用Y-迷宫法进行行为学测定.结果: 缺氧缺血组及bFGF干预组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于术后10、14 d较5 d时有所升高(P<0.05),21 d下降至5 d时的水平.与假手术组及缺氧缺血组比较,bFGF干预组于HIBD后各个时间点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均有所增加(P<0.05).Y-迷宫测试显示bFGF干预组学习记忆能力较缺氧缺血组有所提高(P<0.05).结论: 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存在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现象,bFGF能够促进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并可以改善大鼠后期行为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郑晓梅  刘亮  李小刚 《重庆医学》2011,40(17):1671-1674
目的探索载脂蛋白J(ApoJ)及补体C3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ICH)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雄各半Sprauge-Dawley(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ICH组。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建立大鼠ICH模型,于建模后3、61、2 h以及1、3、5、7 d 7个时间点处死大鼠。用干湿质量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RT-PCR检测ApoJmRNA及补体C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ICH组ApoJ、补体C3 mRNA的表达水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补体C3、ApoJmRNA的表达分别于ICH后36、h开始增强;ICH组ApoJ、补体C3 mRNA表达水平、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758,P<0.05;R=0.702,P<0.05),ApoJmRNA与补体C3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补体系统参与了大鼠ICH后脑水肿的形成及神经元的损伤;ApoJ可能通过抑制补体激活而发挥ICH后机体内源性应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甲钻胺联合葛根素用药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甲钻胺组、葛根素组、甲钻胺葛根素联合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监测大鼠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组织切片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并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葛根素组及两药联合组大鼠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甲钻胺及甲钴胺葛根素联合组可升高SOD活性,减少MDA生成(P〈0.05)。结论:甲钴胺、葛根素对DPN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以联合用药组作用最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坐骨神经组织SOD活性,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单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 ischemicbraindamage,HIBD)动物模型 ,研究HIBD时脑中谷氨酸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 7日龄Wistar大鼠 5 6只 ,建立HIBD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 2 4、4 8、72h组和HIBD 2 4、4 8、72h组及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 ,制模前观察每只大鼠的夹尾左旋及翻身能力。各组于规定时刻断头处死 ,留取脑标本检测 :HE或阿新兰 (Alicanblue)染色观察脑形态学改变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电化学检测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脑谷氨酸 (glutamate ,Glu)含量 ;流式细胞仪 (flowcytometry ,FCM )检测脑同一区域凋亡细胞计数。结果制模前各组大鼠行为检查均正常 ;制模后 1hHIBD各组 15只不能翻身 ,19只出现夹尾左旋 ,两者均有 11只。与同时刻假手术组比较 ,HIBD各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 ,树突减少或消失 ,脑软化灶形成 ,小胶质细胞增生 ,以 72h组最明显 ;HIBD 4 8h组Glu含量明显升高 ;HIBD各组凋亡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P均 <0 .0 5 )。结论缺氧缺血损伤了大鼠的运动中枢 ,缺氧缺血后 4 8h脑中Glu含量的短暂升高与脑组织病理损害、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提示脑中Glu含量的升高在HIBD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降低脑中Glu含量是改善HIBD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