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急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3年9月急诊收治的1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积极地脱水并筋膜室切开减压,清除坏死失活组织,合并骨折者分别给予内、外固定,术后抗炎、脱水、高压氧等对症治疗,二期闭合切口。结果,16例中除1例因骨筋膜室综合征致腓深神经损伤严重不能恢复出现足下垂,1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外,其余病例治疗效果良好。对于急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应予早期诊断、及早彻底筋膜室切开减压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君 《吉林医学》2009,30(21):2633-2634
目的:观察筋膜切开减压术在创伤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肌肉筋膜切开和肌间隔切开使筋膜腔减压。结果:共治疗18例因不同外伤所致不同部位的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在入院治疗6-48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平均时间14h。及时行减压术治疗,均未留下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筋膜切开减压是抢救和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确切有效的方法,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报告5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外科治疗结果,其中49例经早期切开减压治疗,3例为晚期手术治疗。结果49例治愈,2例并发缺血性肌挛缩,1例并发缺血性肌坏死而最终行截肢术。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对于该病,早期彻底的切开减压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骨筋膜室综合征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经验。方法:24例中8例保守治疗,16例在伤后2~48小时内筋膜切开减压,切开同时行钢板内固定10例,克氏针内固定2例,应用外固定架4例。结果:保守治疗中5例痊愈,16例切开减压,其中14例恢复正常,1例功能障碍,1例留有轻度挛缩畸形。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确诊,应早期切开筋膜减压,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薛文 《中国医药导报》2008,5(7):166-166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减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诊断即时行切开减压术.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在入院治疗6~48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平均时间14h。及时行减压术治疗,均未留下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骨筋膜室的治疗强调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就要及时切开深筋膜,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6.
吴晗  吉耕全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780-78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在12h内行手术切开减压,1例因就诊时严重肌肉损伤出现缺血性肌挛缩,1例因腓深神经受损出现足下垂,其余患者患肢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高能量损伤的胫骨平台骨折可引起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手术切开减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葛建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Z1):206-207
目的探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46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缓解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采用小腿取皮肤双切口骨筋膜间室切开减压35例。筋膜切开后,若间区内肌肉膨出,肌膜肥厚给予切开,彻底减压后油纱条填塞,敷料覆盖轻松包扎,伤口换药,静脉给予药物治疗,Ⅱ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清创植皮。34例无后遗症,1例因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下垂。结论①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可采用脱水治疗,若在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应尽早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②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的指征不应以肢体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为标准,当组织压升高到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只有10~20 mm Hg(1mm Hg=0.133 kpa)时,已有切开骨筋膜室的指征;③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应该彻底,切口应大,深筋膜及肌间隔,甚至肌膜都切开;④积极抗感染、扩血管及抗血管痉挛治疗;⑤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严密观察尿量,尤其对缺血时间长,肌肉发达的患者,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症是骨科急症,若未及时切开减压,将导致缺血性肌挛缩等严重后遗残疾,故需要早期诊断,早期充分切开减压,待肿胀消退后再闭合伤口.然而充分切开减压,即使肢体肿胀消退,依然将遗留大面积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肢体主干血管闭合性损伤的诊治,以提高疗效及减少伤残。方法对30例肢体主干血管闭合性损伤患者采用血管对端吻合19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1例,同时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12例。结果治愈18例,后遗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肌挛缩8例,截肢4例。结论肢体主干血管闭合损伤若能及时诊断并争取伤后12h内修复,肢体可恢复良好功能和循环。温缺血时间超过12h者,常规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可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0.
张志刚  杨占东  童锋 《吉林医学》2010,31(32):5803-5804
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对四肢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36例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结果:小腿截肢1例,前臂发生缺血性肌挛缩1例,其余34例均采用早期切开减压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对骨-筋膜室综合征应提高熟悉,早期诊断,及时准确地治疗,才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1.
踝部筋膜间隔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为,踝部筋膜室综合征相似但又不同于小腿筋膜室综合征,且足部筋膜室综合征多并发于此征。踝部有三个骨筋膜室,即踝前筋膜室、踝后内侧筋膜室和踝后外侧筋膜室。笔者亦提出,早期诊断、早期切开筋膜室减压,以避免患足发生坏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纹状体Parv中间神经元被认为是连接纹状体传入和传出神经元之间的枢纽&;#65377;本实验旨在观察证实纹状体Parv神经元胞体&;#65380;树突和轴突的形态学特征和在纹状体的分布及其与纹状体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65377; 【方法】 对成年雄性SD大鼠常规灌注固定和取脑;半导体冰冻切片之后进行免疫组化PAP方法单标记和双标记;光镜观察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并进行计数和计算其百分比;应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65377; 【结果】 Parv阳性神经元在纹状体呈现散在不均匀分布,在纹状体背外侧区的分布多于其它区域(P < 0.001);Parv阳性神经元在Matrix间区分布的百分比显著高于Patch间区(82.0%比18.0%,P < 0.001);纹状体Parv阳性细胞为典型的中等大小的中间神经元(平均直径11.68 μm),胞体呈多边形或卵圆形,外侧区胞体直径大于内侧区(P < 0.01);阳性神经元树突密集,表面光滑和未见树突棘;神经元轴突细长,在纹状体可见其分支&;#65377; 【结论】 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在纹状体背外侧区的密集分布&;#65380;高百分比聚集于Matrix间区和典型的中间神经元特征,提示其可能对纹状体不同区域的投射神经元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作用&;#65377;  相似文献   

