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和普通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均能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的疗效更优一些。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卒中单元模式规范治疗及管理,治疗组在卒中单元模式规范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施治。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除言语外的各项神经功能缺损(意识、感觉、面瘫、上肢、下肢、步行能力)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外科整合在卒中单元救治中的优越性,并观察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近期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一脑系科,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化卒中医疗网络体系。将符合标准的81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治疗组(A组)及以往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意识障碍程度、并发症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差异,并对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结果A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意识障碍程度评分及近期临床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均〈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B组(P〈0.01),而且A组每提高患者的一个功能单位,所需的费用较B组患者明显减少。结论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在卒中单元救治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采用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高压氧组,均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组早期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给予规范的综合康复治疗,卒中单元+高压氧组在卒中单元的基础上加上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后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高压氧组ESS评分及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卒中单元+高压氧组ESS评分及BI评分显著高于卒中单元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金纳多注射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加用金纳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脑卒中严重程度评分(FMA)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DS评分显著下降、FMA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N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脑卒中严重程度具有显著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2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疗程均为12 d。观察给药前后临床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内皮素(ET-1)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90.4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ET-1、NO水平均下降,且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病辨证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2%,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的辨病辨证方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喻维 《华中医学杂志》2006,30(3):189-19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及其不同部位发生心电图(ECG)改变的特点.方法 对123例脑梗死和89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缺血性卒中组中传导阻滞和心房扩大的发生率较出血性卒中组明显增高(P〈0.05),而出血性卒中组中心肌缺血、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组(P〈0.05).脑叶卒中ECG改变明显高于基底节组和其它部位组(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电图异常与卒中部位、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ECG改变的类型有明显差异,脑叶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时间窗内给予介入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8.4%和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7%和62.1%(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模式下持续综合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病死率、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评价(NIHSS)、社会功能评价(OHS)等指标,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OH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持续综合治疗能减少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卒中单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即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神经细胞营养剂和西医对症治疗,以及西医心理治疗、语言康复、肢体功能康复。治疗组予中医特色卒中单元———在组织管理上,参照正规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实施形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整合最有效的中医资源,强调团队合作,明确工作任务;在治疗措施上,除了对患者实施脑卒中的上述西医常规治疗外,给予中医学的经典方药、中医心理疗法、养生保健指导、传统康复技术。2组按此方案治疗28 d。结果治疗28 d 后,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BI)评定、抑郁自评量表(SDS)上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P <0.05。结论中医特色卒中单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联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联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期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患者在联合卒中单元病房内治疗,B组普通病房治疗。观察治疗14、9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天后两组NIHSS、BI比较P<0.05,90天后临床有效率A组为92%,B组为89%,P<0.01;生活能力mR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联合卒中单元病房内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红莲  张志民 《四川医学》2009,30(2):181-18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加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仅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给予临床疗效评定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治疗组第3、4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予常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分别为(6.82±2.34)分和(8.94±2.48)分,均较治疗前的(14.71±4.68)分和(14.85±4.37)分显著下降,FMA、SS-QOL评分分别为(63.52±25.78)分、(143.82±18.01)分和(45.24±18.72)分、(135.22±15.53)分,均较治疗前的(25.48±11.38)分、(120.31±15.56)分和(24.67±12.25)分、(122.83±14.48)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按常规治疗时连续服用6周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therl指数评定,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抑郁评定(HAM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Fugl-meyer评分,bathle指数评分,FCA运动功能,FCA认识功能评分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提高康复治疗的疗效,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能反映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药综合干预特色和优势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纳入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及中医辨证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及中药安慰剂进行干预。在入组治疗后第7、14、21、28天以及随访3个月后的5个时点分别进行指标评定。指标有中医证候指标(简称ZH)、格拉斯哥昏迷评定(Glasgowcoma standard,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functional failure,NF)、生活能力状态(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r index,BI)、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index,QLI)和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结果:共纳入404例患者,试验组199例,其中阳类证178例,阴类证21例,对照组205例,其中阳类证165例,阴类证40例。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愈显率(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为86.5%,对照组为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的反应度表明GCS评分对病人的敏感性从第7天开始升高,至第14天、21天对全部病人敏感。NF的反应度在第14天、21天、28天对全部病人的敏感性较高。BI指数评分在第21天对轻度、中度病人敏感,随访3个月后对轻度病人敏感。QLI评分在第21天对轻度、中度病人及随访3个月后的轻度病人敏感。FAQ评分在第21天、随访3个月后对轻度病人敏感。ADL评分在第28天对所有病人及随访3个月后的轻度病人敏感。在第0~7天、14天、28天,ZH评分对全部病人的反应度均较好。主成分分析显示上述7个指标在发病时(第0~7天)、第21天及随访3个月后都能较好地反映中风病人的病情并评价出血中风病人的疗效,其中ZH评分和FAQ评分在第28天的贡献度更大。结论:对于出血中风急性期病人,所选择的7个指标(GCS、NF、BI、QLI、FAQ、ADL、ZH)均有较好的反应度,其中第21天的反应度最好。ZH评分会随病情波动,相对于其余指标更符合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上海长海医院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救治情况,探讨脑卒中中心成立后对于院内卒中救治的成效。方法 自2013年9月成立脑卒中中心并执行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救治流程后,我们建立了卒中应急小组,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入急救绿色通道,进行快速影像学评估、溶取栓小组制定救治方案、溶栓及取栓后患者进入卒中单元等治疗措施和流程。定期开展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各个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结果 建立应急流程后,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及取栓救治数量明显增加,从发病到呼叫会诊时间明显缩短,溶取栓人数明显增加,心内科及心胸外科患者最多见,其中房颤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急性期救治流程建立后,院内卒中溶栓及取栓人数明显增加,其中,心内科及胸外科术后的最多见,考虑和这两个科室病种的特殊性相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发科室),自从救治流程建立后,每年院内卒中溶栓及取栓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与加强了相关科室的联系及交流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杜雪梅  黄铮铮 《西部医学》2012,24(6):1092-1094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术后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0例静脉注射灯盏花素,对照组10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积分、血栓分型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临床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改善临床积分方面效果更为显著(P〈0.01)。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方面治疗组tPA水平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P〈0.05),ET-1水平、PAI活性、PL活性、AT-Ⅲ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灯盏花素治疗组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而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鼻黏膜出血和注射部位血肿等不良反应。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