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作用。方法 分离25例正常人及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在HbcAg及不同浓度IL-18刺激下培养72h,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IFN—γ的含量。结果 单独PHA刺激下IFN—γ的水平在正常对照组较慢性肝炎组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单独HBcAg刺激下IFN—γ的水平在慢性肝炎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HBcAg联合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下,慢性肝炎组的IFN-γ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而HBeAb阳性患者组的IFN—γ的水平较HBeAg阳性患者组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在慢性肝炎组中随着IL-18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强的趋势。结论 IL-18能够促进慢性乙肝患者PBMC产生大量的IFN—γ,因此在调节免疫功能和增强机体杀伤病毒感染细胞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急性乙型肝炎66例,慢性乙型肝炎68例,8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 24例、B 37、C 25)及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IL-18和IL-10水平。结果急、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急、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IL-18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下降(P<0.01);Child-Pugh A、B、C级三组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和IL-10水平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和IL-10呈负相关(P<0.01)。结论检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可作为监测病情演变的可靠指标之一,并为临床设计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肝(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中IL-18水平,探讨IL-18在CHB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分离CHB病人PBMCs,在LPS刺激下培养48h,ELLSA法测定上清液中IL-18、IFN-γ水平。结果:随着炎性活动的加重,CHB病人IL-18、IFN-γ水平上升,但均较正常对照组低,且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结论:IL-18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节调及炎症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SLE)肾损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及ELISA法测定了20例SLE患者(其中10例伴有肾损、10例无肾损)及1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IL-18 mRNA和血清IL-18蛋白水平。【结果】SLE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健康对照组PBMC的IL-18 mRNA表达分别为1.35±0.30、0.91±0.27、0.69±0.17。SLE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蛋白水平分别为:(799±237)pg/mL、(163±53)pg/mL、(114±39)pg/mL。SLE肾损患者血清IL-18蛋白、PBMC的IL-18 mRNA平均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非肾损SLE患者显著增高;SLE非肾损患者血清IL-18蛋白、PBMC的IL-18 mRNA表达水平也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的过度表达可能在SLE特别是狼疮性肾损害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SLE)肾损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及ELISA法测定了20例SLE患者(其中10例伴有肾损、10例无肾损)及1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IL-18 mRNA和血清IL-18蛋白水平。【结果】SLE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健康对照组PBMC的IL-18 mRNA表达分别为1.35±0.30、0.91±0.27、0.69±0.17。SLE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蛋白水平分别为:(799±237)pg/mL、(163±53)pg/mL、(114±39)pg/mL。SLE肾损患者血清IL-18蛋白、PBMC的IL-18 mRNA平均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非肾损SLE患者显著增高;SLE非肾损患者血清IL-18蛋白、PBMC的IL-18 mRNA表达水平也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的过度表达可能在SLE特别是狼疮性肾损害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同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高复制,抗-HBc阳性与抗-HBc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ALT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18水平。把患者分为抗-HBc阳性组和抗-HBc阴性组,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定量、ALT和IL-18水平测定。结果:两组HBV-DNA复制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ALT活性抗-HBc阳性组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两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HBc阳性组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血清IL-18水平与ALT呈显著正相关(r=0.601,P<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炎性损伤过程,血清IL-18可作为判定乙型肝炎免疫状态及活动性监测的一项指标,对指导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晓阳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1):21-22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发的慢性炎症。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积极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IL-12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及B淋巴细胞对细菌及细菌产物及细胞内寄生物发生反应而产生。IL-18是Thl细胞和脾细胞APC在可溶性抗原存在时相互作用内源释放出来的,0kamara等发现肝Kuffer细胞IL-18 mRNA有高表达,但单核细胞只有当LPS刺激后才有高表达。IL-12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IL-18的检测报道较少,且都局限于慢性乙型肝炎及HBsAg携带者,而急性肝炎目前未见报道。MaruyamaT等报道,IL-18在PBMC中的表达与病情活动直接相关,随着病情缓解IL-18的表达下降,在活动期,IL-18的表达水平趋于正常。我们检测了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HBsAg携带者及正常人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8水平,并探讨其与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4(IL-4)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治疗组,全部常规治疗,正常健康对照组32例,记录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数,采用ELISA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龈沟液(GCF)及血清中IL-6、IL-22及IL-4的含量,并讨论与临床指数的相关性。