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比较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l夥像学表现.结果:长骨骨巨细胞瘤位于股骨下端8例.胫骨上端6例.股骨上端1例,肱骨上端1例,肱骨下端1例,桡骨下端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表现为偏侧性、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17例),可有骨壳、分隔及骨嵴、硬化边、液-液平面和软组织肿块.结论:长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对长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GCT)27例,其中自1986年3月采用微波原位热疗11例,无1例复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986年3月~1999年12月共收治四肢长骨(GCT)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16~48岁。其中16例采用局部切刮、体内灭活(石炭酸、酒精)及植骨和(或)骨水泥充填治疗。股骨下端7例,胫骨上端8例,肱骨上端1例。病理分级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4例。自1996年3月采用微波原位热疗四肢长骨(GCT)11例,其中股骨下端4例,胫骨上端5例,肱骨上端2例,病理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2例。随访11个月~12年1个月,超过16个月2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骨巨细胞瘤的MR表现,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骨巨细胞瘤发生于股骨远端8例,胫骨上端2例,腰椎1例。MR典型表现为多囊融合的囊实性占位。结论:MR对骨巨细胞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骨巨细胞瘤常发生于长骨骨端,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桡骨下端多见.长骨骨端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由于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少见,对其影像表现认识不足,容易发生误诊.我们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经临床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病例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结果:CampanacciX线分型和Jaffe病理分级分别为Ⅰ级10?15例,Ⅱ级28?25例,Ⅲ级14?12。结论:大多数骨巨细胞瘤依据X线表现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CT和MRI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对制订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骨巨细胞瘤中血清酸性磷酸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巨细胞瘤在我国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 ,此瘤生长活跃 ,术后复发率高 [1 ]。早期切除预后较好 ,但早期发现困难 ,能否找到一种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对协助早期诊断和检测复发至关重要。为此 ,对我院近 5 a来收治的骨巨细胞瘤 30例进行了血清酸性磷酸酶 (ACP)检测随访并探讨其意义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15~ 6 3岁。其病变部位股骨远端 7例 ,胫骨近端 11例 ,股骨近端 4例 ,肱骨近端 2例 ,桡骨远端 1例 ,胫骨远端 1例 ,肱骨远端 1例 ,腓骨近端 1例 ,骨盆 1例 ,脊柱 1例。Jaffe病理分级 : 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对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MRI表现进行影像对照、对比分析。结果长骨骨巨细胞瘤多发生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X线表现为长管状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壳多薄而完整,其间可见骨间隔,典型者构成皂泡样改变。CT扫描显示大多数骨壳并不完整,肿瘤内看不到真正的骨间隔。溶骨性巨细胞瘤呈溶骨性改变,多无完整的骨壳和骨间隔,肿瘤的边缘残留的骨壳仍保留膨胀的特征,并可看到和骨壳缺损区相一致的软组织肿块。CT还能清楚地显示肿瘤内有无出血、破坏、钙化等内部结构。肿瘤呈膨胀性破坏,T1WI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强度,T2WI呈混杂信号,有些区域呈高信号,为液化、坏死或出血。结论大多数骨巨细胞瘤有典型的X线表现,不难作出正确的诊断,结合CT、MRI可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 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原发性骨肿瘤, 局部手术后容易复发, 复发率高达20%~50%, 瘤段切除复发率为6.3%[1-2].桡骨远端是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之一, 仅次于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 也是骨巨细胞瘤局部容易复发的部位[3].桡骨远端参与构成了桡腕关节, 大部分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由于骨质破坏较多, 往往需要整块切除.手术治疗的目的为清除肿瘤, 有效地减少局部复发, 尽量保留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骨巨细胞瘤多侵犯长骨,以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为最多,约占65%,其他多发部位依次为桡骨远端、腓骨小头、股骨近端、肱骨近端等,约20%的骨巨细胞瘤发生于手部、脊柱和骨盆等非长管状骨[1].对于因胫腓骨下端肿瘤而需广泛切除胫腓骨下部,用带胫骨的人工全踝关节进行置换,重建踝关节的功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我科1987-2006年先后为3例胫腓骨下端骨肿瘤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全踝关节置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昆鹏  王保仓  王辉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740-3742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病理诊断明确,X线资料完整的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软骨母细胞瘤有其自身特点,主要发生于长骨骨骺,如股骨近端与远端或胫骨近端。具有转移倾向。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受限。主要辅助检查为X线、CT等。治疗以局部病灶清除+自体或异体植骨为主。结论:软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需结合病史、辅助检查做出正确诊断与处理,防止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1.
笔者1981年对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肿瘤彻底刮除加抗癌药物浸洗后,骨水泥骨块充填治疗,获初步成功。 临床资料 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17~52岁。肿瘤位于胫骨上端2例、股骨下端1例、股骨大粗隆1例。病理分级Ⅰ级2例,Ⅰ~Ⅱ级例,Ⅱ级1例。随访3例,平均3.5年,无复发,无并发症,无感染,机械性能好,均坚持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80年10月以来,在一般绞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基础上,结合病人需要,设计制造了带有大段人工股骨或人工胫骨的绞链式人工全膝假体,用这种假体治疗20例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骨肿瘤,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就其护理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骨肿瘤,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5—38岁。肿瘤种类及部位: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分级Ⅱ—Ⅲ级5例,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分级Ⅱ—Ⅲ级之间9例,胫骨上端非骨化性纤维瘤复发1例,  相似文献   

13.
