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报道对11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的体会。11例患者经手术后,右室收缩压由术前75.5±49.7降至38.7±13.8mmHg(P<0.01);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15.2±6.5升至21.0±5.0mmHg(P<0.01);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8.5±2.9升至9.8±3.6mmHg(P<0.05);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由术前60.1±16.9降至33.5±16.6mmHg(P<0.01)。在1年后随访,跨瓣压差与术后即刻测定值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PBPV应列为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单纯性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Isolated congenital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ICPS)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行PBPV治疗患者于术前、术后测量右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le systolic pressure,RVSP)及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pressure gradient,PG),并观察术前、术后3d、术后1年的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结果 术后即刻RVSP由(102.63±12.58)mmHg降至(61.38±42.10)mmHg(P〈0.01):PG由(80.29±21、20)mmHg降至(27.54±12.71)mmHg(P〈0.01)。随诊1年,二者进一步下降(P〈0.01)。术前16例心电图提示右室高电压、T波异常者中,术后3d3例(20.00%)右室肥厚消失,12例(75.00%)T波恢复倒置,术后1年内心电图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PBPV安全有效,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病人,经临床、心电图、胸片及心脏超声诊断为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扩张前确定PS的类型和测量瓣环大小,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直径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跨瓣压差,观察PBPV后,肺动脉瓣的开放,射流,跨瓣压差,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返流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用球囊扩张成功,跨瓣压差下降63.65%(P〈0.01),1例出现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术中出现窦缓,用阿托品后消失,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作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1988年~1998年对62名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了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患者平均年龄201岁。PBPV后即刻肺动脉瓣跨瓣压差(ΔP)由术前71±27mmHg降至37±15mmHg,54例随访1~9年,平均47±21年,ΔP进一步降为24±9mmHg。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即刻与中远期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方法改进和注意事项,并总结其疗效。方法重度PS患者,因右心导管不能通过瓣口或当通过时出现缺氧性昏厥、抽搐及呼吸骤停,故采用Inoue球囊导管、参考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时球囊导管通过房间隔的方法,并加以改良通过肺动脉瓣口行PBPV。结果17例均获得有效扩张,PBPV后右心室压(RVP)由(133±29)mm Hg(1mm Hg=0.133kPa)下降至(45±1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VG)从(89±28)mm Hg下降至(21±1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瓣口面积(PVA)则由(0.62±0.31)cm2增大至(1.98±0.38)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压没有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平均随访(106±26)个月无再狭窄发生。结论对特别严重的PS患者,采用Inoue球囊导管、参考PBMV时球囊导管通过房间隔的方法,并加以改良通过肺动脉瓣口能够获得满意的有效扩张,操作便捷、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总结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PV)在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小婴儿中的即刻治疗效果及6~32个月随访情况.方法 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复日.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PBPV的18例6个月以内重度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小婴儿.年龄8 d~6个月(86 ±63)d,其巾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11例,包括2例新生儿.12例采用全身麻醉,6例采用骶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球囊直径为5~15 mm,其中6例患者应用2个球囊依次进行扩张,10例患者应用1个球囊扩张.结果 18例患儿中,2例因导管或球囊未能通过肺动脉瓣放弃扩张,余16例扩张成功,成功率88.9%.扩张后即刻导管测右心室与肺动脉收缩期压差自(87±24)mm Hg降至(30±19)mm Hg(1 mm Hg=0.133 kPa,P<0.01),扩张过程中或扩张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32个月,16例肺动脉跨瓣压差进一步降低或不变,2例逐渐升高,行第2次扩张,再扩张率12.5%;三尖瓣反流随访过程中均减轻共至消失;除1例为中度肺动脉瓣反流外,其余均为轻度;临床均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在重度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小婴儿中应用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患儿痛苦小,应作为该类患儿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13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人用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右室和肺动脉的压力阶差为114.7±51.3mmHg,治疗后降至29.9±15.4 mmHg,压差下降84.7±43.2mmHg(72.2±10.7%)(P<0.01)。13例病人中5例行单球囊扩张,8例行双球囊扩张。双球囊直径均较肺动脉瓣环直径大30~40%,治疗结果示双球囊扩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Inoue球囊瓣膜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右房压为(9.1±3.2)mmHg、右室压为(48.4±4.4)mmHg、肺动脉压为(21.9±2.8)mmHg、跨瓣压差为(22.4±3.1)mmHg,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oue球囊瓣膜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已成为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合并先天性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和肺动脉瓣上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近10年经临床、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和瓣上狭窄共45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瓣环大小、瓣口面积、跨肺动脉瓣压差。