13.
双侧腔隙性脑梗死52例临床表现与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52例双侧腔隙性脑梗死,20例呈现双侧卒中表现,32例只有单侧卒中的症状和体征。头部盯扫描所有的病例,发现腔隙灶均位于基底节区,52例共发现梗死灶166个,分析梗死灶与其症状、体征不一致的原因在于梗死灶的部位和大小。  相似文献   

14.
    
李江虹  徐松涛 《安徽医学》2009,30(6):609-610
目的探讨烧伤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1例重度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经治疗症状缓解,平稳渡过危险,痊愈出院,4例死亡。结论合理控制休克期补液的质与量,加强病因治疗和全身综合支持疗法,及早诊断腹腔间隙综合征,给予有效的腹腔减压是治疗ACS、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非室模型(统计矩法)对家兔和大鼠静注天麻素后的药-时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与室模型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室模型及非室模型研究药代动力学具有一致性,而后者不但在应用方面优于前者,而且方法更简单、计算速度更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移植(OLT)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诊断和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2年9月—2007年12月8例OLT并发AC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ACS患者,7例发生在OLT早期(3 d内),1例发生在OLT术后胆瘘感染(7 d)。8例发生ACS病人均行床边左、右下腹部小切口引流术,1例行短时血液滤过,2例行开腹减压术;8例均治愈。结论ACS是OLT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及时的诊断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改善OLT并发ACS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探讨前臂筋膜间室综合征晚期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②方法 对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5~34岁,平均17.5岁)前臂筋膜间室综合征晚期病人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单纯行肌腱“Z”字延长术或屈指深、浅肌腱替代缝合术3例,行肌腱转位重建屈伸功能术5例,同时行肌腱转位、肌腱延长术7例;行背阔肌皮瓣转位重建屈肌功能1例。③结果 经过0.5~1.0年(平均270d)的随访,按TAM系统评估法判断疗效,16例病人中优2例,良9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68.7%。④结论 对轻、中度病人行肌腱转位、肌腱延长术,重度病人行肌腱转位、肌皮瓣修复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肢体硬度测量对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肢体肿胀硬度的测量,探求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方法:用706代血浆注入6条狗的胫前外侧筋膜间室内,使其压力上升而建立筋膜间室综合征模型,测定狗后腿的组织压和肢体硬度。结果:随着组织压的升高,肢体硬度逐渐增加。肢体硬度与组织压呈正相关,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2.452 0.344X。结论:通过测量肢体硬度可以推算出筋膜间室内组织压,其优点是无创伤,可长时间、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19.
改进三分区法对纵隔病变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三分区法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对10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应用三分区法,了解各种病变在各分区的分布情况.结果按发病率排列:前上为淋巴类病变、胸腺肿瘤、畸胎类肿瘤、胸内甲状腺肿等;前下为心包肿瘤、畸胎类肿瘤等;后纵隔为淋巴类病变、食管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动脉瘤等.结论此方法简便实用,定位准确,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