软骨母细胞瘤临床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X线、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男12例,女4例,年龄6~47岁。X线检查16例。CT检查8例。结果:胫骨近端4例, 股骨近端3例,股骨远端2例,肱骨近端2例,肱骨远端1例,髋臼、跟骨、距骨及肩胛骨各1例。膨胀性骨质破坏9例,囊样骨质破坏6例,浸润性生长1例。偏心生长12例,纵轴生长4例;跨骺板2例;11例病灶内有钙化,12例病灶周围(或部分)有硬化边,2例骨质破坏区局部磨玻璃样密度增高;短骨嵴6例。软组织样肿块5例;局部皮质消失6例;骨膜反应1例。累及关节2例。病灶大小2.0cm×3.5cm~7cm×8cm。结论:软骨母细胞瘤X线、CT征象和病理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和多样性特点,注意病理、临床、影像三结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MRI特点,尝试分析MRI对骨巨细胞瘤侵袭性评估的潜在临床价值和对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复习1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其中男8例,女6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5例有病理分级:Ⅰ级1例、Ⅰ~Ⅱ级2例、Ⅲ级2例.结果:肱骨上段3例,股骨下段3例,胫骨上段3例,椎骨3例,髂骨2例,肿瘤实质区T1WI呈等信号、T2WI及DWI呈稍高和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此外,MRI还可显示囊变、坏死、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低信号环、低信号分隔、周围骨质和软组织水肿等.ADC值图显示肿瘤实质的水分子弥散稍快于肌肉,慢于囊变/坏死和水肿.2例病理学分级Ⅲ级和1例复发的骨巨细胞瘤MRI表现为巨大软组中肿块、低信号环中断和关节受累,2例病理学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均突破骨皮质.结论: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有很好的符合性,提高了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准确性,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临床预后的评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后病理证实的19例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的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其中加作CT检查6例。结果全部病例为单发病灶,发生于股骨12例,胫骨4例,肱骨2例,腓骨1例;其中发生于骨干13例,干骺端6例;主要的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结合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骨旁骨肉瘤临床与影像学的特点。方法:分析研究51例骨旁骨肉瘤,51例中1例发生在髂骨,发生在股骨近端4例,股骨远端30例,胫骨近端7例,胫骨远端1例,肱骨近端7例,肱骨远端1例。结果:发生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的37例病例中X线表现为皮质骨增厚,软组织内可见团状和菜花状不规则高密度瘤骨。其中8例与骨皮质关系密切病例可见到骨皮质与肿瘤骨之间有一透亮带。发生在肱骨近端和股骨近端的11例均表现为密度增高的多发团状的瘤骨。结论: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综合检查分析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骨肉瘤亚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4例行MR检查.重点描述肿瘤的位置、骨皮质改变、髓腔内侵犯等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分别位于股骨骨干和股骨远端,X线及CT显示病灶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影明显.1例小细胞型骨肉瘤位于胫骨近端,X线显示渗透样髓内骨质破坏,临近骨皮质破坏.5例皮质旁骨肉瘤中4例位于股骨远端,1例位于胫骨近端.3例肿瘤围绕骨表面生长,2例肿瘤与骨皮质间形成透亮间隙,3例CT扫描显示肿瘤呈高密度肿块.1例骨膜骨肉瘤位于胫骨骨干,X线表现为肿瘤内钙化或骨化呈垂直状排列延伸至周围软组织肿块内.2例多发性骨肉瘤病灶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及骨盆,为云团状瘤骨,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及临近软组织肿胀.结论: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8.
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GCT)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近关节部位GCT 37例.股骨远端23例,胫骨近端10例,肱骨近端3例,股骨近端1例.Companacci分级,Ⅱ级9例,Ⅲ级28例.所有患者行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术后采用MsTS 93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随访2~9年,1例术后2年3个月肿瘤局部复发,1例接受截肢手术.1例假体感染,2例假体松动.术后3年MSTS 93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22.49±5.16)分.肢体功能评估优良率为89.2%(33/37).结论 肿瘤型假体置换是近关节部位GCT减少复发、重建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 1983~ 2 0 0 0年收治的 2 5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采取瘤段切除、腓骨移植、腕关节重建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中 ,10例为搔刮术后复发病例 ,男 10例 ,女 15例 ,年龄2 1~ 47岁 ,均采用瘤段切除 ,腓骨近端移植、腕关节重建术。其中 14例取对侧腓骨 ,11例取同侧腓骨 ;12例不带血管蒂 ,13例带血管蒂移植。组织学分级 :Ⅰ~Ⅱ级4例 ,Ⅱ级 10例 ,Ⅲ级 11例 ;X线按Cam panacci分级标准[1] :Ⅰ度 5例 ,Ⅱ度 11例 ,Ⅲ度 9例 ;CT检查 :15例皮质骨破坏 ,8例软组织肿块 ;15例通过M…  相似文献   

20.
病例2(图2)     
[病历简介] 患者男,30岁。左小腿上端肿胀,疼痛1年。 [X线检查] 左胫骨上端骨质膨胀性增粗,病变大小为8.5×8.5厘米。病变区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泡沫状透亮区和骨性间隔,骨皮质变簿。胫骨关节面尚好(图2)。X线诊断:左胫骨近端巨细胞瘤。 [病理诊断] 巨细胞瘤无恶变。 [解释] 骨巨细胞瘤是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多发生在20~30岁青年人。起源于骨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生长缓慢。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如胫骨上端、股骨下段。X线表观为甲房或多房(泡沫状)骨质破坏,患骨膨胀增粗变形,骨皮质变薄,不伴骨膜反应。如肿瘤迅速增大出观溶骨性破坏,应考虑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