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的比例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建立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用FACS检测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处理后荷瘤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及其CD4亚群和CD8亚群的比例变化;体外增殖实验观察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FACS检测T淋巴细胞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处理组荷瘤小鼠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其中CD4+T细胞比例变化最显著,并且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IFN-γ的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术可以较单一热疗方法更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MA)对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B16-BL6黑色素瘤皮下移植模型;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微波消融后荷瘤小鼠瘤内浸润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的表达;ELISA法检测微波消融对肿瘤内T细胞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环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结果微波消融组小鼠肿瘤内辅助性T细胞(Th)、杀伤性T细胞(CTL)比例显著增高,且肿瘤内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MHC-Ⅰ分泌显著上调。结论微波消融有效增加CTL比例,并增强局部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波消融后瘤体内注射树突状细胞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肿瘤的效果。方法建立BALB/C小鼠皮下骨髓瘤模型。微波消融肿瘤后瘤体内注射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24 h后于注射树突状细胞相同位置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3、5、7天测量肿瘤体积,第7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切片组织病理。与对照组比较免疫功能和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小鼠的外周血CD8+淋巴细胞比例比对照组和消融组增高(P〈0.05),并且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可见T淋巴细胞浸润增加;治疗组肿瘤体积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恶性肿瘤经微波热消融后可以暴露肿瘤抗原,联合体外培养的功能完善的树突状细胞可以有效建立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并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隐孢子虫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磁珠分离小鼠的树突状细胞,将树突状细胞与活体隐孢子虫一起培养,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树突状细胞表面标记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树突状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的情况。结果活体隐孢子虫能直接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并使其细胞表面高表达CD40、CD80、CD86,同时产生大量的IL-6、IL-12及TNF-α等细胞因子。结论树突状细胞参与了隐孢子虫宿主免疫过程,并在宿主对虫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肿瘤生长过程中DCs的功能是否存在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建立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用FACS分析荷瘤早、晚期时间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DCs的比例及其MHC-Ⅱ类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DCs的细胞因子IL-4、IL-10、IFN-γ和TNF-α的分泌情况;观察DCs对CD4^+T细胞增殖及对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与荷瘤早期相比,荷瘤晚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DCs的比例从11.76±2.3%增加到17.45±3.2%(p〈0.05);晚期DCs下调表达MHC分子及协同刺激分子CD86,而上调表达IL-4、IL-10;晚期DCs刺激CD4^+T细胞增值的能力明显减弱,并且对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的刺激作用也显著降低。结论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DCs的成熟度及其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刺激作用逐渐降低,这可能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部湿热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局部miRNA-7和miRNA-126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建立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局部湿热处理.28 d后,用Real-time PCR探针法分别检测肿瘤局部miRNA-7和miRNA-126的表达变化;同时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局部湿热处理组中肿瘤组织miRNA-7和miRNA-126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同时,肿瘤局部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湿热治疗可改变肿瘤局部中特定miRNAs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热休克蛋白60对小鼠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中重要炎性物质——热休克蛋白60(HSP60)体外对小鼠树突状细胞(mDC)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近交系C57BL/6J小鼠骨髓中提取mDC.体外培养成熟后分别与3、10/μg/ml mHSP60或PBS孵育24h.观察其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mDC表面标志;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mDC刺激功能;ELISA法测定MLR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mHSP60处理组较对照组.mDC突起增加明显;CD80及CD86表型显著增加;淋巴细胞刺激功能明显增强;上清液细胞因子IL-12、IFN-γ增加(P<0.01)而IL-4增加不明显(P〉0.05).IFN-γ/IL-4比值升高。以上变化mHSP60高剂量处理组较低剂量处理组更明显。结论 mHSP60体外可以促进mDC功能.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细胞因子对培养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从人外周血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前体的方法,研究细胞因子对DC体外增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人外周血经血细胞分离仪及Ficoll,ercoll等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的含DC前体细胞组分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培养或用GM-CSF及白细胞介素-4联合培养;光镜及电镜观察及ABC法免疫增减细胞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热剂量等级的微波消融治疗对诱发结肠癌小鼠T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荷瘤小鼠的结肠癌MC38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微波消融组,根据热剂量等级将微波消融组分为低(5 W、60 s),中(10 W、60 s),高(15 W、60 s)剂量组。于荷瘤9 d时,给予微波消融治疗,观察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给予微波消融处理后14 d,取小鼠脾脏研磨制成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的CD3+T、CD4+ T、CD8+ T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微波消融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高、中、低剂量组的CD3+T、CD4+T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的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增高显著(P<0.01)。四组间的CD8+T细胞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微波消融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高剂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特异性微小干扰RNA(siRNA)靶向抑制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酪氨酸蛋白激酶(Syk)的基因表达,阻断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阻断Syk所介导的细胞内及细胞间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Syk与DC之间的关系.