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胃癌中Hsp90α和p53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慧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7-28,31
目的:研究Hsp90α及p53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胃癌中Hsp90α和p53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Hsp90α及p53的表达。结果:Hsp90α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0%(21/30)、60.0%(12/20)、30.0%(6/20)。p53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3%(19/30)、10.0%(2/20)、5.0%(1/20)。胃癌中Hsp90α及p53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 胃癌中Hsp90α及p53表达的关系:56.7%(17/30)的胃癌Hsp90α、p53均为阳性,23.3%(7/30)的胃癌Hsp90α、p53均为阴性,13.3%(4/30)的胃癌Hsp90α阳性但p53阴性,6.7%(2/30)的胃癌p53阳性但Hsp90α阴性,Hsp90α及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sp90α及p53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胃癌组织中Hsp90α及p53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胃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异型增生及胃腺癌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1.1%、40%和43.3%.胃腺癌组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轻-中度异型增生组间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重度异型增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16蛋白阳性率在胃腺癌组、重度异型增生、轻-中度异型增生、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分别为36.7%、40%、85.7%、83.3%和100%;在19例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病例中,18例p16蛋白缺失.结论 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其在胃癌蛋白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胃癌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p73、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青  滕红  尹鲁皖  马明立 《实用全科医学》2007,5(4):317-318,F0003
目的探讨p73、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胃癌、2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胃溃疡和20例胃黏膜异型增生中的p73、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中p73、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8%、54.76%,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黏膜异型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黏膜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07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黏膜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p73、p53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p73、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Mad2和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6例胃癌组织中Mad2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中Mad2的阳性率51.2%,胃癌中阳性率83.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正常胃黏膜P16的阳性率87.2%,胃癌中阳性率47.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且p16和Mad2蛋白的表达均随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结论 Mad2和p16基因表达的异常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p21和p53表达的相互关系,以探讨HP感染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所有活检标本均经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包括胃癌42例,不典型增生23例,肠上皮化生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4例及正常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标本中p21及p53的表达,以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HP,结果: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组织HP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胃癌略高于正常组织,其中非贲门部胃癌(61.9,13/21)明显高于贲门部胃癌(28.6%,6/21)(P<0.05),p21及p53在各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胃癌66.7%和64.3%,不典型增生47.8%和43.5%,肠上皮化生30.8%和23.1%,萎缩性胃炎21.4%和21.4%,而浅表性胃炎及正常组织均为0。HP阳性组的p2和p53的阳性率在胃癌,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组织均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HP感染与p21和p53过度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P感染可能参与了ras癌基因激活和p53基因的突变而引起胃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蛋白(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检测60例术前未经化疗的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37例,阳性率61.7%;而p53阳性率51.7%(31/60);Survivin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Survivin在p53阳性和阴性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80.6%(25/31)和41.4%(12/29),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urvivin高表达导致凋亡抑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突变型p53基因因丧失了对Survivin负反馈调节,在这一过程中起协同作用;Survivin与p53一样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p16和p53蛋白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抑癌基因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NHL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儿童NHL患者和12例对照组儿童病理组织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NHL患儿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阳性率与NHL患者的多位点淋巴结外侵犯、血清LDH增高呈负相关(P〈0.05),与病理高度恶性、临床分期晚、B状态呈非常明显负相关(P〈0.01);p53蛋白的表达与NHL病理分类及临床特征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NHL患者p16、p53蛋白表达率较低,p16蛋白阴性表达与儿童NHL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73、p63和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93例NSCLCp73、p63和p53的表达并对其与年龄、性别、吸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53、p63和p73在正常肺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25%和12.5%,在NSCL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54.8%和71%,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63表达阳性率与肺癌的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肺鳞癌组织p63随分化程度降低表达增强(P〈0.05)。结论:p53、p63和p73均参与了NSCLC的发展、浸润和转移,可作为了解NSCLC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p16改变对胃癌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胃癌和30例慢性胃炎标本中p53和p16的表达。结果慢性胃炎标本中p53中有2例阳性,阳性率为6.7%。胃癌中p53有32例阳性,阳性率为53.33%,两者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p16在慢性胃炎标本中有16例阳性,阳性率为53.33%,胃癌中50例阳性,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慢性胃炎(P<0.05)。结论p53过表达与胃癌发生之间存在不一定的联系,但对胃癌的发展、侵袭影响不大。P16在胃癌发生中可能受某些癌基因的反馈调节而过度表达,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上皮化生、胃不典型增生、胃腺癌标本各40例,以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作为对照。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L型的感染情况;应用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上述组织的癌基因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的表达,检测Ki-67和p53等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腺化生、胃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的Hp-L型阳性率分别为22.5%、40.0%、65.0%和55.0%,除胃癌组外其他病变组Hp-L型阳性率呈逐渐增高趋势。Hp-L型阳性组的skp2mRNA、Ki-67和p53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p-L型感染可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上皮化生→胃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与胃癌的发生相关。其促进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可能涉及上调skp2、Ki-67和突变p5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p53表达在胃癌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81例临床标本(慢性浅表性胃炎29例、萎缩性胃炎13例、胃炎伴异型增生21例、胃癌18例)的bcl-2、bax、p53蛋白表达。结果: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无bcl-2表达,异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5%,胃癌组为20%,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加趋势;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为83.3%,萎缩性胃炎组为64.3%,异型增生组为60%,胃癌组为46.7%,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减少趋势;p53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无表达,在异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20.6%,胃癌组为42.4%,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凋亡抑制,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逐渐受抑而抑凋亡基因的表达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金小萍  齐洁敏 《河北医学》2003,9(6):507-508