结果:IL-6、IL-22及IL-4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12周接近正常对照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L-6、IL-22及IL-4含量与牙周探诊深度(PD)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线性显著相关(P均<0.05),与菌斑指数(PⅡ)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线性显著相关(P均>0.05);IL-6与IL-22、IL-4与IL-22分别比较,均有线性显著负相关(P均<0.05),IL-6与IL-4含量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线性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IL在牙周炎的免疫保护或免疫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8和IL-23分泌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联,以期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及临床治疗监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经检查确诊的43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IL-8和IL-23的分泌水平,并以36名正常健康人血清作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8和IL-23的浓度分别为(96.4±51.6)μg/L和(140.5±50.1)pg/ml,均高于正常健康人血清中IL-8[(81.2±29.2)μg/L]和IL-23[(47.1±8.5)pg/ml]的浓度(P<0.01),并且血清中IL-8和IL-23的表达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8和IL-23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和病理损伤密切相关,检测血清中IL-8和IL-23的分泌水平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监控提供了一个有应用价值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HBV感染者PBMC培养上清液IL-18水平的监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IL18的检测报道较少,且都局限于慢性乙型肝炎及HBsAg携带者,而急性肝炎目前未见报道。MaruyamaT等报道,IL18在PBMC中的表达与病情活动直接相关,随着病情缓解IL18的表达下降,在活动期,IL18的表达水平趋于正常。我们检测了急性乙型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胞内肿瘤坏死因子生成量和血清HBV DNA含量,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化进程中外周血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生成变化与血清HBV DNA含量关系.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分析方法和设门技术,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正常对照人群(11例)、慢性活动性B型肝炎患者(14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NF-α表达率、细胞内TNF-α水平,定量PCR检测HBV DNA滴度、酶法测定患者血清ALT水平.结果 HBV组外周血PBMCs TNF-α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胞内TNF-α量对照组和HBV组间无差别;实验组对照组淋巴细胞群TNF-α阳性细胞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然而胞内TNF-α的量对照组明显高于HBV组(P<0.01);实验人群CD14+细胞占PBMC总量的2.06%~5.82%,两组间无显著差别;HBV组CD14/TNF-α+细胞率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内TNF-α水平与对照组间无差别(P>0.05).HBV患者乙型肝炎慢性轻度组、乙型肝炎慢性中度组和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组观察的TNF-α相关指标中,CD14+/TNF-α+双阳性细胞占外周血CD14+细胞比率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慢性中度患者高于乙型肝炎慢性轻度组、对照组(P<0.01),乙型肝炎慢性轻度组与对照组间没差别.患者PBMCs、T细胞、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胞内TNF-α水平各项观测指标与血清HBV DNA拷贝数经统计分析均无相关性.结论随慢性肝炎乙型病情进展TNF-α生成细胞增高,以慢中型、原发性肝癌较高,慢肝轻度次之,TNF-α生成量与血清HBV DNA拷贝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在MP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MPP患儿60例,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6、IL-10和h-CR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PP急性期患儿血清IL-6、IL-10和h-CRP水平明显增高,MPP恢复期显著降低(P<0.01);MPP急性期血清IL-6、IL-18水平与hs-CRP正相关(P<0.05);血清IL-6与IL-18与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IL-18和h-CRP等炎性介质参与了MP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血清IL-6、IL-18和hs-CRP水平有助于MP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探讨sICAM-1I、L-18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IL-1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698.64±270.14)I、L-18(45.94±4.33)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ICAM-1(214.62±72.31)(P<0.01)I、L-18(5.13±3.24)(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4464,P<0.01)。结论:sICAM-1I、L-18可能参与慢性肝炎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同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 DNA高复制,抗HBc阳性与抗HBc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ALT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18水平。把患者分为抗HBc阳性组和抗HBc阴性组,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V DNA定量、ALT和IL18水平测定。结果:两组HBV DNA复制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ALT活性抗HBc阳性组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两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HBc阳性组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血清IL18水平与ALT呈显著正相关(r=0.601,P<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炎性损伤过程,血清IL18可作为判定乙型肝炎免疫状态及活动性监测的一项指标,对指导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IL-8、IL-10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戌年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1):30-32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IL-8、IL-10与HBVDNA、ALT水平,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机理,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离72例CHB临床血清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HBVDNA含量;用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清IL-8、IL-10水平,以16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为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CHB患者IL-8、IL-10明显升高,IL-10在HBVDNA阳性组高于HBVDNA阴性组,IL-8在ALT异常组明显高于ALT正常组。结论血清IL-8水平的升高与肝损害程度有关,IL-10水平升高与HBVDNA持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rhIL-24刺激PBMC产生IFN-γ、IL-6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4(rhlL-24)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的刺激效应。方法 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含有rhlL-24的CHO细胞表达上清刺激48 h、72 h,取其刺激PBMC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IFN-γ和IL-6含量。结果 加含rhlL-24的CHO细胞表达上清的实验组上清中IFN-γ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rhlL-24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和IL-6具有刺激效应,说明rhlL-24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功能。导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