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胃复春对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胃复春在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100例,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再联合胃复春治疗4~6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结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联合胃复春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有显效。  相似文献   

2.
秦晓波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X):54-54,62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胃复春在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100例,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再联合胃复春治疗4-6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结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联合胃复春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有显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胃粘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是主要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粘膜有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其中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佰,病变以胃窦为主的称为多灶萎缩性胃炎;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的称为自身免疫胃炎.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的关系。②方法经胃镜活检确诊的976例慢性胃炎患采用W—S嗜银染色法检测HP,比较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HP的阳性率。③结果慢性活动性胃炎HP阳性率为59.09%,且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各组问比较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萎缩性胃炎HP阳性率较活动性胃炎低,与活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性(P<0.01)。且萎缩程度越重,HP阳性率越低。④结论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HP阳性率与胃炎程度密切相关。萎缩性胃炎HP已不活跃,提示在活动性胃炎的治疗上根除HP很有意义,而萎缩性胃炎根除HP的治疗相对不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的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杨涛 《实用全科医学》2005,3(5):428-42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普查中胃镜活检确诊的976例慢性胃炎用W—S嗜银色法检测耶,比较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HP的阳性率。结果慢性活动性胃炎HP阳性率组为59.09%,且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各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萎缩性胃炎HP阳性率较活动性胃炎低,与活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萎缩程度越重,HP阳性率越低。结论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HP阳性率与胃炎程度密切相关。萎缩性胃炎HP已不活跃,提示在活动性胃炎的治疗上根除HP很有意义,而萎缩性胃炎根除HP的治疗相对不是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除幽门螺杆菌后对胃黏膜病变转归的影响。方法人选患者均经胃镜和临床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并确定有Hp感染的状态。患者分两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组慢性胃炎4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5例,未行Hp治疗组慢性胃炎41例、萎缩伴肠上皮化生38例;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1年行胃镜随访,在同一部位取活检,根据病理结果的不同分为好转和无好转。结果治疗Hp1年后慢性胃炎根治组逆转率54.52%(23/42),未根治组19.51%(8/41),组间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χ^2=11.06,P〈0.01);Hp根治组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病变逆转率15.56%(7,45),未根治组10.53%(4/38),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根除Hp1年后慢性胃炎病变有明显好转,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病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胃粘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是主要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粘膜有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其中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佰,病变以胃窦为主的称为多灶萎缩性胃炎;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的称为自身免疫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种类很多,由不同病因所致,临床较少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萎缩与慢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按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随访结果,将15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其分为根除组(94例)与未根除组(62例),对比分析两组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萎缩与慢性炎性反应情况。结果根除组患者肠上皮化生程度减轻,肠上皮化生评分明显低于未根除组(P〈0.05);根除组胃黏膜萎缩情况得到改善,胃粘膜萎缩评分明显低于未根除组(P〈0.05);根除组胃黏膜炎性反应程度减轻,炎性反应评分明显低于未根除组(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改善肠上皮化生,减轻胃黏膜萎缩与慢性炎性反应程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试剂检测 145 1例胃镜检查病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并取胃窦粘膜组织行病理检查 ,明确慢性浅表性胃炎程度及有无肠腺化生。结果  145 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中轻度、中度、重度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各为 17.1%、6 1.3%、78.4% ,而并发肠腺化生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48.3% ,其中轻度及重度HP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中度胃炎及肠腺化生病人的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但同时亦受药物、酒精、胃十二指肠反流等因素影响 ,另外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化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 (CGA)胃粘膜的损伤程度与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的关系。方法 将 13 0例HP阳性CGA患者分为CagA+ HP胃炎组 (92例 )、CagA-HP胃炎组 (3 8例 )两组 ,观察评定两组患者胃粘膜炎症的损害程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情况。结果 CagA+ HP组的胃粘膜炎症损害程度明显高于CagA-HP组(χ2 =16.765 ,P <0 .0 5 ) ;但两组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感染CagA+ HP患者 ,其胃粘膜炎症损害程度高。  相似文献   