目的:探讨p53、c-erbB-2基因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粘膜病变中的p53、c-erbB-2蛋白表达。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p53、c-erbB-2蛋白无表达;慢性萎缩性胃炎p53、c-erbB-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20%;早期胃癌组织中分别为50%、41%;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3%、76.7%。结论:p53、c-erbB-2基因协同作用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上皮内瘤变(IN)、胃癌患者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OX-2、p53的表达,组织学改良 Giemsa 染色联合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检测 Hp,分析各病变组 COX-2、p5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 Hp 感染的关系。结果:各组黏膜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及 Hp 感染率差异显著(P =0.000),其中胃癌组各指标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Hp 感染阳性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60.3%,Hp 感染阴性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9%、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p 感染伴 COX-2和/或 p53表达阳性均为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 =12.366,25.394,22.516,P <0.05)。结论:Hp 感染,COX-2、p53阳性表达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可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指标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5例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活检组织中HP感染,p2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2)HP阳性组p21阳性率(49.1%)明显高于HP阴性组(14.6%)(P<0.01),且p21蛋白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3)检测p53突变体,HP阳性组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亦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且HP阳性组p53蛋白表达率(42.6%)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HP感染在癌前病变及胃癌病变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胃癌中抑癌基因p16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探讨Hp感染与抑 基因p16表达水平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7例原发性胃癌,54例慢性胃炎和15例对照组病人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Hp感染,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及良性病变中p16基因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中Hp感染率为49.1%,胃癌,慢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各型胃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P16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IP<0.01,P<0.01),Hp感染与p16基因过度表达相关(P<0.01),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促进抑癌基因p16异常表达导致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对206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包括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进行p53蛋白表达的分析。结果:正常胃黏膜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中未见p53蛋白的表达;肠上皮化生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异型增生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肠上皮化生,而显著低于胃癌组织。结论:p53基因突变是胃癌发展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疣状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6例胃癌、56例癌旁组织、60例疣状胃炎和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组织中p16基因的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表达顺序由低到高分别为胃癌→癌旁组织→疣状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P1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疣状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而疣状胃炎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但癌旁组织和疣状胃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p16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向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蓉  赵梦云  张永红  李荣 《海南医学》2013,24(20):2968-296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胃炎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p16在疣状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各40例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各组值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 p21在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及胃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0、22.5%、35.0%、60.0%,疣状胃炎的p21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低于胃癌,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萎缩性胃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在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及胃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90.0%、50.0%、45.0%、17.5%,疣状胃炎组p16阳性率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明显高于胃癌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萎缩性胃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s基因激活后形成的p21蛋白及抑癌基因p16失活可能参与疣状胃炎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周长玉  高歌  董英 《吉林医学》2001,22(6):328-329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 ,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抑癌基因 p16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 2蛋白的表达 ,探讨Hp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86例Bcl- 2、p16蛋白表达情况 ,其中 2 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 4例萎缩性胃炎、12例浅表性胃炎 ,用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Hp感染 12例 (12 / 2 0 ,6 0 % )。Bcl- 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p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Bcl- 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5 )。p16在慢性胃炎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P <0 0 5 )。Hp阳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的p16阳性表达率低于Hp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在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存在p16基因表达低下 ,Bcl- 2蛋白表达增加 ,Hp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