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妊娠对肝炎的影响妊娠对肝炎的影响各家意见不一,但从妊娠期正常妇女机体的生理功能变化来看,它是随孕期的增长而变化的;肝功能的改变亦无例外,如血清总蛋白量呈渐进性下降,约有50%的孕妇血清蛋白总量在6g%以下;A/G比值下降,由1.3~0.7;絮状及浊度试验在部分(4~40%)孕妇中是异常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Ⅸ、Ⅹ)随孕期增长而增加;血清硷性磷酸酶及转氨酶均增高;血清胆红质增加(1~2mg%);可能因循环中雌激素浓度的生理活性增高而出现蜘蛛痣和肝掌。Ingesleu及Telum为孕妇作了17次肝活检证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在各型肝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对218 例不同型别的肝炎病人血清进行TTV-DNA检测。结果:218 例不同肝炎病人中共检出72 例TTV-DNA阳性血清,总检出率为33.0%,不同民族、性别间TTV-DNA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排除非甲非戊型肝炎单纯转氨酶增高病人中TTV-DNA阳性率为53.9%,而在明确诊断为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人中TTV-DNA阳性率为26.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P<0.05)。结论:各型肝炎患者中存在TTV感染,非甲非戊型肝炎单纯转氨酶增高病人中TTV感染率明显高于明确病原肝炎病人。TTV感染与肝炎有关,可能是原因不明肝炎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AFP含量检测.结果:97例患者AFP升高49例(50.52%),急性重塑肝炎AFP阳性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97例中死亡50例AFP均值为(45.96±23.16)ng/ml,存活47例AFP均值为(236.74±78.90)ng/ml(P<0.01)。结论:重型肝炎部分患者AFP值升高,以亚急性、慢性增高最常见,AFP水平与重型肝炎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谷建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54-2156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重症肝炎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重症肝炎患者行PE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重症肝炎患者通过PE治疗109次后,45例重症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临床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主要肝功能临床指标: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明显好转。结论:PE治疗重症肝炎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提高了重症肝炎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应用整体护理贯穿在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患者治疗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27例肝病血清转氨酶活力测定结果及其与肝组织细胞病理形态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肝炎恢复期、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血清转氨酶活力增高,多为轻度或中度。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活检,肝组织细胞灶性坏死的阳性率显著地高于血清转氨酶的阳性率。而肝炎后肝硬化,则两者相似。96例良性肝炎,血清转氨酶增高者46例,其增高程度与肝细胞坏死量之间基本呈平行关系。并认为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血清转氨酶正常,亦不能排除肝细胞有坏死可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与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含量改变的临床意义,我们对30例肝硬化及30例肝癌患者进行血清HA及Tf含量检测,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公鸡血球凝集试验过去多应用于黄疸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为探讨此试验在无黄疸型及潜在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作者将其与肝炎的其他实验诊断方法(醛缩酶、转氨酶活性、血胆色素的测定,麝香草酚浊度试验等)同时并用,对140例患者做了检查,另以765名健康人及患有各种疾病(除外肝炎)的病人作为对照。方法:取患者血清在56℃下加热30分钟后,以生理溶液稀释成1:8,1:16,1:32,1:64,1:128,于各1毫升稀释血清中加1%公鸡血球(选取对传染性肝炎急性期病人血清敏感者)悬液0.5毫升,6-18小时判断结果。结果:黄疸型肝炎病人血球凝集试验79.8%阳性,无黄疸型及潜在型肝炎病人82.2%阳性,而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 IAP)及铁蛋白( SF)转铁蛋白 ( Tf)含量的变化 ,初步探讨 IAP、SF及 Tf在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疗效、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向免疫扩散、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 ELISA及免疫透射比浊法 ,分别检测了 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IAP、SF和 Tf的变化。结果 :急性白血病初治组患者血清 IAP、SF和 T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 P<0 .0 1 ) ;经化疗完全缓解组 ( 2 5例 )患者血清 IAP显著降低 ,SF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Tf仍处于较低水平 ;动态观察了 1 0例缓解组患者血清 IAP、SF及 Tf,其中 6例长期缓解患者血清三项指标均接近正常人水平。结论 :血清 IAP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SF及 Tf不是反映近期疗效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测定了162例宫颈癌患者SF、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P)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及转铁蛋白(Tf)的含量,以探讨它们在宫颈癌患者病情监测和早期诊断方面的意义。结果:宫颈癌活动期患者SP、α_1-AGP、α_1-AT含量显著高于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及对照组(P<0.01),而Tf值则显著下降;缓解期SF,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5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心钠素(ANP)含量,并同时测定其中27例患者的血浆醛固酮(ALD)含量。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二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且在大量腹水、肝功能C级及并发肝性脑病时均呈同步增高趋势。可能与肝肾降解减少及直接分流入体循环而致血中滞留量增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解放军第27医院与兰川军区总医院合作。历时3年,对单项谷丙转氨酶(SGPT)增高症的调查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为肝炎的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了一定依据.根据肝炎诊断标准,单项SGPT增高不能诊断肝炎,但又无法排除肝炎的可能.他们对某部队526名18~25岁的男子肝功及HBsAg和其他10多个项目进行了检测,对部分SGPT增高者采取肝活检标本进行光学和电子显微镜  相似文献   

12.