11.
马先槎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1):12-12,21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胃炎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关系.方法对2118例各类型慢性胃炎的Hp感染与肠上皮化生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糜烂性胃炎Hp感染检出率为87.50%,萎缩性胃炎71.72%,浅表性胃炎62.38%,相互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p感染的胃炎发生肠化生:萎缩性胃炎58.2%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30.54%,糜烂性胃炎28.57%(P<0.01),浅表性胃炎的肠化生与糜烂性胃炎的肠化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p感染胃炎的肠化生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尤为显著68.15%(P<0.01).结论萎缩性胃炎Hp感染可致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并且与年龄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幽门螺杆菌(Hμ)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菌株感染的关系,对415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血清HpCagA抗体检测,并同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抗体检测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患者HpCag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1.67%、21.92%和28.43%,无显著性差异(X~=1.86,>0.05);而3组患者Hp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6.67%、56.16%和70.59%,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Hp抗体检出串最高,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X~=5.82,3.87,均P<0.05)。表明CagA不是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发生的特异性致病因子,可能CagA以外的其它HP致病因子参与了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很多学者已相继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存在与胃炎的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与胃癌癌前病变的关系。据报道,慢性活动性胃炎(包括浅表性及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中的HP检出率占总阳性率的80~92%,并以病理组织学观察中发现受HP感染部位的胃粘膜上皮细胞呈变性坏死性改变,HP量愈多胃粘膜炎症愈明显,由此提示,HP对胃炎的发展起着加重和加速的作用,甚至有促进慢性胃炎突变或癌变的过程。因此,诊断胃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丽珠胃三联联合胃复春片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病理改变及与HP转阴的相关情况,探讨治疗HP阳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胃镜、病理诊断以及HP检测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胃复春联合丽珠胃三联)29例,对照组(单用丽珠胃三联)29例,疗程均为3个月(丽珠胃三联服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7%,对照组为68.9%,两组比较P<0.05;病理复查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8%,对照组为65.5%,两组比较P<0.05;HP转阴率:治疗组为93.1%,对照组为89.7%,两组比较P>0.05。结论胃复春联合丽珠胃三联是治疗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50例胃黄色瘤患者,采取13C或14C呼气试验进行HP的检测,随机选取同时期150例无胃黄色瘤伴随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P感染率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发生率。结果 150例胃黄色瘤组的HP感染率高于150例无胃黄色瘤组(74.67%比60.67%,P=0.010);胃黄色瘤组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30.00%比10.00%,P<0.001)、肠上皮化生发生率(34.00%比20.67%,P=0.010)及胃癌发生率(10.00%比3.33%,P=0.021)均高于无胃黄色瘤组。结论胃黄色瘤患者伴发较高的HP感染率,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  相似文献   

16.
许多研究表明慢性胃炎伴有不同程度的肠化生和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是发生胃癌危险因素中最突出的,幽门螺杆菌(HP)又是公认的胃感染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HP在胃发生癌前和恶性改变中有  相似文献   

17.
布赫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479-148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幽门螺杆菌(HP)的持续存在,致使腺体破坏,导致萎缩性胃炎、化生、异型增生,最终导致胃癌[1].多数研究提示,根除HP可以减少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或发展[2].随着HP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蒙药在清除幽门螺杆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慢性胃炎伴HP感染,蒙医辩证多为脾胃湿热,HP在蒙医属湿热外邪,我们采用蒙药早上嘎日希-3g,中午荜拨-7味15粒,晚上色日希-3g,与西医三联疗法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与单纯西药三联法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春华 《黑龙江医学》2001,25(4):248-24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本文对以往因上腹不适来本院就诊的2 2 5例患者进行了幽门螺菌检测、胃镜检查和胃粘膜病理活检。结果 提示HP检出阳性率为 53.8%。HP感染时是胃粘膜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 (肠化生 )发生率分别为 9.1%和 14.9% ,显著高于无HP感染的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发生率 2 .9%和 7.7% (P <0 .0 5)。HP感染时发生胃粘膜萎缩及肠化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4 6 .6± 14.4岁及 39.3± 13.6岁 ,显著小于无HP感染时的胃粘膜萎缩及肠化生年龄 56 .2± 9.1岁及 58.2± 8.6岁(P <0 .0 1)。结论 提示早年感染HP可使胃粘膜萎缩及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发生率增高 ,增加了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检测分析,探讨HP感染与胃疾病的关系。方法:用MB染色检测1354例胃粘膜HP。结果:1354例胃粘膜HP检出率为51.5%。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腺体异型增生、胃癌活检组织中的HP检出率分别为49.5%、53.5%、60.2%、51.8%、68.3%、39.8%。胃癌的HP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病变(P<0.01)。慢性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中有活动性变化535例,HP感染80.2%,无活动性病变465例,HP感染只有18.9%,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萎缩性胃炎伴肠化292例,HP检出阳性105例(35.9%),不伴有肠化127例,HP检出阳性119例(93.7%),这二组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P的感染与活动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腺体异型增生有明显的关系,本组病例胃癌的HP检出率偏低,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丽珠胃三联根除HP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对比丽珠胃三联 1W及 2W疗效。方法 :对HP(幽门螺杆菌 )阳性患者 2 60例分别给予丽珠胃三联 (即丽珠得乐 2 2 0mg ,克拉霉素 2 5 0mg ,替硝唑 5 0 0mg) ,连续使用 1W及 2W ,治疗结束停药 4W后 ,进行1 4 C -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其HP阴转率。结果 :服用丽珠胃三联 1W患者 1 30例 ,1 4 C -尿素呼气试验阴转 1 1 4例 ,其HP根除率为 87.6%。服用 2W患者 1 30例 ,1 4 C -尿素呼气试验阴转 1 1 8例 ,其HP根除率为 90 .7%。两组HP根除率比较临床疗效相似 ,P >0 .0 5。结论 :服用丽珠胃三联 1W ,疗程短、效果好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