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和鸟氨酸脱羧酶表达的影响,以及疏肝健脾方药的调控作用。方法 大鼠造模后选取第 9、14、19 周 3 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取肝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鸟氨酸脱羧酶(ODC)表达,以及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用肝郁脾虚因素刺激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大鼠,在第9周后大鼠肝组织表达ODC比单纯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大鼠显著增强,并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在第 14 周和第 19 周时逐渐增强。结论 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化学诱发的大鼠实验性肝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疏肝健脾中药可以降低肝癌组织细胞中 ODC 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王雄文  殷静 《新中医》2014,46(8):180-181
目的:探讨肝积方干预二乙基亚硝胺(DEN)叠加肝郁脾虚因素诱导大鼠肝癌变作用及对大鼠肝DNA倍体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DEN诱癌组、DEN+肝郁脾虚组及肝积方干预组,采用DEN灌胃诱导大鼠肝癌变,以不定时限制活动并束缚后肢激怒大鼠,同时每3天禁食1天造成饮食不节模拟肝郁脾虚因素,肝积方干预组大鼠自由饮用相当于生药0.5 g/mL肝积方浓缩煎煮液。记录大鼠体重、毛发及大便情况,22周后病理检测肝癌变及肝硬化发生率,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异倍体比例。结果:第7周时DEN+肝郁脾虚组大鼠稀烂便率80%,肝积分干预组大鼠稀烂便发生率20%,肝积方可减轻此症状(P0.05);第22周结束后肝积方干预组癌变率为0与DEN诱癌组20%有较大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2周后检测3个实验组大鼠肝脏二倍体、异倍体,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3个实验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叠加的肝郁脾虚因素可加重实验大鼠焦躁不安与排稀烂便,肝积方可减轻大鼠排稀烂便症状;DEN灌胃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癌变,肝积方可能延缓DEN诱导的实验大鼠肝癌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番荔枝总提取物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防治作用.方法按改良的Solt Farber氏方法制作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利用免疫组化、血清和组织生化等检测方法,观察番荔枝总提取物对DEN诱发的肝癌形成的影响.结果番荔枝总提取物与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各组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肝/体重比、肝组织匀浆和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含量,以及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肝脏组织中bax免疫组化表达很少,bcl-2免疫组化表达较多;而番荔枝总提取物组bax免疫组化表达较多,bcl-2免疫组化表达较少.结论番荔枝总提取物能抑制癌前病变,延缓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发展,但不能阻断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的脏器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实验35、51周的部分脏器组织病理。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司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钳夹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35周或51周。观察心、肺、肝、脾、肾、胸腺、十二指肠、空肠、气管、颌下腺等脏器的组织病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均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变性(坏死)改变方面以肾虚CAG组最为明显;炎症改变以肾虚CAG组较为明显;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方面,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明显;脾虚CAG组和肝郁CAG组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依次是: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脾虚CAG组〉CAG组。结论本实验重视慢性造模的证病结合模型脏器组织病理的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鼠肝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及不同中医治法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转移抑制基因在DEN诱发大鼠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不同治法对其影响。方法:DEN诱发大鼠肝癌,经西药喃氟啶和不同中药治疗,取大鼠肝(含肝癌)组织抽提RNA,Affymetrix Rat 230A GeneChip检测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肝癌表达增加者55个,减少者8个,不同中西医治法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分析: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转移抑制基因在肝癌中表达的改变和不同治法作用的差异,其具体调节途径和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洪生  姚树坤  殷飞 《河北中医》2007,29(9):848-850
目的探讨肝癥口服液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预防作用及对肝组织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5只,模型组、中药大剂量预防组、中药小剂量预防组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给予大鼠二乙基亚硝胺(DEN)35mg/kg,灌胃,2次/周,共16周,预防组同时给予药物预防,16周后所有实验组停用DEN,各药物预防组继续用药至20周末实验结束,于第20周末处死大鼠,分别进行:①肝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形态变化;②免疫组化方法观察ICAM-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癥口服液大剂量预防组、小剂量预防组大鼠肝癌发生率分别为88.8%、23.08%、30.00%,预防组肝癌发生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ICAM-1免疫组化染色的灰度值显著低于各药物预防组(P<0.05,P<0.01)。结论①肝癥口服液能有效地预防大鼠实验性肝癌的发生。②肝癥口服液在大鼠癌变形成过程中下调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康复方对大鼠实验性肝癌IG-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和湿热证模型,设正常对照组,肝癌脾虚证模型组,肝癌湿热证模型组,肝癌脾虚证治疗组,肝癌湿热证治疗组。肝癌脾虚证治疗组和肝癌湿热证治疗组各鼠给予健脾康复方治疗。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GF-ⅡmRNA表达,观察健脾康复方对IGF-Ⅱ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肝癌脾虚证和肝癌湿热证模型组IGF-Ⅱ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脾虚证治疗组IGF-ⅡmRNA表达显著低于肝癌脾虚证模型组(P〈0.05),肝癌湿热证治疗组IGF-Ⅱ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健脾康复方对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IGF-Ⅱ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云  曹勇 《新中医》2012,(12):143-145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解毒方对原发性肝癌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乙基亚硝胺(DEN)中药高剂量组、DEN中药低剂量组。采用自由饮用DEN的方法建立原发性大鼠肝癌模型,分别给用药组灌服中药高剂量30g/kg(临床成人日用量的17.96倍),中药低剂量10g/kg(I临床成人日用量的6倍)。