近代医学对肝炎的认识肝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认为本病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而肝炎病毒可分二种:一种是甲型,此种病毒所致之肝炎,即过去习称的传染性肝炎,多发生于儿童,起病较急。常见症状为发热、食欲减退、脘腹胀满、恶心呕逆、神疲肢倦、肝区疼痛、肝脏肿大,此型黄疸型多见,一身面目尽黄、尿亦黄。检查肝功能:黄疸指数增高,胆红质增高,麝香草酚浊度阳性,谷-丙转氨酶增高,尿三胆为阳性。本型部分表现为无黄疸型,一般临床症状较轻。此型肝炎经过治疗、休息后,大都能获痊愈;少数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已广泛应用超声波检查辅助诊断传染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但各地报导诊断符合率尚不一致,超声波形与病理变化的关系除姚光弼、张嗣汶等报导外,尚少介绍。为了进一步观察超声波检查对肝炎的诊断价值,我们选择了近一年内有肝活体组织检查,且临床材料结合病理变化最后确诊为肝炎者200例,其中黄疸型肝炎52例,无黄疸型肝炎148例(型期划分系参照1961年华东区肝炎会議的诊断标准)以肝穿刺前5天内的超声波形与病理变化和肝功能试验结果(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锌浊度、酚溴酞钠试验)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单项谷丙转氨酶(GPT)轻度升高对肝炎的诊断意义目前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单项GPT轻度增高而无肝炎症状及体征者,绝大多数不是肝炎。另有认为,如能排除肝外因素及其他原因能影响肝脏的疾患,则GPT轻度  相似文献   

15.
男性不育者精浆中Ig、Tf含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2年中观察了73例男性不育精浆中免疫球蛋白(Ig)、运铁蛋白(Tf)含量变化。本文对其中资料完整的45例按“炎性组”、“无精子组”、“非炎性组”和“生育组”进行了总结。观察表明,生殖道有炎性病变的男性不育者精浆中IgG、IgA均较正常生育组的IgG、IgA含量增高,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而Tf含量变化则相反,“炎性组”Tf含量较“正常生育组”减低,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组有增加或降低的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力增高是诊断肝炎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引起SGPT增高的因素也较多。在过去的文献中,关于饮食及运动能使SGPT增高已多有提及但对SGPT增高的频率及幅度报告不多。1986年我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77例肝胆疾病的空腹血清甘胆酸的含量,并与常规肝功能试验比较,探讨甘胆酸放射免疫分析的临床价值。结果表明血清甘胆酸测定,在检出肝细胞损伤方面比谷丙转氨酶(GPT)、麝香草酚浊度(TTT)等常规肝功能试验更为敏感,但不能鉴别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以及肝内、外胆汁郁滞。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及血栓调节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Tf)及血栓调节蛋白(Tm)浓度的测定,了解Tf及Tm与急性脑梗死间的关系,以及与脑梗死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于发病后72h内取血,分别测定血浆Tf和Tm浓度,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47例健康者做对照.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f为(384.06±179.6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25±32.98)pg/ml(P<0.01);Tm为(2.899±2.901)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21±1.384)ng/ml(P<0.05).在急性脑梗死组中1个系统单发组Tf为(300.15±139.17)pg/ml,2个系统多发组Tf为(417.61±209.43)pg/ml,程度重者Tf浓度明显增高(P<0.01);而1个系统单发组Tm为(3.177±2.399)ng/ml,显著高于2个系统多发组的(2.709±1.882)ng/ml(P<0.05);既望有脑血管病史组的Tm为(7.589±1.891)ng/ml,高于无脑血管病组的(3.235±2.294)ng/ml(P<0.01).既往有脑血管病史的Tf为(391.44±222.28)pg/ml,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病史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Tf浓度明显增高,血浆Tm浓度明显降低.血浆Tf浓度高,Tm浓度低预示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19.
对50例肝炎恢复期患者和30例药物引起肝脏损害患者的血清进行甘胆酸(CG)放射免疫测定和谷丙转氨酶(CPT)生化测定,结果表明:甘胆酸测定阳性率明显高于谷丙转氨酶测定,且差异显著(P<0.005),所以可根据血清甘胆酸含量的变化,反应出人体肝脏损害扣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国产 WXY-40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88例正常人及50例缺铁性贫血(IDA)、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血浆铁、铜、锌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IDA 患者除血浆及红细胞的铁含量均明显降低外,部分患者铜也有显著降低,而 AA 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铁均明显增高,血浆铜也明显增高而红细胞内铜含量则有减少,锌含量轻度增加。急性白血病患者未缓解期血清铜显著增高,而锌降低,Cu/Zn 比明显增高,随病情缓解逐渐恢复到正常,复发时再度增高,显示出与病情之问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