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堰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矫治结果.方法 采用PAR指数对19例上颌单颌拔牙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前后的模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矫治前后PAR总分值减少17.83±6.94,减少百分率为83.08%±9.72%;加权PAR分值减少29.87±10.15,减少百分率为86.01%±12.63%; 19例患者中矫治后矫治等级为改善2例,占10.53%,极大改善17例,占89.47%.结论 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AR (peer assessment rating )指数和牙弓测量方法对正畸治疗后2~8年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模型测量评估.结果:治疗后加权PAR分值减少85.91%, 保持后加权分值净减少70.30%.极大改善治疗后为80%,保持后为63.33%.牙齿排列、覆盖、覆牙合、颊舌向颊牙合关系保持后PAR分值显著增加.上下3-3长度、牙弓长度、基骨长度及下3-3宽度减少.结论:正畸治疗后,牙弓长度、下尖牙间宽度有缩小趋势,而上尖牙间宽度和磨牙间宽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 2 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 5 ) ;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Bolton指数,并探讨其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结果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前牙宽度比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lton指数不调的基本分布情况为:指数正常组>指数过小组>指数过大组.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呈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中有约50%病例Bolton指数在正常值范围之外,存在上下牙量不协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PAR指数评价摆式矫治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例32例,运用PAR指数对每一病例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评分,并作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结束时都达到个别正常(牙合)标准,PAR指数得分平均减少31分.结论:摆式矫治器可以有效治疗部分安氏Ⅱ1类错(牙合),同时避免了拔牙,对轻、中度患者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PAR (peerassessmentrating )指数和牙弓测量方法对正畸治疗后 2~ 8年 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模型测量评估。结果 :治疗后加权PAR分值减少 85 .91% ,保持后加权分值净减少 70 .30 %。极大改善治疗后为 80 % ,保持后为 6 3.33%。牙齿排列、覆盖、覆牙合、颊舌向颊牙合关系保持后PAR分值显著增加。上下 3- 3长度、牙弓长度、基骨长度及下 3- 3宽度减少。结论 :正畸治疗后 ,牙弓长度、下尖牙间宽度有缩小趋势 ,而上尖牙间宽度和磨牙间宽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PAR 指数评价正畸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80例患者的一般信息、诊治信息、调查问卷以及模型测量等数据,应用 PAR 指数进行分析。结果:42.5%患者改善,56.3%患者极大改善。不同性别、分类、是否拔牙之间,治疗后 PAR 以及 PAR 减少率无显著差异,不同安氏分类之间,治疗前 PAR 和治疗后 PAR 减少量有显著差异。治疗前 PAR 分别与 PAR 减少量及减少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治疗后安氏Ⅲ类患者 PAR 减少量最明显,Ⅱ类次之,Ⅰ类较低。结论:性别、分类、是否拔牙对 PAR 所反映的改善程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安氏分类下 PAR 所反映的错(牙合)畸形较重的患者改善程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安氏Ⅱ1、Ⅱ2、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后咬合关系与牙量比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治疗结束的153例安氏Ⅱ、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PAR指数评分将患者分为咬合理想与咬合不理想两组,分别测量每一副模型Bolton全牙比值,根据其正常值得出两组样本牙量不调的比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咬合理想组Bolton全牙比值不调的占47.27%,而治疗后咬合不理想组Bolton全牙比值不调的占71.43%;治疗后咬合不理想组模型分类研究结果显示:牙量不调比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安氏Ⅱ2类>安氏Ⅲ类>安氏Ⅱ1类,分别为85%、68.8%、66.7%.咬合不理想组全牙牙量不调明显高于咬合理想组,P=0.003,安氏Ⅱ2类全牙量不调发生率最高.结论 上下牙量比例直接影响治疗后尖牙、双尖牙及磨牙的咬合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