观察健脾疏肝解毒方对原发性大鼠肝癌一般情况及体重、肝指数、脾指数的影响。结果:造模大鼠13天、73天、163天体重,模型组与DEN中药高、低剂量组有均数上的差异,但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脾指数、肝指数DEN中药高剂量组、DEN中药低剂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健脾疏肝解毒方能有效地抑制大鼠肝癌的发生,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养阴柔肝法防治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大鼠肝癌为模型,通过病理组织化学、免疫 组化、生化、细胞周期动力学等观察,探讨养阴柔肝法对肝癌的防治作用。结果:1.中药组 癌前期的异型性变及成癌期的癌变程度较模型组轻,同时,其AFP阳性区、GGT阳性灶 及肝组织GGT、GST活性较低;2.中药组DNA合成期(S)细胞增多的幅度明显低于模型 组。提示:养阴柔肝法对DEN诱发动物肝癌有一定的阻抑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肝细 胞DNA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荷瘤S180小鼠肿瘤生长和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疏肝健脾方药对该模型的反证作用。方法:昆明小鼠右前腋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12h后,给予肝郁脾虚因素刺激,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方药0.3ml/只,连续10d。小鼠于造模后第10天全部处死,测定巨噬细胞功能,并称取瘤重。结果:荷瘤小鼠经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后,与肿瘤组比较,其巨噬细胞各噬能力(P〈0.05)、杀瘤能力(P<0.01)和产生N0的能力明显下降(P<0.01),且瘤重明显增大(P<0.01);经疏肝健脾方药治疗后,不仅能明显改善巨噬细胞功能,而且还能减轻瘤重。结论:肝郁脾虚因素刺激能抑制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并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应用硫肝健脾方药能明显改善肝郁脾虚证荷瘤小鼠巨噬细胞的功能和减缓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肝郁、脾虚和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应用疏肝健脾方后的效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肝郁柴疏四君子汤组(肝郁治疗组)、脾虚柴疏四君子汤组(脾虚治疗组)、肝郁脾虚柴疏四君子汤组(肝郁脾虚治疗组)7组,每组10只。肝郁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及其各治疗组大鼠分别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3个模型治疗组分别于造模第2周末(即造模第15天起),按3.57 g·kg-1给予大鼠柴疏四君子汤颗粒灌胃,连续2周;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实验第29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和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郁组、脾虚组和肝郁脾虚组大鼠血清T3,T4,TRH均显著降低(P<0.05),TSH均显著升高(P<0.05);脾虚组和肝郁脾虚组大鼠下丘脑TRH均显著降低(P<0.05);肝郁组大鼠下丘脑TRH无明显变化。与肝郁组相比,肝郁柴疏四君子汤治疗组大鼠血清T4显著升高(P<0.05),TSH显著降低(P<0.05),血清T3TRH和下丘脑TRH无明显变化;与脾虚组相比,脾虚柴疏四君子汤治疗组大鼠血清T3显著升高(P<0.05),TSH显著降低(P<0.05),下丘脑TRH有升高趋势,血清T4,TRH无明显变化;与肝郁脾虚组相比,肝郁脾虚柴疏四君子汤治疗组大鼠血清T3,下丘脑TRH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TSH显著降低(P<0.05),血清T4,TRH无明显变化。结论:肝郁、脾虚、肝郁脾虚三证模型大鼠存在甲状腺功能减低并伴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节异常,其中肝郁证存在下丘脑TRH的释放障碍,脾虚和肝郁脾虚则同时还存在TRH合成的抑制。柴疏四君子汤对3个证候模型的甲状腺功能及其轴调节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以对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最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因素对H22荷瘤小鼠腹水瘤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以及疏肝健脾方药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接种H22肿瘤细胞后给予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建立肝郁脾虚证与移植性腹水瘤的病证结合模型,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方药。10d后处死小鼠,抽取腹腔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病证结合组与单纯肿瘤组比较,S期细胞比率(S-phasefraction,SPF)明显上升(P<0.01),G1期细胞比率明显下降(P<0.01);中药治疗组与病证结合组比,SPF明显下降(P<0.01),G1和G2/M期细胞比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肝郁脾虚因素可以使H22荷瘤小鼠腹水瘤细胞SPF明显上升,促进肿瘤细胞分裂增殖。而疏肝健脾方药对肝郁脾虚因素所致的肿瘤细胞增殖周期改变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玉杰  谢鸣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9):1957-1959,2146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肝郁脾虚证、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5组,每组12只。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连续4周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其中3个中药干预方组分别于造模第2周末,按10mL/kg给予相应方药灌胃,连续2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于实验第29天,处杀各组大鼠,测定胃动素(MTL)、生长激素(SS)、胃蛋白酶、D-木糖排泄率、琥珀酸脱氢酶(SDH)、葡萄糖-6-磷酸酶(G-6-PD)。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MTL、SS及胃蛋白酶均见显著升高(P0.05),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P0.05),肝脏SDH、G-6-PD均见显著升高(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的血清MTL均呈显著性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柴疏四君汤二组大鼠血清SS均见不同程度降低,四君子汤组显著升高(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的D-木糖排泄率均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柴疏四君汤组和四君子汤组均呈显著升高(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的胃蛋白酶均呈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柴疏四君汤组显著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SDH均呈显著性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G-6-PD均见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柴疏四君汤组呈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消化功能紊乱,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证模型的消化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以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最佳。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之间具有更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卢亮 《山西中医》2021,(4):13-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合养心安神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痛泻要方(疏肝健脾)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养心安神)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评分及...  相似文献   

15.