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直径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右心室的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术后肺动脉瓣的开放、心电图及肺动脉瓣、三尖瓣的返流情况。结果:45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患儿中,42例扩张成功,成功率为93.333%。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病例组及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病例组中,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小于3.810 m/s时,PBPV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轻度)狭窄有效方法。对于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的患儿(肺动脉瓣上狭窄内径大于5 mm),PBPV术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PBPV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PBPV)即刻疗效、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开展的PBPV 6例青少年肺动脉瓣狭窄进行分析。结果  6例治疗均获得成功 ,右室收缩压由术前 9 82kPa± 1 57kPa降为术后4 84kPa± 0 83kPa。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 2 58kPa± 0 85kPa升为术后 3 98kPa± 1 0 6kPa。右室肺动脉跨瓣压差由术前 6 82kPa± 1 53kPa降为术后 1 0 9kPa± 0 84kPa。并且术后体检杂音均明显减弱 ,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PBPV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可作为先天性圆顶样肺动脉瓣狭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波生坦治疗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服用波生坦治疗,观察服药6月后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6 min步行试验、右室收缩末期内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用波生坦后(1)肺动脉收缩压从(96±11) mmHg降为(86±10) mmHg (P〈0.01),肺动脉舒张压(56±10) mmHg降为(46±9) mmHg (P〈0.01).肺动脉平均压(73±11) mmHg降为(59±10) mmHg (P〈0.05).肺血管阻力(17.8±1.9) Wood降为(13.1±1.7) Wood (P〈0.01);(2)6 min步行试验从(136±40) m改善为(198±55) m (P〈0.01);(3)右室收缩末期内径从(40±5) mm减为(36±6) mm (P〈0.05).结论波生坦可降低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12.
自1988年2月至7月,我们对8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1例用双球囊)施行了球囊扩张成形术。肺动脉瓣口由术前的平均8.4扩张至术后的16.4mm,右室至肺动脉收缩压阶差由112.4降至49.4mmHg,右室收缩感由127.8降至68.7mmHg,心排血指数由3.2增至5.1L/min/m~2。患者术后次日下床,4~5天出院,安全可靠,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3.
洪舟  潘龙飞  杜英俊 《海南医学》2014,(19):2924-2926
目的探讨限制型心肌病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组织学病理特点以及相关心功能变化。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限制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病组)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并做实验室检查、右心导管以及心肌病理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心肌病组的B型利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心肌病组的右心房压、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舒张末压和肺动脉楔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心房压:(18.7±4.5)mmHg vs(10.2±1.4)mmHg;右心室收缩压:(46.5±5.6)mmHg vs(34.7±3.7)mmHg;右心室舒张末压:(16.3±4.6)mmHg vs(8.6±2.6)mmHg;肺动脉楔压:(28.6±5.3)mmHg vs(14.2±3.8)mmHg,P均〈0.05];20例诊断为心肌淀粉样变性,6例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累及心肌,14例心内膜心肌活检提示存在心肌病变。结论淀粉样变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特发性心肌病是限制型心肌病的主要病因。心内膜心肌活检对于限制型心肌病的病因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李长海  张清  董戈  张希全 《当代医学》2010,16(23):403-404
目的探讨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rtery stenting PTRAS)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对23例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患者进行了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观察手术对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肾动脉支架。患者收缩压由术前的180.2±42.3mmHg降至术后的136.5±23.3mmHg(术后第二天血压)(P〈0105),舒张压由术前的115.2±32.1mmHg降至术后的85.21±34.3mmHg(术后第二天血压)(P〈0.05),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由术前的2.8±0.3种减少为术后的1.3±0.2种(P〈0105)。结论 PTRAS可有效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野百合碱导致的兔模型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50只,随机将其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n=16);(2)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组(MCT模型组,n=16);(3)EPCs治疗组(n=18)。EPCs治疗组兔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功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之后,将其从兔尾静脉注入进行移植,正常对照组及MCT模型组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3周后对3组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大指数以及肺血管重构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T模型组肺动脉压升高(30.13 mm Hg±3.12 mm Hg vs.15.99 mm Hg±2.23 mmHg),右心室肥大指数增大(0.51±0.06 vs.0.26±0.03),肺动脉管壁厚度增加(28.77μm±4.35μm vs.8.44μm±0.05μm),肺小动脉厚度增加(73.78μm±7.61μm vs.40.16μm±2.1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T模型组比较,EPCs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肺动脉压为(22.78±2.71)mm Hg,右心室肥大指数为(0.41±0.05),肺动脉管壁厚度为(16.55±3.15)μm,肺小动脉厚度为(53.50±3.7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兔模型肺动脉高压,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的肺血管系统,有利于改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6.