方法 化学法合成21-23 bp的小鼠树突状细胞Syk基因siRNA片段A、B、C、D,用Lipofectamine 2000作为转染试剂,将siRNA片段转染哮喘小鼠骨髓来源DC,作用48 h后再与正常小鼠脾脏来源T淋巴细胞混合反应48 h,之后用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lL-13、IL-2和INF-γ)的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DC表达Syk蛋白的量,判断Syk基因是否被沉默,剔除无效片段.结果 siRNA片段A、C、D干扰组小鼠DC细胞Syk蛋白表达减少;B组没有明显变化,为无效片段.siRNA干扰组IL-4、IL-13的水平较未干扰组明显下降(P均<0.05),IL-2和INF-γ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yk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抑制Syk基因表达,可阻遏DC的抗原递呈作用以及活化、分化T淋巴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落新妇苷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落新妇苷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体外条件培养法得到小鼠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加入脂多糖刺激细胞成熟。落新妇苷(低浓度25 μg/mL、中浓度50 μg/mL、高浓度100 μg/mL)处理细胞后,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分子Ⅰa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表达;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内吞实验分析各组DC抗原吞噬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DC培养液上清白细胞介素12亚单位p40(p40 subunit of interleukin-12,IL-12p40)水平;氚-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中各组DC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MLR上清IL-2、IL-4、IL-10、γ干扰素水平。
结果:各组DC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脂多糖组相比,高、中、低浓度落新妇苷组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分子Ⅰa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明显降低,抗原吞噬能力明显升高,分泌IL-12p40明显减少,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下降(P〈0.05)。与脂多糖组相比,高、中、低浓度落新妇苷组MLR上清中IL-2和γ干扰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4、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落新妇苷(25、50、100 μg/mL)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DC的成熟,并对其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顺铂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癌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109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处理组(n=58)和对照组(n=51),均腹腔置管放尽腹水。处理组于腹腔内灌注顺铂后进行微波热疗,对照组单纯腹腔内灌注顺铂,2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两种方法对癌性腹水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结果处理组腹水消退率(74.14%)、KPS评分稳定率(77.59%)均高于对照组(60.78%、62.75%,P<0.05)。处理组6、12、24个月生存率(87.93%、67.24%、25.86%)均高于同期对照组(80.39%、50.98%、15.52%)(均P<0.05)。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 vs 7.84%,P>0.05)。结论顺铂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癌性腹水疗效较好,能明显消除腹水,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CCs)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线粒体功能状态的影响,以进一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SF,rhGM-CSF)、白介素4(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immature DCs,imDCs),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factor-α,rhTNF-α)将imDCs诱导为成熟DCs(mature DCs,mDCs),分别将imDCs和mDCs与肝癌细胞在Transwell中共培养48h,正常培养和撤生长因子培养的DCs作为对照,利用免疫荧光和MTT比色法研究HCCs对DCs的线粒体膜电位、酶活力和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与HCCs共培养后,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显示:imDCs和mDCs的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从(659.991±17.052)和(473.741±11.676)下降到(482.681±7.935)和(407.189±5.051)(P0.05),imDCs和mDCs胞内钙离子浓度分别从(427.983±3.358)和(232.587±3.815)增加到(517.308±0.249)和(413.062±2.981)(P0.05,P0.01),MTT比色法的检测结果显示imDCs和mDCs的酶活力分别从(0.764±0.089)和(0.708±0.019)下降到(0.291±0.019)和(0.218±0.019)(P0.01)。结论HCCs可能通过抑制DCs的线粒体功能来损伤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负载胰腺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C,并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hIL-4)刺激活化,经热休克凋亡胰腺癌细胞致敏制备DC疫苗?将30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用DC瘤苗治疗(A)组15例,单纯化疗对照(B)组1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及血清IL-2?IL-12?γ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比较,并进行迟发性超敏反应(DTH)试验?结果:A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4+?CD4+/CD8+及NK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05),且明显高于B组(P < 0.05);A组治疗后血清IL-2?IL-12?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05),A组中有4例患者DTH试验呈阳性?结论:负载胰腺癌抗原的DC疫苗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功能的影响。方法:将DC分为4组,即脂多糖( LPS)感染组、Mtb感染组、灭活Mtb感染组和正常细胞对照组。以LPS、Mtb及灭活的Mtb与小鼠骨髓来源的DC建立小鼠体外感染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IL)-6、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CD40、CD80和CD86的表达。结果:每只小鼠的股骨骨髓可扩增获得5×106~1×107个具有典型细胞形态的DC,纯度达85%以上;与对照组比较,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PS、Mtb和灭活Mtb感染组均能促进DC表面分子的表达(P<0.01)。 Mtb感染组DC表面分子上调显著低于LPS感染组与灭活Mtb感染组(P<0.01);LPS、Mtb或灭活Mtb作用后,DC的IL-6、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显著增加(P<0.01),Mtb感染组DC的细胞因子分泌量显著低于LPS感染组与灭活Mtb感染组(P<0.01)。结论:Mtb活菌可干扰DC的细胞因子分泌,抑制DC成熟,从而削弱其抗原递呈的功能,影响抗原特异性细胞的免疫活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波止血分离器在腹腔镜外生型血管瘤微波消融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该院进行微波消融的62例外生型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微波止血分离器联合微波消融组(联合组,29例)和单纯微波消融组(微波组,33例),微波组在腹腔镜下直接行肝血管瘤微波消融,联合组在腹腔镜下先使用微波止血分离器行血管瘤表面固化,再行微波消融.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联合组微波消融时间[(10.69±3.54)min]低于微波组[(13.18±4.31)min,P<0.05].联合组[(48.79±20.30)mL]低于微波组[(95.76±90.16)mL,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无腹腔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结论 肝外生型血管瘤进行微波穿刺消融前,使用微波止血分离器进行瘤体表面固化,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消融所需时间,避免穿刺引起的瘤体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肝细胞肝癌微波消融术后短期预后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我院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41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局部肿瘤进展率、肝内远处复发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无复发生存的影响因素,采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