宁夏枸杞多糖对二乙基亚硝胺诱癌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宁夏枸杞多糖对二乙基亚硝胺诱癌作用的影响。方法:将27只Wistar成年雄性大鼠分为:(1)阴性对照组,(2)阳性对照组和(3)枸杞多糖组,(2)、(3)组饮含100mg/L浓度的二乙基亚硝胺的水溶液,(3)组每周用含10%枸杞多糖水溶液按每次0.5ml/100g体重灌胃2次,14周后处死大鼠,测血、肝中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肝脏作病检。结果:(2)、(3)组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1)组(P<0.05);(3)组肝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2)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各组差异不明显;(1)组肝脏病变不明显,(2)组全部肝硬变(5例合并肝癌),(3)组全部肝硬变。结论:枸杞多糖通过降低丙二醛含量,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物能力,从而拮抗二乙基亚硝胺的诱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肝癌波形蛋白(vimentin,VIM)表达的调控差异,以及VIM在人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将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实验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实验组分别经中药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检测各组大鼠肝癌组织(正常组取肝组织)VIM表达的差异;根据人VIM基因编码区设计2个siRNA靶点,并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Realtime-PCR检测转染前后该基因的表达差异,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芯片结果显示,VIM基因在大鼠肝癌形成后表达显著增加(模型组芯片读数为正常组10倍以上),健脾和活血治法明显下调其表达;采用MTT法筛选到一个VIM基因RNA干扰有效靶序列,脂质体转染144 h后细胞的生长增殖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转染72 h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转染效率为50%)。结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有赖于VIM基因的高表达,健脾和活血方药能显著下调该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探讨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其抗应激调节机制。方法: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每天束缚3 h,连续21 d)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大、中、小剂量)下丘脑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GO功能分析、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具有不同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多条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的功能被显著上调或下调,其中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差异基因参与的显著生物过程分别有909、712、516、1322个功能基因群,参与的显著信号通路分别有60、57、41、90条。结论:肝郁脾虚证具有下丘脑差异表达基因组学背景,逍遥散大、中、小剂量对肝郁脾虚证大鼠下丘脑众多差异表达基因及功能改变的信号通路、生物过程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大剂量和中剂量结果显示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解郁肝舒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联苯双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对CHB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03例CHB患者(肝郁脾虚证)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 mg/次,1次/d;联苯双酯片,25 ~ 50 mg/次,3次/d,口服,至肝功能正常后4周停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解郁肝舒胶囊,3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24周.检测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BV-DNA,观察肝郁脾虚证证候积分,检测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BV-DNA水平及ALT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24周观察组HBV-DNA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2,24周观察组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2,24周观察组ALT复常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DNA转阴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上升并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 <0.05,P<0.01);观察组IgG,IgA及IgM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胃胀、胁肋胀痛、腹胀、食少纳呆、便澹不爽、情绪抑郁、善太息及肝郁脾虚证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郁肝舒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联苯双酯能抗乙肝病毒、保护肝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支配器官的组织形态,阐明异常黑胆质体液对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肝脏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多因素复合作用3周建立维医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后,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建立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至发生肝硬化,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对各组大鼠的支配器官(心、脑、肝)的组织形态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异常黑胆质证组和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支配器官的组织形态明显改变,且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性病证模型组损伤性病理改变更加显著。结论:异常黑胆质体液可能通过改变机体的支配器官的组织形态来促进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