郑西卫  杨艳娟  侯嘉  杨桂兰  程德云 《宁夏医学杂志》2013,(11):1009-1011,I0003
目的 探讨FHL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即10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为实验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和10只常压常氧正常对照组.右心导管法测定2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并分别计算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大鼠血清FHL1浓度和荧光PCR法观察大鼠肺组织FHL1 m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肺动脉压(2.86±0.39)kPa,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为(43.53±3.38)%、WT%为(35.24±11.2)%,WA%为(55.09±12.38)%,分别与对照组的(1.35±0.28)kPa、(23.68±3.48)%、(23.63±9.74)%和(41.62±12.83)%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清FHL1浓度(ng·mL-1)高于对照组[(646.2±41.8)ng·mL-1与(364.8±38.5)ng·mL-1,P<0.05],实验组大鼠肺组织FHL1 mRNA的含量亦较对照组增加[(8.47 e-3±3.12 e-3)与(5.407 e-3±2.31 e-3),P<0.05].相关分析表明,FHL1 mRNA与WT%、WA%、m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低氧后大鼠肺组织FHL1的合成和释放增多,FHL1增加可能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带侧孔和不带侧孔指引导管行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探讨带侧孔指引导管行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只雄性西藏小型猪随机分组为带侧孔组和不带侧孔组,分别用带侧孔和不带侧孔的右Judkins指引导管行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测量两组左右冠状动脉血管直径,有创压力监测冠状动脉内血压,实时心电监测心律失常。结果:小型猪带侧孔组和不带侧孔组的右冠状动脉直径分别为(2.51±0.12)mm和(2.54±0.11)mm(P〉0.05),左前降支直径分别为(2.40±0.09)mm和(2.42±0.12)mm(P〉0.05),右冠状动脉收缩压分别下降(14.9±6.5)mmHg和(30.5±9.5)mmHg(P〈0.05),左冠状动脉收缩压分别下降(15.5±6.8)mmHg和(32.4±10.2)mmHg(P〈0.05)。心律失常带侧孔组发生率低(P〈0.05)。结论:带侧孔指引导管完成小型猪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血浆ET-1和NO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H)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MCT模型组(n=10)。通过腹腔注射MCT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放免测定法和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浆中ET及NO的含量。结果:在注射MCT3周后,平均肺动脉压对照组为(18.13±4.33)mmHg,模型组为(31.65±8.52)mmHg(P<0.01),血浆ET明显升高(61.08±9.46vs95.92±15.78),NO下降(115.32±27.15vs52.24±8.71)(P<0.01)。结论:野百合碱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变内皮素、一氧化氮血管活性物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ASD并成功施行封堵术的患者109例,肺动脉压力正常者5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者(PASP,35~50 mmHg)25例,中度肺动脉高压者(PASP,50~70 mmHg)17例,重度肺动脉高压(PASP〉70 mmHg)者12例。分别于封堵术前3 d,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结果肺动脉压力正常者及轻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术后3d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内径减小(P〈0.05),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降低,左心室内径增大,左心房和主动脉内径在术后1个月增大(P〈0.05),在后期随访中上述变化逐渐趋于稳定;中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在术后3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和左心房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在6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及肺动脉内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ASD患者,通过封堵术可增加患者手术机会,但其心脏结构恢复时间长且效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